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中的斗争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2024-03-21许赢盈林怀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革命斗争共产党宣言宣言

许赢盈,林怀艺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共产党宣言》 (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证”,围绕社会形态更替、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目标、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本质区别、共产党的战略策略等方面展开,处处闪耀着斗争精神的光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宣言》中的斗争精神历久弥新,可以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那般:“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1]27

一、《共产党宣言》中斗争精神的内容体现

在马克思的自白中,他把斗争当作他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2]。在《宣言》中可以看到,共产党这个“幽灵”一直处于斗争之中:为社会制度更替而进行阶级斗争,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而联合各方力量进行革命斗争,为保持党的先进性而进行自我斗争,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而进行理论斗争。这些都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体现着共产党人直面现实、不畏艰难、顽强不屈、勇担重任的精神品格。

(一)为社会制度更替而斗争

《宣言》开篇就指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400,揭示了在阶级社会中矛盾产生的根源、积累的过程、爆发的契机以及最终的结局。从唯物史观看,一切社会形态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人类社会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在充满阶级斗争色彩的历史画册中,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更替必然离不开相应的斗争。虽然“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3]407,但工人阶级也受到了越来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正如《宣言》中所描述的那般,无产阶级“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3]411-412。无产阶级这种特殊的阶级特性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其必然是为社会制度更替而斗争的主体力量。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413是《宣言》中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在为我们揭示社会历史运动规律的同时,还为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角度看,这种“不可避免”有其深刻的内在规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度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社会与以往阶级社会的明显区别在于阶级对立的简单化,即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401。资产阶级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资本积累、扩张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由生产力发展的解放者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者。可见,无产阶级虽然是大工业发展的产物,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视角看,它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从阶级矛盾运动变化的视角看,它代表着更适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先进的社会阶级。因此,就革命斗争的主体而言,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革命斗争的历史使命,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二)为革命力量的联合而斗争

无产阶级在其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需要为取得革命胜利而联合各方力量。从主观条件看,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初期,由于革命实践的不成熟性、革命队伍的不强大性、革命理论的不完善性,无法单独依靠自身完成革命。从客观因素看,一方面,革命斗争本身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另一方面,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保护现有的特权,必然会加重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因此,共产党人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需要为革命力量的联合而斗争。这种“联合”,既包括无产阶级自身内部的联合,也包括与非无产阶级力量的联合。因而,联合的对象是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要合理地吸收一小部分从资本主义内部分裂出来的中间阶级——小资产者,并从这一部分小资产者中吸收新的力量,来丰满无产阶级的羽翼;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也需要在联合的过程中,仔细甄别所联合的、所团结的对象和群体,审时度势,根据革命斗争的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选择联合对象。无产阶级在联合的过程中,只有做到既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又保持与非无产阶级力量的团结性,才能更好地为联合反对统治阶级而斗争。

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为取得革命胜利而联合各方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其联合的范围也是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而不断拓展的。共产党人需要在一国范围内,率先在其国家或民族内部形成有力的政党组织,将本国或本民族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3]412而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共产党人又必须联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确强调:“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3]419只有实现世界范围内而非个别地域范围内的联合,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力量的联合,才能推翻世界性而非区域性的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正如《宣言》最后一句所呼吁的那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435只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革命力量而共同进行斗争的条件下,全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解放。

(三)为保持党的先进性而斗争

在《宣言》的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阐述了共产党人与无产者之间的关系,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领导核心——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内在的先进性为其成为领导核心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共产党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取决于其阶级性,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他们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和“特殊的原则”[3]413。另一方面,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体现。在理论上,他们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了解和掌握无产阶级运动的规律;在实践中,他们又拥有最为坚定的革命决心和革命信仰,是革命运动过程中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因而,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在革命运动过程中,共产党人如何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共产党人进行自我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其斗争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来源看,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源于工人阶级本身的先进性,因而其必然要为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而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共产党人要明确自己的阶级立场,正确分析斗争的内容,不断提升自我的判断力,正确把握革命的方向,明确斗争的策略。从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特质看,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在斗争过程中,共产党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革命斗争的方向道路,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从共产党人先进性的表现看,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既是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实践原则,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并且这种寓于人民性中的先进性具有始终性与彻底性的鲜明特点[4]。因此,在斗争过程中,共产党人要在明确自身宗旨原则的基础上,时刻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其革命实践的检验标准,为全世界人民的解放而不懈奋斗。在为保持党的先进性而斗争的过程中,共产党人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但正因如此,共产党人在斗争过程中要深入贯彻“两个决裂”的斗争思想,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不断修炼自身,成为“始终起推动作用”[3]413的斗争力量。

(四)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而斗争

在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势力等多方面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一直遭受着各种各样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言论和学说的歪曲与抹黑,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得不站出来与这些思潮作坚决的斗争。批判和肃清危害无产阶级运动的错误社会主义思潮是《宣言》的重要任务[5]。在《宣言》的第三章,对于当时流行的几种伪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了猛烈的抨击,揭露了它们虚伪的外表下的阶级实质与思想局限性。对于反动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用犀利的语言、辛辣的笔法,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阶级实质和其言论产生的阶级源头,令其虚伪的面貌无处遁形。对于保守的或者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剖析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反动观点,指出了其非革命的虚伪性,破解了其主张的诱导迷雾。对于批判的或者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肯定这些学说主张进步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未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局限性、笃信借助资本主义力量变革社会的盲目性、采取非工人阶级革命手段的被动性,达到了与这些极具欺骗和迷惑色彩的学说主张划清界限的目的。

在受到各种各样社会主义思潮的攻击、歪曲和质疑时,甚至在受到各种各样非社会主义思潮的谩骂、曲解时,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反而高扬斗争精神,一直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进行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宣言》德文版序言与1888年《宣言》英文版序言中,都曾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376,386《宣言》七篇序言的先后发表,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宣言》与时俱进的补充和修改,也是共产党人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而斗争的具体表现。正是在这种斗争精神的引领下,《宣言》成为跨越170 余年却仍然鼓舞人心的经典之作。

二、《共产党宣言》中斗争精神的鲜明特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部充满斗争精神的伟大作品中,注入了很多具有鲜明特点的斗争标识。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动力,阶级斗争是共产党人进行斗争的红线底线,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人进行斗争的宗旨原则,灵活变通、讲求策略是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斗争手段。正是《宣言》中斗争精神的这些鲜明特点,为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以敢于斗争为精神动力

《宣言》作为共产党人的宣言书,首要问题是宣示共产党人对现实社会的各阶级的认识和态度[6]。共产主义学说自诞生伊始,就被欧洲各种主义、各种帮派冠以“幽灵”的帽子,而“共产主义”也成了各个反对党“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的“罪名”[3]399。面对这样的艰难处境,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宣言》的形式,公开阐明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坚决态度:“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3]399他们以《宣言》作为回应各方争议的斗争武器,义正词严地表明了共产党人将带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勇气和决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用较大篇幅描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和压迫性,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欺瞒性和压榨性,从而将矛头直指社会制度本身,并用直截了当的方式点明了其斗争的对象。同时,在《宣言》的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强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3]435这个“不屑”生动地表达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亮剑的决心和勇气。因此,敢于斗争既是共产党人进行斗争的精神动力,同样也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鲜明特点。

从《宣言》看,共产党人的敢于斗争,有其深刻的内在理论支撑。一方面,共产党人拥有正义、高尚的斗争目标,因而拥有坚定的斗争信念。正如《宣言》中所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3]414废除一切资产阶级所有制就是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目标,正是这样远大的目标,给予了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的底气和勇气,也给予了共产党人坚决进行革命斗争的信念支撑。另一方面,共产党人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因而拥有无比的斗争勇气。“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3]413从唯物史观看,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进行的革命斗争是代表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趋势的,他们并非贸然地为“制度更替”本身而进行斗争。此外,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为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指引,正是这样的科学指引,为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增添了“敢”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二)以阶级斗争为红线

阶级斗争理论是《宣言》中的一个基本理论,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宣言》始终[7]。恩格斯在1883年《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强调:“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380这深刻说明: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会产生相应的不同利益代表的阶级斗争;每一次阶级斗争,在其根本上都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代表的上层建筑已然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必然会为生产关系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力发展而斗争。因此,共产党人希望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取代资产阶级的统治,即完成消灭无产阶级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状态的革命任务,从而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走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高度适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纵观无产阶级斗争的过程可以看出,阶级斗争不仅是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主题词,也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鲜明特点。在革命斗争的初期,工人们通常是用经济斗争谋求斗争的胜利;而随着斗争的深入,工人阶级也逐渐开展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虽然阶级斗争本质上离不开经济斗争,但为了更好地、更大规模地开展经济斗争,斗争方向必须向政治和思想领域深入。作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宣言》,要求全世界的工人联合起来。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在思想和政治上都有了斗争的觉悟,才能将无产阶级真正从资产阶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在进行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坚守阶级斗争的底线和红线的同时,也将“革命”的斗争方式贯穿其中,即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来进行阶级斗争。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斗争方式,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3]435的革命效果。

(三)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斗争宗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11这一语道出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历史使命与宗旨原则。“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不仅是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目标,也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鲜明特点。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是为了谋取无产阶级的政权,从而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美好社会。正如《宣言》中畅想的那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422因此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也是绝大多数人追求平等、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朝着这样美好的革命目标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也必然会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拥护。

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宗旨是斗争精神的鲜明特点,贯穿于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过程的始终。共产党人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其斗争的宗旨,因而,他们不仅在斗争过程中保护“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更是在斗争的各个阶段上“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413。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坚守这样的斗争宗旨,因而在实践上,他们是各国工人政党运动中信念最坚定的力量,努力带领着无产阶级为解放自身而不断进行革命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代表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是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方向。简而言之,正是在这种原则宗旨的引领下,共产党人才筑牢了敢于斗争的坚定信念,拥有了敢于斗争的坚定决心,从而为实现《宣言》中所提到的“联合体”不懈斗争。

(四)以讲求策略为斗争手段

在《宣言》的第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分析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系统地论述了阶级斗争的“一般策略”与其“具体应用”之间的辩证关系[8]。在选择革命目标时,指出要坚持当前斗争目标和长远斗争目标的统一;在制定革命方略时,强调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国情辩证分析。《宣言》在科学地分析无产阶级的阶级状况基础上,明确了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是组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将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3]413。在实现最近目标的基础上,再逐步实现最终目标——消灭私有制,即共产党人要在所建立的政权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力,逐步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从而建立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每个人自由而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宣言》针对各国的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如:在资产阶级掌权的法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任务是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在僧侣和封建贵族占优势的瑞士,则需要反对封建割据,完成国家统一;在波兰这样民族遭受压迫的国家,就需要先争取民族解放,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像德国那样的资产阶级刚开始反对封建专制的国家,共产党人就需要推动资产阶级革命。

《宣言》指出,在斗争的过程中,共产党人要讲求革命策略和手段,坚持原则坚决性和手段灵活性相结合;《宣言》强调“所有制”这个基本问题的革命斗争,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3]435。与空想社会主义幻想利用资产阶级的力量来进行社会改革不同,共产党人主张进行暴力革命,并且要逐步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共产党人在斗争的过程中,也“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3]435,积极谋取与一些先进的革命力量的团结联合。在“所有制”问题上,共产党人坚守自己的革命立场,并且主张要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斗争;而在其联合革命力量的过程中,又运用灵活的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合理地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力量,以壮大革命队伍。

三、《共产党宣言》中斗争精神的现实启示

来自《宣言》的斗争精神,拥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时至今日,仍然给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虽然当前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宣言》中所说的情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斗争精神却是共产党人在求生存、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9]。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要坚定斗争意志,发扬《宣言》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创造出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辉煌。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铿锵誓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顽强斗争,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已然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回首百年峥嵘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内核。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和百年淬炼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0]我们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斗争力量,充分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精神力量。

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日趋严峻的国内挑战,我们更需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为根基的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问题导向,筑牢底线思维,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加强责任意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继续推进伟大斗争。弘扬斗争精神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增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力量,强化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斗争的意识,培育全国各族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信念,依靠与时俱进、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推进斗争事业的开展,以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不断开拓新时代的崭新领域,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品格打开民族复兴事业的新天地。

(二)牢牢把握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11]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我们不仅要从历史中借鉴经验,在实践中开拓思路,更要大力发扬我们一贯坚持的斗争精神,以伟大斗争精神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需要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政党要挺立潮头、兴旺发达,同样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12]。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自己研判风险、应对挑战的丰富经验,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和历史面临的难题;新时代,为了完成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更要努力发扬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人要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唯有以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迎难而上的斗争姿态、敢于担责的斗争勇气接续奋斗,才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新征程上,准确把握党的中心任务,必须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依靠顽强斗争,才能不断谱写民族复兴事业的新篇章。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凭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正确把握战略目标、合理部署战略规划,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精准把控斗争方向、斗争手段、斗争对象,为完成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提供方向保障和方向引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将斗争精神融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守住原则,明确底线,做到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坚持人民至上,深入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依靠人民的力量不断推进伟大斗争。

(三)确保两个“永远在路上”,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提“全面推进从严治党”[13],到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明确使用“四个全面”概念[14];从成功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将“坚持自我革命”列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15],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强调两个“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64,两个“永远在路上”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也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省察、自我批评、自我反思、自我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为了确保两个“永远在路上”,全党必须时刻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识和战斗意志,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力量支撑。

两个“永远在路上”既是对建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党对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党情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为了深入落实两个“永远在路上”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定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斗争之志,深入落实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斗争之责,持续推进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斗争实践,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精神动力。面对“两个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斗争精神融入全面从严治党之中,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这样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6]。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与《宣言》中共产党人所谋求的全人类解放的目标相联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层面,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隔阂,将人类文明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可以说,持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就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过程[17],就是推进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的过程。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18]概念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从传统友好国家到更多合作伙伴、从周边到全球、从双边到多边,10 余年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了丰硕成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这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变迁,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全人类和平进步发展事业中一脉相承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

毛泽东在1921年的新民学会长沙会员新年大会上曾指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19]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从来不是局限于中国,而是放眼于全球发展。不管是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发展趋势都告诉我们,只有坚定敢于斗争的勇气、坚持善于斗争的方略,才能使中国人民携手世界人民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前的国际局势和时代变化向世界人民提出了新的时代问题,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交汇口,中国共产党更需要秉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承担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使命,主动发声、主动作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革命斗争共产党宣言宣言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简析团结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教育家柳湜研究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鄂豫陕镇安苏区的革命斗争
TA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