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性信息素配比对灰茶尺蠖的诱捕效果比较

2024-03-26王国鑫黄阿国金化亮简文双苏锦辉

湖北植保 2024年1期
关键词:引诱剂尺蠖船型

王国鑫 黄阿国 金化亮 简文双 苏锦辉

摘要:为了筛选最有效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探讨产品使用技术方案,从信息素配方、诱捕器类型、诱捕器悬挂高度比较了性信息素诱芯诱捕器对灰茶尺蠖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配方比较,以诱芯B(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三烯质量配比1∶3)的引诱效果最好;船型诱捕器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5种不同悬挂高度比较,以诱捕器悬挂高于茶蓬面20 cm和40 cm的效果最好。建议在灰茶尺蠖发生区域、成蟲扬飞前,将灰茶尺蠖诱芯B(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三烯质量配比1∶3)配套船型诱捕器使用,可进行茶园灰茶尺蠖害虫的监测与防控。

关键词: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诱捕器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献编号:1005-6114(2024)01-029-03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覆盖了主要产茶省份和地区。灰茶尺蠖幼虫以取食叶片为害,3龄前幼虫在茶园中有明显的发虫中心,3龄起则能全叶取食;该虫繁殖速度快、取食量大、年发生代数多、暴发性强,严重时茶丛光秃成片,造成“焦顶”现象[1]。为了迅速控制灰茶尺蠖的暴发,化学农药成为最主要的传统防治措施,如若长期大量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还会造成茶叶安全隐患,影响茶叶品质[2]。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趋高,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灰茶尺蠖绿色植保技术的开发以及化学农药的替代迫在眉睫,而借助昆虫引诱剂进行监测与防控,是实现害虫精准监测和绿色防控的有效途径之一[3]。

昆虫信息素精准性高、灵敏性好、操作便捷,可用来进行害虫监测,同时也可大量诱杀成虫,环境友好而不伤天敌[4]。国内在茶灰尺蠖性信息素应用方面已有相关研究[5-7],但鲜见福建闽南地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茶园应用方面的报道。由于灰茶尺蠖引诱效果受性信息素本身以及田间使用方法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基于此,笔者于2021年开展了灰茶尺蠖引诱剂田间应用试验,以期开发出稳定性好、引诱效果佳且适合本地区的性信息素诱芯,为后续深入开展虫害科学监测以及高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坑镇高港村茶叶种植基地(24°30′21″N,117°9′48″E),海拔900 m,面积2.5 hm2;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2 000 mm;土壤质地为黄红壤,pH值7. 肥力中等。茶树品种为6~7年生铁观音,整个试验区茶叶的品种、树龄、长势、栽培管理一致。

1.2 试验材料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诱芯引诱剂活性成分为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三烯,载体为毛细管(尺寸80 mm,外径1.0 mm,内径0.5 mm);试验用诱捕器分为船型诱捕器(含黏胶纸板)、三角形诱捕器(含黏胶纸板)、夜蛾通用型诱捕器、桶型诱捕器4种,均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8]。

1.3 试验方法

1.3.1 诱芯配方

根据诱芯引诱剂活性成分设置5种不同配方,每一种配方代表一种诱芯处理,分别标记为诱芯A、诱芯B、诱芯C、诱芯D和诱芯E(表1)。将诱芯放置于船型诱捕器诱芯安装柄内,诱捕器底端距离茶树蓬面20 cm,共5个处理,每处理5次重复,随机排列在5个小区内,每个小区面积为667 m2;试验时间为2021年6月13日至7月18日。

1.3.2 诱捕器类型

选择诱捕效果最好的诱芯,采用4种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处理,分别是船型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桶型诱捕器和夜蛾通用性诱捕器,每个处理重复5次,随机区组排列在4个小区内,每个小区面积为667 m 每隔7 d记录成虫诱捕量,并更换粘虫板;试验连续调查5次,试验时间为2021年7月20日至8月24日。

1.3.3 高度设置

将诱捕效果最好的诱芯安装于上述1.3.2中优选的诱捕器上,设计高于茶树蓬面0、20、40、80、100 cm共5个处理高度,每个处理重复5次,随机排列在5个小区内,每个小区面积为667 m 每隔7 d记录成虫诱捕量,并更换粘虫板;试验连续调查5次,试验时间为2022年7月20日至8月24日。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运用Duncans的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诱芯的引诱效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诱芯B的单个诱捕器累计诱捕虫数最多,诱虫量达42.2头,与其他几种配方诱芯相比差异显著,诱芯C和诱芯E效果相当,单个累计诱捕量分别为21.0头和23.2头,两者差异不显著,诱芯A和诱芯D单个累计诱捕量比较少,其中诱芯D的单个诱捕量显著低于其他几个配方诱芯,仅为3.0头。

从诱芯B不同时间诱捕的灰茶尺蠖动态趋势来看,灰茶尺蠖成虫发生数量峰值明显(图2)。因此选择诱芯B用于茶尺蠖种群数量监测。

2.2 不同种类诱捕器的引诱效果

4种不同类型诱捕器的诱虫效果比较发现,以船型诱捕器的诱虫数量最多,单器累计诱虫量达到21.6头,其次是三角形诱捕器,累计诱虫量12.40头,桶型诱捕器和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诱虫量较少,单器累计诱虫量分别为3.0头和1.6头,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图3)。

2.3 不同设置高度的诱捕效果

从图4可以看出,诱捕器不同设置高度对灰茶尺蠖的引诱效果有影响,以距离茶树蓬面20 cm和40 cm的引诱效果最好,单器累计诱虫数分别为45.40头和42.00头,显著高于其他3个设置高度;随着诱捕器设置高度不断增加,诱捕数量逐渐下降,距离茶树100 cm,单个诱捕器累计诱虫数仅为7.80头。诱捕器底部与茶树蓬面在同一高度时,单器累计诱虫数为10.20头。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中,5种不同配方诱芯的引诱效果比较,以诱芯B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几种配方诱芯相比差异显著,说明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三烯的质量配比不同,直接影响灰茶尺蠖的引诱效果,兩者质量比1∶3时的引诱效果最佳;同时,从诱芯B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数据来看(图2),灰茶尺蠖成虫发生数量峰值明显,诱芯B可用于灰茶尺蠖种群发生数量监测。

同一种诱芯4种不同类型诱捕器的诱虫效果比较发现,效果最好的是船型诱捕器,其次是三角形诱捕器,蛾类通用型诱捕器和桶型诱捕器引诱效果相对较差,可能与性信息素的挥发存在一定关联[9]。由于船型诱捕器在设计上四面开口,有利于气味化合物的散发,同时辅助黏胶纸的粘捕,减少茶尺蠖成虫的逃逸;三角形诱捕器一侧开口,引诱剂挥发性相对较弱;而其他两款诱捕器可能是外形设计上与灰茶尺蠖飞行轨迹有很大差异,引诱效果不理想。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建议推荐使用船型诱捕器,同时不定期做好黏胶纸板的更换和维护。

诱捕器的高度设置试验中,以诱捕器距离茶树蓬面20 cm和40 cm的引诱效果较为理想,这可能与茶尺蠖雄成虫停留在茶梢顶部的求偶行为相关[10]。建议实际应用中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宜距离茶蓬面20~40 cm。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引诱剂由人工合成,专一性强、环境友好,已经成为茶园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建议在灰茶尺蠖发生区域、成虫扬飞前,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每667m2使用4套诱捕器最佳。通过多年的茶园连续、连片使用,可有效控制灰茶尺蠖对茶园的危害[10,11]。

参考文献

[1] 包强,杨文波,肖蕾,等. 不同茶毛虫和灰茶尺蠖性诱剂在茶园的应用研究[J]. 蚕桑茶叶通讯,2021(1):18-19.

[2] 周铁峰,杨青,毛宇骁. 茶树害虫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6):199-200.

[3] 黄安平,杨拥军,王沅江,等. 茶尺蠖性召唤行为规律研究[J]. 茶叶通讯,2014,41(4):38-40.

[4] 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 昆虫知识,2000,37(2):75-8.

[5] 罗宗秀.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性信息素鉴定及相关化学生态学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6] 赵信.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合成、应用及延迟交配对茶尺蠖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7] 杨云秋.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8] 朱祚亮,曹诗红,朱红海,等.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试验[J]. 湖北植保,2015(5):34-35+14.

[9] 肖灵亚,王先洪,王开荣. 茶尺蠖性诱剂田间监测和防治技术研究[J]. 茶叶,2018,44(4):187-190.

[10] 罗宗秀,苏亮,李兆群,等.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J]. 茶叶科学,2018,38(2):140-145.

[11] 冯卫虎,蔡小勇,曹士先,等. 闽北乌龙茶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最佳悬挂密度试验研究[J]. 中国茶叶,202 43(3):43-45+52.

猜你喜欢

引诱剂尺蠖船型
桔小实蝇引诱剂筛选
四种草地贪夜蛾测报型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比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F2型和APF-1持久型引诱剂对松墨天牛的林间诱捕效果比较
两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不同空间位置诱捕效果比较
为尺蠖寻求庇护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
——福船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广船
Anti-ageing effects of a new Dimethylaminoethanol-based formulation on DGalactose induced skin ageing model of rat
内倾船型的非线性横摇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