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4-03-26周海亮张华崇戴宝生黄江杨琼马学林

湖北植保 2024年1期
关键词:丙硫菌唑病穗率丙环唑

周海亮 张华崇 戴宝生 黄江 杨琼 马学林

摘要: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药剂;小麦赤霉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21.45 文献识别码:A 文献编号:1005-6114(2024)01-040-03

小麦赤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的若干个种引起的真菌病害,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能为害,尤以穗腐危害性最大[1]。黄冈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4 hm2左右,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黄冈市呈现常发、重发态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市场上关于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化学药剂种类较多,目前主要选用的药剂为氰烯菌酯、戊唑醇和丙硫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3]。为科学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本试验选用了生产上较新的及常用的几种药剂,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试验,以期筛选出高效药剂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点为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田面积约3 335 m2左右,该地历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较重,试验田水肥及栽培条件均一,试验田四周均种植小麦、油菜、果树等作物。前茬作物为棉花。2022年11月1小麦机械直播,品种为鄂麦006(鄂审麦2017002),用种量10 kg/667m 生长管理水平较好。

1.2 供试药剂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250 g/L丙环唑乳油,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

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江苏稼墙化学有限公司;

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小区40 m 各处理药剂及施药量详见表 施药量均参照农药标签说明。

1.4 试验方法

该试验田于2023年3月27日(齐穗期)进行第一次施药,4月7日(扬花期)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一次施药当日天气晴好,微风,药后3 d有小到大雨,第二次施药天气多云,微风。施药采用3WBJ-16DZ多功能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其工作压力0.40~0.60 MPa,喷孔口径1 mm,流量60~85 L/h,常规方法喷雾,每667m2兑水30 L均匀喷雾,折算用水量为450 L/hm2 [4]。试验前后的田间管理均一致。

1.5 调查与统计

末次施药后7 d、15 d观察各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在小麦收获前两周进行病害调查:每小区内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分别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效。在收获季节,对各处理小麦进行实际测产,计算产量(kg/hm2)。

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

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

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

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病穗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 ×100

病指防效(%)=

(1-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100

1.6 数据处理及分析

试验数据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用DPS7.5中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安全性

第二次施药后7 d、15 d,通过目测观察,发现各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状况良好,与对照区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本试验条件下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

2.2 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与对照相比,不同药剂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小麦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所有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防效均达到70%以上。其中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4)的小麦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3.33%和0.8 且其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最佳,分别达82.36%和86.18%,显著高于除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1)外的其余药剂处理。

2.3 对小麦产量影响

根据测产结果,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1)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

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4)产量较高,分别为5 925.00 kg/hm2和5 804.17 kg/hm 与对照有极显著增产。其余处理也有增产作用,但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表3)。

产量构成因素中,不同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极显著增加了小麦千粒重和穗粒数,且均为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1)最高,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4)其次,對照最低(表3)。

3 小结与讨论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危害很大的一种病害,它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而且小麦赤霉病病原还会分泌毒素,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5-7]。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备受社会关注,目前小麦赤霉病最有效的防治措施还是以抽穗扬花期喷施化学农药预防为主。我国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剂主要有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氰基丙烯酸酯类等,由于部分药剂的常年使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丙硫菌唑等药剂产生抗药性,并且对小麦赤霉病产生抗性的菌株会导致菌株DON毒素含量上升,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8]。

从总体试验结果来看,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硫菌唑·戊唑醇两种药剂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建议推广应用。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建议结合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合理选用药剂及选择防治次数。若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建议防治两次,即齐穗期防一次,7 d后再防一次。在药剂的选择上,据全国农技中心2022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湖北麦区小麦赤霉病菌株已对戊唑醇、咪鲜胺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今后的生产中要避免此类有抗药性药剂的单一使用,可以选择氟唑菌酰羟胺等高效低毒药剂或者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复配药剂及时开展预防,同时坚持“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的原则,加强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减缓抗药性产生,确保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小平.中国小麦赤霉病[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2] 周海亮,卢银花,黄江,等.2022年黄冈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做法及对策建议[J].湖北植保,2022(6):8-10.

[3] 李兵,梁晋刚,朱育攀,等.我国小麦赤霉病成灾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生物技术进展,202 11(5):647-652.

[4] 王腾飞,闻武,周海亮,等.助剂与药剂组合混用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2022(3):45-47.

[5] 姜玉英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控[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 郭予元 .中國农作物病虫害[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7] 敖志刚,陈代文.2006-2007年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52-156.

[8] 董吉卫,黄敏,宋浩.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进展[J].现代农药,202 21(1):23-29.

猜你喜欢

丙硫菌唑病穗率丙环唑
怀化地区稻曲病气候风险时空特征分析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一株丙硫菌唑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19%啶氧.丙环唑微乳剂分析方法研究
36%丙环唑·咪鲜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基于病穗率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等级气象预测模型
丙硫菌唑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
丙硫菌唑:5亿市场即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