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情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探究
2024-03-22王树升
王树升
(甘肃省临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临洮 730500)
开展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代网络文化的大面积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重要的思政教育载体。基于新媒体情境优化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方式,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认知态度和道德情感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因此,中职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整合新媒体与思政教育,充分考虑教育主体、客体、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需求,利用新媒体技术资源打造思政教育的新范式,从而推动学生思政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新媒体情境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作用
(一)有利于扩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课程特点来说,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生动、鲜活的资源作为支持,才能同步唤起学生的思政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兴趣。然而就教育现状而言,教师应用的资源要么陈旧、过时,要么与学生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切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新媒体的信息具有时效性、即时性、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在新媒体情境下优化中职思政教育模式,有利于为思政教育注入更多新鲜的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思政教育目标,在新媒体平台获取时事热点,将其应用于思政理论和实践教育,与学生实现信息对称、打通沟通的壁垒,从而通过新媒体资源的共享,使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多样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特征。
(二)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不仅会导致教育氛围僵化,也很难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内在需求。以新媒体为助力的思政教育模式,有着更为强大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有利于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增强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交互性。教师可以在新媒体资源库中收集与思政课题有关的漫画、微纪录片等等,生动、直观地向学生传递思政价值观,也可以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主播、VR 等新媒体技术工具,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思政学习场景,真实地展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精神文明印记,引领学生自主地参与思政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形成具有个人意义的思政认知结构。这些新颖、立体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从而使中职思政教育真正地做到润物无声。
(三)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以往的中职思政教育渠道较为狭窄,局限在课堂面授、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范围之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育渠道,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吸收效率是十分有限的,相关的思政实践力也得不到切实锻炼,导致思政教育只能初步实现显性教育目标,无法向隐性教育过渡。新媒体情境对中职思政教育模式最显著的优化作用,就是能够突破时空因素的制约,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和场地。在优化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时,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软件、学习网站等,为学生传输理论课的课件和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在线自学;在开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时,教师可以将新媒体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新媒体实施思政活动的宣传和展示,使接纳新观点、践行新思想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中职思政教育的渠道更宽、效果更优。
二、新媒体情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新媒体意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
立足新媒体情境优化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非短时性的工作,而是强调久久为功、长效发展。现阶段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缺少机制方面的顶层设计,总体的统筹规划落实不到位,实际执行时必然会面临重重阻力,拖慢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优化进度。因此,在新媒体情境下,中职学校应该树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媒体意识,整合校内资源、师资力量和新媒体技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从而为思政教育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保障。
第一,中职学校应该整合校内学生会、思政理论课教师等力量,强化对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包括校园网、公众号等等。领导部门根据思政教育目标,负责校园新媒体的思政宣传与策划,学生会和教师负责新媒体的日常维护,及时地清理不健康、不积极的言论和信息,从而形成协调联动的健全机制和工作合力,提高新媒体意识在思政教育模式中的渗透效果。
第二,中职学校还应该打造一支高素质、懂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在新媒体情境下,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规律,具备良好的新媒体信息敏感度、传播和使用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参与新媒体技能培训,聘请专业的新媒体讲师或从业者向教师传授前沿的新媒体理论和实践技能,开展新媒体思政讲习比拼活动,建立惩奖和监察机制,激发教师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热情,从而优化师资团队和培训机制的建设,确保新媒体更好地为思政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开发新媒体资源,提高思政理论教学的亲和力
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都是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主渠道。目前学生在思政理论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兴趣不高、理解困难等。归根结底是教师应用的教学材料和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情感、心理和认知需求。前文谈及,新媒体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具有新鲜感和时效性的资源支持,符合学生求新、求奇、求趣的学习期待。为此,教师应该深入地开发新媒体资源,根据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综合需求,将丰富多元的资讯引入课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展示方式,把思政理论演绎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具体,从而提高思政理论教学的亲和力[1]。教师可以在新媒体资源中提炼热门的网络舆情、民生新闻和社会时事,并将其作为思政理论教学案例,转化成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的教学内容,运用短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结合新媒体案例本身的故事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开展教学,设计相关的研讨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案例探究、各抒己见,挖掘价值思想,沉浸式地理解其中隐含的思政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能破除对思政理论学习的刻板印象,平时浏览网络新闻时也会养成思考和评判的习惯。教师还可以在新媒体资源中收集点击率最高的党史漫画、微纪录片等,配合着人工智能解说、VR 全景影像等先进技术,带领学生感受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让抽象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从而通过新媒体资源价值的开发和应用,使严肃的课堂活跃起来,大幅度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抬头率和点头率[2]。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翻转课堂
在新媒体情境下,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渴望突破时空的桎梏,拥有更加自由、自主的思政学习疆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思政课堂的时空边界,把传统封闭式、标准化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开放、融合、个性化的新时空教学系统,为翻转课堂的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应该顺应学生学习习惯和现实需求的变化,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时间,重构教师和学生固有的主客体关系,从而拓宽课堂疆域,实现新媒体和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具体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形式有智慧教室、云课堂、腾讯会议等等,教师借助这些新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主题,给学生发送微课、慕课、PPT 课件等学习材料,或是通过学习强国等APP 直接共享图文、音视频类的思政资源,教师在线对学习主题、方法做简单的阐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新媒体系统中开展线上自学,还可以围绕着学习素材和资源的内容,设计主题式、项目式、任务式线上学习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学习素材中的思政精神、观点、价值取向展开畅谈,提出问题和困惑,师生在线共同研讨,深刻、充分地挖掘思政知识要点[3]。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思政学习反馈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大数据监测功能,了解学生的线上出勤和讨论情况,让学生把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编辑成文本、音频形式的反馈报告,发送到系统的讨论区,教师阅览后进行补充和评价,同时引领学生在线交流,归纳总结在翻转课堂领会的思政知识点,分享科学、高效的网络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师生、生生在思政课堂之外的沟通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学生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求知者[4]。
(四)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矩阵
在新媒体情境下,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碰撞思想、交流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具有隐性渗透的功能,追求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神聚人,把优秀的思政精神寓于网络文化,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新媒体平台的崛起,无疑是疏通了思政教育和网络文化的融合通道,同时也契合学生普遍热衷的社交和生活方式。因此,在优化思政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必须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依托于各大主流、头部的新媒体平台,打造思政教育的微矩阵,包括微信小程序、抖音视频号、快手视频号、微博官方号等等,以新媒体赋能加快思政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从表现形式上对学生形成吸引力,使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成为可能。在应用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微矩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应该联系实际和学生的特点,钻探网络文化中蕴藏的思政教育因素,遵循思想性和事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多选取具有典型性、接地气的素材,从内容选择上确保学生的情感内化,根据学生喜爱的信息传播方式,包括视频、图文并茂、讲故事等,用通俗易懂、生动平实的语言编辑网络素材,将其同步推送到新媒体微矩阵中,把思政理论和网络语言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新媒体的话语表述机制,引起学生的共情和共鸣,让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自发地评论、交流意见。负责维护新媒体的教师也可以经常在评论区回复、互动,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透过评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建成有情怀、有温度、有质量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促进学生以开放愉悦的心理状态,接纳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5]。
(五)发挥新媒体优势,策划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重点在于提高实践性教育的实施比例,使价值思想入脑入心、外化于心。新媒体在资源、技术、信息传播形式和效率等方面,具有极其突出的优势,适用于思政实践教育的开展和创新,教师应该秉持实践育人的理念,发挥新媒体的多重优势,策划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策划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类新媒体教育网站,搜索新颖的活动主题和类型,结合本校的思政教育情况和需求,制定特色化的实践活动方案,在学校的新媒体微矩阵中建立实践活动专栏,发布方案,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场地、流程、要求等,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起到为活动“宣传造势”的作用[6]。在思政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拍照、录视频等方式记录学生的风姿表现和精彩发言,在活动结束之后把拍摄的影像素材进行整理、编辑,拟写振奋人心的标题和文案,发布于新媒体平台的思政实践专栏中,帮助学生重温在实践活动上收获的知识和感悟,从而使新媒体的优势渗透于思政实践活动的策划、开展、成果展示全过程,增强学生的思政实践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情境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作用非常显著,能够扩充资源、创新方式、拓宽渠道。中职学校和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新媒体教育意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整合利用新媒体资源、技术和平台,探索学生喜爱的、富有亲和力的思政教育模式,将新媒体与思政理论课、翻转课堂、网络宣传教育、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地融合,同步提高思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效率,从而搭乘新媒体的浪潮,使中职思政教育模式得到切实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