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蓝图

2024-03-27策划撰文本刊编辑部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4年3期
关键词:发展

策划撰文 本刊编辑部

2024 年新年伊始,宁波市各区 (县、市) 两会陆续召开。通过梳理各区 (县、市)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了解各区 (县、市) 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特色,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多元化的极富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图景,也越发能感受到各区 (县、市) 共同找准功能定位,突出区域特色、勇毅前行,克难奋进、勇立潮头,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彰显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人勤春来早,在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之时,全市各地正在共同描绘着一幅美好新蓝图……

海曙: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

作为千年宁波甬城核心区的海曙,一直以来就是宁波的城市中心,也是宁波当之无愧的 “母城”。经过多年发展,海曙建设卓越城区的面貌越发清晰起来。

2023 年,海曙高效落实三个 “一号工程” “十项重大工程” “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 等部署要求,扎实开展 “三比三拼三焕新” 行动,攻坚破难、苦干实干,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迈上新台阶。

2023 年,海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6.9 亿元,同比增长5.8%。

报告明确,2024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上级下达的能源和环境指标计划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海曙区今年将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 坚持项目为王,让城市空间有新蝶变。以秀水焕新为亮点,做强罗城城市之心。以都市田园为先导,开发月塘东生态活力城。以未来社区为牵引,打造品质江南城。以丁家开发为突破,建设空铁新城。以海曙山地园为依托,扮靓四明大花园。

(二) 坚持转型升级,让产业质效有新飞跃。围绕“双创” 驱动、“双链” 引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 “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型孵化激活发展动能。生产型服务引领结构优化。服务型制造增强工业韧性。

(三) 坚持改革开放,让营商环境有新引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一号开放工程”,不断厚植引领未来的发展胜势。更强定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更大力度释放扶持政策红利。更实举措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更深层次提升区域开放能级。

(四) 坚持建管并重,让品质面貌有新魅力。持续优化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管理机制,滚动实施 “精特亮” 工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高标准补强基础设施。高水平开展城市管理。高颜值打造和美乡村。高品质擦亮生态底色。

(五) 坚持文化赋能,让都市文博有新图景。全面启动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展示千年甬城核心区魅力,让海曙成为家喻户晓、慕名而来的“中央文化活力区” “都市文博引领区”。增强以文铸魂引领力。增强以文兴产支撑力。增强以文惠民感召力。

(六) 坚持优质均衡,让共同富裕有新成色。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公共服务 “七优享” 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筑牢社会保障网络。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用心办好民生实事。

(七) 坚持共建共治,让治理水平有新提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城市安全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江北: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

2023 年,江北区这座古韵与现代元素共存的创智和美之城,聚焦创新、改革、开放关键词,以“1586”专项行动为主抓手,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品质、比作风”,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3 年,江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2 亿元,同比增长4.6%。全区实现六大主导产业产值988.2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11.8 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排名居宁波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排名居宁波首位。

今年江北将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迭代实施“1588”专项行动,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展现示范风采。

报告明确,2024 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268 亿元以上; 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1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目标。

围绕以上目标和要求,江北区今年将着力抓好十方面重点工作:

(一)抓产业稳增长,推动经济稳中有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加快打造“两业融合”的都市经济高地。发展壮大都市工业。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二)抓创新聚人才,不断激活发展动能。突出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积极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大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三)抓招商扩投资,全面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要素保障强度,为高质量发展蓄势积能。强化招商引资。强化项目攻坚。强化要素保障。

(四)抓开放促消费,努力扩大内外需求。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持续激发社会消费潜能和活力,加快打造高能级内外开放新高地。大力推动开放合作。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五) 抓服务提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号改革工程” 为牵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精准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精准帮扶企业减负增效。扎实开展稳企助企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六) 抓开发优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坚持空间重塑、建管并重、品质优先,加快八大区块联动开发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七)抓融合强振兴,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统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八)抓特色树品牌,大力建设文化强区。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底蕴涵养城市气质、以文化彰显城市韵味、以文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江北文化品牌。开展“文明江北”系列活动。实施文化赋能工程。

(九)抓优享惠民生,用心推进共富先行。坚持发展所需与群众所盼相结合,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发展教育健康事业。关心关爱老弱幼小。

(十)抓共治保平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治理效能,守住安全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镇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2023 年,镇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 亿元,同比增长6.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9 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47 万元、5.01 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好于省、市平均水平,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明确,2024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围绕以上要求,镇海区将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更高质量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强化项目的谋划论证和统筹协调,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着力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增长。拓展开放广度深度。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二) 坚持强链提质,更快速度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高水平推进制造业 “122” 产业集群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甬江科创区镇海片区、新城核心商务片区、老城后海塘片区、九龙湖生态旅游片区等4 个特色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

(三) 坚持一体推进,更大力度构建协同创新格局。加快创新能力提升。深度融入甬江科创区开发建设,服务保障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中石化宁波新材料高端创新平台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科教产共同体,支持甬江实验室联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展重大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实体化运行宁波东方理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四) 坚持改革赋能,更深层次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扎实推进省新时代“两个健康” 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城市区块开发、重点民生服务保障等关键领域集中。

(五) 坚持绿色低碳,更严标准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 “双碳” 工作。深入实施绿色制造 “521” 工程,建立减污降碳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三星级以上绿色工厂40 家、绿色低碳园区1 个。高效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六) 坚持规划引领,更优品质推动城市建设。强化规划统筹实施。加快融入宁波新型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品质风貌。加大基础设施更新,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对外交通网络。

(七) 坚持富民强村,更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点带面塑造 “都市田园、和美乡村” 新风貌,打造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八) 坚持守正创新,更实举措推动文化繁荣。赓续历史文化根脉。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发展壮大文旅产业。实施 “文化+” 战略,做强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演艺街区、沉浸夜游等文旅新业态,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8.5%以上。

(九) 坚持共富导向,更优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 “扩中” “提低” 行动,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优化教育医疗供给。扎实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服务“一老一小一新”。

(十) 坚持底线思维,更强决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绷安全生产之弦。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筑牢平安稳定根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北仑:开创高水平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 年,北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9.2 亿元,同比增长5.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289 元,同比增长5%,城乡收入倍差降至历年最低; 实到外资增幅逾九成;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超1%;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跃升至全国第12 位,实现两年来连续跨越……

作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承载平台,北仑锚定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大路径,凝心聚力、顶压奋进,一体推进三个 “一号工程”,全面深化 “六促六优” 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 年,进入全国开发区十强行列。

2024 年是北仑开发建设40 周年,北仑将继续以实干展现新作为,交出新答卷,奋力续写高水平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报告明确,2024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要求,北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实力再攀新高。打开条块互促产业格局。聚焦打造 “415X” “361”产业生态圈,加快产业平台提能升级,推动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构建两业融合产业形态。筑牢项目为王产业根基。把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摆在突出位置,力争项目数量、质量、体量实现新突破。

(二) 全面融入甬江科创区,推动科技创新再添动能。增强创新平台牵引力。聚焦 “总部港” “未来城”功能定位。增强创新主体竞争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创新生态集聚力。强化科技服务,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成宁波英国约克郡海外创新孵化中心。

(三) 加速构建双循环枢纽,推动对外开放再创优势。坚持制度赋能。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示范引领行动。坚持经贸扩能。持续开展 “百团千企” 拓市场行动,培育内外贸一体化 “领跑者” 企业5 家。坚持消费注能。大力支持银泰、富邦、博地等商圈数智化转型。坚持片区提能。树牢 “全区一盘棋” 思想,推动各片区空间规划一体、资源要素互补、产业发展联动。坚持环境蓄能。

(四) 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城,推动城市面貌再展新颜。深化空间治理。绘好 “一张蓝图”,科学编制主城片、甬江科创片、梅山湾片、白峰郭巨片等四大片区乡镇级规划。加快城市更新。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构建现代交通。拓展城际外联通道。完善城市管理。

(五) 深化新时代 “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再拓内涵。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农业 “双强” 行动,争创省级农业 “机器换人”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4.5%以上。打造和美乡村。推动强村富民。

(六) 打造 “两山” 理念示范区,推动生态文明再结硕果。构建节约集约生产空间。推进省级低 (零) 碳试点建设,加快绿色港口创建。构建可亲可近生活空间。构建宜居宜业生态空间。

(七) 弘扬港城文脉新风尚,推动人文活力再发生机。提升港城文明素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丰富港城文化供给。发展港城体育事业。

(八) 聚力共富示范先行区,推动民生事业再增福祉。坚持全民关怀、全龄友好,让生活更有保障。坚持优先发展、优质均衡,让教育更有质量。坚持提档升级、提质扩容,让医疗更有温度。坚持常抓不懈、常态有效,让治理更有效能。

(九)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治理能力再上台阶。铸牢政治坚定的忠诚之魂。大兴调查研究的务实之风。锤炼创造执行的担当之能。夯实依法行政的法治之基。常扬廉洁自律的清正之气。

鄞州: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

2023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鄞州下好“一盘棋”、拧成 “一股绳”、共绘“一张图”,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2023 年,鄞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3.3 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39 个、建成投产51 个;“两化”融合指数跻身全省前三;跨境电商出口达到330 亿元……

2024 年,鄞州将继续书写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争当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区域示范的高分答卷。

报告明确,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城镇新增就业3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 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计划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鄞州区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坚持产业链群协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竞争新优势,全力拼抢重大项目,努力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强力提升平台能级。

坚持科教人才优先,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巩固战略性支撑,攻坚高水平创新,办好高质量教育,集聚高素质人才,引育高成长企业。

坚持改革开放先行,加快服务业新发展格局争创标志性成果,推进内外循环重构、低效空间重整、要素市场重组、监管服务重塑。

坚持颜值内涵兼具,加快提升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城区能级,以全域视野建设现代城市,以通达标准配套一流城市,以绣花功夫管理人民城市,以便捷体验赋能智慧城市。

坚持富美和乐并重,加快打造新时代 “千万工程”升级版,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径,创出和美乡村新示范,治出水清河畅新景象,干出绿色发展新实践。

坚持平安幸福共治,加快回应全社会关切增进老百姓福祉,构建全龄友好社会,兜牢全民保障底线,优化全科服务场景,加固全域安全底板。

坚持文化文明融通,加快把人文软实力转化为发展新助力,打造有辨识度的文化名片、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世界级生态文化湖区。

奉化: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

2023 年,奉化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首捧“大禹鼎”金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水利设施建设、乡村振兴领域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十大奉优”幸福民生品牌持续升级,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工程完成率均超过10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万元和4.3 万元。2023 年,奉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4 亿元,同比增长4.0%。

报告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 亿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房地产) 增长1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占比份额; 城镇新增就业1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目标。

为此,奉化区今年将重点在以下十个方面争新局:

(一)在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上争新局。加速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改革效能、提升开放能级,撬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突破先行,增创更多引领性、标志性新优势。

(二)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上争新局。实施服务业攻坚行动,以超常规的措施推动增量做大、存量做优,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在标志性项目上取得突破。

(三)在制造业集群发展上争新局。找准融入宁波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创建的着力点,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在项目投资提质增效上争新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挖掘规模扩量、结构优化、质效升级空间,以投资大突破支撑发展大提升。

(五)在双招双引联动发力上争新局。大力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年,加快落地一批“绿新高、好快大”项目。构建招大引强新格局。

(六)在宁波都市圈核心区建设上争新局。锚定奉化在全市的坐标定位,实施品质提升行动,提升区域承载力,涵养“创新创造、共生共盛”的城市气质。

(七)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争新局。深入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

(八)在推进文旅融合上争新局。以“我们的家园”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丰富“开明开拓、和谐和乐”的新时期奉化精神,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文旅融合成果。

(九)在共富特色先行上争新局。实施全龄友好行动,精心推进“十大奉优”,悉心关怀“一老一小一新”,办成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共同富裕特色区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十)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争新局。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扎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争创省“二星平安金鼎”。

余姚:绘就“最名邑” 新图景

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史前文化、姚江文化和红色文化三张名片的宁波余姚,经济发展也尤为显眼。2023 年,余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1 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86 亿元、增长10%,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 建设名单。

数据显示,余姚市在2023 年实现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动态完善工业用地 “一张图”,打好 “腾笼换鸟”、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等组合拳,实施新一轮 “350” 企业培育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4 家、宁波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5 家、“品字标浙江制造” 企业20 家,数量均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

2024 年余姚将向现代化美好活力 “最名邑” 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报告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要求,余姚市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 更强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 “最名邑” 竞争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释放余姚发展更强动能。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全面释放改革动力。全面扩大开放张力。

(二) 更强力度推进产业强市,不断锻强 “最名邑” 硬核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做强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集群打造。强化两业融合发展。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三) 更强力度推进城乡融合,不断提升 “最名邑” 品质内涵。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强化空间重构、塑形铸魂,加快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力。提升乡村振兴驱动力。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

(四) 更强力度推进生态立市,不断擦亮 “最名邑” 靓丽底色。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加快经济发展向绿色转型、结构调整向绿色转变,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着力增创生态环境优势。长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五) 更强力度推进共富先行,不断创造 “最名邑” 美好生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公共服务 “七优享” 工程和民生实事五年计划,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优化教育医疗供给。打造文化建设高地。

(六) 更强力度推进基层治理,不断夯实 “最名邑” 社会基石。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深化 “平安余姚” 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快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典范城市。合力筑牢本质安全底板。合力补齐风险防范短板。合力打造基层善治样板。

慈溪: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市) 第六,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排名第七,荣获“浙江制造天工鼎”,两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0 万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9.5 亿元,同比增长6.0%……2023年,慈溪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全面推进“十项重大工程”,改革创新、攻坚突破,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慈溪市今年将持续推进 “八大提升工程”,坚定不移抓实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 坚定不移推动创新改革开放,致力积蓄澎湃动能。突出创新驱动。用市场化手段改革创新模式,找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最佳结合点。突破重点改革。全面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突显开放提能。持续打好 “稳拓调” 组合拳。

(二) 坚定不移增强实体、提质增效,奋力放大产业优势。狠抓项目扩投资。推动 “双抓行动” 全面发力,强化 “六库联动”。发力新型工业化。持续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扩量提质、未来产业孵化培育,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5%。提速现代服务业。做优现代大农业。

(三) 坚定不移做优品质、提升能级,着力展现城市魅力。完善交通路网。拓宽对外大通道。提优城市品质。完成市镇两级总体规划编制。塑造乡村风貌。启动新一轮村庄规划修编。

(四) 坚定不移普惠均衡、共同富裕,倾力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推进扩中提低。深入实施 “乐业慈溪”行动。高品质供给公共服务。打造 “慈有优教” 品牌,实施教育 “三名工程”,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高要求兜牢社会保障。高水平办好民生实事。

(五) 坚定不移繁荣文化、兴盛文明,全力厚植城市底蕴。塑造文化名片。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深化文旅融合。涵养文明风尚。推进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六) 坚定不移保护环境、绿色发展,聚力擦亮生态底色。攻坚污染防治。持续发力守护蓝天,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促进绿色转型。

(七) 坚定不移守牢底线、防范风险,强力夯实安稳之基。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提升基层善治能力。防范重大风险隐患。

(八) 坚定不移实干担当、优化效能,勠力打造现代政府。更加坚定信仰,铸牢政治忠诚。更加注重规范,严格依法行政。更加实干担当,提升工作效能。更加清正廉洁,锤炼过硬作风。

宁海:加快现代化“双优” 新宁海建设

2023 年,宁海上下努力拼搏,为现代化 “双优”新宁海建设交出了一份相对满意的答卷。经济领域,GDP 指标逐季攀升、一路领跑; 交通领域,高速、高铁取得实质性突破; 民生领域,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3 年,宁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2 亿元,同比增长7.8%。

报告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固定资产投资高于经济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按照上述目标,宁海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 突出攀新攀高,更大步伐推进产业高端化。把科技创新作为首位战略。把链式集群作为攻坚方向。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加快打造产业链共同体,培育新质生产力,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把数实融合作为动力引擎。把企业培育作为重要举措。

(二) 突出提质提级,更大格局推进区域开放化加快区域融通。深化多元合作。推进改革赋能。

(三) 突出宜居宜业,更大决心推进城市活力化提升风貌辨识度。提升服务业活跃度。提升人文美誉度。

(四) 突出富美富足,更大力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千方百计强农业。树立大农业观,组建农业发展集团,以工业思维、项目导向做精现代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以上。千方百计美农村。以新时代“千万工程” 为主线,分类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引领农村布局优化、风貌全域美丽。千方百计富农民。

(五) 突出赋能赋效,更大定力推进生态创建增值化坚持向绿而新,推动治理向“智理” 迈进。更多运用新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向绿而行,推动示范向“典范” 迈进。坚定向绿而兴,推动资源向 “财源” 迈进。

(六) 突出共富共享,更大情怀推进社会民生品质化。多渠道推动 “扩中提低” 更有感。健全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稳岗优工等 “宁好业”系列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 万人以上。多维度推动公共服务更优质。多领域推动社会大局更安定。

象山:加快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建设

2023 年,象山以实干拼发展、用苦干赢未来,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集中办成一些大事要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1 亿元,同比增长5.8%; 财政总收入109.4 亿元、增长9.4%; 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全市前三,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再进1 位、居53 位。

2024 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象山县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 聚力向海图强,力争工业产值破千亿。壮大重点产业链群。保持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定力,狠抓工业强县不动摇,构建 “链长+链主” 高效协同推进机制,加快工业经济 “3+2” 产业高质量发展。建强海洋经济平台。推动国家级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体运行,开展海洋经济倍增行动。发力项目招大引强。坚定不移抓好 “招商引资” 这一头等任务,全力打好 “产业链+专业化+基金” 招商组合拳。

(二) 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实融合。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壮大创新主体。迭代升级 “330” 企业政策,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优化创新生态。坚持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系统推进 “青年与海” 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向往来、肯留下、发展好的青年友好型城市。

(三) 持续改革攻坚,争当营商环境优等生。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对照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开展万物生长· “五商” 提升行动,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精准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加快国企市场化转型。聚焦主营主业,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做实做优国有资产,国企资产总额增长15%。推动重点资源要素改革。

(四) 提高开放水平,厚植区域竞争新优势。建设更强能级的开放大通道。深入推进万物开源· “六港”提能行动。发展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开展更深层次的区域性合作。

(五) 激发消费潜能,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全域旅游。聚焦长三角海洋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文旅行业品牌创建和服务品质优化提升,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0%。发展海洋运动。做好 “后亚运” 文章。激活市场消费。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51”工程,加快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

(六) 彰显滨海气质,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精致建设滨海花园。坚持补短板和提品质并重,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展示城市文明。坚持文明塑城、文化兴城,积极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全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加快转化生态价值。

(七) 深化 “千万工程”,续写乡村和美新图景。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渔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推动农村宜居宜业。围绕 “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推动农民富裕富足。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八) 深化 “七优享” 工程,办好民生福祉关键事。推进社会保障温暖可及。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推进平安建设高效提质。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