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幼科学绘本主要特征浅析

2024-03-22张芳

出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绘本科学

张芳

绘本是儿童早期阅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图书形式。它的英文名为“picture book”,译为图画书;“绘本”一词则源于日本,原意指的是画卷或者图画的样本。那么,什么样的书可以称为科学绘本呢?《现代汉语大字典》(第七版)中“科学”的定义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简而言之,科学绘本是将科学知识和绘本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图书形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绘本被认为是面向学龄儿童的读物,对于较小的孩子,尤其是学前儿童,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故事绘本才是他们的主要阅读对象。近年来,随着父母们对科普的重视,低幼科学绘本也在出版市场初具规模,成为增长较快的板块。与故事绘本不同,科学绘本能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意识到现实世界是多么有趣,使他们发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用年龄对儿童的认知阶段进行划分,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为前运算阶段,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岁到成年为形式运算阶段。他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从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认识外部环境,以形象思维为主,发展到以自我为中心,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进行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最终使得儿童能够以更为复杂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同时,他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认知的发展与情感的发展是同步的,兩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1]因此,较早的科学启蒙对于孩子的心智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孩子认识外部环境,了解外部环境,而科学绘本在其中将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科学的萌芽”系列为例,对低幼科学绘本的特点进行一些分析。“科学的萌芽”系列共30册,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一套面向3~6岁孩子的科学绘本,兼具 “科学启蒙+科学教育”两大功能。

“科学的萌芽”系列抓取了孩子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其背后隐藏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发现生活的乐趣,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培养孩子观察生活、发现科学的能力。“科学的萌芽”系列共计30册,所包含图书如下:《凹凸不平的鞋底》《风筝》《电灯亮起来了》《土在哪里?》《台风》《变成鸟的恐龙》《莲藕的孔》《可以吃的植物》《水族馆的医生》《火车运来了》《港口的一天》《电线杆》《体育场》《消防车的红色螺钉》《水管的秘密》《要下雨啦》《北斗星》《神奇的橡胶》《把汽车切开》《蜂蜜》《奇妙的味道》《了不起的眼泪》《耳朵的故事》《单轨电车之旅》《扫路车》《豆腐店》《第一次坐地铁》《搬家》《棉花》《大家来制茶》。

这套书汇集了日本知名绘本品牌《科学之友》的精品力作,其中囊括加古里子、垂石真子、镰田步等多位绘本大师的作品,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低幼科学绘本。《科学之友》由“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创办,自1969年至今已出版了600多本科学绘本,是世界上首本科学绘本月刊。它秉承“培养孩子科学之心”的出版宗旨,是畅销日本半个多世纪的经典童书品牌。这个长寿童书品牌见证了五味太郎、林明子、加古里子、柳生弦一郎、佐藤雅彦等一众大师级绘本作家的成名之路。

一、主题日常化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那么,对于低幼科学绘本,激发起孩子的探究欲望是首要目的。

低幼科学绘本面对的是学前儿童,读者对象也决定了低幼科学绘本所选的题材不能过于远离生活。学前儿童虽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只是处于接触并感知科学的第一个阶段,难以理解深奥抽象的科学知识,因此面向他们的科普书在选材上一定要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从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从孩子熟悉的事物讲起。在“科学的萌芽”系列中,只看书名便可以得知图书的题材是多么“接地气”,《豆腐店》《第一次坐地铁》《耳朵的故事》《蜂蜜》《凹凸不平的鞋底》《要下雨啦》《土在哪里?》……这些书名所讲述的事物令孩子有一种亲切感,使得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接受和吸收变得更加容易。

科学绘本最主要的任务是介绍科学知识,日常化的题材能使孩子意识到科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可以发现科学。例如,通过阅读《水管的秘密》这本书,孩子可以了解到每天用的水从哪里来,用过的水又流向哪里;《可以吃的植物》则讲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是怎么由一粒种子长大、开花、结果的;《体育场》则是通过一场足球赛对体育场的设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书中介绍的科学知识虽然简单,但经过分解、归纳后连结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孩子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和“平易近人”,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从而对科学产生亲近感,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随着阅读过程的深入,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探索、分析能力得到加强,开始初步具备科学思维。

二、讲述方式简洁而凝练

“学龄前读物又要求科研成果的简化、形象化、趣味化,如何在兼顾科普价值的深度与广度的同时做到减少幼儿的理解障碍,激发其对图书和图书背后该学科的兴趣,是非常考验创作者‘深入浅出的能力的。”[2]从形式上来看,绘本主要以图为主,文字为辅,这种表现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科学的萌芽”系列在表达上要简单明了。而从所讲述的知识量来说,“科学的萌芽”系列并没有多么全面深奥的科学知识,每本书所讲述的科学知识都比较简单,所选取的也是简单的现象和原理。《电灯亮起来了》讲解的是发电的原理,以及电如何被送到千家万户;《电线杆》介绍了立在街边的电线杆上都有什么设施;《扫路车》讲述的是夜间环卫工人如何清扫街道和扫路车的工作原理;《港口的一天》则是对于港口日常一天的白描;《风筝》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及其升空的原理;鞋是天天穿的,而《凹凸不平的鞋底》则通过鞋底的花纹介绍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内容包罗万象,却又简单有趣、贴近生活,大大减少了孩子对科普图书的接受障碍。

“科普图书,由于科学是其核心内容,而又不同于科学专著,对通俗性和普及性有着硬性的要求,因而在传统中有‘既要科学上准确又要表述上通俗的说法。”[3]“科学的萌芽”的语言风格也与众不同,虽然这套书是面向低幼的图画书,但和语言生动活泼的少儿故事书不一样,这套书尽量用平实而简洁的语言向孩子介绍科学知识,体现了科普图书的特点。例如,《现代汉语大字典》(第七版)中对“港口”的定义为“在河、海等的岸边设有码头,便于船只停泊、旅客上下和货物装卸的地方。有的港口兼有航空设备”。这样的定义孩子显然是不太明白的;在《港口的一天》中,作者只用了一句短短的话就解释清楚,“港口是海上的车站”。孩子不一定了解港口,但他一定见过公交车站。而复杂的水力发电原理,作者则采用了简化处理:“水流带动水轮机转动时,这块大磁铁也会随着水轮机转动。磁铁转动起来后,旁边的电线中就会产生电”,虽然缺少了一些术语,但这样的描述更易于孩子理解。像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同时,这套书并没有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来讲述各种科学知识,而是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发现,去观察,甚至教孩子动手做实验,感觉科学的神奇。在《神奇的橡胶》这本书中,作者先教孩子用橡皮筋、一次性筷子、火柴盒、手电筒等简易工具做一个简单实验,这些实验可操作性很强,让孩子通过实验去了解橡胶的特性。书就像是孩子的朋友,在这样平等、充满互动的氛围中,科普知识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内心。

虽然是面向低幼孩子的图书,语言也比较简洁,但其中的科学性并未因此而大打折扣。在《港口的一天》中,不仅讲解了港口的工作,就连船上的垃圾是如何运下来的还有详细的说明;在《扫路车》中,作者用详细的剖视图展示了扫路车的结构;《了不起的眼泪》则将眼睛的结构讲解得十分清楚。

三、插图细腻生动,版式简洁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象形象思维为主,“科学的萌芽”系列在科普的同时,并没有偏离绘本的元素,插图仍然是故事的讲述者。与故事绘本的插图不同,这套科学绘本虽然是以故事来讲述科学知识,但插图并不是为了呼应叙事,而是在更深层次上讲述科学知识,承担着讲解者的角色。例如,《把汽车切开》中有西瓜、茶碗、小提琴、电梯甚至汽车等各种各样的东西的剖视图,这些图使孩子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各种东西,而剖视图的作用是文字叙述所无法代替的。

整套书在版式设计上也十分简洁优美,重点突出。“……低幼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物上。影响低幼儿童对画面内容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低幼儿童对画面关注时间的长短。这种特点也就决定了在创作低幼儿童图画书时,创作者必须让画面的构成尽量简明、精练、主题鲜明,才可以避免低幼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会被不必要的画面装饰所干扰,可以更加专注于主题。”[4]《变成鸟的恐龙》这本书中,页面没有过多的装饰,每一对开页都只有一只或几只恐龙或其他动物,页面有大大的留白;《莲藕的孔》以彩绘的形式,用清新自然的颜色营造出水墨画的意境;《把汽车切开》则是画了各种东西的剖面图,从一个碗到一辆汽车,由简入繁,层层递进,让孩子对剖面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电线杆》更有意思,每对开页只截了电线杆的一截,如果把全书的页面连起来,则能组成一根高高的电线杆。

对孩子来说,简洁的版面设计使得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图像上,“视觉的焦点变成了图像,而这个图像其实是个立体的、带有空间感的、充满科学元素的细节语言。”[5]随着书页的翻动,这些图像在孩子脑海中动了起来,贯穿在一起。恐龙是如何演化为鸟兒的,莲藕是如何生长的,电线杆上都有什么……科学知识因图画而变得可视化、趣味化、立体化。

四、注重文学性

现在的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知识也会更新,科学绘本只是单纯地向孩子介绍某种科学知识未免过于局限。通过阅读科学绘本,孩子学到的应是一种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割裂的,二者是互通的,是相辅相成的,是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而服务的。

科学绘本虽然以讲解科学知识为主,但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学形式,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在讲解科学知识的同时,科学绘本还应该给孩子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使他们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儿童文学研究界分析‘科学文艺文体时常提及‘硬科学和‘软科学。……软科学绘本就是能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能真正做到审美启智的科学绘本。它借助了文学与美术(图画)两种元素,图文并茂,用巧妙的方式来传达科学的元素。”[6]

“科学的萌芽”系列并不是为了讲述科学知识而硬拼凑出的故事,仍然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给孩子以愉悦的审美体验,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完美融合。在《大家来制茶》中,小主人公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乡下的爷爷家采茶、炒茶。最后,当家人们团坐在一起品茶时,他感叹道:“大家一起制作的茶叶真香。”收获的喜悦和家人团聚的幸福溢于言表。《蜂蜜》一书中,爸爸带着孩子去割蜜,最后告诉小主人公:“蜂蜜真是花和蜜蜂送给人们的礼物”,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向孩子传递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也正是科学绘本所应追求的目标,进一步来说,低幼科学绘本重要的是要唤醒孩子们心中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培养孩子观察、思考、探索、想象的能力。

日本福音馆原社长、著名童书品牌策划人松居直也曾说过:“不要做给孩子的心灵填充太多‘材料的书。真正的好书应当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种子从内部生根发芽。”对孩子来说,幼年时期获得的科学知识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慢慢会成长为科学的大树。“科学的萌芽”系列正是这样一套让科学在孩子心中萌芽的好书,引导孩子探索世界,热爱生活。

(作者单位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绘本科学
蜗牛看牙医
绘本
绘本
绘本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