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2024-03-22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

山东人大工作 2024年3期
关键词:侨眷归侨侨务

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

山东是长江以北重点侨乡省份,有归侨侨眷约120 万,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约120 万,我省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00 多个国家。据统计,我省正常运营的侨资企业有4600 多家,现有港澳资企业5800余家,64 家山东企业在港上市,包括潍柴动力、山东黄金、威高股份、荣昌生物等涉及多个行业。总体来看,近年来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023 年,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扎实推进“充分发挥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作用、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赴淄博、东营、聊城、滨州等市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前山东与港澳交流合作现状以及海外华侨华人来鲁投资创业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助推深入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山东在侨务、港澳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打造品牌活动,巩固拓展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凝聚侨心为目标,以联络联谊为重点,突出“四有人士”和新华侨华人、新生代,通过打造品牌涉外项目,巩固友谊、拓展合作、厚植友我力量,助力对外开放。连续8 年举办“山东海外侨团负责人研习班”;每两年交替举办“山东旅外侨胞恳亲大会”和“山东海外侨团联谊大会”。密切与港澳山东同乡联谊会、社团交流合作,组织在鲁港澳同胞定期联谊聚会,积极推动全省上下关心支持港澳工作。

(二) 聚力“双招双引”,助推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围绕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连续举办9 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促成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山东。全面推进鲁港澳经贸交流,2023 年港澳山东周各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推动鲁港澳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召开“鲁港合作—融汇香港优势 贯通海外市场”研讨会,驻港和我省企业代表等近200 人线上线下参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在营商环境、双向投资、海外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

(三) 推进平台建设,构筑涉侨港澳交流长效机制。深入挖掘侨务资源,不断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打造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济南“侨梦苑”。率先在全国推出扶持政策,出台《关于做大做强济南“侨梦苑”的若干措施》,组建10 亿元“侨梦苑”产业投资基金、1000 万元“侨梦苑”贷款担保和1000 万元风险补偿及专利质押融资三个专项资金,建立了生物医药等9 大产业基地,在全球设立了17 家“侨梦苑”海外创新驿站。全省新设立11 家“山东省台港澳青年交流实习基地”、5 家“山东省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举办“缘在齐鲁 品味山东”台港澳青年学生看山东等品牌交流活动,激发港澳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 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解决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及港澳同胞急难愁盼的问题。先后出台《山东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条例》《山东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依法保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及港澳同胞的合法权益。目前,全省已完成通讯、教育、医疗、社保、企业登记等领域的15 项山东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工作,基本实现了侨胞、港澳同胞持有效证件在服务窗口无障碍办理业务。华侨在省内就业创业、华侨子女在其国内监护人工作地或者居住地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依法有效实施,归侨侨眷出境探亲、回国就医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依法维护侨资、港澳资企业在鲁投资权益成效明显。连续举办5 期技能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基层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争取专门资金对全省484 位贫困及相对困难归侨侨眷实施临时救助,对126 名贫困归侨侨眷实施医疗救助,对43个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教育救助。

2023 年11 月1 日至4 日,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山东考察活动举行,图为华侨华人参观济南“侨梦苑”。(王采怡/摄)

(五)弘扬齐鲁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山东声音。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以文化认同汇聚民心合力。连续举办12 届“海外华文媒体齐鲁采风”活动,举办尼山世界华侨华人论坛,促进中西文明互鉴。全省累计向1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300余名华文教师,是教师派出国别最多的省份。探索建立“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助推港澳科技力量更好融入我省发展大局。

二、当前山东侨务、港澳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侨务、港澳工作基础数据掌握不够全面。近年来,全省侨务、港澳工作形势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出国留学、投资、定居的新华侨华人数量越来越多,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回祖籍地创新创业更加活跃。从调研情况看,受人力、经费和统计手段制约,进行全面的侨务、港澳工作基础数据普查还有难度,很多地方对侨务、港澳工作对象的底数掌握不够精准,从而对侨务、港澳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各涉侨部门之间在侨情资源共享方面还存在不够畅通的问题。

(二)侨务、港澳工作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省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大多来自或生活在山东中东部地区,导致侨务、港澳工作服务对象和工作任务总体呈现“东多西少”的局面。此外,从企业规模效益以及带动能力来看,由于区位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制约,我省西部地区的侨资、港澳资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社会影响力偏弱,对所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

(三)部分侨资、港澳资企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市场开放度还不到位,有的企业存在原料供应不足和招标门槛过高拿不到项目的问题。二是人才引进难、用工难。受地域影响,高新技术人才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加之其配偶及子女的生活舒适度和接受高端教育的需求无法满足,无法扎下根来施展才能,造成二三线城市企业人才缺乏。三是部分企业融资难。受金融、信贷政策影响,企业存在融资成本高、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人力开支、管理开支、房租、贷款利息等压力较大,现金流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侨务、港澳工作力量还不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随着海外统战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和港澳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权益的任务逐渐加重,对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要求相应提高,侨务、港澳工作很多时候处于人手少、任务重的状态。尤其是基层侨务、港澳工作部门,工作力量相对薄弱,干部兼职多、专职少,有经验、懂业务的少,部分干部处理涉侨、涉港澳问题的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效。

三、加强和改进侨务、港澳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担负起新时代侨务、港澳工作职责使命。侨务、港澳等工作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要的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侨务、港澳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和复杂性。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侨务、港澳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进强省建设作为根本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侨务、港澳工作新思路,开拓侨务、港澳工作新局面。

(二)用心涵养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山东朋友圈。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是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先涵养,再使用,边使用,边涵养。要强化对华人华侨、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的政治引领,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在保持已有交流合作基础上,持续放大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等大型活动的品牌效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完善与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交流合作机制。打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常态化对接合作关系,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新格局。

(三)坚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招财引智。继续举办好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海外华商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合作周等“双招双引”品牌活动,为广大海外侨商了解山东寻找发展机遇提供窗口,为山东有效吸引侨资提供切入点和有效渠道。要逐步扩大对香港、澳门进出口规模,引导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到港澳注册商标,培育熟悉国际规则的品牌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山东企业赴香港、澳门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借助港澳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港澳招引力度,支持来鲁设立合资合作医疗、养老机构,支持港澳企业参与山东国企混改、香港金融机构在山东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山东企业赴港上市。

(四)加强人文交流,推进文化认同和文明交流互鉴。文化是拉近民心的桥梁和纽带,要继续通过齐风鲁韵·山东省非遗展演、中医关怀·仁爱山东等活动来展现山东良好形象。同时,针对部分国家华裔青少年不会讲华文的现状,加强华文教师选派力度,优化选派国家范围,提高华文教育海外覆盖面。要在深化文化交流中不断增强港澳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用好港澳千人山东行、山东省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台港澳青年交流实习基地等载体,有效整合和利用全省各领域台港澳工作资源,为港澳青年来鲁追梦筑梦圆梦搭建新的平台。

(五)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推动侨务、港澳工作高质量发展。侨务、港澳工作基础数据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调查,摸清工作底数,建立完善海外重点社团侨领、港澳重要人士数据库,为工作开展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和保障。要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基层侨务、港澳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提高干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工作机构和人员高效运转,为山东侨务、港澳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3年11月13日,“2023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在山东德州举行,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一行观赏德州黑陶制作技艺。(吕妍/摄)

猜你喜欢

侨眷归侨侨务
调解问题解民忧 侨眷感恩送锦旗
着力谱写侨务新篇章
韩国归侨小少年的诗词达人故事
侨眷帮扶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为侨服务献真情 十年一剑铸辉煌——“老侨务”叶明才的十年侨务创新路
弘报国家风 为归侨楷模——访南京秦淮区老归侨胡鸿飞先生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红豆侨屋:让侨眷感受家的温暖
创新发挥侨务优势 拓展海外统战工作
老归侨谢美英忆述“过番”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