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主体”视域下高师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4-03-22郑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师学生主体教学改革

摘 要:“学生主体”视域下高师美术课程不仅要注重技法的训练,更要注重学生的性情陶冶、人格塑造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自我觉醒,三方共建,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艺术观,创作出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师;美术理论;教学改革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3.037

1 “学生主体”视域下高师美术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1.1 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师范类高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和美术课程结构上是这样设置的:一年级偏向美术基础技法,二年级偏向学习艺术理论或教育理论,三年级主要是专业技能的提升,四年级是专业实习、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由此来看,的确是为学生制定了循序渐进、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学习规划。但在实际开展的美术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对技法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超理论课程,美术理论的课程结构也不合理。

低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都比较重视对学生技法的训练,美术理论课程较少。例如,一年级仅有《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两门专业理论课,没有夯实学生理论方面的基础,平时也没有关于理论知识的讲座、沙龙,没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缺乏对理论探究的兴趣,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性。到了二年级,接触到《艺术概论》等综合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时,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需“理论”与“技法”两条腿走路。

此外,艺术理论课程大都以艺术史、艺术概论、艺术鉴赏等传统科目为主,没有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根据新时代的需要去增加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本土文化等板块的内容。

1.2 理论课程的边缘地位

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理论课程一直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地位,理论课程得不到重视,枯燥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负担。教师更关注学生是否能创作艺术,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艺术,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重技巧、轻创新,重形式、轻内容。没有理论支撑,文化修养薄弱,作品里的空洞和苍白无法掩盖。对技能的训练看似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事实上,学生的专业性越来越强,综合能力越来越差。

调整好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教育课、专业实践课的比重,才能达到新形势下美术教育的育人目标。

1.3 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老套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诚然,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不是那么完美。学生主体没有真正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在师范院校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象仍然存在。理论课不受重视,任课教师教学方法上不求创新,大都还是传统地讲授、灌输,学生在理论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主体地位不断被弱化。教师没有思考如何结合新时代的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也不关注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学生对待艺术的态度是什么,他怎样通过作品诠释他理解的艺术,来诠释他对待社会的态度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1.4 学生丧失学习理论的兴趣

由于学校重视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总是停留在作品参展、入选、作品获奖等方面,导致“重技轻文”思想愈演愈烈。大部分学生无法认识到美术技能课程与美术专业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学生对技能的学习投入的时间远大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艺术理论课程中稍有深度的问题没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尤其像《艺术概论》这样涉及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的学科,学生学习的难度就更大,学生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通常都是不了了之,只要期末考试能过关,顺利拿到学分,就算合格。很少有学生真正花时间去弄懂理论问题。相反,如果是技法上遇到了难题,学生大部分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画室里攻克。是什么让学生丧失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欲望?

2 “学生主体”视域下高师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诉求

笔者认为:师范院校的美术课程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任务是塑造一个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格以及具备基本审美素养的人。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艺术师范专业要凸显师范教育特质……大力开展高校艺术师范专业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引导艺术师范专业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中小学艺术教师。”笔者认为,高师美术教育应该按照此要求,不仅要注重专业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質、创新能力、探索精神、育人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师德师风、专业技能、文化知识、职业理想都是当好老师的前提条件,缺一不可,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一个艺术家或者画家,而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过硬的人。

经过多少年的发展,美术才得以与哲学、科学等有了相同的地位。凸显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导也不能轻视,学生需要达到多面发展,拥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心态,高师美术教育需要这样的完整性。

3 “学生主体”视域下高师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3.1 “多样性”原则

理论课程设置应遵守“多样性”原则。随着艺术学科的发展,跨界、多元的趋势已不可抵挡,受教育者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对艺术生的要求也逐渐多样化,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日渐重要,如人文知识、信息媒体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艺术类师范生未来面向的是中小学学生,其教育更应体现多元的人才培养定位。然而传统艺术理论课程大多以艺术史、艺术鉴赏等传统科目为主,没有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融入新时代元素,增加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本土文化、艺术与科技等课程模块,尤其近几年数字媒介与艺术、人工智能与艺术的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守着陈旧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的育人目标,更要正视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3.2 “前瞻性”原则

理论课程设置应注重“前瞻性”。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学生主体”视域下高师美术理论课程设置应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和信息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要把网络资源、科技手段等融入课程中,同时还要注重新媒介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与新美术领域,关注“数字艺术”“未来艺术”等领域,实现文化前瞻性和多元文化观,从而提高艺术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

3.3 “过渡性”原则

理论课程设置应注重知识的过渡性。一年级学完美术史类的基础课程后,二年级突然就接触《艺术概论》这样理论性很强、知识面很广的学科,学生在理解具体的知识时通常是云里雾里。尤其是一年级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难以消化知识点,加之《艺术概论》是考试科目,学生为了不挂科,大多是通过短时的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没有真正产生对理论课的兴趣和热爱,更谈不上去主动学习和研究。笔者认为,一年级应该增加理论课程的选修课,让学生先预热,二年级自动过渡到更深层次的专业理论课中。

4 “学生主体”视域下高师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4.1 学校课程设置:增加理论课比重、提升理论课的地位

结合上文课程设置的原则,笔者认为,要实现高师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达到育人目标,首先从理论课程的设置着手,增加理论课的比重,设置好美术专业技能课与美术专业理论课的比例,精简同一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技能训练课,整合内容雷同的专业课程,增加美术与人文类、美术与新媒体类的课程,与时代接轨。通过多样化理论课程的开设和多渠道的学习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艺术技能这一个视点上,数字化生存中人类艺术与人内在的关系,民族艺术、非遗项目、地方红色资源等都应该融入课程中。笔者认为,师范院校更应该注重美术与人文类课程的设置,适当增加艺术与社会学、艺术与人类学、艺术管理学、艺术教育学、文化产业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交叉课程,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让感兴趣的学生能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对艺术有更多的人文思考。

4.2 教师自我发展:拓展知识的宽度,提升教学能力,转变专业态度

4.2.1 拓展知识的宽度

美术理论课教师要丰富专业知识,拓展自我的知识宽度。在这个多元发展的社会,理论课教师不能仅停留在本专业的知识层面,现代教育理念、人文知识、科技知识、新媒体知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新时代的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一套方法教一辈子的思想显然已不可行。只有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过硬,知识面够宽,加上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美术受教育者更快、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思潮并且融入社会中。

4.2.2 提升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自我知识的更新度以及对当今社会的认识度,更多的教学能力要赶得上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大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专业技能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培养、理想与世界观的形成等都是由高校的教育质量决定的。”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关键的一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一般规律和心理特征,大胆摒弃老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注重体现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用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逐步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4.2.3 转变专业态度

担任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师需要转变专业态度,积极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和成长路径。要努力实现从“传授知识”到“提升能力”的转型,从“灌输者”变为“启发者”或“引导者”,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无论是技法课还是理论课,美术教育从来都不是针对学生的单向输出和传递,更多的是引领和启发。教师转变专业态度,去思考如何让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解决问题。现代高等学校要实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教师在专业态度方面应有所改变。“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全面的美术知识和美术能力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态度,是深层次的一种职业追求,是链接美术教师教学积累、专业成长、自我发展的内在情感保障,是鞭策美术教师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内在精神动力。”②

4.3 课堂教学:注重价值观引领、艺术情感的培养

4.3.1 注重價值观引领

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指导作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会使学生健康成长。然而,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网络和自媒体的影响下,会衍生更多新奇的想法,尤其是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除了学生自我的认知之外,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注意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潘鲁生在《牢记“四个坚持”践行文艺使命》中强调:“第一,记录新时代,为时代前行提供精神力量,回应时代发展命题,是文艺最本质的使命。第二,提高文艺创作质量的根本,在于扎根人民。第三,只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才能为祖国、为人民的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第四,为文从艺,必先为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崇德尚艺作为文艺工作者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做到德艺双馨。”③所以,品德教育应该是教育的基础,在每年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中,美术考生的文化成绩录取分数偏低,受此低分政策影响,不免有一部分学生把学艺术当成了考上大学的捷径。也不是所有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美术,这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抱着混文凭的思想,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就会没有目标、也谈不上专业发展。更有甚者,专业没学好,个人品行也没有得到好的引导。在教学中贯穿德育,进行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自己的潜能,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4.3.2 艺术情感的培养

美,向来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陶冶人的性灵。“对于一个学校而言,美育搞得好,学生的志趣高雅,行为偏差会大大降低。”④在技法课上,大部分都是在强调造型、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语言,使學生通过不断地临摹、写生去提升技能。而学生为了能拿到高分,大部分也按照老师定的原则,去进行创作,保证课程学习过关,少有学生去关注临摹对象和写生对象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作品创作完成后,进入点评环节,极少有教师能引导学生寻找临摹和写生对象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当下课程思政的引领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的核心准绳发生了变化,艺术理论的任课教师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相结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外,还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政治性、思想性、文化认同感。”⑤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无论是创作环节还是鉴赏环节,学生都需要有所思、有所悟,去与创作对象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观,在创作中才能通过作品去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形成独特的自我认知和艺术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

5 结语

“学生主体”视域下高师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是必要的,注重艺术实践课的同时更应注重理论课程的建设,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没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再高深的技巧也只是浮于表面的炫技。理论课程的建设应该是多元的、跨学科的、综合的,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又能拓展知识宽度,提升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要实现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能不通过学生的价值观引领、艺术情感的培养、探索精神的铸造等方式,也不能忽视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建设。

注释

①冯维.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8.

②汪洋.“卓越教师”视域下的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③潘鲁生.牢记“四个坚持”践行文艺使命[N].人民政协报,2019-05-09(003).

④黄高才.大学美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0.

⑤郑霞.浅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J].大众文艺,2021(6):177-178.

猜你喜欢

高师学生主体教学改革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