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学习任务驱动下单篇教学的重构
——五下《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

2024-03-26吴诗清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忠骨神态画像

文|吴诗清

【单元解读】

统编教材五下第四单元收录的三首古诗和三篇文章,虽然写作的时代不同,作品的体裁不同,在作品的主旨上却有着共同的指向,那就是责任与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也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面对个人的生死祸福与家国的兴亡盛衰,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的呢?只有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真切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这样一些关键词——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既是读懂人物内心的不二法门,也是表现人物内心的有效通道。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其“理解为什么”。根据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的理解四要素,我们可对本单元的“阅读与鉴赏”实践活动进行如下分解:

如果我们再细加分析本单元教材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我们会发现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着选择:戍边的战士在家与国之间选择为国献身,“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陆游和杜甫选择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关联在一起,为国家的兴亡或喜或悲;一代领袖毛泽东面对爱子的噩耗,在遗骨运回国内与安葬朝鲜之间选择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刘伯承在做手术时麻醉与清醒之间,选择了为民族的解放斗争保持大脑的清醒;方志敏同志在朴素与奢侈的生活之间,选择把为革命而筹集的数百万元钱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过一种洁白、朴素的生活;《丰碑》中军需处长在严峻的考验面前,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统观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设定单元任务:读懂人物内心——他们为什么这样选择。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走进人物的内心,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选择,体会选择的艰难,进而理解促使人物作出这种选择的正是其内心的责任与使命。在单元大任务的统整下,结合单元学习材料,我们设定四个子任务:

【单篇解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毛泽东同志人生中至暗的时刻,面临着见与不见爱子最后一面的艰难抉择。最终,他选择了将爱子的遗骨留在了朝鲜,用“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诗句,为爱子与自己面对个人在家国面前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做了最好的注解。由此可见,本课的教学可统整于单元学习任务之下展开。

课文虽然不长,但是作者借助对人物多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人物内心从痛苦不堪到艰难抉择,最后豁达自豪的变化,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跃然纸上,读之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动人的画面。结合抗美援朝纪念馆文物部发布的《抗美援朝文物史料征集启事》这一真实需要,可创设结合本课的学习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捐赠给纪念馆的学习情境,将本课的学习要点整合到“绘制主席的画像”这一学习任务中,围绕如何完成绘画作品这一过程展开,分为四步进行:选景——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绘像——体会人物内心,还原真实场景;解说——练习感情朗读;定题——体会文章的主旨。基于上述学习任务与情境,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述如下:

1.借助电报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定格场景。

2.抓住课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绘制人物画像;通过抓关键词句、还原画面等方式为画像配上说明。

3.感情朗读课文,为画像录制解说词。

4.通过资料的补充,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理解人物的选择,确定画像的主题。

【教学流程】

板块一:定格场景

1.介绍背景。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写的事情和哪个历史事件有关?(播放视频介绍抗美援朝的基本情况)

2.创设情境。为了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纪念馆文物部发布了《抗美援朝文物史料征集启事》,征集内容之一就是与抗美援朝有关的绘画作品。今天邀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捐赠给纪念馆。

3.提出任务。面对爱子毛岸英的噩耗,在遗骨运回国内与安葬朝鲜之间,一代领袖毛泽东选择了“青山处处埋忠骨”。透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主席?今天我们就来“绘制主席画像”,留下光辉瞬间。

4.选取场景。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如果你来画,你想画哪个场景?为什么?

(2)学生自读,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场景,场景与小标题言之有理即可。

(3)如果学生确定场景有难度,可提示:

①这篇课文虽然分为两部分,但是有一样事物把两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了,那就是电报。数一数,文中一共出现了几封电报?

②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每封电报的内容。

③如果结合电报来定场景,你想定格几个场景?能不能为每个场景分别取个小标题?

板块二:绘制画像

1.提出任务。在美术课上大家都学过给一个人物画像,首先要感受人物的形象,再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创作。现在这个人物不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有一段文字,有什么办法感受人物的形象呢?

2.研读文字。那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就是我们读懂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的一个通道。请你选择一个场景,研读课文相应的内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一想,你读懂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把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在学习单相应的位置上。

3.展示交流。读一读抄写的句子,说说自己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

教师随机点拨:

(1)第一个场景:

在这段文字中,你们除了看到一位痛苦的父亲,还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聚焦“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①想一想,这整整一天里,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

②出示资料介绍毛岸英的生平简历。此时,你又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③小结:这是一位对儿子充满无限父爱的父亲,也是一位自责、愧疚、后悔的父亲。

(2)第二个场景:

①你还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无限的父爱?聚焦“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下意识地踌躇”等。

②在这个场景中,你只看到一位父亲的形象吗?聚焦“若有所思”部分:作为一位国家主席,他有没有权力要求把自己孩子的遗骨送回来?为什么他不这样做?透过文字,我们读到了人物内心的无私与博大,此刻,他不只是一位父亲,还是一位国家主席。

(3)第三个场景:

有的同学画的第三个场景中没有人,只有一块泪湿的枕巾和一封签好字的电报。如果要画人,你想画什么样的人?你能尝试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展开描写,还原画面吗?写完交流。

夜,已深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绘画。在人物速写中,有一种人物形象速写,它着重表现头部形象、手势以及和人物形象有关的道具等。结合你对文字的品读、摘抄,把文字变成画面,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的动作、神态等完成人物形象速写。

5.展示交流。分别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哪个特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

板块三:录制解说

1.录制解说。光有图和文还不够,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最动人的细节有感情地读给观众听,相信会更有动人的力量。结合画像,选择课文中最能说明画像上人物内心的文字,练习朗读。

2.朗读反馈。学生个别读,教师指导学生再次练读。学生课后将朗读录音做成二维码张贴在作品上。

板块四:确定标题

1.确定标题。如果要为这一组画像确定一个标题,你会定为什么?为什么?

2.聚焦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

(1)出示诗句出处,朗读,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你觉得毛主席在电报上写下这句诗,是想表达什么?

(3)在朝鲜战场上,还有许许多多马革裹尸的英雄儿女,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像毛岸英一样为和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出示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介绍)

(4)其实,这样的豪迈并不自今日始。(出示历史上相关英雄人物介绍)

(5)当一个个英雄人物在毛泽东的脑海中不断闪现,你觉得他最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句诗的?

(6)不管是作为一位父亲还是作为一位国家主席,他都是自豪的。他为有这样的儿子自豪,他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可爱的人自豪,他也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7)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以这句诗为题?说说你的理由。

3.课后完善作品,完成班级展示,寄给抗美援朝纪念馆文物部,并附上作品说明书。

猜你喜欢

忠骨神态画像
华诞献词
留住红色经典课文的“语文味”——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
威猛的画像
神态描写有妙用
“00后”画像
画像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铮铮忠骨昭后人——纪念长泰游击队总队长吴三地烈士诞辰100周年
祭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