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模式下疾病管理网络在产妇围生期抑郁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2024-03-23宋卓玲朱君张杰
宋卓玲,朱君,张杰
(濮阳市中医医院 a.妇产科;b.供应室,河南 濮阳 457001)
产妇围生期时,由于对分娩结局、新生儿状态的担忧,身心压力较大,易导致负面情绪产生,且分娩时激素变化等,导致产后抑郁发生风险较高。产后抑郁会导致产妇发生失眠、易怒等症状,严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不利于产妇及新生儿健康[1-2]。由于围生期产妇身体情况特殊,且考虑乳汁对新生儿的影响,常规抗抑郁药物副作用明显,临床通常避免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大多使用心理疏导等干预,缓解产妇抑郁等负面情绪[3]。产妇分娩后无特殊情况时,通常1周左右出院居家休养,护理人员难以密切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加上部分产妇家属关注重心在新生儿,缺乏对于产妇身心状态的观察,导致部分产妇产后抑郁难以及时发现,错失最佳干预时间[4]。网络信息支持为延续性干预的重要方式,可为居家患者提供指导建议,帮助其居家解决问题。家庭功能是个体感受到家庭关心尊重的重要体现,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家庭护理支持至关重要[5]。“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是以患者为中心,结合医院护理人员、家庭陪护家属、疾病同伴者3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感受全方面关心照护。本次研究分析“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模式下疾病管理网络用于产妇围生期抑郁干预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濮阳市中医医院分娩的160例产妇,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与网络干预组,各80例。纳入标准:足月妊娠;单胎妊娠;产妇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妊娠高血压等妊娠合并症;存在心理障碍、沟通障碍等疾病;存在产后抑郁等精神疾病病史;不良妊娠结局;本次研究前实施抗抑郁治疗。常规干预组年龄22~37岁,平均(29.48±3.3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5±0.53)周;希望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49例,剖宫产31例;既往分娩情况为初产妇45例,经产妇35例;受教育程度为中学及以下19例,大专25例,本科及以上36例。网络干预组年龄23~36岁,平均(29.05±3.21)岁;孕周39~41周,平均(39.68±0.49)周;希望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47例,剖宫产33例;既往分娩情况为初产妇48例,经产妇32例;受教育程度为中学及以下17例,大专26例,本科及以上37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常规干预组实施常规干预,产前给予产前活动、饮食、分娩准备等指导,产后给予母乳喂养、饮食康复、下床活动、新生儿照护以及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观察产妇心理情绪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产妇出院前,护理人员叮嘱产妇家属,需给予产妇充分支持、关心,并关注产妇心理情绪变化,叮嘱分娩后3个月时入院检查。
网络干预组实施“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模式下疾病管理网络干预,成立包含疾病管理网络干预小组、“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支持、网络管理干预3个方面:
(1)成立疾病管理网络干预小组:由产科护士长、心理科护士、产科护士组成,并进行分娩、产后护理、产后抑郁相关知识以及网络干预方法培训。
(2)“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支持。①产妇入院24 h内,产科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并以真挚、关心的态度给予产妇及其家属充分关怀尊重,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围生期及产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通过询问了解产妇家属对于分娩及产后可对产妇提供哪些照护,了解产妇家属对于家庭支持的认知,护理人员纠正产妇家属错误认知,强调家庭支持、家属对产妇的充分关心关怀、照护新生儿同时需充分关怀产妇身心状态的重要性,说明分娩并非产妇独自进行的过程,家属在旁给予帮助、心理支持等对于产妇分娩的必要性。②护理人员耐心倾听产妇对于分娩、产后新生儿照护的担忧、疑问,了解产妇心理状态,以及产妇妊娠期间家属照护情况等,根据每位产妇状态情况不同,针对性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产妇掌握负面情绪疏解、情绪管理方法。③护理人员指导产妇积极向护理人员、家属表达分享自身情绪,指导产妇主动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叮嘱产妇家属日常多向产妇表示关心,以积极开心状态与产妇沟通,并对产妇出现的负面情绪给予充分包容,耐心询问了解产妇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分娩及新生儿照护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家属不能在产妇面前释放负面情绪,可及时向护理人员寻求帮助。④护理人员引导待产产妇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经产妇可分享妊娠分娩、新生儿照护经验,初产妇可表达自身疑惑,相互沟通交流。
(3)网络管理干预:护理人员制作产后护理宣传手册、短片等,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产妇出院前,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添加微信群,说明居家期间,若存在疑问等,可随时通过网络线上寻求帮助,产科及心理科护理人员可经微信群给予产妇及其家属帮助,并在微信公众号中发表产后抑郁、产后新生儿照护、母婴互动指导等教育。
1.3 观察指标
(1)抑郁情况: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6]评估比较产后1周、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抑郁情况,包含10个项目,分别计分0~3分,分数<9分表示无产后抑郁,分数9~13分表示轻度产后抑郁,分数>13分表示中度产后抑郁,分数>20分表示重度产后抑郁。
(2)家庭功能:使用中文版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7]评估比较产后1周、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家庭功能,包含解决问题、沟通交流、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体功能,分别以1~4分计分,分数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
(3)母亲角色适应情况:以初产妇角色转变量表[8]评估比较产后1周、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包含角色认同、亲子依附关系、照顾行为3个部分,每部分均包含8项,每项以0~4分评估,分数与母亲角色适应程度呈正相关。
(4)母婴互动情况:使用婴儿喂哺评估量表(nursing child assessment feeding scale,NCAFS)[9]评估比较产后1周、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母婴互动情况,包含母亲(对婴儿感受敏感、给予认知培养、给予社会情绪培养、回应婴儿表达)、婴儿(回应母亲表达、作出清楚暗示),母亲维度总分50分,婴儿维度总分26分,分数与母婴互动情况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抑郁情况
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EPDS评分较产后1周时降低,且网络干预组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抑郁情况比较[n(%)]
2.2 家庭功能
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FAD评分较产后1周时降低,且网络干预组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家庭功能比较分)
2.3 母亲角色适应情况
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初产妇角色转变量表评分较产后1周时升高,且网络干预组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情况比较分)
2.4 母婴互动情况
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NCAFS评分较产后1周时升高,且网络干预组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母婴互动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分娩过程会导致产妇身心状态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变化,且分娩痛苦、新生儿担忧、新生儿照护经验不足等因素,易导致产妇产生负面心理情绪[10]。许多家庭在产妇分娩后,重点关注新生儿状态,忽略产妇心理情绪,未能给予其适当关心照护,导致产后抑郁发生风险极高,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照护[11],因此需研究适当干预,降低产妇围生期抑郁发生风险。
常规干预围生期产妇,护理人员通常在产妇在院期间,给予关心照护以及心理疏导,并引导产妇家属关注产妇身心状态,但在产妇出院后,家属由于缺乏对于产后抑郁、产后照护的正确认知,易忽视产妇情绪变化,在产妇产生负面情绪时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疏导,而家庭支持对于产妇心理情绪至关重要[12-13]。本次研究结果中,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EPDS、FAD评分较产后1周时降低,且网络干预组低于常规干预组,提示“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模式下疾病管理网络干预产妇,可有效提高其家庭功能,降低其抑郁发生风险及抑郁严重程度。原因在于:“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模式下疾病管理网络干预下,分别从护理人员、家属、院内产妇3个方面为产妇提供支持,护理人员指导家属积极充分对产妇表达关心爱护,并主动沟通交流,有利于及时发现产妇负面情绪,且使产妇感受到自己在家属心目中的重要性,获得家庭支持,进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14];产妇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经验,可缓解产妇对于分娩、新生儿照护的不安焦虑情绪;护理人员给予网络信息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在产妇出院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了解产妇身心状态,并在其出现问题时,及时提供建议与帮助,从而降低产后抑郁发生风险[15-16]。
产妇分娩后,其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若其出现过度负面情绪、严重产后抑郁,可能发生不喂养甚至伤害新生儿的危险行为,不利于新生儿早期意识行为引导[17-18]。本次研究结果中,产后3个月时,两组产妇初产妇角色转变量表、NCAFS评分较产后1周时升高,且网络干预组高于常规干预组,说明“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模式下疾病管理网络干预产妇,可帮助其适应母亲角色,促进产后母婴互动。分析其原因,“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模式下,干预初产妇时,护理人员、有分娩经验的产妇可帮助初产妇了解分娩、产后新生儿照护相关知识,为其建立基础信息、技能基础,干预经产妇时,护理人员可纠正其错误认知行为,并引导经产妇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可增加产妇面对分娩及新生儿照护的自信心[19]。疾病管理网络干预中,通过网络,护理人员可对产妇进行线上随访干预,指导产妇及其家属产后护理各事项,并帮助其解答疑问,给予建议,因此有利于帮助产妇快速适应母亲角色,促进母婴互动[20]。
4 结论
“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模式下疾病管理网络用于产妇围生期抑郁干预中,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状,降低产后抑郁发生风险,并提高产妇家庭功能,促进产妇适应母亲角色,增强母婴互动,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