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化防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效果

2024-03-26程长松洪迪甫杨荷花饶漾萍饶趁明丁坤明陈国庆冯伟华李罡洪海林

湖北植保 2024年1期
关键词:印楝素球孢黄板

程长松 洪迪甫 杨荷花 饶漾萍 饶趁明 丁坤明 陈国庆 冯伟华 李罡 洪海林

摘要:本文研究了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黄板诱杀、灯光诱杀、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生物农药球孢白僵菌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农业防治措施中,以茶园轻修剪、第7 d防治效果最优,达60.02%;物理防治措施中,以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第21 d防治效果最优,达75.00%;生物防治措施中,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和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两种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均达73.00%以上。上述几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可优先作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非化学防治;不同处理;茶小绿叶蝉;防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献编号:1005-6114(2024)01-032-03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广、发生量大、繁殖快、代次多、为害重,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1-3]。为降低茶小绿叶蝉的为害,使茶产品提档升级,笔者于2023年6-9月进行了不同非化学防治措施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示范,以期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咸宁芽旗香茶园,属丘陵地貌,茶园面积35 hm 树龄11年,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相对一致,茶树长势较均匀。园内茶小绿叶蝉常年发生,危害较严重。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用普通粘虫黄板由泉州市绿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黄板规格为20 cm × 25 cm双面覆膜粘虫板;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由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由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03%印楝素乳油,由云南新联化工厂生产。

1.3 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设置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等3个处理,同时设置1个空白对照(不作任何处理)。每处理茶园面积为667 m 不同处理间设置隔离带(长50 m×宽30 m),在茶小绿叶蝉虫量上升期开始试验。在各处理区采用5点调查法,分别在处理前当日、处理后7 d、10 d、21 d定点调查虫量。

物理防治措施:设置黄板诱杀、灯光诱杀、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3个处理,同时设置1个空白对照。设置方法参考相关文献[1-3],黄板诱杀为每667m2茶园挂30张;灯光诱杀为每667m2茶园安装1台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黄板与灯光组合誘杀为以上两个处理的组合。各处理间设置500 m以上隔离区,黄板底部离茶蓬表面高出20 cm,杀虫灯底部高出茶蓬面120 cm。每处理茶园面积为667 m 在各处理区采用5点调查法,分别在处理前当日、处理后3 d、7 d、10 d、21 d、28 d定点调查虫量。

生物防治措施:参考相关文献[4,5],设置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和生物农药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2个处理,同时设置1个空白对照。每处理茶园面积为667 m 在各处理区采用5点调查法,分别在处理前当日、处理后3 d、7 d、14 d、21 d定点调查虫量。

茶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调查是在晨露未干时,在各处理区固定调查点随机计数芽下第2叶小绿叶蝉100叶虫口数,取5个重复平均值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试验期间记下天气状况[6]。

根据对照区与各处理区的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

处理前虫口数量-处理后虫口数量处理前虫口数量×100

防治效果(%)=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4 数据分析

采用新复极差法对各处理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

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等农业防治措施均可以降低茶小绿叶蝉虫量(表1)。各处理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以处理后7 d最好,其中为茶园轻修剪处理组的防效最高,达60.02%;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处理后7 d、10 d、21 d,茶园轻修剪处理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及时采摘和中耕除草处理;及时采摘处理7d的防治效果优于中耕除草处理,但在两个措施在处理后10 d、21 d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

2.2 物理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

黄板诱杀、灯光诱杀、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均导致茶小绿叶蝉虫量下降,各处理3 d、7 d、10 d、21 d防治效果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以第21 d防治效果最好,其中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的防效达75.00%;第28 d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表2)。进一步分析发现,处理后7 d、10 d、21 d、28 d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以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处理组最优,显著高于于黄板诱杀和灯光诱杀处理组;黄板诱杀处理组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灯光诱杀处理组;但各处理组3 d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

2.3 生物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

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处理措施均导致茶小绿叶蝉虫量下降,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以药后7 d防治效果最好,达73.73%,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以药后14 d防治效果最好,达76.88%(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药后7 d,0.3%印楝素乳油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处理组;药后14 d,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0.3%印楝素乳油处理组。

3 小结与讨论

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黄色粘虫板诱杀、灯光诱杀、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和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均对茶小绿叶蝉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等农业防治措施以第7 d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60.02%、46.99%、36.25%。在茶叶生产中,及时、分批采摘茶叶、适时修剪,可以除去大量茶叶嫩梢内的虫卵并恶化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营养条件,从而减少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为害,中耕除草可以减少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虫源,并恶化其发生的环境条件以减轻茶小綠叶蝉的发生为害。结合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茶园轻修剪更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黄板诱杀、灯光诱杀、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以第21 d防治效果最好,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黄板诱杀、灯光诱杀防治效果分别为75.00%、61.63%、38.97%,且灯光诱杀在诱杀茶小绿叶蝉时,可兼治其他害虫。在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黄色粘虫板与灯光诱杀组合措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其他害虫。

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的生物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0.3%印楝素乳油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而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可以在茶园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海林,洪迪甫,周玲玲,等. 理化诱控处理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J]. 湖北植保,2023(1):34-36.

[2] 陈勋,黎八保,金刚,等. 黏虫色板诱杀茶小绿叶蝉应用技术研究[J]. 湖北植保,2021(5):19-22.

[3] 边磊. 茶小绿叶蝉天敌友好型黏虫色板的研发及应用技术[J].中国茶叶,2019(3):39-42.

[4] 林雄毅. 0.3%印楝素乳油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2004(3):33-34.

[5] 李大为,吴维权,郭志明,等. 球孢白僵菌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18(2)73-74.

[6] 洪海林,洪迪甫,李伦,等.灯诱与性诱及其组合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J].湖北植保,2023(2):27-29.

猜你喜欢

印楝素球孢黄板
不同剂型印楝素对花椰菜小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致病性和对天敌智利小植绥螨的间接影响
2019年全降解粘虫黄板与常规粘虫黄板诱虫对比试验初报
黄板在设施蔬菜害虫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技术
印楝素超低容量液剂中印楝素A的HPLC法快速测定
印楝素干粉的制备及生物活性测定
阜新地区利用黄板诱杀温室大棚白粉虱的防效实验
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防治草原蝗虫应用研究
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效应
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血细胞毒力和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