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诗词之美 承传统文化

2024-03-26雷娟娟

求知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既要注重探究诗词创作的人文环境和时代背景,又要引领学生感悟诗词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品读诗词之美、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作者简介:雷娟娟(1982—),女,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西关小学。

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智慧、美感体验和精神追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挖教材中古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并拓展延伸古诗词学习,对于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师需要改变仅关注课本所选古诗词的局限,通过日日读、节节诵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将古文、诗、词、书法、灯谜、国画、歇后语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诵读、书写、绘画、演唱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深厚的文化认同感。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和艺术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传统文化进行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有助于教师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自然、情感和哲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选取的112首古诗词,体裁多样,内容广泛。赞美大好河山的有《江雪》《登鹳雀楼》《望岳》等;表达爱国之情的有《春望》《题临安邸》《示儿》等;体现友谊的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哲理诗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等;边塞诗有《出塞》《从军行》等;送别诗有《山中送别》《赠汪伦》等。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还能了解与作品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仅会对民族文化有所感知,对艺术文化有所涉猎,还会对科学文化有所领悟。总之,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由浅入深的探究,学生的文化素养将会得到不断提升[1]。

(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

古诗词在语言、意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够逐渐感受到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一、二、四句的用韵,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所蕴含的哲理,柳宗元的《江雪》中所刻画的“独钓寒江”的意境,以及杨万里《小池》中所描绘的“泉池小荷”的美丽画面,都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反复吟诵、多媒体课件赏读、欣赏画作、联想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2]。

(三)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支柱,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和文化传承之中。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是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学习内涵丰富的古诗词,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此外,古诗词的学习还有助于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调整情感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并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健康生活、全面发展。

(四)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情感认同的需要

古诗词既是中华民族不同时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体现,也是反映繁杂社会现象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既有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也有内涵丰富的表现题材。通过学习并探究古诗词,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古文、国画、戏剧、习俗、酒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诵读优美的古诗词,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产生情感共鸣,并增强对家庭、祖国和人民的归属感。以古诗《咏鹅》为例,初唐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以精练的语言描绘了“鹅”的美丽外形和轻盈动作,易于被儿童接受和吟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从“鹅”“浮绿水”“拨清波”的动态美中增进对动物的情感;从 “绿水”“清波”的环境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作者七岁时的生活情趣比对,能引发学生对自由、欢快的童年生活的珍爱。又如杜甫的《春望》一诗,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样的古诗词学习,使学生从简单的对詩词句意的理解上升到了对诗词内涵的挖掘,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也因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而被激发。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切入点

(一)抓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古诗词也不例外,会受到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3]。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内涵,首先需要从探究并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以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一)》为例,这首诗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艰辛生活。如果在学习这首诗时,不向学生交代清楚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他们就无法理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含义。他们可能会认为,既然我们每顿饭都吃得很好,为什么农民伯伯还会饿死呢?但是,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在封建社会中,虽然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但最终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就能够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从而产生“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动力。又如,在学习《赠刘景文》这首宋诗时,如果只分析诗句的意思和结构而不去了解作者和刘景文的关系以及刘景文的去世对作者的影响,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首无一字涉及作者朋友品格和节操的诗作。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是学习古诗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蕴,还能够启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认知。

(二)抓古诗词中的典故运用

在古诗词的创作中,作者常常运用典故来丰富诗歌的内涵,提升诗歌的感染力、艺术性和思想性[4]。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典故对于理解与赏析古诗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王维《相思》中提到的“红豆”也被称为“相思子”,是一种南方的植物,在此诗中象征着相思或爱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句中的“冰心”,指的是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每个典故都有其特定的故事或来历。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作者对典故的运用,详细分析典故的来龙去脉,理清运用典故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三)抓文化价值观的传承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中,既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家国情怀,又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道观念,既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的社会和谐,又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文化传承。这些文化价值观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的成长、工作和生活,也正是由于这些思想智慧的引领,我们的祖国才能不断走向繁荣强大。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一同探究传统文化和古诗词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分析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情感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对民族精神的认知,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将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5]。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方式。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诗词意境,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诗词[6]。以《咏柳》一诗为例,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本诗的教学。互动一:教师通过PPT课件或微课介绍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能够知其人而解其诗:诗人在病已痊愈之际,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心外无物,看到柳芽初发的春意,感受到春风拂面的舒畅,心情之愉悦、对春天之喜爱就通过诗歌流露了出来。互动二:教师引导学生读背《咏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互动三:师生一起画柳。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学生到白板上作画,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作画。在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万条”“绿”“丝绦”“垂”“细叶”等刻画柳叶形象的词语。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所画柳树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诗歌中柳树的形象。互动四:想象意境,诵读诗歌。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一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春天之趣、柳叶之情,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在本诗的学习中,通过以上四个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本诗的时代背景、主题形象、词语意思等,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并讲述作品的主要内容,还能够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探究诗作背景和以诗作画的能力。

(二)故事法教学

故事法是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它通过讲述与古诗词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而掌握作品的主题意蕴。以《登鹳雀楼》一诗为例,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诗人登上鹳雀楼极目远眺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诗歌的丰富意象。接着,教师结合诗句,与学生共同探讨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思。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将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以及文人墨客的诗篇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学生分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本诗的核心问题: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这种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比较法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诗词节奏、韵律和意蕴的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古诗词教学。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罗隐的《蜂》这首诗时,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将其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以引领学生提升诗词理解能力。一是从诗作的主题方面作比较:《蜂》和《竹石》(清·郑燮)都属于咏物寓情诗。《蜂》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不满之情;《竹石》则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以及作者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思想情操。二是从诗作的押韵方面分析,《蜂》《凉州词》(唐·王之涣)《出塞》(唐·王昌龄)等诗都押“an”韵。三是从诗作的写作手法方面分析:《蜂》与《墨梅》等古诗一样,都是托物言志,借外界事物表明作者的情感或内心志向,深刻含蓄,形象具體。

结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更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和古诗词的传授,积极探索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学生在古诗词的熏陶和感染下健康茁壮成长,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

[参考文献]

王涛,潘夏阳.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实践[J].研究型教师教育, 2019(3): 42-43.

刘雷,邓亚萍.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3(6): 39-42.

姜洪钦.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9(11): 109-110.

潘敏惠.小古文,大能量:小学语文古文阅读教学方法例谈[J].新校园, 2022(5):49-50.

羊璐.在人文关怀中优化  在多元互动中引领:人文教育关怀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模式的策略性构建[J].教育界,2021(49):82-84.

俞春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33):69-7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