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03-25胡泽锭
胡泽锭
(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毕节 551700)
大白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 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促进人体肠胃蠕动,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大白菜种植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大白菜产量和质量,应从多方面入手,综合采用优质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有效提高大白菜产量和质量。
1 大白菜优质种植技术要点
大白菜种植的适宜温度为15~25 ℃,当温度高于25 ℃时,大白菜生长会受到抑制。此外,大白菜适宜生长在较为湿润的环境中,不耐干旱和涝渍,种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做好苗床管理工作,促进幼苗健康生长[1]。
做好育苗地选择工作,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作为育苗地。播种前还应施足基肥,一般使用农家肥作为底肥,农家肥的肥力较强且养分全面,能够满足大白菜生长需求。结合土壤情况进行整地处理,将土地翻耕均匀、整平地面。播种前将育苗地浇透水后进行晒地工作,可有效提高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
同时,应对种子进行晾晒、消毒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3~4 d 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入冷水中浸泡10 min 后捞出沥干水分。播种时可采用撒播或条播方式。其中撒播方式适合于种植密度较大的地块,每隔10 cm 左右放置1 粒种子即可;条播时每条行距控制在20~30 cm 之间,每穴3~4 粒种子即可。播种后应及时浇水和覆盖地膜,待幼苗长出2 片真叶后应及时间苗和补苗。在大白菜生长期间需要加强肥水管理工作,一般在苗期需追施1 次提苗肥,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各追肥1 次。一般在每次浇水时加入适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能够有效促进大白菜生长。若大白菜出现倒伏现象应及时培土、施肥。
1.1 选地和整地
想要实现大白菜优质高产,选择土壤质量好的地块是关键。在选择好地块之后,要对地块进行精细整地,保证土地平整。种植大白菜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晒土,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气性。翻土之后要将土壤中的杂质和土块彻底清除,还要保证土壤的疏松程度适宜,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水平[2]。翻土结束之后要对土地进行细耙处理,利用细耙可以将土地表面的土块打碎和压实。在深耕结束之后还要用细土覆盖土地,以防止土地表面出现板结现象。在大白菜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间一般要持续到种植前15 d 左右。为了防止病虫害滋生和传播,消毒之后要对土地进行暴晒,暴晒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和虫卵。在翻地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深度,一般要控制在15 cm 左右,过浅或者过深都会影响白菜的生长。因此,在整地过程中要认真细致,保证整地的质量,为大白菜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播种要点
播种时间对大白菜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为了保证大白菜健康生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南方地区大白菜播种时间较早,而北方地区大白菜播种时间较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菜生长周期较短,一般60~80 d 左右就能够收获上市。因此,可以选择早熟品种来进行种植,提高种植效益。
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使用温水浸泡种子15 min 左右,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水分后即可播种。可以采用撒播和条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先将土壤整平,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土壤中,覆盖上1 层薄土即可。如果采用条播方式来进行种植,一般需要注意株距和行距的设定。一般情况下行距设置为20 cm 左右为宜,株距设置为5~6 cm。
水分控制也是大白菜种植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下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如果土壤出现干旱状态时需要及时浇水。
1.3 苗床管理
在大白菜幼苗长出2 片真叶后,应及时间苗,间苗时应合理控制密度,可先除去弱苗和病苗,避免幼苗长势较差。此外,在幼苗长出3 片真叶后需要加强水分管理,浇水时应浇透水,且水量不宜过大。同时,应做好通风工作,避免幼苗出现徒长。当幼苗长出4~5 片真叶后需要对苗床进行追肥,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肥料用量过大。当幼苗长出5~6 片真叶时应停止施肥[3]。
做好苗期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病害有黑腐病、软腐病等,可使用甲霜恶霉灵、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若发现幼苗出现黑腐症状应及时拔除病苗并用多菌灵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对于软腐病可使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大白菜幼苗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虫害的侵袭,通常有蚜虫、菜青虫和菜螟等虫害,可使用乐果或敌敌畏等药剂进行防治。
1.4 移栽定植
在移栽定植前,应先翻耕土地,为大白菜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移栽前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种子、营养钵育苗,还应保证大棚内温度、湿度等符合大白菜种植要求。移栽时应将大白菜幼苗放置在营养钵中,将营养钵浇透水,保证土壤湿润。由于大白菜根系较浅,因此移栽时应控制好移栽密度,尽量使根系舒展开来。如果种植密度较大或土壤较为贫瘠,可以适当增加幼苗的种植密度,一般每穴放置2~3 株幼苗即可。应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合适的定植时间,在阴天或晴天早晨进行定植工作比较合适,但需要做好防冻措施。若植株出现徒长现象,应停止追肥或浇水。如果天气过于炎热或者干燥,需及时对土壤进行浇水工作。种植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条件,避免大白菜发生徒长现象。
移栽后需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每隔2~3 d 浇1 次水。在大白菜定植后7~10 d 内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预防病害发生可以选择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在大白菜种植期间还需做好莲座期的水肥管理工作,每隔2~3 d追施1 次氮肥。在莲座期前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此时大白菜生长较为迅速,需要及时追肥,保证植株吸收足够的养分。此时还应注意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在大白菜包心期内应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能够有效促进白菜包心和结球,提高白菜产量和质量。
2 大白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霜霉病
霜霉病是大白菜在生长过程中最容易感染的一种病害,该病会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霜霉病主要是由白菜霜霉病菌引起的,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侵染能力,主要为害大白菜叶片、叶柄、茎秆等部位,在发病初期,大白菜会出现“白叶”现象,即叶面出现白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会逐渐变为淡黄色,并逐渐向外扩散,呈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表面光滑[4]。在发病后期,大白菜整个叶片都会变成白黄相间的条纹状,还会出现大量落叶的现象,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还会降低大白菜种植效益。
防治大白菜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清除病株并将其带出田外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
2)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大白菜。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病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4)合理施肥,科学灌溉。
5)使用药剂防治,一般情况下可选择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24%烯酰吗啉悬浮剂2 500 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2.2 软腐病
软腐病是大白菜种植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病,大白菜结球期为病害高发期。软腐病会造成大白菜叶片、叶柄及茎部腐烂,同时会散发出一股腐败臭味,导致大白菜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防治软腐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大白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6~8 h,然后将种子放入15%石灰水中浸泡30 min,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 min。
2)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在播种前,需要将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用4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兑水4 500 kg/hm2混合均匀制成喷雾喷洒土壤。如果植株出现软腐病症状,要及时拔除病株,并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洒植株。
3)发病初期,可选择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 倍液或30%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进行喷洒。如果出现霜霉病现象,可以用硫酸铜、生石灰、水按照0.5:1:200 的比例配制波尔多液进行喷洒。
4)如果田间发现腐烂的大白菜,可以将其用手掰掉并挖除腐烂部分,然后再进行晾晒处理,并将其带到远离种植地的地方进行销毁,以防止病菌传播。
2.3 菜青虫
菜青虫俗称小青虫,属鳞翅目、小青虫科。其幼虫主要以白菜叶片为食,导致叶片出现缺刻和孔洞。成虫的翅膀大多为绿色,可以在夜间飞行。菜青虫具有暴食性和迁飞性,喜食大白菜的叶片、叶球、茎秆和花薹等部位,大白菜幼苗期虫害严重。一般菜青虫主要有4 个世代,其中第1 代幼虫在白菜幼苗期发生,第2 代幼虫在白菜莲座期发生,第3 代幼虫在大白菜结球时期发生。
种植户可以采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 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 倍液、25%杀虫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进行喷施。在大白菜莲座期和结球期,可以使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 000 倍液进行喷施,每隔7~10 d 喷施1 次。除此之外,种植户还可以通过黄色粘虫板来诱杀成虫。可以使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或者50%辛硫磷乳油1 500 倍液进行喷施,每隔7~10 d 喷洒1 次。打药工作需要注意在傍晚或早上进行,并且要保证药液均匀喷洒在大白菜上,不能出现漏喷的现象,可以有效防治虫害发生。
2.4 蚜虫
蚜虫也是大白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大白菜的叶片。蚜虫会吸食大白菜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失绿、卷曲等症状。同时,蚜虫还会传播多种病毒病,导致大白菜生长缓慢甚至死亡,造成大白菜减产。
针对蚜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物理方法防治。可以利用黄板、粘虫胶等进行诱杀,也可以利用杀虫灯达到防治目的。
2)生物方法防治。可以在田间进行人工捉虫或者通过释放天敌的方法来进行防治,也可以利用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等来进行防治。
3)化学方法防治。可以使用40%乐果乳剂800~1 000 倍液或者40%氧化乐果1 000 倍液等进行喷雾杀虫[5]。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用药,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注意用药安全问题,避免使用有机磷、菊酯类等药物进行防治,注意妥善存放药剂;还应注意不能长期使用一种药剂,应该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2.5 菜螟
菜螟是为害大白菜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大白菜的叶片,造成叶片出现孔洞和缺刻。在白菜莲座期,幼虫为害白菜心叶,会吃光叶片、叶柄和嫩叶。
利用白僵菌防治白菜螟效果较好,幼虫孵化到1 龄期、2 龄期时,喷洒白僵菌粉末或者Bt 乳剂,每隔7~10 d 喷洒1 次,连续喷3 次。利用白僵菌防治白菜螟效果较好,按照白僵菌粉1 kg 兑水1 kg 的比例充分搅拌后,对白菜心叶进行喷洒即可。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防治,在白菜心叶上悬挂黑光灯或者高压汞灯来诱杀成虫,防治效果显著。
3 结束语
大白菜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蔬菜之一。大白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为有效提高大白菜种植产量和质量,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大白菜品种,并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整地施肥、合理密植等。在大白菜生长过程中,要重视大白菜病虫害防治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规范大白菜种植流程,才能有效提高大白菜产量和质量,促进大白菜种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