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2024-03-27张慧丽张小林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长征红色

张慧丽 张小林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十四五”时期强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我国推进文化建设做出的重要空间载体和重大文化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创建长征主题体育公园和长征体育旅游,聚焦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和教育培训六大工程[1],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征路。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载体,是红色长征文化发掘、流传、保护、发展、创新的关键要素,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又一蓬勃力量。然而目前,大家对体育赋能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模糊不清,在承接和连接中单一、静态,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效率降低。基于此,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从内生动力—连接点—外在动力三个维度,梳理了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动力机制,剖析体育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困境,构建体育赋能的长效实现路径。

1 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与动力机制

1.1 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

1.1.1 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体育在不断迭代更新的发展中,其价值也随之优化叠加。红色文化的传承在其形成、发展和创新的转变过程中,体育激活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个公共载体,形成了规范有序的红色文化教育市场,成为跨区域、大尺度、多功能的线性文化遗产空间[2],铸就了红色文化大众化,加速了红色文化传承。体育功能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中,有利于红色资源从新的视角开发、挖掘长征文化的思政价值。体育体现生理、心理和社会价值,将体育嵌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可以增加有效文化传承,如长征红色文化廊道、遗址公园、初心公园、历史步道、红军街、长征研学基地等,以及与户外运动行业息息相关的红色夏令营、野营徒步、雪山探秘等,都是刺激红色精神发扬,激发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动力。

1.1.2 扩展全民健身空间

全民健身视域下,健身空间公园化是全民体育参与红色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在红军长征沿线的15个省份,蓬勃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充分体现“公园”的复合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红色精神需求,符合地域性的文化生态差异。一是通过创办体育赛事,助推户外运动和研学基地,以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建管模式。二是利用沿线的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谋划长线公园建设以及精品线路,结合体育途径搭建全民健身空间。三是保护长征红色文化村落、乡镇和片区,利用体育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运动带,维持更多的红色文化承载空间,助推红色文化公园成为系统开放性的公共功能空间。

1.1.3 提高公园运营效率

运营是运用其本身的社会价值,通过高质量的管理模式,将优质的内容以创新的形式呈现,并高效地传播和发展。实践中可以借助地域核心重点建设区的涓滴效应,鼓励经营权分配管理,促使长征区域经济外溢、人才优化、体育赋能。另外,体育产业的融入能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出新内容、新场景、新体验和新模式,带动饮食、住宿、消费、娱乐、交通等复合业态,利用优化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实现旅游周边产品良性循环,如体育赛事、户外运动和全民健身实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高效运营的管理模式。

1.2 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动力机制

机制是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或方式,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动力机制指的是在体育的推动力量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赖以运动、发展、变化的不同层级以及他们产生、传输并发生作用的机理和方式[3]。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通过需求这一内生动力改变原有的认知属性,激发其多元化建设;同时通过红色精神传播和政策支持,打破原有管理制度壁垒,最后以市场为连接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渗透性、延伸性、联动性,最终形成新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

1.2.1 以需求为内生动力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不同层级需求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总体来说就是当低层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内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高一层级的渴望[4]。新时代,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不尽相同,体育需求逐渐多元化,因此,赋予体育的价值不断扩宽和深化,体育功能也逐渐从健身价值到社会、经济、知识等范畴转化。首先,创新公园主题内容与形式,充分考虑区域效益,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供给模式。其次,发挥民主优势,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满足人们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的需求。以此增强人们对体育需求的话语权,以体育需求带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创新化、服务人文化、管理规范化,探索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新路径。

1.2.2 以红色精神传播为外在推力

红色精神实质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对于红色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可以看作狭义“红色文化”的社会化表达和接受过程[5]。体育创意产品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使传播具有独创性。诸如体育文化用品、体育演艺等体育文化新型业态,通过对体育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之有机结合,使红色文化形象化、具体化,通过体育运动的带动作用,使人们对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并产生精神共鸣。

1.2.3 以市场为连接点

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是基本决定因素,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6]。体育市场结构是指体育市场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结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市场意识逐渐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高效的市场体系需要高标准的制度支撑、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畅通的运行模式。因此,多变的市场需求要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和体育文化资源优势,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资源整合、配置、重组和优化。对于资源认知不能仅仅局限于走马观花式,而需更多地侧重于视觉冲击、身体狂欢、精神满足等综合体验产生新需求。由此可见市场需求永远处于主体地位,驱动体育发挥其本身的联动特性。

2 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2.1 体育赋能红色文化发展的政策缺乏

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的出台,各省市高度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资源开发模式逐渐优化,已初步实现“保护传承、研究发掘、文旅融合”等规划目标,但仍缺乏体育赋能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各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政策[7],导致体育内容注入较为单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协同发展未充分体现。红色文化资源与体育文化资源仅为单纯、片面地交叉重叠,多为资源保护、文物修缮、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对体育与红色文化的协同价值和协同方式未深入挖掘,协同效应未能落实。其次,运营模式仍需不断完善。体育的经济、政治、人际交往等功能被遮蔽,仅拘泥于其健身功能,制约了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与红色文化资源协同发展。最后,对体育如何带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宣传、政策、制度、管理和开发方式等仍处于模糊状态。

2.2 区域部门间的协调不畅

长征囊括15个省份,总长32 500公里,空间跨度较大,地域文化复杂,区划阻隔明显[8]。一方面,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部门间管理权力分配不调。以往的开发多以城市和知名度高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为主,而乡村和知名度低的红色文化资源投入较低,不能从群众需求、开发机会、自身优势等角度深入思考,导致了旅游基础性工程在各地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各地区未设置协调系统,导致在资源开发中各地之间沟通不畅、管理效率受阻,甚至因个人利益而各自为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治理的目的性、目标性和规则性需要得到重视,形成跨区域多元管理机制。

2.3 体育文化元素融入的重视度不够

体育文化元素的融入构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新模式。加强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主线。然而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对附属产品投资开发少,对体育文化元素的研究、挖掘、传播、融入较少的问题。这使得体育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带动价值功能难以实现,与“挖掘体育的多种功能和价值”相悖。另外,体育元素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仍处于边缘地带,辐射面积较窄,相关体育精神、体育运动方式、体育价值等没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与体育文化和长征红色文化互惠共生观念不符。虽然各地政策强调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带动作用,旅游体验、康养融合、文体融合等具体实施却存在重视度低的现象,使得体育文化元素挖掘受限,影响体育新空间价值延伸,制约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创新性演绎。

2.4 开发模式有待探索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开发模式多为内部开发,即直接利用较为丰富的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或文化产品作为旅游产业开发项目的一种模式[9],如故居展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发和经营模式落后,同质化严重,如多为长征鞋、长征帽、纪念手办等文艺手作品;定位目标模糊,市场销售产品质量差,走马观花类物品较多;数字化程度较低,目前存在的5G/AI、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新媒体传播经验不够。

3 体育赋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

3.1 加强体育元素融入的政策支持

体育元素的融入,应秉承“体育功能融入”“体育教育市场”“体育旅游落地”三个原则[10]。“体育功能融入”是指体育作为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传播的主要载体,以体育项目、体育活动、体育表演、体育场馆等形式,使无形的文化能够得到有形的表现形式,静态的观光形成动态的参与体验;“体育教育市场”是指激发红色文化教育,推动高标准教育资源、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长征精神教育;“体育旅游落地”是指充分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依托现有的景区、公园、线路,利用体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实现落地融合。首先,优化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鼓励以红色文化背景建设注入体育元素,创新主体协同政策。如以长征旅途四川段中最严峻的考验为背景开设城市健身园、农村健身步道、青少年快乐营地、军事旅游示范基地等。其次,形成利益共享政策。进一步完善“补弱”机制,虽然一些地区的体育促发展的政策已有发布,但仍然有少部分地区仅简单地相加。需要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同时激发体育价值,使得健身意识高涨、健身方式多元、健身服务亲民,完善体育政策建设,借助教育、旅游的形式,促进体育元素的融入。最后,促进体育参与感。积极融入革命传统教育红色体育体验项目,增加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打破体育与红色文化的隔离状态,使体育融入动态化。充分借助红色体育文化独特育人功能,以运动为桥梁,将其融入长征国家文化资源开发中。

3.2 加强“体育+红色文化”主题赛事的策划

聚焦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产业升级,打造体系化的“体育+红色文化”主题赛事。“体育+红色文化”主题赛事是体育产业和红色文化内容彼此渗透的过程,是体育赋能的重要途径。首先,提高赛事影响力度。构建更高水平的“体育+红色文化”赛事体系,提高群众的体验感,挖掘并整合“体育+红色文化”赛事资源,打造品牌特色,带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运营,将体育产业注入文化符号、文化内容,提升赛事品质。其次,充分挖掘体育赛事与红色文化宣扬的交融性。体育健身组织和赛事活动参与呈现“身边化”,以赛事为支柱,构建红色体育品牌赛事,如奋战骑行、突破探险、户外雪行等,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红色文化”主题赛事。最后,运用“互联网+”打造赛事型旅游项目。人才和科技支撑,保障赛事有效供给。“体育+红色文化”赛事组织与旅游企业之间形成产业网,谋划精品线路和赛事生态圈,联结体育与红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网。

3.3 大力推动户外运动带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

随着学科交叉的不断深入,户外运动的内涵不断得到延展,关于户外运动的教育功能研究不断深入,不管是对标国外发展实践,还是观察国内发展势头,户外运动的研究与红色文化连接日益密切。通过开展户外运动,人们可以接触、感知、了解环境,同时也能深入理解自然环境和红色文化知识。首先,选取部分地区开展试点。要注重户外基础设施运营体系的设计和落地,研究建立国家步道体系,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建设文化公园、户外运动营地等载体设施,探索形成“步道+水道+雪道+跑道”网状布局[11]。其次,突出户外运动的育人价值。户外运动涉及的教育领域日益丰富,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休闲等众多学科,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户外运动,创造全程沉浸式的革命文化体验。最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融入身心参与的体验性元素,通过体验互动性开发模式,提高游客体验感。此外,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在红色文化旅游对心理的教育性和旅游的娱乐性基础上,与身体参与的沉浸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4 着力打造体育风格的研学基地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研学基地的目的是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育功能的融入是以体育为重要载体和依托,优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多维度的需要。首先,应解决体育与研学基地融合的问题。体育风格的研学基地应该是通过体育这一载体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成为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在深入挖掘长征红色资源时,积极释放红色文化效应,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如野营徒步拓展、原乡民俗体验、生态观光体验等产品的融合发展模式。其次,创新体育风格研学基地建设。从风格创意入手,使学生获得体验感,感知地方自然环境与特色文化;从体育内容入手,为学生的成长设计富有内涵的内容;从安全保障入手,保证学生安全。最后,借助各地长征资源,打造不同特色的体育风格研学基地。研学基地的建设本身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将生态教育、历史文化教育、体育精神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探寻现存媒介(长征遗址)与虚拟媒介互动、融合的传播方式。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长征红色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红色是什么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红色在哪里?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追忆红色浪漫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