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2024-03-28朱尚坤

地理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气候学科核心

朱尚坤

一、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2022年4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也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并指出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所需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则是学生秉持人地协调观、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方法,在分析和解决地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地理学科性质,突出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視频导入

播放《地球脉动》片段,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并思考:世界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此来引入本课学习主题:世界的气候。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为“世界的气候”学习做铺垫。同时视频中唯美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眼球,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如此美丽,人类该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从而造福人类,以此引出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

2.明确要素,理解实质

出示中国的地图加景观照片,让学生观看并提问学生:同样是冬季,海南岛天气炎热,黑龙江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原因是什么?中国从东到西的四地植被景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并让学生先了解:气温+降水=气候主要构成要素。

世界各地由于气温和降水条件的不同,导致复杂多样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就是要分析该地的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由景观图片引入,让学生先对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有感性的认识,通过思考得出不同地方的气温和降水有差异,导致世界不同地方的气候也千差万别。再进行学理分析,教给学生简单的气候公式让学生由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领悟地理学科本质。

3.理解知识,掌握学理

在明确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后,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就是分析该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者合在一起称为气候直方图(图1~图3)。

这样就可以对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分解,把气候特征分析分解为三步,第一步:读气温曲线图,分析某地的冷热状况,特别注意最热月、最冷月、年较差、年均温等;第二步: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某地的干湿状况,特别强调最大值、最小值、年降水量、季节变化等;第三步:综合分析某地的冷热状况和干湿状况,概括出该地的气候特征。

活动:根据以上方法,比较温带大陆西岸伦敦与大陆东岸北京的气候差异。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最后归纳总结气候特征的表述方法,一般情况下,气候特征的表述方法为:“时间” +“气温特征”+“降水特征”。在“时间”的表述上,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季节变化不大:表述为“全年”或“终年”。②季节差异大:分为“夏季”和“冬季”两个时段。

【设计意图】复杂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小步子原则对复杂知识进行分解,促进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气候特征的描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更难以迁移运用,对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进行分解,再加以练习,最后进行公式化总结,教授学生最一般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迁移运用,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发展,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4.合作学习,培育素养

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教师:世界气候类型主要有多少种?从气候名称和位置中找找规律,你认为世界气候类型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展示柯本和他的气候分类法,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家面对如此复杂的气候是如何认识的,理解“把世界组织为区域”的地理学思想。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从纬度位置上寻找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并填入表1中。

读教材图3.27,分组对照书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学案资料,找出热带4种气候、温带5种气候(亚热带2种,温带3种)和寒带1种气候,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描述其在全球的分布。探究结束后,每组派2个代表到讲台进行汇报(一个同学指图,另一个同学说明其分布)。

(1)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图4、表2)。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温带较低纬度的部分,既不像热带那样炎热,也不像温带其他地区那样有漫长的冬季,所以被单独划分出来,成为亚热带。亚热带的东西两岸,气候分别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图5、表3)。

(3)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图6、表4)。

(4)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类型

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内,高原山地气候大致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图7、表5)。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入表6。

【设计意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遵循地理学家认识和总结地理分布规律知识的思想方法——“把世界组织为区域”的思想,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引导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整体扫描”和“局部聚焦”,分析、归纳和总结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中注重地理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地理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5.总结升华,立德树人

在对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有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后,同学们对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如何把这些科学理性的认识转化为规律性的知识,需要对世界气候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升华。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垂直分布等方面对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性认知,然后出示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让学生根据对气候分布规律的探究,进一步归纳总结,对地理规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升华,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体现在秩序之美,如何发现自然的秩序之美,需要人类的智慧之美(图8、图9)。

【设计意图】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地理要素复杂多样,如何对地理分布进行科学的认知,需要学生的综合思维,更需要对地理要素进行分类和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在课堂的最后出示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让学生对气候类型分布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模式化的认识,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促进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

1.注重教学设计的进阶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遵循建构主义的原则,教学设计要由易到难,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梯度。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2.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既受到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又受到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既要运用学科专业术语,又要运用视频、图片、景观照片、活动探究等手段,增强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3.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性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资料只能构建出部分概念,此时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教學活动,如讲授、读图、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素养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的体验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理性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4.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性

教材的编写、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知识内在逻辑结构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对内容进行整合,从“大单元”“大概念”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整合单元、课时教学资源,从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整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构建整体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四、地理核心素养落地思路

1.依据课标和学情,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地理核心素养

课标是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学情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课标要求和学情基础,整合课程资源,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学情出发,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联系生活实际,统整教材,确定教学内容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在教学设计时搭建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桥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使教学问题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运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

3.创设真实情境,渗透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地理考察、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和模拟实验,逐步建立地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气候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