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24-03-28马宥卿朱丽东

地理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战略国家发展

马宥卿 朱丽东

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科技等领域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概括。它涵盖了多个领域,为国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能够促进国家整体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我国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经济与政策领域,如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经济、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等,而将国家发展战略及其规划的相关内容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仍较少。

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地理资源、区位优势、环境影响、交通与基础设施、国土安全等因素,由此,国家发展战略才能有效推动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理因素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集中在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资源管理与环境规划等方面,而对地理学科国家发展观培养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基础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中学地理教学与测评中紧扣时代主题,以当前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及规划为导向,帮助学生塑造国家层面的地理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本文以高考地理试题为依托,阐述国家发展战略与地理教育的关系。选取典型高考试题为案例,探讨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相融合的方式,分析地理教育在培养具有国家发展观人才方面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一、立足时代发展背景,溯源地理教育目标

1. 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也导致了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确保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具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当前,全球资源有限性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使得国家需要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合理规划,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平衡[1]。同时,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国家需要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以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创新能力提升[2]。此外,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社会问题,迫使国家关注社会变革及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战略规划,从而宏观引导和整体规划国家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这对国家长远发展、实现国家利益和提升人民福祉都具有重要作用。

2. 高考地理试题中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1)认知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及方针政策,使学生能够理解政策的背景、出台原因以及目标,能够提升学生对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认识能力,理解政策的本质和要求,将地理知识和思维运用于政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首先,地理试题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和分析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理要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政策目标、实施措施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相关数据处理和地图阅读的技巧,提升他们从大数据中提取關键信息的能力。此外,国家发展战略往往伴随着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判断力和创新思维。

(3)社会责任感与未来发展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对环境、社会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关注,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责任感。另外,学习地理现象、经济发展、城市化、人口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了解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趋势。他们将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来公民和决策者的角色,对社会发展和未来问题有着责任和影响力。

二、高考地理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融合分析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融合的态势。

1.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该战略能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使各地区都能够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政策措施等,而区域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因此,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表现及影响等内容均为高考地理常见考查方向。

以2022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4题为例,试题材料介绍了吉林、河南两省推进秸秆饲料进程,秸秆产量吉林为4 000万吨,河南为6 500万吨。判断导致吉林、河南两省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考查区域间的农业差异比较。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第1~3题中,材料以图表的形式显示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20—2021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此考查学生对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材料展示的是不同城市的人口数据,根据问题要求,学生要从图文信息中发现规律,从差异中寻求共性,即找出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

2.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该战略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3]。相关的高考地理试题可能会涉及城市化、城市扩张、农村现代化等内容。如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3题,旅游地理选修部分,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易地搬迁为背景,创设“窑洞养牛”研学情境,要求阐述研学调查内容;2023年湖北卷第1~3题,以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形式展示了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种特色发展模式,反映了产业、村庄、景观之间各要素的互动关系,以此考查农村产业创新的相关内容。

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一理念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健康。高考地理试题通常会涉及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环境污染等,要求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解决途径,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以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4题为例,试题材料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相关内容,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与此相似的还有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第44题,试题材料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提出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案例,考查因地制宜、生态系统平衡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等。

4.交通强国战略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区域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方式。而交通网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是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的重要方向。以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第36题为例,该题以巴西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工业区布局等相关内容;还有2023年湖北卷第4~6题,试题材料呈现了嘉兴交通运输布局图,考查水果批发市场转移的原因及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等。

5.产业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新和创业等措施,可充分发挥地区经济的潜力和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增长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4]。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与之相关的问题有: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地区经济特色、地区经济联系与合作、地区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等。如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第1~3题,试题材料介绍了湖南省邵东市打火机产业的相关内容,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布局的相关知识;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第4~6题,从图文材料可知,拉萨当雄县的资源优势为特色畜种牦牛,以此发展牧业进行产业扶贫,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考查了畜牧业发展条件、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因地制宜。

三、具有国家发展观的人才培养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站在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还应具备宏观、战略和系统思维能力。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将地理学科培养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和领导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未来发展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1. 地理教育在培养具备国家发展观人才上的作用

第一,通过地理教育,学生能够获得广泛而全面的地理知識,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领域的内容,这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理解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

第二,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

第三,地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学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持续性的思考。

第四,地理教育将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学生通过学习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全球化等内容,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在国际背景下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第五,地理教学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探究实际问题、分析地理数据和制定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判断力和创新思维,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支持。

2. 培养国家发展观的教学策略

要实现对国家发展观的培养目标,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远远不够,须将其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地理环境、区域发展差异、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国家发展观以及应对高考的能力。

(1)展示多角度视野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分析国家发展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教师可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考察、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待国家发展。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实践中。可组织社区服务、参观企业、参与环保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国家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提供多样化的案例研究

能够理解国家发展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国家的发展以不同区域为基础展开。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研究和比较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既存在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也存在联系性,国家的整体发展需要各个地区均衡发展。

(4)强调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理条件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中,着重介绍地理要素(如气候、土壤、水资源、地形等)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不同地理条件对国家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地理要素对国家发展的塑造力量,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和理解国家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四、结论

由近两年高考地理试题研究可知,试题背景及问题指向呈现出越加关注当前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及社会发展热点的趋势。通过地理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成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建设型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国家发展战略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地理课程中,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宏春,史作廷,江晓军.中国可持续发展30年:回顾、阶段热点及其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9):171-178.

[2] 李红兵.以科技战略规划引领未来创新发展[J].安徽科技,2020(10):1.

[3] 孙博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持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J].生态经济,2023,39(2):13-25.

[4] 张秀萍,刘常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引擎及演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110-123.

通信作者:朱丽东

猜你喜欢

战略国家发展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战略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战略
把国家“租”出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