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教学视域下的地理研学校本课程建设

2024-03-28蓝声雄

地理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海珠广州市研学

蓝声雄

一、项目概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長期以来,受“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地理学科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一直难以正常开展。因此,如何推动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成为一线地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乡土振兴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代背景下,新的地理课程标准鼓励学校结合地方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学校5千米”地理研学校本课程将项目式学习引入研学实践中,以学校5千米尺度内的乡土资源为载体,遵循地理资源多元化、小尺度真实典型、适合多种地理实践模式的基本原则,将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空间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策略辅助、多效能评估的乡土研学组织策略,同时该策略有着真实任务驱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系列地理项目式学习任务的开展,探索出一条“资源摸查—案例选取—项目开发—课前培训—任务实施—评价反馈—成果总结”的地理实践力培育之路,最终生成一门具有乡土地理特色的研学课程,为其他地区、学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范例、经验参考,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此外,通过课程建设研究,大幅度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角色从课程的实施者向课程设计者、开发者的转变。

二、项目活动过程

1. 准备阶段

“学校5千米”研学项目是以学校研学课程建设所在地为中心,对方圆五千米范围内的典型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深入获得学校周边的乡土地理信息,进而针对不同的地理主题完成项目式活动设计、任务探究实践、活动成果总结。基于此,笔者以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为例,进行“学校五千米”研学项目设计。

以我校为中心,在学校5千米的区域范围内自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单元,并组建小组团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表1)。

2.项目实施阶段

(1)挖掘以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为中心的乡土资源

学校间区域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可利用的地理资源存在较大差别。本课题强调挖掘自己所在学校的乡土资源,选定以学校为中心的5千米范围,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的不同做适当调整。选择五千米范围的目的在于可以挑选出学生较为熟悉、真实、复杂的情境,而且此类典型的地理案例或地理问题促进学生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加深对乡土地理的了解程度。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121号,学校始建于1960年,作为一所广州市老城区内有五十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周边地理资源丰富,毗邻广州三大园林酒家之一的南园酒家、广州市第一个应急避险场所、有“竹子公园”之称的晓港公园、海珠区大型商业街江南新地、中大布匹市场等地区,资源内容丰富、案例典型,可以构建出基于真实情境下的乡土资源库,极具研究价值。

(2)编写“区域5千米研学课程设计——以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为例”校本课程

学校5千米课程开发项目在反复实践中将探究考察过程资料整合成校本课程“学校5千米研学校本课程——以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为例”(表2),该课程的编写在全体科组老师和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支持下完成,内容经过师生实践,富有乡土地理特色。

(3)“学校5千米”地理研学项目化学生手册

项目主题:学校5千米研学——以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为例。

项目路线:晓港公园沧海遗礁、云桂桥、古榕树→云桂村→盒马鲜生富基广场店→市二宫骑楼→中大布匹市场→滨江路·珠江。图2为以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为起点的“学校5千米”研学项目路线。

开展时间:本课程包含多个独立主题课程,建议半天完成一个主题,共需要3天。

学习目标: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动性、合作性[2]。以学情为基础,将研学与地理课程的知识、方法、技能相结合进行深度学习。以学生全过程参与为原则,强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研学目的地的确定、活动的设计、实践与反思交流等过程中(表3)。

结合核心素养下的大尺度学习目标和具体的项目内容,具体细化成以下学习项目(表4)。

(4)学习内容

本次项目化学习任务采用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充分利用学校5千米研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学习。项目以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方圆5千米的地理资源为依托,强化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 环境(Environment)的融合(即STSE)[3],通过挖掘学校周边的乡土资源,围绕晓港公园综合考察、商业区位、城中村、骑楼建筑、产业集聚、珠江综合考察等6个子项目规划考察内容和考察路线,设计出系列考察手册,创设系列研学问题,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乡土地理的认知能力、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科学探索的精神品质、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最终实现地理实践力的培育。6个子项目同属学校5千米研学主体,又是相互独立的单元主题,学生可根据需求和时间自主灵活开展学习和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表5为项目研学课程的具体内容。

3.评价阶段

项目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检查任务开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检验任务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项目设计者判断项目设计的有效度,从而促进项目的优化建设。2020年修订版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尝试更多地运用表现性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倡导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最终用评价引导学生在地理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

由于本次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涉及地理案例的选择、实践活动准备、实践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评价,因此决定采用表现性评价和阶段评价模式,并制定了具体评价细则和量化标(表6)。

在研学活动中教师效能评价同样重要。其应包括实践组织效能、实践管理效能、专业知识效能和实践评价效能四大方面。其中,每一方面还包括不同的指标(表7),采用自评、他评的形式用于教师的自查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在研学过程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研学导师。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

1.项目适用范围

由于本项目研究的内容是以学校为中心5千米尺度的乡土地理研学探究,选择五千米范围的目的在于可以挑选出学生较为熟悉、真实、复杂的情境,且此类典型的地理案例或地理问题促进学生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加深对乡土地理的了解程度。

本项目式学习案例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项目开发、任务准备、课程设计、项目指导、任务总结、学习成果展示等系列物化成果,使得该项目具有可推广性、可复制性、可传播性。由于每个学校的区域位置不同,所以地域资源存在差别性,本项目的探究经验有助于帮助不同地理位置的学校师生,立足于自己周边的地理资源,开发出适合自己学校的项目任务。

2.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推动地理实践力素养落地开花。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碍于缺乏研学课程、地理实践指导老师、安全性等原因,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一直难以开展。通过“学校5千米”研学项目式设计,不仅将地理课堂“搬到”野外,呈现最真实的地理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用“地理眼”看世界,并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

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探究教学得到推广。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强调学习的探究性、过程性,很好地践行了国家提倡的“合作、探究”的方法论。

丰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通过系列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最终生成了属于学生的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形成了一套以学校为中心的区域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地理实践力探索研究模式。为其他地区、学校开展地理实践力活动提供一定的范例、经验参考,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推动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真实情景以及对本地资源的搜集和开发,提升了教师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活动组织与探究能力,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劉媛.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市第二中学校园内涝研究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6):38-41.

[3] STSE教育理念视域下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地球表面形态”为例[J].地理教育,2023(5):16-20.

猜你喜欢

海珠广州市研学
Learnable three-dimensional Gabor convolutional network with global affinity attention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Spatial and spectral filtering of tapered lasers by using tapered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grating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海珠湿地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