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倒伏类型和应对措施
2024-03-25邵东红
邵东红
(汶上县苑庄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2512)
玉米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玉米的稳产对确保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些年,玉米的倒伏问题逐渐严重,给种植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调查研究表明,每年因为玉米倒伏造成减产5%,甚至25%,不利于玉米产业的发展。为此,种植户应该高度重视玉米倒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了解玉米的倒伏类型和危害,找到科学的应对措施,推动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玉米倒伏的危害和类型
1.1 主要危害
当前,研究学者将玉米倒伏分为根倒、茎倒和茎折。根倒具体是指植株倾角大于30°或45°,但是茎秆维持挺直的状态。茎倒指的是玉米的基部茎弯曲或折断。茎折指的是穗以下茎节折断或者弯曲。倒伏的发生时期以及程度对玉米生长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其中茎折的危害较大,会影响植株养分的吸收,导致水分和养分供给不足,出现早衰。同时折断的伤口也容易感染病菌和虫卵,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如果发生群体倒伏,直接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果穗秃尖或者干瘪粒增多,影响玉米的产量,品质变差。随着我国玉米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玉米种植开始向着现代化转型,大量的机械设备应用于玉米生产中,玉米倒伏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收割效率,不利于玉米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1.2 倒伏类型
1.2.1 根倒
根倒是指玉米植株自地表处连同根系一起倾斜歪倒,根的位置不变,茎维持挺直的状态。根倒对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大,导致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不足,粒重降低,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玉米倒伏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整地不足、降水多、土壤湿度大等,玉米根系较浅,若遇到暴雨大风天气,根系对上部的支撑能力变弱,从而发生倒伏。
1.2.2 茎倒
茎倒是常见的倒伏类型,主要在玉米拔节期后出现。植株基部以上的部位发生倾斜,在种植茎秆韧性好的玉米品种的田地很容易出现,出现原因有很多种,如种植密度过大、植株高、出现暴雨强风和病虫害等。降水之后天气好转,倒伏的植株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能够恢复直立的状态,如果在果穗乳熟期出现倒伏,则很难恢复直立状态,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
1.2.3 茎折
在玉米的拔节期之后,还会出现茎折,主要是指植株的茎秆折断,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直接造成玉米减产,如果从穗下茎折,将影响玉米的机械化收割。
2 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
2.1 品种特性
不同玉米品种间因遗传因素的差异,表现出不同强弱的抗倒伏性[2]。相关研究表明,茎秆粗壮、植株矮、气生根较多的玉米品种的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强。根固定土壤的能力越强,植株越不容易发生倒伏。在干旱天气下,玉米根部为了获得足够的水分,不断地向土壤中伸展,根部逐渐发达。因此,适当的干旱有助于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此外,矮化密植品种的叶片分生角度小,在降温之后叶片不容易积水,同时遭遇大风时的受力面积小,也不容易发生倒伏。对玉米的茎秆解剖之后可发现,横切面上有较大面积的木质部、韧皮部和较厚的维管束鞘的玉米植株的抗倒能力强,即玉米茎秆单位面积维管束越多,其组织越发达,说明抗倒伏能力越强。
2.2 外部环境因素
2.2.1 大风天气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遇到大风天气,极易造成玉米植株倒伏。在每年的7—9 月,我国主要玉米种植地区高温、多雨,经常出现大风天气,这一时间段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植株生长旺盛,植株高、细,茎秆脆嫩。遇到大风暴雨天气之后会造成玉米茎秆折断和植株倒伏,严重时倒伏率超过30%,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给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籽粒灌浆期,雌穗的生长使玉米植株的上部位的重量加重,遇到大风天气极容易出现倒伏现象[3]。
2.2.2 降水
降水过后,土壤中的含水量增高,尤其是土壤中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之后玉米根部固定土壤的能力减弱,此时茎叶上会有大量的水分聚集,直接增加了玉米植株的质量。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许多玉米种植地的大面积的倒伏主要是由连续的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引起。
2.2.3 土壤的理化性质
调查研究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植株的固持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直接影响植株的抗倒伏能力的强弱。玉米植株的根部生长发育会受到土壤养分、硬度和孔隙度等影响,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根部的固着土壤的能力也会发生改变。在一些玉米种植地区,高温寡照,经常出现大风多雨等天气,导致玉米的光合作用紊乱,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植株的生长发育不良,玉米根部的固持能力下降,也会造成玉米倒伏。
2.3 栽培管理
2.3.1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不合理造成的玉米倒伏是当前玉米栽培管理的研究重点。如果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会提高穗位的高度,抗倒伏能力下降。传统的垄作种植模式下,玉米之间的通风透光性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倒伏,尤其是长期种植同一玉米品种的地块更为严重。选择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或者比空栽培等新型的种植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玉米倒伏现象明显减少。部分种植户随意地增加种植的密度,造成通风透光性差,植株细高,空秆率增加,病虫害严重,一旦出现暴雨大风天气,会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但是种植密度过稀也会导致单位面积的玉米的种植量减少,影响玉米的产量。
2.3.2 施肥不合理
施肥不合理也是玉米出现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户过度施用肥料,不重视调控肥量,或者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增加,致使玉米根部生长发育不良,无法支撑植株。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玉米生长旺盛,在拔节期因为养分过剩造成茎秆纤细和生长过快,降低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很容易出现茎折。磷肥不足会导致玉米根部不发达和叶片发红。适量施用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提高茎秆中的粗纤维含量,增强茎秆的强度,可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为此,要科学地控制氮肥、磷肥、钾肥的用量。
2.3.3 灌溉管理不科学
在玉米生长前期阶段,水分供给不足会导致玉米植株矮小,根茎部位细弱。前期水分供给过量会出现玉米徒长和茎秆过高的问题,将引起玉米倒伏。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阶段,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植株根部固定土壤的能力下降,也会造成植株倒伏。为此,要结合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灌溉管理,严格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2.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侵染玉米植株也是造成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茎腐病对玉米的为害较为严重。茎腐病的病菌能够降解纤维素,导致玉米秸秆软化,很容易发生倒伏。另外,茎腐病还会造成玉米空秆和不结实,形成小穗或出现落穗,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螟虫是造成玉米倒伏的重要害虫,在拔节期或者抽雄前,玉米螟虫主要为害茎秆,造成茎秆的损伤或折断,从而引发玉米倒伏。玉米螟虫也会传播一些其他的病害,间接引发玉米倒伏。为此,防治病虫害是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3 玉米倒伏的应对措施
3.1 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
我国的玉米品种繁多,应针对不同的玉米种植环境,选择抗倒伏强的玉米品种,最好选择植株紧凑、穗位低、植株矮小和茎高韧性比较强的抗病能力的品种。相关的种植实践表明,玉米穗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根部和底部的稳定性,穗位越低,稳定性越强,最好选择玉米棒高度在130 cm 以下的品种,不容易发生倒伏。
3.2 种子的处理
播种前晾晒种子,在阳光下晾晒2~3 d,并定期翻动,灭杀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活性。晒种之后筛选种子,将破损粒、病斑粒、虫蛀粒和机械损伤粒剔除,并做好种子的包衣处理工作。
3.3 科学的栽培
3.3.1 适当深耕
玉米的根部发达,主要分布在耕作层,玉米根系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在玉米播种之前,要做好整地工作,可以选择秋季整地或者春季整地,在深耕或者翻耕的过程中要打破犁底层,保证玉米根部的垂直生长,增加玉米气生根的数量,从而增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3.3.2 选择播种时间
低温环境促进根部的生长发育,高温环境造成玉米徒长。为此,适当早播能够促进玉米根部的生长,增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部分玉米种植地区因为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推迟玉米的播种时间,播种之后出苗快,但是根部发育不完全,造成玉米徒长,抗倒伏能力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肥力较好的田块,应采取蹲苗措施,以促进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培育壮苗。
3.3.3 中耕培土
做好田间管理的中耕培土工作,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部的下扎,也能避免玉米徒长。在中耕的过程中可以除去一部分杂草,防止杂草和玉米植株争夺养分和水分,保证玉米的茎秆粗壮,有利于防倒伏。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通过中耕能够提高地温1~3 ℃,对促进幼苗的健壮生长意义重大。要控制好中耕的深度和培土量,不伤害玉米的幼苗,第1 次中耕时不培土,第2 次中耕时少培土,第3 次中耕时起大垄。
3.4 完善栽培模式
3.4.1 宽窄行的栽培模式
和传统的玉米栽培模式相比,此种栽培模式有利于空气的流通,能够提高玉米的边际效应。在垄上种植两行玉米,窄行的行间距为40~50 cm,宽行的行间距为80~90 cm。
3.4.2 间作栽培
间作栽培是新型玉米种植模式,可以将高秆作物和其他的矮秆作物进行间作,主要的矮秆作物有大豆和甜菜等,可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性,促进农作物的健壮生长,也能起到抗倒伏的作用。
3.5 化学调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施用化学调控剂也能控制玉米植株的生长高度,实现抗倒伏。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选择化学调控剂,控制节间伸长,降低穗位,促进根部向地下生长,增强根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限制玉米植株高度之后,将养分更多地供给籽粒,实现玉米增产。
当前市场上的化学调控剂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玉米健壮素、壮丰素、玉黄金、乙矮合剂等[4],在叶片8~12 片时可以喷施玉黄金,目的是控制穗下部茎节的长度,降低植株高度20~40 cm,达到抗倒伏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玉米对化学调控剂比较敏感,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控制好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保证均匀喷洒药剂,避免发生药害。
3.6 科学的水肥管理
3.6.1 施肥
结合玉米的需肥特点和生长规律决定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搭配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可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严格地控制氮肥用量,尤其是速效氮肥。施用磷肥和钾肥可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其抗倒伏能力。若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缺钾,会导致玉米苗弱,根部生长发育不良,抗倒伏能力下降,很容易发生茎倒。播种之前施入基肥,选择充分腐熟后的有机肥料或者生物肥料,搭配玉米专用复合肥。玉米7~8 叶时进行追肥,严格控制基肥量,尤其是控制氮肥用量。选择根外追肥,可以选择锌、硼、硅肥进行叶面喷施,可增强玉米植株的韧度,提高抗倒伏能力。
3.6.2 控制田间土壤湿度
一旦出现强降水天气,将导致玉米的田间积水过多,土壤湿润,不利于根部的生长发育。为此,降水之后要及时地排水,增强土壤的透气性。耕地中的水分过多也会导致土壤软化,根部的固土能力下降,出现大风之后容易倒伏。在干旱季节,结合玉米需水情况适时灌溉,充分保证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另外,拔节期要控制水分,防止玉米徒长,保证玉米茎秆粗壮。
3.7 病虫害防治
玉米茎腐病是导致玉米倒伏的重要原因,要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力度。另外,做好玉米螟虫的防治,如果茎秆受到玉米螟虫的啃食,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发生茎秆折断。
3.8 完善预测和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玉米倒伏情况的预测,如时刻关注气象变化情况,建立玉米倒伏干预的应急技术体系,在玉米倒伏后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4 玉米倒伏的补救措施
4.1 拔节期倒伏补救措施
拔节期容易出现茎倒,通常不需要人工扶起,几天之后植株能够恢复直立状态[5],对玉米的产量影响不大,如果强行扶起会导致根部损伤,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4.2 灌浆期倒伏补救措施
若倒伏严重可选择人工扶正,并且在根部培土,最好在倒伏当天进行处理,倒伏发生超过3 d 后处理容易伤到根部。需要注意的是,在扶起植株的过程中,不能损伤植株的棒三叶,否则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玉米倒伏之后很容易感染病害,尤其是叶部病害,及时地用药预防,同时施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料喷施,促进籽粒饱满,减少玉米倒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5 结束语
玉米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玉米倒伏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品种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种植户要明确倒伏的原因,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关注外界气候环境变化,应用正确应对玉米倒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