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2024-03-22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山东人大工作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山东是农业大省,基础扎实、优势突出,2023年2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上走在前、开新局。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结合山东实际,聚焦建设农业强国五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重点围绕粮食生产、产业振兴、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开展调研。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嘱托,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省粮食总产连续九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连续24 年领跑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为建设农业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全省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一把手”工程,压紧压实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省级领导联系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用好绩效考核、督查激励、述职评议、评选表彰等抓手,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扎实推动“万企兴万村”“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等活动,启动实施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二)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紧扣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抓细抓实,严格执行“长牙齿”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深入挖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等后备资源潜力,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强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全力推进区域性整建制“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向设施栽培要果蔬,设施蔬菜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向规模养殖要肉蛋奶,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居全国首位。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进军,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67 个。全省粮食总产连续两年突破1100 亿斤,蔬菜、肉蛋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三)坚持统筹推进,不断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积极适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夯实建设农业强省基础。一是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烟台苹果、沿黄肉牛、大花生等7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性开展现代农业强县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数量居全国前列。积极引导发展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模式。二是乡村人才队伍激发新活力。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构建起从两院院士、泰山学者到农技推广人员、“田秀才”“土专家”的人才矩阵。三是乡风文明建设见到新成效。推出习语润心、明理胡同等一系列基层宣讲品牌,全面启动“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四是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新进展。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工程,持续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五是乡村社会治理迈出新步伐。完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机制,实施“强村共富”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

(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立足山东实际,实施抓村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法,全要素协同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二是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三是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率先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规范化管理。

(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创新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大力创设农村公益岗位,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三产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农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省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现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短板弱项,要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步伐,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一)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我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规模、产量都已长期处在高位,有限的自然资源既要保障粮食生产,还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生产面临多难局面。

(二)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提质增效。我省农产品总产量较高,但是产出效率还需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省农业产业化在全国走在前,对于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保持优势、领跑全国,需要不断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深入实践。

(三)发展要素供给依然不足。我省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有待完善提高,集成要素资源推进片区建设的力度不够大,示范片区覆盖面还不够广。农村金融服务不适应乡村振兴融资需求,农业信贷担保杠杆撬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需要强化。

(四)推动共同富裕任重道远。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差距依然较大,省内地区间农民收入存在不平衡现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相比还有差距。

在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大丰收家庭农场,农机手正在驾驶收割机收获水稻。(房德华/摄)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几点建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是落实农业强国建设部署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对标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和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东营市垦利区“田之源”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朱峥/摄)

(一)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建设农业强省责任担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科学谋划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形成富有山东特色的新路径。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在全国走在前、做示范,推动齐鲁样板提质增效、成色更足。

(二)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既要抓好“米袋子”,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又要丰富“菜篮子”,全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既要保护好土地“存量”,严格执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又要积极拓展土地“增量”,深入挖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等后备资源潜力。要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推动现代种业振兴,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三)始终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持续增强农业强省建设内生动力。一是要持续强化科技兴农、数字赋能。要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技创新。要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化、机械化、设施化、智慧化水平。要深入推进数字赋能,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二是持续推动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三是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增强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活力。

(四)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推进,深入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进一步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扎实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防汛抗旱、数字乡村等建设。要坚持不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要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模式,优化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要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提升村庄风貌,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

(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切实稳定农民务工就业收入,提高财产性收入比例。二要保障农民权益。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体现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益。三要激发农民活力。要健全农民参与的引导机制,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六)始终坚持依法履职担当,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省人大常委会将按照立法规划,加快涉农立法步伐,进一步完善我省农业农村法规制度体系,针对重点法规适时开展执法检查,确保乡村振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