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陆游《卜算子·咏梅》

2024-03-28黄天骥

书城 2024年4期
关键词:卜算子咏梅陆游

黄天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陆游一生创作诗词过万首,其中以梅花为题材,或涉及梅花的,有一百四十首之多。在他所有与梅花有关的词作中,上引《卜算子·咏梅》最被人们传诵。

陆游生于公元一一二五年,当时金兵南下,陆游之父陆宰,任军粮的运输官,因力主抗战,被投降派弹劾免职。陆游随着父亲颠沛流离,从小便对金人有切齿的仇恨。他曾自谓:“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跋父给事帖》)二十八岁时,他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因为高于秦桧之孙,秦桧硬是把他压到名末。等到秦桧死后,他才担任官职,宋孝宗即位,他被调往朝廷当官,并赐为进士出身。

这时候,一方面金人内部发生政治变化,力量相對削弱,无法再发动大规模南侵;另一方面,江南地区比较富庶,经济有所发展,南宋王朝相对稳定。这一来,环绕着宋孝宗周围,又产生了主和、主战两派的斗争。主战者主张乘机北伐,收回失地;主和者认为苟安一隅,图个安乐。陆游虽一直主战,但主战将领处置不当,往往战败,陆游也会被牵连。他曾经被派往前线担任幕僚之类的角色,但不久又被调派到四川任职,其后在各地辗转,备受折腾。他曾说:“忆年十七兮初入未央,获侍步辇兮恭承宠光。地寒祚薄兮自贻不祥,谗言乘之兮罪衅日彰。”(《长信宫词》,《剑南诗稿》卷四)最后虽然被调回朝廷,诏修国史。但他兴致阑珊,到七十七岁时,辞去官职,回乡归隐,终年八十五岁。

陆游一生主张抗战,至死不休;他有才华,有抱负,而又终生不得志。他的创作,以诗为主,词作只是余事。即使如此,他的词作水平很高,在词坛上的地位高占一席。

有意思的是,他处处受到排挤的时候,却是在南宋经济相对发展、城乡稍为富足的时候。这一来,他也会和许多失意文人一样,口袋里还有些钱财,免不了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又自号“放翁”。但后来又颇后悔,说:“予少年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长短句序》,《渭南文集》卷十四)因此,陈廷焯在《云韶集》卷六说:“放翁之境,外患既深,内乱已作,不得不缄口结舌托颓放,其忠君爱国之心,实与子美(杜甫)、子瞻(苏轼)无异也!”这评价是准确的。

综观陆游一生的创作,忠君爱国,一直是他思想的主流。他词作的风格,有时婉约,有时豪放;他的诗作,又远多于词作。以诗入词,以诗为词,既懂得运用词的音乐性,又不过细地追求词的格律,这一风气是从北宋中期开始,至南宋中期,已成为词坛的主流。上引《卜算子·咏梅》,符合词的格律,但它的写作方法,分明属于文士所写的咏物诗,这和北宋前期词坛流行的风气大不一样。

至于陆游这首咏梅的词是在什么时候写成的,有学者认为写于陆游在蜀生活期间,但似未能取得确证。因此,夏承焘、吴熊和先生在《陆游年谱简编》中,把它列入“不编年”一类,这是谨慎的做法。

前文说过,陆游一生写过不少以梅花为审美对象的词,像《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写道:“欹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像《乌夜啼·我校丹台玉字》说:“携酒何妨处处,寻梅共约年年。”《柳梢青·乙巳二月西兴赠别》说:“只恐明朝,一时不见,人共梅花。”这里不一一列举。连他自己也承认,对梅花情有独钟:“何方可化千万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其一)

松、竹、梅,向来是中国人民喜爱的物象,它们被视为坚强清高的符号。特别是梅花,自从宋人林和靖写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诗以后,梅花更被公认为清高优雅的代表。同时,在百花中,梅花又偏偏在冬天最为寒冷的时候迎霜开放,这更让人联想到坚贞不屈的气节。因此,过去有不少人建议把梅花视为我国的“国花”。显然,梅花是受人们喜爱和欣赏珍惜的花卉。但是,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所写的梅花,却另具深意,它与众在同中,又有不同。

《卜算子·咏梅》第一组乐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由于陆游已经把题目,设定为“咏梅”,因此,全首词虽没有出现“梅”的字眼,但处处都是写梅。

陆游首先写这株梅所在的特定位置,强调它生长在“驿外”。驿,是驿站或客店,这是人们短暂停留的地方。而且,这株梅花,甚至只是生在驿店之“外”,不是生长在驿店的内庭,或者驿店的天井里。如果它长在“驿内”,还可能会被客人流连摩挲。而长在“驿外”,客人要走就走了,谁也不会关注它。这和有些梅花长在湖边山畔,或长在人家庭院里,常常被人欣赏和关注,绝不相同。

进一步,陆游还写这梅花所处的地方,何止只是“驿外”,而且是生长在“断桥边”。桥,本来是沟通两岸的必经之路,但是,桥断了,就完全荒废了,谁也不会走了,这等于说,它是个毫无价值的存在。还要注意的是,这株梅,生长在断桥之“边”。若按[卜算子]的格律,第一句第五字,作平声便可,那么,此句作“断桥中”或“断桥间”均可。但这一来,它反会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而写它长在断桥的旁边,桥边有树,这很寻常,谁也不会注目。显然,为了表明这一株梅的孤独,陆游这一句的五个字,表面看只是很普通的陈述句,但他对每一个字运用,都经过了仔细的思考。

“寂寞开无主”承上句,这是陆游既写他眼中见的那株梅,又把它拟人化,体悟这梅的感情。它的周围,没有其他的花草树木相陪伴,只是静默地开放。在冬天,如果有几株梅花,迎霜开放,一株靠着一株,那还是热闹的吧。但陆游设置在他眼前的一树寒梅,旁边什么都没,它是孤单静默地面对着桥上的断垣残石,显得分外凄凉。不错,这树梅花也在开放,但它是“开”而“无主”。有些梅花,尽管开放在路旁野地,却是有主的,是有人特意种植和管理的。而陆游所见的那一株梅,则是“无主”的,它自开自落,自生自灭。

以上两句,陆游已经把红梅生长的空间以及它的“心态”,巧妙地表达清楚。可是,他还要进一步描写这株野梅所处的氛围。

“已是黄昏独自愁”,陆游写这梅经历过一天的孤寂,又处在黄昏的时候。如果在早上,在午间,这株梅还会受到一点日影的照射,还会得到一点光亮和一丝温暖。可是,现在“已是黄昏”,太阳下山,日色渐暗,这株梅,处在愈来愈阴沉的氛围中,没有人发觉它的存在,它也看不到任何的前景。紧接着,陆游再下一句“更著风和雨”。在这里,“已”字和“更”字,相互联系,又有进一步呼应的意味。在寒冬,这株梅孤单地在昏暗的夜色中度过,已经够凄凉了。谁知道,就在这时候,竟又是风雨交加。风是寒风,雨是冷雨,让孤独的寒梅,如何抵受?显然,这词上片的四个句子,陆游既总体地写这野梅的处境,又把其艰难困苦,一句一句连接,一句比一句加深。像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以说,它所处的凄楚环境,以及陆游眼中觉察到的这株梅的痛苦心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下片,陆游转过笔锋,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特写作为审美客体的这一株梅的内心世界。若按一般的写法,作者进一步描写这株梅花的处境,加深读者对它的怜悯,从而一掬同情之泪,也是顺理成章的。但让人想不到的是,陆游却写梅花的神态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它首先让梅花提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一组乐句,淡淡写来,和上片极写梅花的痛楚,构成矛盾。而正是这笔法的变化,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梅花的品质。

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百花齐放,尽态极妍,所谓“苦”,是指所有的花,都在千方百计地搔首弄姿,争取春天的青睐,讨好世人的宠幸。老实说,作为清丽优雅的梅花,当然也可以和百花一争长短。而梅花在寒冬首先开放,完全具有独占花魁的优势。但陆游却写它根本没有和百花在春天争妍斗丽的心意。在这里,“无意”的态度,显出它对待世事的淡泊疏放,和“苦争春”拼命夺宠争名的凡夫俗子形成对立。紧接着,陆游还写这梅花进一步表态:“一任群芳妒。”它也知道,世道是复杂的,自己优美的风姿,也一直遭受群芳的嫉妒,但它毫不在意。总之,它坦然面对一切,“一任”这词语,和“群芳”的百般妒忌,也形成对照。词的上片情调悲苦,在下片为首的乐句,却出现大变化。这时候,梅花的心境,越是凄楚难支,却越是显得超脱泰然。两相对照,分明是矛盾的,而陆游正是通过这心态对比的艺术处理,把这株梅花的高尚品质,展现在读者眼前。

當在人们处境困难而又泰然处之的时候,一般会采取躺平的态度。或冷眼旁观,或醉心渔樵,或自命清高。陆游自己在《朝中措·梅》中也说过:“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不过,上引《卜算子·咏梅》最后的乐句却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一句,实在是惊人之笔!他不仅仅满足于写出野梅孤傲清高的意境,而是进一步刻画梅花的精神本质。“零落成泥碾作尘”这一句话,包含着两层意思,梅花被风吹雨打掉在地上、化成泥土,甚至进一步被人或被车马碾压化为尘土,灰飞烟灭。说明了它的命运,实在是惨上加惨。但是,紧接着的结句“只有香如故”,陆游却写梅花的情态,完全和悲凉的命运相反。它强调,即使失去了形骸,但它的香气、它生命的本质,依然和过去一样,永不变更。

这作为全首词歇拍的乐句,上一句极写梅花的痛苦,正是为下一句坚定回应的神情预作蓄势。作者下“只有”两字,把现实环境给予梅花的种种不幸的遭遇和命运,一笔扫清。这首词的结句,既是审美客体的实际存在,因为即使它的形骸化为尘土,但它芬芳的气息,会在空气中继续飘荡。同时,它又是作者对梅花的审美感悟,他觉察到梅花具有坚定的信念。而作为审美受体的读者,还会认识到这是坚定而又庄重的誓言。

物质虽灭,然精神永存。不是说“一树梅花一放翁”吗?这首《卜算子·咏梅》所写的梅花,受尽折磨,坚贞不屈,不正是陆游坚定的爱国思想和正气凛然的写照吗?

上引《卜算子·咏梅》,虽然只是一首区区四十四字的小令,但是在结构上,却安排了多次情绪的转折变化。显然,陆游在短短的篇幅中,着意安排不同情绪的起伏变化,首先,写梅花寂寞孤独的处境,紧接着推进一步,写它受到外力的摧残,那沉重的描写,让人感到无比的透骨悲凉。可在过片以后,词的情调竟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笔锋一转,写梅花以平静淡泊和超脱的态度,对待现实对它的嫉妒和迫害。按道理,作者可以顺势写它对现实的怨愤和鞭挞。但在整首词的最后,他只写梅花坚定地表白自己一贯的信念,从而展示梅花高贵的本质。我认为,这首词最适合以男低音演唱,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准确表达陆游的艺术追求。

陆游《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咏物的诗词。诗人或词人以某种事物、物体为写作对象,这种文学题材,在齐梁时代渐成风气,到唐代出现了许多咏物的佳作。而如何写好咏物诗,也成为诗坛重视的话题。

诗人或词人以某种事物为抒写对象,必然要让读者感受到诗中或词中所咏的,究竟是哪一种东西。这一点,人们意见是一致的。至于诗/词人该怎样写咏物诗词,贺裳认为:“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要像画家韩幹那样,深入到物性之中(《皱水轩词筌》)。稗史称:“韩幹画马,人入其斋,见幹身作马形,凝思之极,理或然也。作诗、文亦如此始工,如史邦卿《咏燕》,几于形神俱似矣。”王夫之则认为咏物诗,“至盛唐以后,始有即物达情之作”(《姜斋诗话》卷下)。

王夫之提出“即物达情”,与贺裳说的咏物要“形神俱似”,是一致的。所谓“达情”,是要表达出客观物体的情思、情态;而所谓神,是指物体的神态、神情。情与神,属于物体外观蕴藏着的内涵。不过,并非所有物体都有“情”与“神”,如果作者所咏的是哺乳类动物,牛、马、狗、猴之类,人们大概还可以看到它们龇牙咧嘴的简单表情。假如诗/词人所咏者是植物、器物,哪有什么神情?其实,物之情,更多是诗人的情的反射。至于说莲花高洁,梅花雅淡,牡丹雍容富贵,兰花有王者之香,这也不过是历代的人带着自己的感情看待事物,与事物外表的审美特点相遇合,从而形成传统的文化积淀。

在清初,廖燕对咏物诗的创作,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借此物理,抒我心胸。”(《意园图序》卷四)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咏物诗的创作要求和特点。对诗人来说,描写客观的物体、事物,不过是抒我心胸的手段。由于诗人们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观察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带着不同的情绪观照。因此,他眼中之物,会是他的内心世界某一角落的投映。换言之,高明的诗人,以“物”为创作题材,其实是以物象折射出自己的心象。

诗人对某些植物的喜爱,与他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审美情趣有关,例如“晋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至于对梅花的喜爱,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据宋代黄大兴所辑《梅花》提要说:“昔屈宋遍陈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寥寥可数。自宋人始重此花,人人吟咏。”当写梅花流行成风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杜小山的人,向赵紫芝请教如何能使诗写得好。那老赵曰:“但能饱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韦居安《梅磵诗话》)这回答匪夷所思,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宋代人对梅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北宋中后期開始,以至南宋,人们面临国破家亡的局面,在政治路线上,朝廷上上下下,一直存在主和派和主战派的斗争,其激烈程度,为历代所无。在思想领域上,则存在理学和反对理学干预人性的斗争。不幸的是,这长达二百多年间,投降派和主和派以及反理学派,一直处于上风的地位。许多正义的有识之士一直遭受到残酷的迫害,他们的思想感情长期处于寒冬的状态。但他们却又不肯屈从于失败的命运,不肯同流合污,在思想感情上坚守立场。而梅花在寒风中,一枝独秀,坚定不屈的风姿,正好符合当时许多人的审美理想。“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客观的社会状态,正是宋人喜欢以梅花作为创作题材的来由。也是陆游特别爱以梅花为题材,写了一百四十余首和梅花有关的诗词的来由。陈廷焯说:“放翁之境,外患既深,内乱已作,不得不缄口结舌颓放。其忠君爱国之心,实与子美子瞻无异也。”(《云韶集》卷六)作为植物的梅花,香冷益清的客观状态,恰与宋代许多备受压抑而意志坚定的士人主观心态相吻合,这就是当时人们特别喜爱梅花的缘故。

纵观陆游描写梅花的诗词,大都着眼于表现它坚贞高雅的品质。像说《梅》“若耶溪头春意悭,梅花独秀愁空山。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如说《落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上引的《卜算子·咏梅》,更是能从梅花的各个方面,表现梅花特有的气质,而且这词正好表现陆游借梅的“物理”,抒发他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心境,抒发他坚贞不屈的“心胸”。所以,这首词一直被视为陆游的代表作。至于我认同夏承焘、吴熊和先生,认为它是陆放翁晚期的作品,是从这首词提到“寂寞开无主”和“黄昏”之类的字眼,提到“无意争春”心态。特别是结句,提出即使被碾为尘土,却矢死靡它,其香如故,这精神状态,和他在《示儿》一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念如出一辙。因此,我认为把它定为陆游晚期的作品,是比较适宜的。

陆游在《初晴》中曾说:“诗凭写兴忘工拙。”在《张功父见寄》中又说:“叮咛一语宜深听,信笔题诗勿太工。”从《卜算子·咏梅》等词作看,我们也的确看到,其中没有雕琢的字语,他似乎只是随着自己感情的起伏,信笔描写。在晚年,他在《谢池春》中自称:“七十衰翁,不减少年豪气。”(《放翁词编年笺注》下卷)就其词作的风格而言,也有豪放的意味。但我更看重的是,在宋词三百年中,他继承苏轼以诗入词的传统,成为词坛在体制上改革创新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卜算子咏梅陆游
剥蒜子还是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长征(书法)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卜算子》的创作感言
卜算子·独具慧眼
除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