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分析
2024-03-25徐丽秀
徐丽秀
江西省金溪县人民医院,抚州 344800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指肌瘤朝着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的肌瘤,可导致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甚至导致生育功能丧失,临床需及时治疗以促进良好临床结局[1]。宫腔镜手术是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直接切除病灶,恢复正常子宫功能[2]。虽然目前宫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手术仍具有创伤性,部分患者在术前可能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且多数患者术前均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这些情况均不利于手术治疗效果[3]。传统手术室护理主要是配合医师完成术前准备、术中手术器械传递、生命指标观察等,没有考虑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等,对此,医务人员应根据传统护理不足制订更完善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案,通过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中护理等多方位干预减轻患者术前应激反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便于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4]。对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影响,为患者手术治疗中护理配合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本院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73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体征等检查确定病型,符合宫腔镜手术指征;②护理前已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加入;③意识清晰、临床资料完整,能够配合手术与护理开展。排除标准:①认知、精神状态较差;②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多器官功能障碍;④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⑤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性疾病、血液疾病;⑥手术不耐受或有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 例,对照组36 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术前与医师常规进行访视,并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术前应提前完成手消毒等,按手术所需物品增加无菌敷料包等手术用品;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密切监控其生命调整改变,注意术中保暖,对指标异常改变者,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抢救。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护理基础改良手术室护理配合:①术前护理配合:术前应分析既往访视中遗漏的重点,协助医师完成术前访视,保证访视的全面性;访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特殊需求与手术配合问题,并上报给医师与麻醉医师,相互配合制订更安全的手术方案;访视中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存在负面情绪者,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健康宣教等;术前应严格监督患者禁饮禁食,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等术前准备管理;②术前区护理配合: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对各项资料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评估其身体状态及心理状态,询问是否正常禁饮禁食等,同时检查各项指标改变情况,确定符合手术指征后建立静脉通道;③术中护理配合:术前需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与手术相关内容,确定手术室准备情况,检查手术器械与药品是否齐全,严格核对每一项手术内容;术前应准备好舒适、安静的手术室环境,减轻环境对患者的影响;术中应全程陪伴,并注意检查各项生命指标,准备好与手术治疗、术中意外事件抢救的相关物品;术中注意隐私部位与暴露部位的保暖处理,配合医师进行体位干预,积极预防压疮;输注液体均需进行加温处理,对失血量较多者应仔细核对相关信息确认无误,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量与速度输入;对需保存标本进行下一步检验者,应做好标本标记,避免混淆;④术后护理配合:手术完成后需注意保暖,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及性质等的改变;转运过程中应注意饮食与保暖处理,注意检查引流管,预防转运中引流管脱落;转移至病房后应与病房护士交接,对特殊患者应说明情况;术后回访时应讲解术后所需注意事项与自我情绪疏导、护理等的方式,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术后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应激情况、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等进行评估。
(1)术后恢复时间:包括卧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2)手术应激情况:包括皮质醇(Cor)、心率(HR)。
(3)患者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SAS 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低;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抑郁程度越低。
(4)生存质量:应用生存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SF-36 共4 项,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与精力,每项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用医院的自制满意度评估表让患者及家属填写后进行评估,量表总分为100 分,根据分数总和划分为三个等级:满意:80~100 分,较满意:60~79 分,不满意:60 分以下;总满意率=100%-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 处理数据,SAS、SDS、SF-36、手术应激状态、术后恢复时间、平均BMI 等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护理满意度等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73 例患者,观察组37 例,年 龄22~74 岁,平 均(51.23±3.67)岁,平 均BMI(22.43±0.44)kg/m2,肌瘤直径平均(4.03±0.22)cm;对照组36 例,年龄26~77 岁,平均(51.26±3.71)岁,平均BMI(22.46±0.42)kg/m2,肌瘤直径平均(4.05±0.21)cm。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恢复时间可见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对比分析(d)
2.3 两组护理前后手术应激反应比较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手术应激状态可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上述各项数据可见,前者改善较后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手术应激反应对比分析
2.4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 评分可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上述各项数据可见,前者改善较后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析(分)
2.5 两组护理前后SF-36 评分比较 分析两组护理前SF-36 评分可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上述各项数据可见,前者改善较后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析(分)
2.6 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例(%)]
3 讨论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黏膜下子宫肌瘤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女性生殖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宫腔镜手术是一种用于宫腔或宫颈管疾病治疗的内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等优势,在临床中获得了较好使用。然而,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手术的了解程度较低,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可能影响手术治疗效果[5]。另外,宫腔镜手术治疗也可受到患者恐惧担心负面心理、手术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甚至导致手术无法正常开展,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不利于身体康复[6]。对此,临床认为,给予优质的手术护理配合,缓解其不良情绪,减轻手术应激对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治疗后康复有重要作用。传统手术室护理配合医嘱开展相关的护理活动,缺少护理主动性。基于此,临床手术护理进行了改善,根据既往手术室护理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更合理的护理方案。在术前访视中,护理人员除常规访视外还应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在术中引起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效果。对特殊患者,应重点关注,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7]。手术正式开始前,除进行患者信息核对外,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既往手术失败中可能忽略的细节,包括是否正确禁饮禁食等,以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开展。研究认为,手术后并发症与恢复情况与术前准备、术中治疗有较大关联。因此,护理人员需重点关注术中手术配合,通过体位、保温、液体输注等方式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与治疗效果[8]。但在手术室护理配合中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仍需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转运护理、日常饮食等生活指导、康复训练及心理疏导等,从多方面加强患者的手术后管理,使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术后康复,并能完成自我情绪调节与生活管理,对促进治疗后康复有重要作用[9-10]。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在患者术中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改良护理配合方案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这是由于改良后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能够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包括术前访视、全程心理疏导、术中生命体征、手术室环境、手术物品等,这些护理措施的开展不仅能保证手术顺利开展,也能体现出护理的专业性与全面性,这对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信任感、拉近护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研究中分析了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在护理后其情绪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提示该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这是由于基于传统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订更完善的全程心理疏导模式,可通过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尤其是健康宣教的开展,不仅能缓解患者情绪,使其接受手术,还能纠正疾病与手术的错误认知,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11]。而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说明完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这是由于良好的术中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的正常开展,通过术中保温等的护理措施能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能避免由于并发症发生而延长的手术时间。并且,术后康复锻炼指导也能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式,这对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术后康复时间还受到术中应激状态的影响,减轻术中应激反应能有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供术后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应激低于对照组。提示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提高术后生存质量。临床认为,手术应激反应与情绪有较大关联,对此,术前采取心理疏导能够有效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对手术应激的影响,可降低应激状态[12]。另外,加强后的手术护理措施能够从多方位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不仅缓解了患者负面情绪,同时还能促进术后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这对提高手术后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传统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改进后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护患良好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