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地理课前活动设计

2024-03-28陈鹏飞

地理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答题题目生态

陈鹏飞

一、引言

按照大多数教育者的观点,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当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1],但这三部分的受重视程度并不相同。目前大多数教育領域的论文都选择聚焦于课中教学过程,近几年在国家与社会“多样化评价”的呼声下,课后评价也逐渐成为热点,而课前阶段应如何组织,似乎已是冷门话题。课前阶段的准备涉及教师备课、导学案设计、课前活动设计等诸多方面,本文选择课前活动设计为主要内容。

以“课前活动”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根据所得的各类论文可总结得到以下结论:首先,目前仍有较多的学者在研究各级学校不同学科的课前活动设计,但从整体规模而言,不及课中和课后部分研究;其次,从学科而言,高度集中在语文、英语、外语等科目,地理仅有寥寥数篇;究其内容,多是通过与自身学科相结合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以及语言的应用能力[2]。单就其中与地理相关的几篇论文来说,其内容大多是学语文和英语,设计地理课前演讲,相关研究的时间也集中在前二十至十年间[3]。可见,该领域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因此,本文选择以课堂生态相关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知识竞答的形式设计中学阶段地理课前活动,希望能为中学教师提供一些启发。

二、课前活动与课堂生态

1.课前活动

根据对“课前”的不同理解,课前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种指下课期间临近上课时开展的各类活动,一种指开始上课后,在正式讲授知识前所开展的活动,可看作导入的一种。具体而言,中学阶段的课前活动除了前文提到的课前演讲外,还有播放多媒体、值日报告等多种形式,其要点是强调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的参与。

2.课堂生态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后被各学者加以深入研究[4]。“生态”指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以及与环境中其他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生态系统由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组成。

不难看出,在课堂这一特殊生态环境中,生态主体指教师与学生,可以是一位教师(或学生)也可以是整个教师(或学生)群体。生态环境则指二者以外的一切因素,根据其属性可大致分为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客观环境指环境中存在的物理因素,包括黑板、桌椅、照明等;主观环境包括班风、校风、班级人际关系等主观因素。

理想中的课堂生态应是教师与学生在环境中良性互动,不仅实现知识传递的基本功能,更能在该过程中促进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与建构,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终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发展内驱力,为了提高自己而自主学习。

三、课前知识竞答的设计

1.设计流程

本文所指的知识竞答题目,是先由教师给出本题的题干以及与答案相关的多项材料,学生再作答。下面简要介绍知识竞答题目的设计过程。

显然,如果教师想自己设计题目,不仅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而且还需要教师在生活中积极收集素材,例如将可用作题目的素材专门整理到文件夹中。教师在收集该素材的同时,应当对该材料可能适合的出题方向有大致把握,剔除不适合出题的内容。

假设已经找到了适合出题的材料,紧接着就需要决定题目的类型,如选择题、地图标注题、猜地名等。随后需要根据题型,对所选择的素材进行加工。如果是选择题,需要教师在设计选项时考虑设置干扰项,以及考虑选项如何排版更美观、正确答案不可同一顺序等,步骤较为繁琐。具体的设计原则参见后文。

上述各步完成后,一道题大致就已命好,但此时教师应当将本题交予其他教师或学生尝试解答,防止出现教师预计很简单但学生难以作答的情况,此步为试做。

教师应当根据试做的情况,对题目进一步加工,直至无问题后才算真正命好一道题。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题目的设计原则

简单却不容易。该项原则有两层含义,其一,“简单”是指教师在设计材料与题干时应当使文字尽量简洁明了,不可为增加题目的难度而使用晦涩的语言,确保学生在读题时能快速、准确地解读出设计者想要传达的意思;其二,“不容易”是指题目的难度应当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不可过高或过低。此原则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交谈。

材料正确。“材料正确”指设计者所设计的各项材料应当确保说法的正确性,不可将自己的主观意愿作为材料的一部分。这需要设计者在改编材料时谨慎用词,尽量使每一项材料都能找到权威出处。

材料顺序合理。指设计者在改编材料、编排题目时注意材料出现的顺序。理想情况下,陆续给出各项材料后作答的猜地名,各材料应当保持由难到易的顺序。这样能降低学生刚看了一两项材料就得出正确答案,或者将整道题读完也摸不到头绪的可能。例如,如果设计者希望学生答出“上海”作为答案,就不能仅仅以“东方明珠”“世博会”等指向性过于明显的内容为材料,可以加入其他指向性较低的内容,并将其出现顺序调前。

内容的地理性。既然是用于地理课堂,题目自然需要与地理相关,例如,考查学生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等,但因地理学的综合性,在设计题目材料时也可以考虑加入部分其他学科的内容,但仍应以地理为主。

四、课前知识竞答的实施

1.大体流程

确定赛制。在正式开始知识竞答前,教师应当与学生先确定好竞答的赛制,例如,学生是以单人还是组队的形式参加比赛;每次知识竞答是只答一道题还是几道题;几道题的情况,是连续几道同类型题还是不同类型混搭。这些都是应当事先确定的内容。

规则说明。确定赛制后,需由教师或其他人作为主持人,对竞答的规则加以说明。例如,答题者可以在主持人朗读题目材料的任意过程中抢答,抢答无须举手,起身回答即可;答对一道题,答题者本人或小组即可加一分;在题目未念完的情况下抢答并答错,扣一分;赛后按个人或小组总分确定奖励等。

正式竞答。随后由主持人出示题目与材料,答题者根据自己的分析作答。根据作答情况做好积分统计,并发放奖励。根据题目难易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作答情况。但竞答并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在所有题目竞答完毕后,教师应当对本次竞答所涉及的题目加以解答,尽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知识竞答的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2.题目类型

此类知识竞赛的题目有很多,本文不能全部涉及,这里仅选取部分展示,重点是教师应根据自己所长,设计有自己风格且合乎需求的题目。

(1)选择题

教师依次念出题干和选项并用PPT展示,学生做出选择。例如,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名称源于:A.一位叫乔戈里的登山家首次登顶;B. 塔吉克语“高大雄伟”的音译。

(2)猜地名

教师依次念出一系列与某地相关的叙述,学生自行分析并写出该地名称。

例如,请根据以下信息,写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及其省会/首府名称:①该行政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②其境内大部分属长江流域;③其省会城市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④该省会与其下辖某县的名称一致;⑤行政区内某城市因两条铁路交汇而发展壮大,地理必修二有提到该城市;⑥毛主席曾在此写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⑦毛主席出生在该行政区。

(3)地图标注题

与猜地名相似,教师依次念出一系列与某地相关的叙述,学生在PPT显示的地图上标注该地的位置。其他学生可质疑答题者的答案并另加标注,以与正确答案更贴近判别谁胜谁负,胜者加分负者扣分。若无人质疑而答题者的标注与正确答案相差较大,仍扣分。例如,给出中国不带省界的卫星图,在图中依次标出黄河上中游与中下游分界点。

五、竞答的意义

1.符合课堂生态的要求

首先,生态学的“正负反馈机制”近年来越发被教育者接受,该机制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削弱控制部分的活动[5]。应用在教育领域,多指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任务后,对其做出正面评价,促进其积极学习的正反馈机制。在知识竞答过程中,除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答案判断正误来加以反馈外,班级其他学生的反应也是对答题学生的一种反馈。显然,作答正确所带来的正反馈会鼓励该生积极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其次,中学生处在青春期,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特别是在异性面前表现的心理[6]。此类知识竞赛正好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表现心理,能较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整个课堂氛围向“生态课堂”的理想状态转变,这也可以看作正反馈机制的体现之一。

最后,各科所学的知识会有不同,不同的知识又属于课堂环境的内容。因此,不同学科的课堂生态会有差异。那么如何做到课堂生态之间的自然衔接,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地理学习的专注状态,便成为课堂生态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考量的问题。笔者认为此类小游戏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能作为课堂导入,引出本节课的知识。例如笔者在讲解旧人教版必修二“城镇化”一节时,曾在课前通过PPT展示我国部分城市的图片,并让学生猜测分别对应哪座城市,引出本节课主要的探讨对象——深圳市。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知识竞答能从主动与被动两个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主动是指学生在知识竞答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各类知识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在课中和课余时间了解各类知识;被动则是指可能有的学生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不会主动学习其他知识,但至少在上课时可通过此类方式,不知不觉地了解到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3.可与多样化评价相结合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词层出不穷[7]。总体而言,学者们大多是呼吁教育者不可仅以学生某一次课堂表现或考试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应当从多角度、多主体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前知识竞答可作为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在教师评价学生时用作参考。

4.具有扩展的空间

笔者认为此类活动形式,具有广阔的可操作空间。微观上,可以作为地理课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宏观上,教师可以专门拿一堂课的时间,将本章或本月所学过的知识改编成题目,以竞答的形式上一节复习课。甚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或者与其他学科合作举办类似“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的综合知识竞赛,在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号召,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向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30,50.

[2] 杨骏.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初探——以中学语文课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09(11):225,220.

[3] 李洪靈.地理课前“小”演讲引发的“大”变化[J].地理教学,2014(18):47-48.

[4] 仲小敏,赵明月.生态视域下地理课堂“减负增效”的理念与实践[J].地理教育,2022(4):3-6.

[5] 吕鹏飞.论正反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163-164.

[6] 周圣山,董丽丽.初中生自我表现心理教育与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2):60-61.

[7] 莫景祺.教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14-18,58.

猜你喜欢

答题题目生态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生态养生”娱晚年
邀你来答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