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裸眼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03-25郑亚君贾福禄潘琪
郑亚君 贾福禄 潘琪
【摘要】 目的 探究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裸眼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日间手术护理模式,比较2组裸眼视力恢复情况、负性情绪、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1个月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负性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分别为(21.87±2.98)分、(23.42±4.3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6.73±6.44)分、(33.27±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促进裸眼视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护理模式;裸眼视力恢复情况;负性情绪;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6-011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79.66;R473.77
白内障是由晶状体混浊引起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缓慢,以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为临床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目前白内障治療以手术为主。日间手术可帮助患者在1 d内完成诊断、病情评估、手术治疗并出院,让患者居家休息、调养,可有效减轻医院病房紧张的情况,提升医疗效率[1-3],但术后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管理会导致患者恢复缓慢,且存在较大感染风险,易增加术后并发症,故需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化管理,并将护理延续至出院后,可满足患者多方面护理需求[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对患者裸眼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7.28±2.94)岁;患病部位,单侧右眼18例,单侧左眼19例,双眼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大专19例,本科及以上14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7.53±2.89)岁;患病部位,单侧右眼17例,单侧左眼18例,双眼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大专17例,本科及以上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参照《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诊断价值》[5]中白内障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指征;既往未进行过眼部手术;认知、交流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内科疾病;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患有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依从手术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提出疑问,及时疏导不良心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变化,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涂抹复方妥布霉素眼膏,告知患者眼部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饮食、用药、生活等方面护理,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叮嘱患者及时复诊。
观察组实施日间手术护理模式。(1)日间全程化管理。医院于眼科区设置日间手术专门病房,将符合日间手术指征患者收入该病房。管理模式以“分散收治、分散管理”为原则,护理人员提供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化管理。(2)日间手术护理服务具体措施。病情评估,即医护人员需对门诊白内障患者病情状况进行针对性评估,并辅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视力、B超、心电图和角膜屈率等。适合日间手术患者需签订手术同意书,由护理人员协助办理入住手续。若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则需对其血压、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采取措施控制,以确保术前血糖、血压值处于正常范围。日间手术介绍,即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白内障日间手术具体方式、实施流程等,使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了解日间手术优点,进而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即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核对其相关信息资料,做好术前指导、术中配合和术后注意事项等宣教工作。术前准备,即护理人员需遵医嘱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包括静脉抽血、剪睫毛、冲洗结膜囊等,并对术眼进行核对、标记。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更换手术衣物,叮嘱患者将大小便排空,取下贵重物品、眼镜等交由家属收管。再次核对患者相关信息,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完成交接工作。术中配合,即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躁情绪,并引导患者深呼吸以放松身心。护士叮嘱患者术中保持绝对安静,认真倾听并配合医生,尽量避免眼球及头部的自主运动,眼睛注视光源,保持眼球固视、向上看。术后护理,即手术结束后,医生帮助患者涂抹眼膏,包扎术眼,并戴好眼罩做好眼球保护措施。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归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准备工作。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意其眼部渗血、眼胀、头痛等不适反应,持续评估病情状况。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告知所需避免动作(包括大笑、咳嗽、突然弯腰、揉眼等),拉好窗帘,避免强光照射,让患者充分休息。出院前检查,即手术第2天检查患者眼部异常情况,包括眼压增高、角膜是否水肿等,若未出现异常情况则可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指导,即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禁止剧烈活动,做好眼部卫生护理,每日洗脸时不可用力擦洗眼部,睡觉时尽可能保持侧卧位(健眼),防止对眼球造成压迫。严格遵医嘱滴眼药水,按时口服药物。叮嘱患者按时复诊(1次/月),若出现异常情况(视力下降、疼痛、充血及流泪等)需及时至医院就诊。
2组护理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裸眼视力恢复情况。1个月复诊时测量并比较
2组患者裸眼视力恢复情况。
(2)负性情绪。护理前、护理后采用SDS量表和SAS量表共同评估[6]。SDS包括20个项目,包括精神性、情感障碍(2个项目)、躯体性障碍(8个项目)、精神运动性障碍(2个项目)和抑郁性心理障碍(8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范围0~100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评分越高则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SAS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1~4分),1分代表没有或很少时间,2分代表小部分时间,3分代表相当多时间,4分代表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得到各项总分后乘1.25换算为百分制,得到最终评分,满分100分,评分低于50分为非焦虑状态,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则患者焦虑情绪越重。
(3)并发症。统计并比较2组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虹膜炎、前房出血、眼压高和角膜水肿等。
(4)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2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4,重测效度为0.865,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部分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部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1个月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2组负性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白内障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由机体内外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造成的。白内障患者以视力进行性减退为临床主要特征,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严重时会造成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白内障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剧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增加患者经济压力[7]。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方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利用率。日间手术以患者为中心,是介于门诊、住院间的诊疗模式,在传统医疗服务基础上进行补充,能够帮助患者在24 h内完成诊断检查、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和术后密切观察等流程,并出院回家,可有效提高就诊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8]。但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自护能力较差,加之对疾病知识、手术认知不足,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手术开展且术后恢复缓慢。
传统护理由护理人员主导,遵循医嘱实施护理措施,患者仅被动依从护理工作,护理方案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且未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无法有效缓解不良情绪,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易增加护患纠纷,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整体护理效果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个月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裸眼视力恢复,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减少并发症,护理满意度高,利于减少护患纠纷。高红等[9]研究结果显示,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具有规范化、流程化等优点,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日间手术护理模式遵循分散管理原则,提供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化管理,可保证患者手术期间获得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利于提高手术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开展,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10]。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易产生较重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视力恢复。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日间手术方式、实施流程和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宣教工作,可使患者充分了解日间手术优点,进而提高依从性。术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详细核对术眼情况,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能够确保患者信息准确度,提高其信任感,利于手术顺利实施。术中,手术室护士加强心理疏导,引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身心,并详细告知术中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利于术后视力恢复[11-12]。术后,护理人员做好基础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不适反应,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以保证手术效果,预防突发情况,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促進裸眼视力恢复。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将指导工作延续至患者出院后,叮嘱居家护理所需注意事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情况,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患者行日间手术后居家护理,在熟悉环境内心情愉悦,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日间手术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裸眼视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苟廷春.基于络病理论指导下中医护理路径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8,24(15):110-112.
[2] 张英平,唐义权.结构化指导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焦虑情绪和视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6):1518-1520.
[3] 梁刘涛,刘慧芳.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白内障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9):1625-1627.
[4] 宋薇,马张芳,刘淑贤.眼科日间手术延续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2):4152-4155.
[5] 郑忠宝,刘瑛,马建红,等.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1):68-69.
[6]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7] 王于芳.护理干预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17-1919.
[8] 黄克静,秦洁.针对性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患者临床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358-360.
[9] 高红,伍翠云,龚咏梅.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4):71-73.
[10] 付晶,魏文斌,马张芳,等.我院眼科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发展及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8):51-52.
[11] 刘淑贤.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与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38-40.
[12] 李慧姣,史静华.日间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24):4257-4260.
(编辑:张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