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原则与路径
2024-03-28朱绍云徐锋
朱绍云 徐锋
人文底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与科学精神共同构成全面发展人的文化基础。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学习内容具有课程育人的独特优势。在乡土地理课程“威宁草海”的开发利用中,就如何通过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培育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人文底蕴与乡土地理“威宁草海”湿地
1.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1]。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三个基本要点。
2.乡土地理“威寧草海”湿地
威宁草海湿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原为平缓山丘间盆地,后来积水成湖,因湖中水草茂盛而称草海,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目前湖区面积维持在30平方千米左右,平均水深不足3米,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我国著名三大高原湖泊之一。威宁草海湿地形成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凉,光照充分,水热条件优越,水质清净,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成为我国西南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级重要湿地,也是旅游避暑的理想胜地。
威宁草海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在开发乡土地理课程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威宁草海生成、消亡、复苏到现在已经有20万年的历史,经历了地质构造的运动,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威宁湿地的文化是区域内自然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这样得天独厚的乡土地理资源值得进行开发利用。
3.“威宁草海”湿地的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的三个基本要点。从人文积淀看,“威宁草海”湿地乡土地理资源涉及草海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草海的产生和变迁、威宁地区的旅游状况、草海的历史故事和人与草海关系等方面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地理知识理解,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从人文情怀看,“威宁草海”湿地发展变化过程,反映了威宁地方发展过程经历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学生能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环境观,培养人地和谐的人文情怀。从审美情趣看,“威宁草海”湿地呈现了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美,学生在欣赏、理解、应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乡土地理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原则
在实施威宁草海乡土地理课程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培育学生人文底蕴这一育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出以下实施原则。
1.凸显乡土地理课程的文化性
指向培育学生人文底蕴的乡土地理课程,就是要突出文化育人的特性。选取威宁草海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家乡。在融入乡土地理知识时,需要把握知识的难度,挖掘知识的趣味性[2]。人文底蕴的育人目标重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要让乡土地理在文化润泽中鲜活起来。
2.发挥乡土地理课程的思想性
思想观念的养成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乡土地理课程不仅是传递乡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道德教育。课程育人的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在乡土地理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威宁草海的历史变迁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草海消亡和再生背后的原因,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人地和谐的人文情怀。
3.把握乡土地理课程的实践性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乡土地理延续着这一优良传统,从实践中来,再指导地理实践。威宁草海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可以体现在学生的地理实践中,如学生们为保护湿地而开展的行动。通过发放游览地图、免费导游等形式,对游客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发放传单倡议景区周边的经营者,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经营活动中自觉维护草海湿地环境。
4.乡土地理课程的跨学科学习
威宁草海湿地课程的开发实施,还会涉及生物、化学、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课程育人不是某一个学科的任务,可以通过跨学科学习来实现。如湿地环境中水生植物资源,湖中的鱼虾资源,栖息于此的众多鸟类,这些种群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生物学科的知识。湿地的水污染问题可以从化学学科进行解读,探究污水的来源、污染的成因、主要污染源、污染的过程、水体污染的影响及水质指标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积淀、思想观念不完全相同,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建构,有利于实现课程育人的共同追求[3]。
三、“威宁草海”课程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实施路径
从人文底蕴的三个要点看,人文积淀是人文见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人文情怀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指具备感知、欣赏、理解、评价美的意识和能力。三个要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文积淀影响着人文情怀与审美情趣水平,人文情怀反映了人文积淀的程度、影响着审美情趣,审美情趣也会影响人文积淀的选择和人文情怀的层次。
1.挖掘威宁草海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
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1]。威宁草海人文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知识,草海形成的知识,历史故事的知识等。有效地挖掘威宁草海的人文知识,并将其融入地理学习中,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
威宁草海是一个古老的湖泊,也是难得的高原草地。威宁草海在海拔2 000米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2 ℃左右,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威宁草海,不仅仅是一片水域,草海中有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水生植物繁茂,丰富的草类和鱼类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鸟类。其中,最珍贵的鸟类黑颈鹤是世界性的珍稀水禽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冬季飞到威宁草海来越冬。威宁草海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最佳的观鸟湖泊,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和“露天自然博物馆”。威宁草海还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蓄水量相当于同面积林地的5倍,对威宁地区自然生态系统起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净化环境等重要作用。带领学生来到草海湿地,让学生亲身看到由水域、水生植物和鸟类构成的生态系统,阐述几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威宁草海从地质构造看,断层起着主导作用。断层活动表现为北面和南面的断块上升,草海所在断块相对下降,四周又被高山环绕。研究表明,草海原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大河,沉积物深厚,且沉积物向两岸变薄,体现了河谷地貌特征。草海中央有很厚的泥炭沉积,雏形是一条河道,说明河流也是威宁草海形成的重要条件。后来因为断层持续运动,阻断了草海里的河流,最终积水成湖。岩溶作用在威宁草海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草海北侧地势较低,溶岩作用剧烈,形成了地下河道,调节着草海的水量。平时草海和外界的河水互相补充,但在地壳活跃期间,草海的湖水大量外流,直至干枯消亡。组织学生对威宁草海的形成进行研究,成立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开展成果汇报活动。丰富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知识积淀,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威宁草海也称为松坡湖,这就和近代名人蔡锷有关系了。蔡锷原名蔡艮寅,字松坡,被人赞誉为神通,12岁中秀才,16岁进长沙时务学堂。后受维新派梁启超影响,蔡锷将艮寅改为锷,东渡日本投笔从戎学习军事。回国后先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后反对帝制,起兵讨袁,被尊称为“松坡将军”。蔡锷北伐讨袁时,曾在威宁地区屯兵训练,一方面整顿政务,清除积弊,一方面兴办教育,开发实业。为了纪念蔡锷,人们把威宁草海称为松坡湖。历史知识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融入到乡土地理中,使威宁草海变得更加鲜活,富有人文气息,从而实现乡土地理课程育人的价值追求。
2.剖析威宁草海人地关系,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1]。地理视角下的人文情怀就是能认识并处理好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对待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树立人地和谐的意识。
威宁草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轮消亡和复苏的过程,其中有地质作用、气候变化的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现代表现突出,经历了人为放干和生态恢复的过程。建国初期,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向草海要粮,有关部门开凿沟渠放水。原来的草海湖面种上了庄稼,因为土壤肥沃,农作物的产量较高,一时间农民抢着种植庄稼。放水造田后,草海水位急剧降低,流量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春耕旱情加重,夏季雨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美丽富饶的威宁草海几乎消失。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开始恢复草海,退田还湖恢复草海湿地,重新建设水道保证草海的蓄水量,建设保护区进行长期保护。秀丽多姿的威宁草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周围层峦叠嶂,景色怡人。学生在剖析威宁草海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中,能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由来,阐述威宁百姓与草海之间的人地关系。解释人与草海是如何从矛盾斗争,最终走向和谐共处的。同时理解人与草海的关系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从而提升人文情怀,为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做好准备。
人类活动不仅影响着威宁草海变迁,还影响着草海的生态系统,特别是栖息在此的鱼类和鸟类。历史上的草海是碧波万顷的湖泊,湖中水草丛生,周围分布着大片的草地、森林,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众多的鸟类在此栖息或到此越冬。20世纪“围湖造田”后,草海中魚类濒于灭绝,珍稀禽鸟远走高飞,造成了生态上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后来草海又重新积水成湖,各种藻类和浮游生物繁多,濒临灭绝的鱼虾得以重生,到草海来越冬的鸟类逐渐增多,特别是国家级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贵州省政府将威宁草海列入自然保护区,建立了草海环境保护和生态观测站,草海的生态环境得以好转,来草海旅游观光的游客、观鸟摄影的人士和科学考察的专家逐年增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关乎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并指导学生付诸行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实践的育人目标。结合家乡建设的实例,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人文情怀的内化,蕴藏于心,落实于行,培养有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的中学生。
3.品鉴威宁草海景观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首先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有自然景观的美,有人文景观的美。其次是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人文景观反映了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在人类合理改造利用自然地理要素中,在千差万别的地域文化中,领略人类创造出来的美,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乡土地理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威宁草海的风光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美好情感。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总能让我们想到草原风情画,在威宁草海清澈的湖水下面也有一片草原,随着风、随着水轻轻摇摆,仿佛绿色草原被搬到了水底,因此得名“草海”。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构成了草海的立体空间。每年春季来临,草海呈现出一派秀美的景色,花儿开在水里、开在水面、开在水上,自是与众不同。春季也是草海边杜鹃花盛情开放的时节,各式各样的杜鹃花又构成了花的海洋,令人流连忘返。更令人叹为观止是栖息于此的众多鸟类,尤其是婀娜多姿的黑颈鹤,或亭亭立于水中,举止端庄,或飞舞若仙,鸣声高亢响亮。群山环抱,碧水蓝天,群鸟嬉戏,实有“群鸟与白云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赞叹。欣赏威宁草海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描写草海的湖光山色,四季轮回,或者描述花草鱼虫和观鸟的乐趣,发现其中的美。
威宁草海还有许多景点,如观鹿台、龙王庙、斗姥阁等名胜古迹。西侧还有一座孤岛在湖中央,名叫阳关山,又称星落岛,绿荫掩映如淡泊宁静的世外桃源。草海东南边,有大桥烟柳长堤,建于清代,堤边垂柳拂波。六洞桥上,有古朴典雅的望海楼,碧瓦朱檐,可以登楼观草海。一系列的人文景观,既体现了威宁草海的悠久历史,又突显了浓郁的地域文化。人文底蕴扎根于地方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文化需要细细品鉴,领悟地域文化的美和欣赏自然环境的美都需要人文知识和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282(10):1-3.
[2] 朱绍云.潜心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参加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省级骨干培训有感[J].地理教育,2019(S2):75-77.
[3] 徐锋,朱志刚,徐雯.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以“经线和纬线”为例[J].地理教育,2022(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