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

2024-03-28邓皓月张艳萍

地理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古寺战略区域

邓皓月 张艳萍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措施中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都与地理学科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开展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地理视角,也能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有效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家建设主体方向,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一、乡村振兴与地理主题式教学

1.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

乡村在地理学里常指以从事广义农业的人口为主的聚落,是具有自然、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要素的乡村地域系统。随着全球城市化推进,乡村衰退或乡村危机在许多国家出现,乡村衰退在当下中国表现更加明显,加剧了城乡发展恶性循环[1]。为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兴盛,即为乡村振兴。基于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2-3]。

2.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知识内容,选择与时代相關并从生产生活等相关素材中凝练核心主题,并将相关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真实的研究区域为背景,相关的图文材料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地理主题的选择需要围绕地理核心素养,体现时代性、整合性、科学性,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活动实施和评价考核,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乡村振兴与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关系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一门科学,能为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学科价值。我国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先生指出地理学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尤其是要为农业生产服务[4-5]。地理学科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为新时代高中地理教学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培育地理核心素养提供有效途径。社会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耕地非农化、水土环境污染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乡村地理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需要结合“区域的基本情况”“区域的发展困境”“区域的发展优势”“区域振兴的原因及措施”等因地制宜进行分析,通过推进人口就业、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制度创新等措施,从根本上探索实现乡村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这些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口、聚落、文化、产业、战略和发展等内容密不可分。教师在将乡村振兴融入地理教学过程中,基于课程标准,依托地理教材和教学目标,从新闻报刊、网络媒体中选择能够整合教学内容的乡村区域及相关的内容、举措、典型案例,确定主题,并根据学情设计情境和问题链,实施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完整的主题式教学,帮助学生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对乡村振兴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开展实践调研培养地理实践力,进而树立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人地协调观。通过阅读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文件,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新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构建出逻辑框架图(图1)。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湖北省秭归县的万古寺村,由曾经温饱难继的贫瘠山区变成今天橙香四溢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可作为乡村振兴真实而典型的案例。由此设计主题学习,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探究当地如何利用地区资源,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提高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1.基于乡村振兴,选择教学主题

开展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第一步即选择教学主题,地理教学主题的选择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分布在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2中,如“乡村和城镇”“产业区位因素”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地理2”的内容要求,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中的“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都与之相对应。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这些独立的知识具有了内在联系,为主题式教学提供可能。通过整合万古寺村如何在实际行动中继承弘扬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以脐橙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内容,设置“‘橙风破浪看乡村振兴”的主题式教学设计,将学生对乡村振兴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从地理学科的视角看待国家战略的理性认识。

2.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目标

(1)综合思维

能够从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万古寺村脐橙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梳理“农业+科技”“旅游+农业”等发展路径,逐步形成综合思维,从多要素、多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从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中,较全面的地观察、分析,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

(2)区域认知

能够从“空间—区域”的维度,描述万古寺村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存在的发展困境,解释当地村民选择脐橙种植的区位原因,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分析发展途径,能够较为全面的评析万古寺村的发展现状,并提出较为可行的发展建议,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

(3)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万古寺村的自然地理特征、产业发展分析,解释该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人地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全面认识万古寺村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4)地理实践力

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对万古寺村进行较为系统观察和调研,体验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万古寺村的发展变化,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提出未来万古寺村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并提出发展建议,从地理视角为乡村振兴赋能。

3.创设主题情境,开展学习探究

创设情境作为主题式教学的重要载体,将具体的理论知识融入真实的情境案例中,使学生产生情感反应,在知识的建构学习中,使地理核心素养得到落实。根据确定的主题和学习目标,构建一条“在哪里?有什么?怎么了?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学科思維问题链。就万古寺村的振兴之路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将万古寺村的乡村振兴问题转变成区域地理知识,层层递进构建综合的地理知识体系,最终增进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增强战略认同感,具体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4.开展多元评价,落实育人价值

基于课前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设计的主题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设计表现性评价,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地理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地理能力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6]。依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不同表现层次,制定评价量表,并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为后续教学指明方向。据此设计“‘橙风破浪看乡村振兴”主题式教学评价量表(表2)。

三、结语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秭归县万古寺村的发展为依托,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主题式教学,这不仅丰富高中地理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探究和实践调研中与社会发展接轨。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增进其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认识与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家国情怀,达到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素养,正确认识并理解国家的重大战略,增强中学地理知识内容与战略决策的切入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主题,真实的案例情境,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建构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 廖彩荣,陈美球.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6):795-802.

[2] 王亚华,苏毅清. 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 中国社会主体学院学报,2017(6):49-55.

[3] 黎茵茵,罗娇,林媚珍,等.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村振兴战略探究——以“广西桑蚕业发展”为例[J].地理教育,2023(S2):181-183.

[4] 王卉. 重振农业地理学 服务新农村建设[EB/OL]. (2007-11-01)[2022-01-20]. http://www.igsnrr.ac.cn/xwzx/zhxw/200711/t20071101_1815739.html。

[5] 张洁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经济融入地理教学的现状与路径[J].地理教育,2022(S1):63-64.

[6] 韦志榕,朱翔.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通信作者:张艳萍

猜你喜欢

古寺战略区域
深山藏古寺
——写作中的含蓄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傅宇博??《秋山古寺》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深山藏古寺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