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
2024-03-25李昔潘
李昔潘
(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广州 510900)
在水稻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的宏观背景下,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开始出现一些弊端,不仅无法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还难以满足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食。所以,为了推进各地区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满足市场对绿色优质稻米的需求,各地区应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实践运用,全面提升水稻产量、质量和营养价值,努力推动水稻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的探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1 常见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1.1 水稻直播技术
目前,水稻直播技术是运用范围最为广泛且效果显著的一种水稻栽培方式,该栽培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不育苗或不耕种。具体来讲,水稻直播技术的运用原理是通过田间准备、育苗、水稻种苗移栽等步骤,减少水稻种植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力。鉴于水稻直播技术的性质,将其合理运用到水稻种植生产作业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切实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降低水稻种植期间的人工成本,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水稻直播技术开展水稻种植作业时,应当严格管理田间排水与灌溉系统,并做好田间杂草清理工作,以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2]。
1.2 稻-鱼共生水稻栽培技术
从本质上来讲,稻-鱼共生栽培技术属于一种人为干预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即在水稻种植区域的浅水环境,营造种植与养殖相统一的稻-鱼共生系统。加强对稻-鱼共生栽培技术的科学运用,不仅可以生产绿色、安全、优质的稻米,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强化对共生系统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养鱼,以捕获各种水生生物、野草和水稻害虫,并借助鱼类排泄物和活动,进一步增加土壤肥力和透气度,从而切实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稻-鱼共生栽培技术时,应基于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稻-鱼共生系统[3]。
2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要点
2.1 栽培基地与良种选择
对于优质水稻种植而言,要想充分发挥各种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效能和优势,切实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就必须从栽培基地、水稻品种的选择入手,基于当地实际情况与水稻生产种植现状,选择最佳的栽培基地和水稻良种。其中,针对水稻栽培基地的选择,应优先选择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好、有机质含量高、空气无污染、地势平坦以及往年病虫害发生率低、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水资源充足、水质纯净未被污染、灌溉排水系统操作便捷、种植区域的水质、土壤和温度适宜的水稻种植基地,这些条件均能够满足绿色水稻栽培的现实需要。在此环节中,种植人员应注意隔离绿色水稻种植区域与普通水稻种植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种植基地的水稻栽培质量。针对优质绿色水稻品种的选择,种植人员应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气温、降水量等条件,结合区域发展目标和地方对绿色水稻品种的相关要求,优先选择适应本地生长、成熟期适宜、综合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优良水稻品种。在正式种植水稻前,必须优选籽粒饱满的良种,提前筛除病虫和瘪谷种子,做好晒种、浸种、拌种和杀虫处理工作,以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切实保障水稻种苗的成活率[4]。
2.2 苗床管理
为了有效发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价值,必须在科学选择栽培基地与水稻品种的基础上,做好水稻苗床各项管理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苗床整理。为切实保障水稻种苗的成活率,除了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区域作为水稻苗床以外,还应在播种前7 d 翻耕土壤,由此来提升绿色水稻种植土壤的透气性和松散性。在开展翻耕土壤作业时,翻耕深度应控制在20 cm,这样不仅可以清理干净田间杂草、石块,还可以利用太阳光杀灭土壤病菌、虫卵,进一步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塑盘育秧。在开展育秧工作前,种植人员应合理控制软盘开厢范围、厢沟宽度和深度,并及时覆盖防虫网,在保证水稻栽培整齐度的同时,避免水稻遭受飞虱、螟虫的为害。
3)水分管理。水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因而在水稻种植区域必须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水稻秧苗2 叶1 心前以沟灌为主,秧苗生长后期多采用浅灌方式。同时,在育秧过程中应保持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促进秧苗健康生长。水稻秧苗种植20~30 d 后应当做好水稻秧苗移栽、揭膜、喷施送嫁药等工作,以确保后续水稻种植作业有序实施。
4)施肥管理。在开展施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根据水稻秧苗生长期,及时做好施肥、追肥工作。通常情况下,在秧苗长到1 叶1 心时,为避免水稻徒长,需要喷施适量多效唑;当秧苗生长到2 叶1 心时,必须施加适量复合肥;当秧苗生长到4 叶1 心时,应结合秧苗实际生长情况,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频率,只有这样才能为秧苗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养分[5]。
2.3 水稻移栽管理
在水稻秧苗培育工作完成后,种植人员应针对种植区域的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情况,适时移栽及合理密植水稻秧苗。在正式开展水稻秧苗移栽工作前,种植人员应及时清理种植区域的杂草、碎石等杂物,合理控制土壤的厚度。待所有工序完成后,再利用轻简化栽培技术适时移栽秧苗,施加适量促生长剂、壮秧剂,以促进水稻秧苗及其根系健康、快速生长。此外,在水稻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形势下,机插栽培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显著。因此,在运用机插秧栽培技术时,必须根据土壤墒情、水稻品种特性等因素,科学控制水稻栽培密度,由此来确保水稻总体产量。
2.4 病虫害绿色防治
根据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要求,要想保证绿色水稻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必须综合考量水稻生长期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及为害程度,适时精选低残留、高效率、低毒、低污染的农药,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公害绿色防治工作,并合理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水稻质量和保护种植区域生态环境。目前,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物理防治技术。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针对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可以在田间地头安置频振灯,也可以在秧苗种植期全程覆盖防虫网或无纺布,及时处理田间杂草,科学防治病虫害。
2)生物防治技术。在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通过翻耕、灌水等方式有效杀灭种植区域内的螟虫,或者在区间内放置适量鸭子,营造水稻鸭子共生系统,并借助鸭子清除种植区域内的杂草和害虫,进一步提高水稻成活率,切实保障水稻健康生长。
3)化学防治技术。与上述2 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同,化学防治主要是施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目前,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中科学运用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前期预防与中期治疗2 个阶段。在开展前期预防工作时,种植人员应提前利用咪鲜胺、乙蒜素、吡虫啉等药剂浸泡种子,以提高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有效降低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矮缩病、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概率。在移栽秧苗时,需要施加适量内吸性药剂,有效控制稻瘟病、稻曲病等,减少稻飞虱、螟虫等。在开展中期治疗时,一旦秧苗发生病虫害,种植人员应针对病虫害类型科学施用低毒、高效、无污染的化学药剂,并合理规划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防治病虫害效果较好,最大限度地保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实现水稻绿色稳产、增产的目标。
2.5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
水稻秸秆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生物质资源,将其粉碎后还田,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进而为水稻后续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水稻茎秆富含纤维素,柔韧性较强,不易粉碎且难以降解。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运用优势,可采取机械化还田模式,高茬收割水稻,将高茬翻耕至地下15 cm 处,提升土壤透气性,有效避免土壤熟化问题,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质、氯化钾、碳酸氢铵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除此之外,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作业中科学运用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有效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化学农药和重金属,有效避免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在保证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促进水稻种植产业和当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
3.1 加大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宣传推广力度
新时期,要想全面运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必须基于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帮助当地种植人员正确认识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优势。
与此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推广方式,实时推送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方法、优势等信息,进一步扩大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范围,使更多种植人员认可和使用最新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3.2 建立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为了切实保障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效果,仅靠加大宣传力度是显然不够的,还应综合考虑当地种植人员对运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的顾虑,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统一应用水稻种植技术。
此外,还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详细记录示范基地水稻种植情况,并将其发布到当地门户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平台,供当地种植人员进行技术参考,这样不仅可以让种植人员直观感受到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优势,还能够调动种植人员运用该技术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3.3 加强专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在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各地区农业管理部门必须注重培养专业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可适当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转入门槛,创新人才选拔及晋升机制,广泛吸纳兼具农业知识与技术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为后续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宣传推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另外,针对现有工作人员,可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化岗位技能培训活动,鼓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采用入户指导、稻田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当地种植人员掌握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要点,有效解决种植人员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难题,以确保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得到广泛运用。
4 结束语
加强对绿色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实践运用极具现实意义,是新时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美好的需求、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种植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主动摒弃陈旧、滞后的思想观念,革新落后的水稻栽培模式。政府应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等措施,进一步在当地加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水稻种植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高效、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