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农艺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2024-03-21朱广亭
朱广亭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17
当前,进行优质小麦农艺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能够提高食品安全和保障人们健康,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这对于农民、消费者、农业部门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进行优质小麦农艺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助于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农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内容。
农业生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目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务必要积极推进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并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整地、品种选择、精细化种植以及化学调控等,积极运用联合收割机械进行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增强土壤肥力,确保小麦超高产,从而促进未来小麦种植整体生产效率。
一、优质小麦农艺性的表现
优质小麦在农艺性表现方面有许多特点,例如:第一,产量高:优质小麦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能够在相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下生长更多的麦粒。第二,耐逆性强:优质小麦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干旱、高温、病虫害等。第三,容易管理:优质小麦品种的管理相对简单,对土壤和肥料的要求较低,耕种和收割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第四,品质优异:优质小麦的麦粒质量较好,包括蛋白质含量高、筋度好、口感细腻等特点。这使得优质小麦在食品加工和面食制作中表现出色。第五,抗病能力强:优质小麦通常拥有较强的抗病害能力,能够抵抗一些常见的小麦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和疾病发生率。这些性状使得优质小麦成为农业生产中备受關注的品种之一,能够为农民带来丰收和经济效益。为了达到最优质的产出,农民需要适当管理土壤养分和水分、进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确保小麦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二、进行优质小麦农艺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进行优质小麦农艺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必要性表现在:第一,提高产量和品质:优质小麦是人们日常食品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优质小麦的农艺性表现和配套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优质食品的需求。第二,适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增加。通过研究优质小麦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开发具有适应性强的品种和优化的栽培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风险。第三,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优质小麦的研究不仅关注产量和品质,还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通过研究栽培技术,合理利用水分、肥料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优质小麦的研究和推广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优质小麦的种植和加工产业链也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第五,传承和创新农业文化:优质小麦是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农业文化。同时,创新的研究也可以为农业带来新的发展和突破。第六,食品安全和健康:优质小麦的研究和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优质小麦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也需要关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控制,保障食品安全。第七,全球粮食安全:优质小麦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研究和改良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可以增加粮食供应,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第八,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优质小麦的研究和栽培技术的推广也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紧密相关。通过优化耕作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土壤侵蚀等可持续农业实践,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九,科学创新和市场竞争力:优质小麦的研究和栽培技术的创新是科学研究和农业创新的一部分。通过不断改进和引入先进的技术,提高优质小麦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有助于提高小麦在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力。第十,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优质小麦的栽培也需要考虑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遵循土地保护、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损害。
三、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探究
1、土壤管理
科学管理土壤是优质小麦的前提,通过适量施肥、合理选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和通气性等措施,提供优质小麦所需的养分和适宜的土壤条件。
①土壤检测和分析:在种植小麦之前,进行土壤检测和分析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确定土壤的养分水平、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信息,以便制定适当的土壤管理计划。
②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小麦的养分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使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结合,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并改善土壤的肥力。定期进行施肥,并注意适时补充缺失的养分。
③土壤水分管理:小麦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管理土壤的水分,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使用灌溉系统进行水分供应,并避免积水或过度干燥的情况。
④土壤保护措施:合理的耕作管理能够减轻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的退化。采取的措施有:合理的小麦轮作种植、有机物覆盖保持和无犁种植等,有助于保护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⑤病虫害管理:小麦常常受到各种真菌和昆虫的侵害。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定期病虫害监测、适时的病虫害防治等,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害。
2、水分管理
水分是优质小麦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变化,合理进行灌溉,避免水分过剩或缺乏。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果。
①灌溉管理:小麦的生长期常需要适度的灌溉。根据土壤类型、降水情况和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水量。灌溉应当均匀分布,避免积水和缺水的情况发生。
②土壤保水措施:采取措施保持土壤的湿度是重要的。在小麦种植前,进行耕地整理,深耕松土,有助于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使用覆盖物(如秸秆、覆膜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表面径流,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
③监测土壤水分:定期监测土壤水分状况,有助于及时调整灌溉计划。使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或其他监测设备,测定土壤的含水量,确保小麦灌溉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④避免过度灌溉: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排水不良,根系缺氧,引发病害和浪费水资源。因此,灌溉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并结合土壤水分检测结果来进行。避免过度灌溉有助于维持适度的土壤湿度和促进小麦的根系发育。
⑤进行降雨利用:合理利用降雨是小麦种植中的重要方面。在有雨水时,可适当减少灌溉量或暂停灌溉,以利用自然降雨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
3、施肥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和优质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播种前适量施加氮磷鉀等肥料,根据生长期的不同,进行追肥补充,以确保植株的养分供应。
①土壤测试与养分评估:进行土壤测试以评估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这将为小麦施肥计划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养分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养分需要补充。
②基础施肥:在小麦播种前或种植开始时,施用基础肥料。这样可以提供作物在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基础肥料可以是有机肥料,比如腐熟的堆肥,或者化学肥料,比如氮、磷和钾的复合肥。
③分期施肥:根据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进行分期施肥。通常,小麦需要较高的氮肥在拔节和抽穗期施用,磷和钾肥可以在整个生育期适量施用。
④适量施肥:施肥剂量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的生长需求来确定。避免过度施肥,以免导致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避免过低的施肥量,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⑤有机肥料的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提高土壤保水和养分保持能力。使用有机肥料有助于提供长效的营养供应,并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
4、病虫害防治
优质小麦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一般较强,但仍需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合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视并喷洒合适的农药等,减少病虫害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①病虫害监测:密切监测小麦田的病虫害情况,特别是叶部和茎部的异常病斑、虫害活动和昆虫的种群密度等。及时发现和了解病虫害的发展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②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病虫的侵害,并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③轮作和间套作物:合理实施轮作和间套作物种植有助于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通过改变种植作物的类型,干扰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和寄主选择,减少病虫害的风险。
④适度施肥和灌溉:过量的施肥和灌溉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因此,适度施肥和灌溉对于控制小麦病虫害至关重要。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以减少作物的生长过旺和病虫害的滋生。
⑤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例如,引入瓢虫,控制小麦田中的害虫种群。
⑥农药防治:需要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小麦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准确施药,并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
⑦清除病虫害源:及时清除或销毁小麦田中的病虫害源,如病残茎叶、虫害株等,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滋生。
5、田间管理
优质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除草、植株间的适度间隔、疏苗和追肥等。创造适合小麦生长的环境,保持适宜的光照、通风和温度,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
①及时除草:保持小麦田间干净整洁非常重要。杂草竞争会影响小麦的光照、水分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定期除草,可手工或机械除草,控制杂草的生长。
②适度的植株间隔:保持小麦植株之间的适度间隔,有利于光照、空气流通和养分的有效利用。过密的种植会导致植物竞争,容易引发病虫害和倒伏。根据品种特性和生态环境,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③疏苗:在早期生长阶段,如果苗情过于密集,可以进行适当的疏苗。疏苗有助于减少小麦植株间的竞争,促进较大的穗粒形成。
④光照、通风和温度管理:保持适宜的光照、通风和温度,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合理布局,避免阳光的遮挡,保持田间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高温、低温和干旱条件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遮阴、灌溉等,保护小麦植株。
6、种植密度管理
根据优质小麦品种的特点和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和品质。
①根据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每个小麦品种对种植密度都有特定的适应性。根据所选择的小麦品种特性、穗粒数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
②考虑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较高的产量目标和肥沃的土壤通常需要较高的小麦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养分和光能。
③平衡光合作用和穗粒数:适度密集的种植可以使小麦群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能;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有效穗粒,从而增加产量。
④避免过度密植和欠密植:过度密植可能导致植株竞争激烈,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容易引起倒伏、病虫害的发生,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欠密植则容易导致光照不均匀,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
四、新时代下促进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更好应用的措施
1、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加强对优质小麦科学种植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包括合理施肥、适宜的灌溉管理、优化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等。提供农技培训,向农民普及和推广最新的种植管理方法,以提高种植者对于优质小麦配套技术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2、强化示范和引导
通过建立优质小麦的示范基地,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远程技术指导和农业资源管理,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栽培技术指导和远程咨询,提高技术推广效率。建立优质小麦的示范基地可以促进小麦生产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产量和品质,首先需要进行地点选择:选择适合小麦种植的地区作为示范基地,考虑土壤质量、降水情况、温度适宜性等因素,确保基地的种植条件符合小麦的要求。其次做好育种和繁育:建立小麦育种和繁育工作站,进行新品种的选育。通过杂交、选择和后代筛选等技术手段,培育出适应基地条件、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最后在示范基地中,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包括合理的密植密度、疏穗、追肥等措施,优化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提高产量和品质。并且还需要建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数据监测和评估体系。记录基地的产量、品质、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数据,评估和验证种植技术的效果,为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3、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
加大对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投入。通过科学研究,探索新型栽培模式、优质小麦品种改良和高效生产技术应用等创新方法,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和可行的技术指导。建立优质小麦栽培技术服务平台,汇集优质小麦种植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资源,提供一站式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优质小麦栽培技术的更好应用。加强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农业企业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示范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科学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总的来说,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优化品质、节约资源以及增强抗逆能力,从而提高种植效益。同时,种植人员还需不断改进和推广这些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74100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张湾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