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2024-03-27徐淑婵

经济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控制策略

摘 要:在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过程中,常出现贷前调查粗放、贷后管理缺失、催收执行乏力等风险管控问题。农商银行的客户群体以本土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普遍不规范,影响信息真实性的调查要求,也不利于信贷业务风险的实质管控。文章通过分析农商银行信贷流程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管理 控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2-124-02

一、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作为促进农村和乡镇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对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城镇经济结构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不断深入推进,银行业服务进一步升级,农商行与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行以及城商行等相比,其资金体量、服务范围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信贷管理方面,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普遍不足,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于其自身特点限制,农商行规模和利润主要由存贷款业务组成,其信贷资产管理对银行经营管理尤其重要。

进入乡村振兴时期,需要通过农商行内部改革,实施新举措,提升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信贷服务质效,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农商行信贷管理风险问题分析

(一)贷款投向和客户群体的局限性

农商行作为支持县域经济、服务本土、服务“三农”为重点的金融机构,加上其资金体量、网点布局、人员结构等特征,其资产客户群体主要对标本土中小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涉农领域等,这类客户群体发展不均衡,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把控能力欠缺,信用意识普遍不强。

一般来说,县域本土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三农”客户等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受到其发展阶段的限制,体制和机制不完善,财务不规范,现金流不稳定。即便一些有一定规模和资产的中型甚至大型乡镇企业,基本为家族企业,其实际控制人多为20世纪末享受改革开放红利人群,业务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水平有一定局限,企业发展模式和管理规范逐渐跟不上形势,加上部分依靠政策扶持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质量、生产效率、管理能力不足。

这一群体客群在创业初期对于整体信用的意识不强,加上前期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和抓住时代机遇有了一定的发展,一旦走向市场经济、遇到经济周期下滑等,容易出现经营或投资领域问题,加上管理能力的缺失以及对市场前景的预判和个人及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把控不足,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风险,造成农商行的信贷资金收回风险。这是农商行信贷风险的常见现象,亟待改善。

(二)信贷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1.相比于人力资源,更注重有形资源。在上级联社的监督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注重业绩考核和政策性配合,容易忽视信贷管理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短期的业绩扩张冲动可能给银行和当地经济带来长期性的后遗症。一旦出现重大问题而调整干部员工队伍,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触发新一轮短期行为,不利于持续性发展。

同时,农商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尚偏于传统,上升通道相对狭窄,绩效体系更新较慢。实际情况来看,关系复杂、人员冗余与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较普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较难撼动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因此,相比于人才资源等无形资源,机构决策者更看重有形业务资源的获取,追求业务规模发展,忽视质量提升,对人员素质的关注远弱于对硬指标的追求。

2.人才来源较为单一,队伍建设能力不足。农商行历史上的招聘来源是农村本地员工为主,基本素质难以保证。近年来,通行做法是从高校招聘基层员工,青睐应届毕业生,尤其是经营业绩较好的农商行,一般校园招聘才能进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学历高,基础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或经验极少,进入农商行之后,缺乏系统的内部学习或培养,学习的内容多数也是银行内部老员工传授,形成一种固定套路。这种传统套路式的学习经验,很难带来创造性思路和业务模式,面对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面对近些年农商行信贷风险不断提高的现状,只靠过去的知识、技术、能力和经验不足以控制信贷风险。

同时,农商行缺乏队伍建设能力另一原因为农商行在当地农村区域的垄断地位。历史上一定区域内的垄断地位意味著失去充分的市场竞争,会存在一种相对优越的潜意识,很难产生一种紧张的意识。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缺乏忧患意识可能使银行处于巨大的危险中,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

3.内部岗位流动困难,人员综合和长期发展欠缺。农商行内部员工一般在基础岗位做起,如果没有卓越的能力和一定的资源,很大概率在该岗位上干数十年。历史原因形成的错综复杂关系,不利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使得农商行的人事部门更多集中于招聘过程,缺乏员工的综合培养和流动及晋升提升等;加上农商行各部门人员的退出机制相对僵化,只要没有重大问题,一般不会被辞退,所以农商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完成人员普通招聘后,并没有针对性地根据招聘员工的自身优势,开展银行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员能力与岗位实际不匹配则在一定程度抑制银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加上近年来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业的激励机制改革,原有的一些福利被削减,导致农商行员工忽视银行的整体利益,对银行自身发展的关注尚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商行实际经济效益的获取。

此外,农商行内部晋升机制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农商行的优秀柜台业务员工在逐步迈向管理岗位后,业务能力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人才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银行内部体制晋升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人员发展缺乏合理的成长计划,人员内部流动出现不合理现象,岗位与员工能力不相适应等等问题,制约农商行长期建设发展。

4.信贷人员的人力资源评价机制缺乏。农商行缺乏对企业员工合理的人力资源评价,尤其是信贷人员的评级主要依托绩效考核的业务量,现有的评价方式相对较为单一,给予的奖励主要是物质奖励,缺乏信贷人员合理晋升的措施激励。因此,农商行信贷员工在长期工作中尚未有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工作主动性下降,直接影响农商行的整体工作运转,给农商行长期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大部分农商行由于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限制,难以激发员工活力,虽然存在绩效与奖金挂钩的激励制度,但也容易形成短期行为。农商行面临的信贷风险问题,无法激发员工活力,先进的制度和技术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信贷风险的管控效果难以落实。

(三)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不到位,信贷管理流程机制落后

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不到位,内控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即便存在内控制度,也难以防范和控制財务风险,原因在于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纵使企业内部合规管理人员有相应的意识以及建立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但内控制度的执行须由企业高层赋予合规管理人员一定的权限,并在公司章程规范惩罚机制,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者决定推动内控制度的执行。

三、加强农商行信贷风险管控的应对策略

(一)实施职能部门与敏捷小组并行的管理模式

农商行主要依托职能式的管理模式结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性尚未进行良好建立,极易造成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农商行为避免信贷风险,要建立职能部门与敏捷小组同时并行的事业部式结构,并且将职能式结构予以保留,加强银行内的人力资源合理分配,比如在一个大项目中抽调各个职能部门的部分人才参加项目组,保证每个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门)都有人在项目组中,通过项目的运行发现成员的优缺点,根据其特点进行岗位的流动分配,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

此外,构建敏捷小组模式也可以拓宽中后台管理人员的职能范围,这可以对农商行的内部效能发挥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大部分农商行对于中后台管理人员的使用仍处于与业务分离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建立事业部式结构的同时推行业务与管理一体化,让中后台人员充分参与业务的全过程,能够对于信贷进行全过程控制,进一步降低农商行的信贷业务风险。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信贷流程机制

农商行应当完善贷款人员的资格审批工作,放贷前充分了解相关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并制定风险管控机制,以此控制信贷风险;上级管理决策层应当完善关于农商行领导层面的评价机制,不仅仅从业绩水平考核管理人员的能力,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和晋升渠道,实施多指标、多层面的绩效管理,以此避免银行财务的高杠杆,保证农商行长期发展。

深入落实担保合作风控机制。开展贷款调查、审核的各项风控调研工作时,深入了解并全面掌握企业的现金流以及当前阶段的运营情况,例如,对于农村信贷业务,可确保在主要偿债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应用农村体制改革中的产权融合、林权质押等新型贷款模式。积极探索风险分摊和补偿方式,通过合理运用政府财政补偿资金、财政增信机制、国家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农业产业链联合体内设担保资金、农业担保、政府风险补偿以及主体企业担保等各种担保方式,形成多部门联合参与、共同承担风险的合作体系,以此来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正向引导的资本补偿和风险补偿力度,并逐级加强征信职能,逐步释放农业生产潜力,逐步拓展涉农企业的第二还款渠道。通过科学核定农业产业链中各经营主体的授信额度,有效解决产业链环节多、风险抵御能力差、风险管理难度过大等诸多风险问题。

强化重点风险管控力度。积极完善对产业链的动态分析和全方位预警,并根据不同业务领域的显著特征,逐步创建企业信用风险的监控、预警、评价、防范、处理等各项预案,健全风控体系的建设,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产业链风险预警体系。严格履行信贷调查要求,对客户申请业务的真实性展开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重点对其业务领域进行分析,全面评估自然风险、监管风险等特征风险类别,全面调研客户的运营管理、财务情况、信誉情况、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管理人员情况、关联企业情况、偿债来源情况,对于农业企业客观判断林权、乡村房屋、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副产品销售等特色抵押物的抵质押率、重估频次,精确计算授信额度等。

此外,还应积极运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来提高针对贷后管理工作的风险管控水平。

(三)加强信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人事部门进行招聘后,应持续了解员工的后续工作情况,并根据员工的特点优势进行岗位的合理调整;完善银行内部人员退出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内部晋升机制,让有能力的员工能在发挥其才能的岗位工作,激发工作热情;同时为员工积极争取学习培训机会,避免员工在持续同一岗位工作后工作方法僵化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潜.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商场现代化,2020(04):98-99.

[2] 谭武.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探析[J].财会学习,2020(02):206+208.

[3] 周亦晨.A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20.

[作者简介:徐淑婵,硕士学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经营管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控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