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包虫病的诊断及科学预防治疗方法总结分析

2024-03-21王景坤王艳超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6期
关键词:包囊包虫病羊舍

王景坤 王艳超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6.042

羊包虫病是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疾病,引起该种疾病的寄生虫是刺球蚴绦虫,该虫会寄生在羊的多个脏器组织当中,造成脏器功能出现运转障碍,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被寄生的脏器组织会相继出现继发感染现象,引发并发症,最终导致羊死亡。刺球用绦虫的繁殖速度极快,虫体微小,虫体长度在2~7毫米。包虫病与大多数体内寄生虫的发病流行特点十分相似,初期阶段的症状并不是很显著,随着寄生虫数量的逐渐增加会表现出特殊性的临床症状,给羊群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包虫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之后,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着人类群体传播蔓延,引发一系列的公共卫生安全,所以注重做好包虫病的预防和针对性治疗,对更好地降低该种疾病的感染率,减轻危害有很大帮助。为此就需要明确羊包虫病的发病流行特点,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构建针对性的处置方案,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最终推动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流行特点

1、生活史

棘球蚴,又称棘球绦虫的幼虫,是一种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棘球蚴病是由棘球蚴寄生在宿主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可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和严重健康问題。棘球蚴呈囊泡状,大小可由豌豆粒至西瓜大,囊内充满液体。囊壁分三层,分别为角质层、肌内层和胚层(生发层)。胚层向内长出许多小囊泡,称为育囊(生发囊),育囊和胚层上长出许多头节。棘球蚴的形态和大小因寄生宿主的种类和寄生部位而异,有的棘球蚴可发育为具有繁殖能力的成虫。棘球蚴的生活史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第二阶段是在终宿主体内发育。棘球蚴的中间宿主主要是家畜(如羊、牛、猪等)和野生动物(如犬、狐狸、狼等)。当中间宿主摄入棘球绦虫的卵或孕卵节片后,虫卵在胃酸的作用下孵化出六钩蚴。六钩蚴穿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液进入宿主体内各组织,特别是肝脏和肺脏,发育为棘球蚴。当终宿主(犬科类动物)摄入含有棘球蚴的肉类或接触到棘球蚴的分泌物、皮毛等时,棘球蚴在终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内,通过头节吸收宿主的营养。随着成虫的生长,棘球蚴病症状逐渐表现出来,如包块、疼痛、感染等。

2、致病机理

棘球蚴主要寄生在羊的大脑、脊髓等组织内。随着虫体数量的增加,对宿主组织的压迫和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虫体在组织内生长,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导致羊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生长发育受阻等临床症状。棘球蚴寄生在羊体内时,会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和抗体对棘球蚴产生攻击,但同时也会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免疫反应的失衡可能导致炎症加重,进一步恶化羊的病情。随着棘球蚴的生长,其体积逐渐增大,对宿主大脑、脊髓等组织产生机械压迫。这种压迫会导致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和神经传导障碍,进而引发羊的神经系统症状。棘球蚴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些毒素和酶,如蛋白酶、脂酶等。这些毒素和酶可能对宿主组织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棘球蚴寄生在羊体内时,可能引发细菌、病毒等继发感染。这些继发感染会加重羊的病情,导致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临床症状。

3、流行特点

棘球蚴是羊包虫病的传染源,主要寄生在羊的大脑、脊髓等组织内。当棘球蚴破裂或死亡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六钩蚴,进入中间宿主体内继续发育。包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棘球蚴污染的食物或水。此外,直接接触感染羊的皮毛、分泌物等,或通过苍蝇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可能导致感染。家畜(如羊、牛、猪等)和野生动物(如犬、狐狸、狼等)均为棘球蚴病的易感动物。人类在接触感染动物或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时,也可能感染棘球蚴病。棘球蚴病的流行季节与中间宿主的摄入感染有关。在温暖季节,动物摄食活动增加,摄入被棘球蚴污染的食物和水的机会增多,从而导致棘球蚴病的发病率上升。棘球蚴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宿主体内寄生棘球蚴。棘球蚴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对宿主组织产生压迫和破坏,导致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二、临床症状

羊急性型包虫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6个月,而慢性型包虫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棘球蚴的寄生部位、数量、发育程度以及宿主的免疫力等因素。临床上羊包虫病可以划分成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

1、急性型包虫病

急性型包虫病发病较快,病程较短。患病羊表现为行为异常、精神异常、失去食欲、体重减轻等。羊可能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阵挛、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棘球蚴寄生在脑部视觉中枢时,可能导致羊视力下降、盲目行动等。病情严重时,羊可能因脑疝、呼吸衰竭等原因死亡。

2、慢性型包虫病

慢性型包虫病病程较长,临床症状较轻微。羊群体重减轻、生长缓慢,导致生长发育受阻。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如行为异常、精神异常等,但程度较轻。棘球蚴寄生在脑部视觉中枢时,可能导致羊视力下降。慢性型包虫病病程中,羊死亡率较低,但可能导致动物生活质量下降。

三、病理学变化

在病变组织中可观察到棘球蚴囊,其内含有棘球蚴。棘球蚴囊壁由两层组成,外层为宿主纤维组织,内层为棘球蚴囊壁。棘球蚴囊内充满囊液,其中含有棘球蚴的生殖器官和代谢产物。棘球蚴寄生在羊体内时,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血管扩张、充血,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炎症反应的程度与棘球蚴的数量、寄生时间以及宿主免疫力等因素有关。棘球蚴在生长过程中,会对宿主组织产生压迫和破坏。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宿主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断裂,以及胶质细胞增生。随着棘球蚴的不断生长,病变组织逐渐扩大,导致神经功能损害和临床症状。在棘球蚴病的慢性病变中,棘球蚴囊壁和周围炎症组织可发生钙化。钙化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质地坚硬。钙化程度与病变时间、棘球蚴数量等因素有关。

四、实验室诊断

羊包虫病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检测羊体内是否有包虫病抗体。实验前准备试验材料包括包虫病抗原、皮内注射器、生理盐水、注射器、止血钳等。在羊的背部选择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皮肤区域,使用皮内注射器吸取适量的包虫病抗原,注射到皮肤内。注射时应避免注入过多抗原,以免引起疼痛和炎症。在另一个相同位置的皮肤区域,使用皮内注射器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到皮肤内,作为对照。注射后15~20分钟,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变化。如果出现红肿、瘙痒、水肿等炎症反应,说明羊体内存在包虫病抗体。注射抗原部位和对照部位的皮肤无明显变化,说明羊体内无包虫病抗体。注射抗原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水肿等炎症反应,而对照部位皮肤无明显变化,说明羊体内存在包虫病抗体。注射抗原部位和对照部位的皮肤均出现炎症反应,但羊群并无包虫病感染,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注射抗原部位和对照部位的皮肤均无明显变化,但羊群可能存在包虫病感染,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测方法确认。

五、治疗方案

1、驱虫治疗

养殖场出现疑似患病病例之后,应该立即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并做好有效的疾病诊断,确定为包虫病之后,应该对羊群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对于临床症状较为轻微,或者没有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羊群推荐采用驱虫治疗手段。在驱虫处理过程中,要注重做好犬科类动物的有效驱虫,这样能够更好地切断寄生虫的传播渠道。同时在对羊群进行驱虫治疗或者预防性驱虫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处置好羊群的粪便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能杀灭粪便当中残余的寄生虫虫卵棘球蚴致羊包虫病的常用驱虫药物主要有吡喹酮,丙硫咪唑,阿苯达唑。吡喹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蠕虫药物,对棘球蚴具有良好的驅杀作用。丙硫咪唑是一种咪唑类抗蠕虫药物,对棘球蚴也具有较好的驱杀作用。阿苯达唑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蠕虫药物,对棘球蚴具有一定的驱杀作用。推荐选择使用吡喹酮进行驱虫治疗,每千克体重羊5~10毫克,一次口服。将吡喹酮与适量的食物混合,让羊一次性口服。一般在用药后24小时内棘球蚴会从粪便中排出。或者选择使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羊10~20毫克,一次口服。将丙硫咪唑与适量的食物混合,让羊一次性口服。一般在用药后72小时内棘球蚴会从粪便中排出。也可以应用阿苯达唑每千克体重羊0.3~0.5毫克,一次口服。将阿苯达唑与适量的食物混合,让羊一次性口服。一般在用药后72小时内棘球蚴会从粪便中排出。

2、手术治疗

①明确手术部位

对于某些病例,药物治疗可能无效或羊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另外手术治疗适用于病变部位局限且未侵犯重要脏器的情况。对于病变广泛或涉及重要脏器的病例,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效果有限。同时对于病情严重、神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以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治疗适用于脑部病变局限的情况。手术部位通常为大脑皮质或脑膜。手术方法包括病变切除术、脑膜剥离术等。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例,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减压手术。手术部位为颅骨,手术方法包括颅骨钻孔术、颅骨切除术等。

②针刺包囊

再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包囊摘除手段或者针刺包囊法前者的创面较大,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后者容易操作,能够在基层自己去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手术之前要准备好多样化的手术用具,包括了消毒药剂、刺入包囊的注射器。手术之前应该禁食8~12小时避免手术中呕吐导致窒息,详细检查羊群的健康情况,确保羊群能够承受手术。然后将患病羊保定处理,使患病部位朝上,对羊群头部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移动导致包囊液流入脑膜。在掌握手术部位的情况下,用手轻轻按压包囊,使包囊能够突出,然后进行剪毛处理,先使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使用酒精进行脱碘消毒。在报道突出的最高处,垂直进针刺入深度控制在2~3cm,当发现有包囊液流出之后,应该将羊的头部倒转,使囊液能够快速流出,当发现有囊泡流出之后,表示囊液已经流完,使用注射器吸入少量的碘酊溶液注入包囊当中,杀灭残余的包囊组织,然后迅速拔出针头轻轻按压包囊。手术结束之后,将羊群放置在干净整洁的环境当中,一般羊群在手术1~2天内仍然会出现神经症状,通常在手术4~5天之后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六、预防措施

1、构建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方式

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方式是预防羊包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施封闭化养殖管理时,将羊群分为不同的饲养区,例如繁殖区、育肥区、哺乳区等。不同区域的羊群应尽量避免相互接触,以降低病原传播的风险。在养殖场的周围设置围墙,确保羊群无法接触到外界环境。在养殖场内部,可设置绿化带、沟渠等障碍物,以阻止犬科动物进入羊群活动区域。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病原体不随人员或物品进入养殖场。对于外来参观者,应尽量避免进入养殖区。对羊群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病症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2、加强羊群驱虫管理

羊包虫病的预防性驱虫方案对于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根据当地疫情和病原体传播途径,制定合适的预防性驱虫方案。结合羊群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条件,调整驱虫方案。考虑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方法和安全性等因素,确保驱虫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一般羊群每年应进行4次预防性驱虫,分别在每个季度进行。在病原体活跃的季节,如春季和秋季,应加强驱虫,提高驱虫频率。当发现羊群中有病症出现时,应立即进行驱虫治疗。驱虫药物的剂量应根据羊的体重、年龄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吡喹酮、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具体剂量应参照药物说明书或兽医建议。

3、强化环境清理和卫生消毒

在羊包虫病预防期间,羊舍的清理消毒工作至关重要。舍应每周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在病原体活跃的季节,如春季和秋季,应加强消毒频率,每周进行两次或更多次消毒。当羊群出现病症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药剂包括了氢氧化钠(NaOH),每平方米羊舍地面使用5%-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200毫升,喷洒或擦拭消毒。过氧化氢(H2O2)每平方米羊舍地面使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200毫升,喷洒或擦拭消毒。氯制剂(如次氯酸钠)每平方米羊舍地面使用5%的氯制剂溶液100~200毫升,喷洒或擦拭消毒。碘制剂(如碘伏)每平方米羊舍地面使用10%的碘制剂溶液50~100毫升,喷洒或擦拭消毒。可以将消毒药剂均匀地喷洒在羊舍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各个角落,确保整个羊舍都被消毒液覆盖。也可以使用消毒液擦拭羊舍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笼具等,特别是羊舍的进出口和羊群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或者使用消毒剂进行熏蒸,如过氧化氢、臭氧等,注意熏蒸时确保羊舍内空气流通,防止中毒。

综上所述羊包虫病,是由多头属的棘球蚴寄生在羊的大脑、脊髓等组织内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对羊的生产性能、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对人类健康也构成潜在威胁。因此,羊包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羊包虫病会导致羊生长发育受阻、消瘦、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羊感染棘球蚴后,虫体在大脑、脊髓等组织内寄生,引起炎症反应、组织破坏和压迫症状。虫体数量较多时,可导致羊的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行为异常、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人类感染包虫病主要是通过食用被棘球蚴污染的羊肉或接触到感染羊的皮毛、分泌物等途径。棘球蚴在人体内生长,可引起包虫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包虫病在人体内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表现为包块、疼痛、感染等症状。加强羊包虫病的防控对于保障羊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减轻农牧民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羊包虫病的防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053900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包囊包虫病羊舍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阿尔梅勒羊舍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清水县不同羊舍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Ni 胁迫对斜纹夜蛾幼虫包囊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