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概述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4-03-21吕传伟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5期
关键词:补苗麦苗药剂

吕传伟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03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禾本科小麦属,是“有芒作物”,依据种植季节,可分为春麦和宿麦(冬麦),我国南北各省市均有栽培。其颖果可研磨为面粉,是主要食物之一,可进一步加工制作成面条、饼干、馒头、面包等食物,发酵后可制作成酒类或者生物燃料。

小麦的生长受温度、光照、湿度、土壤环境等影响。小麦喜温和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4℃,冬型品种适宜生长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温度不宜过高,若温度超过30℃,将会影响小麦生长。小麦属长日照作物(每天8-12小时光照)。另外,小麦对光照敏感度较低,低光照下也可正常生长,但影响最终产量。从湿度角度来看,小麦生长初期对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湿度范围是60%-70%。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小麦具有较强适应性,能够适应大部分土壤,最优土壤环境应具备通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特点,并且pH值在6.0-7.5之间。

一、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前准备

1、科学选种

小麦选种是绿色优质高产栽培的基础,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种植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能,结合小麦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在选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参考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条件,以及小麦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国家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小麦品种,最好选择当年生产的优质种子,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潜力。选种过程中,应注意种子的色泽、籽粒的饱满度和发芽率等指标,需确保种子色泽鲜亮、籽粒饱满、发芽率在85%以上。

2、种子处理

选种后,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可利用饱和食盐法,筛选掉虫蛀、干瘪、霉变的种子,以确保种子发芽率。于播种前7d,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种子晾晒,一般晾晒3d左右,具体方法:以防水布做铺垫,将小麦种子均匀摊铺于防水布上,厚度保持在5-7cm,及时翻动,以此来提高种皮透性,灭杀残留病原菌、虫卵。

另外,为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可使用35%吡虫啉悬浮剂或30%戊唑醇悬浮剂,于播种前15d进行拌种。拌种过程中,需确保拌种均匀,拌种完成后,将种子存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此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实现绿色优质高产目标。

3、科学选地、整地

我国小麦种植通常采用轮作模式,与花生、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轮作,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小麦种植前,需选择地势高、便于灌溉、耕作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若前茬作物为玉米,种植前,需使用玉米秸秆破碎机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还田处理,粉碎后秸秆长度需在5cm以内,可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均匀摊铺于种植地内,便于后续深耕整地过程中,能够实现秸秆与土壤均匀混合,秸秆腐烂后,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根据小麦生长习性,需要确保种植地土壤表面扎实,下层松软。为此,可使用深耕与深松两种方式对种植地进行处理。深耕可使下层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深耕深度应控制在30cm以下,完成土壤深耕后,第一时间对种植地进行镇压处理,确保土壤结构满足小麦生长条件,防止水分蒸发和风蚀。小麦生长后期,通常会出现倒伏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为犁底层较浅,针对此类种植地,可以进行深松处理,打破犁底层,深松深度为30cm左右,深松间隔2-3a一次,以此来增加土壤的松软度与通透性。完成深松后,可使用旋耕机对土壤旋耕2次,使土壤表面更加细碎和平整。随后进行镇压处理。

二、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与田间管理

1、播种时间选择

为确保小麦绿色优质高产,综合考虑小麦品种特性、种植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根据小麦的生长习性,最佳种植时间为每年10月上中旬,此段时间内温度、湿度等能够促进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具体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季降水量与土壤保水性做适当调整,若年降水量较多,土壤保水性好,可以适当提前播种时间;若气候干旱,可适当延迟播种时间,但是最晚播种时间不得超过10月下旬。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与养分供应,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可根据小麦品种以及种植地环境,确定适宜密植度。如,大穗型、成穗率低的小麦品种,密植度可设定为18万-20万株/亩;中穗型、分蘖量高的品种,密植度可为15万-17万株/亩。

另外,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确定密植度:我国黄淮冬麦区,光照充足,地力较高,可将种植密度控制在15万-20万株/亩;北部冬麦区,因温度较低,可将种植密度控制在20万-25万株/亩。

3、适墒播种

土壤墒情直接影响到小麦的生长状况与最终产量,因此,可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适墒播种,播种时,土壤湿度应控制在70%-80%之间,以促使小麦种子正常发芽与生长。种植深度以3-5cm为宜、行距保持在20-25cm、苗带宽度在8-10cm。播种后,需平整、压实地面,破碎较大土块,以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另外,播种时,需测土施肥,施足基肥,通常以有机肥为主,可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适量施加氮肥、磷肥,施肥量建议40kg/667m2农家肥,适量施加尿素。

4、田间管理

(1)除草

除草时机:杂草3-5叶期可喷洒药剂除草,该阶段杂草抗药性较弱,更容易去除。用药时间通常为越冬前,冬季过后药剂除草需准确把握时机,避免小麦覆盖杂草,增加除草难度。另外,小麦拔节期间,避免使用农药除草。

除草药剂使用:根据麦田杂草种类,合理使用化學药剂,提高除草效率,避免药物使用过量,造成环境污染。针对禾本科杂草,可使用唑啉草酯或20%炔草酯等药物;针对阔叶类杂草,可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联合用药。

施药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来确定。需选在温度5℃以上,无风、晴朗的天气最佳。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于每天的10:00-15:00进行施药。另外,施药前应确保田间小麦无病虫害感染,避免病菌和害虫对药剂的抵抗力增强。

(2)补苗

①补苗时间:补苗通常于初冬和早春出苗7d后进行,以返青前后为宜,不可晚于起身期,此阶段内,麦苗生命力较强,移植成活率较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②补苗条件:补苗应选择长势好、健壮、蘖足的麦苗,以便能够快速适应田间土壤、气候条件,恢复生长。补苗时机应选择田间土表不封冻,日平均气温在3℃以上时。另外,在小麦苗龄4-5叶以上,分蘖1个以上,次生根不少于4条时,也可进行补苗操作。

③补苗方法:可采用带土移植法,将幼苗连同土壤一起挖出,进行移植补苗,使用此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麦苗根系,避免移植后遭受病虫害。定植后,需踏实土壤,及时浇水,以保证幼苗的成活率。

④补苗密度:补苗密度应视田间整体种植密度而定,确保无漏苗情况。对于缺苗严重的麦田,需及时补种或者补苗,确保整体出苗率。

(3)水肥管理

①首次灌溉与施肥:首次灌溉可根据土地墒情适时调整,理论上不得晚于拔节初期,若麦田地力高、墒情适合,可延迟灌溉时间至拔节末期,首次灌溉时,可适量追加氮肥,并且根据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控制灌溉量。如冬季天气寒冷,水分蒸发速度较慢,可降低灌溉量,避免积水,导致麦苗缺氧,出现烂根等问题;雨季需做好麦田排水处理,干旱季节,需增施肥料,以肥调水。此时麦田应施加有机肥为主,尤其施足磷肥,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通常而言,有机肥施加量为2500-3000kg/667m2 ,碳铵50kg/667m2 ,过磷酸钙50kg/667m2 。若麦田地力较差,可施加标准氮肥40-60kg/667m2 ,磷肥50-100kg/667m2 。干旱区域需采用“一炮轰”施肥法,即一次性将肥料施入土壤中,采用此方法时,需深施氮肥,浅施磷肥。

②二次灌溉与施肥:二次灌溉与施肥应于第二年春麦苗返青期后进行。应注重观察麦苗生长情况,合理施肥。若麦苗叶子发黄、秆茎细弱,可于灌溉过程中施加75kg/667m2 氮肥,以改善叶色,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另外,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对于营养需求量较大,为确保高产,可于灌溉过程中,适量调整氮肥施加量,通常,施加10-15kg/667m2 的氮肥,以满足小麦生长需求。而在小麦开花结穗期,可以施加适量的磷、氮混合肥,确保小麦叶子吸收充足养料,促进小麦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与品质。

5、小麦分类管理

(1)弱苗管理

小麦的生长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播种时间、土地肥力等因素都会造成麦苗生长状况不佳,出现弱苗情况。为此,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田间管理方法。如因播种时间过晚导致出现弱苗,田间管理过程中,需适当控制水肥,并于中耕过程中,提高土壤温度,提升土壤保墒能力,为麦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若因土壤肥力欠缺导致出现弱苗,则需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测土施肥法,适量施加过磷酸钙、尿素、碳酸氢铵等肥料,以补充土壤所需的营养元素。施肥后,应及时进行灌溉,促进麦苗对养分的吸收。

(2)旺长管理

小麦生长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长势十分旺盛。但长势过旺也会存在一定减产风险。若第二年春出现倒春寒情况,会导致小麦因受冻害而减产,并且降低小麦植株病虫害抵抗能力。为此,田间管理中,需严格控制水肥补充,避免造成肥力浪费;也可在小麦植株旁挖小沟,挖断小麦部分根系,降低养分输送效率。另外,也可适量使用化学药剂,合理控制小麦生长速度,提高小麦抗冻、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

三、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

1、防治技术要点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当地农业部门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对过去的病虫害暴发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暴发的种类、时间、范围和影响等。对当前小麦种植易发生病虫害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以期能够最快响应病虫害处理,制定详细防治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科学确定用药种类和剂量、防治时间等,确保将损失降至最低。

绿色防治,保护环境:小麦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化学制剂的使用,避免土壤、水源等造成二次污染,可使用粘虫板、捕虫灯等物理防治手段灭杀虫害,同时结合生物防治手段,使用鸟类、青蛙等病虫害天敌,控制其数量,达到绿色优质栽培目标,为小麦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分时段防治:可根据病虫害发生时期,重点预防,播种期至越冬期,可使用3%敌委丹悬浮液进行防治;而虫害常高发于秋后苗芽期、早春复壮期,应采用合适的药剂和防治手段针对性进行预防管理。

2、常见虫害防治

(1)蚜虫防治:蚜虫害发生于小麦生长各个阶段,具有较强抗药性、繁殖速度快等特点,难以彻底根除。

具体危害:①麦苗期,蚜虫以小麦叶片汁液为食,影响小麦光合作用,还可能导致小麦茎秆与穗部遭到啃食,导致大量养分流失,停止生长,更为严重者,可能导致小麦成片枯死。②抽穗期,蚜虫害将导致小麦光合作用降低,影响果实灌浆速度,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①拌种,使用18%噻虫胺·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1.0-1.5 kg或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0-500g拌种100kg。通过使用上述药剂,能够促使小麦通过根系吸收药剂,蚜虫吸食汁液后死亡,该方法持续时间较长,对于蚜虫害防治效果明显。②物理防治,可利用蚜虫的趋光性,于虫害密集区域内布置诱虫灯。該方法效果明显,并且不会对土壤与生态环境造成影响。③化学药剂防治,蚜虫害规模较大、情况较为严重时,可科学配比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等药剂,使用喷雾法进行虫害治理。

(2)麦蜘蛛防治:小麦感染麦蜘蛛后,会出现叶片白斑、植株短小等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白斑黄变,植株枯死等情况,该虫害多发于干旱季节。因此,可根据近期天气情况,加强预防治理。另外,可以采用间作轮种的方式,预防麦蜘蛛虫害。并且该虫害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需定期清理杂草,控制水肥。头茬作物收获后,可浅耕种植地,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一旦发现麦蜘蛛,需进行麦田灌溉处理。也可使用 15%哒螨灵乳油 300 mL/hm2或 2%阿维菌素兑水30-45kg,进行喷雾处理,亦可以使用15%扫螨净乳油225-300 mL/hm2喷洒。

3、常见病害防治

(1)锈病防治

农业防治方法:①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种与轮作,同时不断培育新型抗病品种;②调节播种期,在冬麦种植区域,在保墒的前提下,可适当推迟种植;③定期對麦田进行中耕或翻耕灭茬,去除自生麦苗和杂草,减少菌源和虫源,防止其传播和扩散;④搞好大田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南方麦区,雨水较多,麦田湿度大,有利于锈病等病害的发生。因此,需加强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⑤适量增施钾、磷肥,控制氮肥使用量,促进小麦的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防止贪青晚熟。

化学防治方法:①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g拌种50kg,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50g,使用干拌法,确保拌种均匀,严格控制用药量。②大田防治,病叶5%、严重度10%以下时,使用20%粉锈宁乳油40mL/667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667m2、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g/667m2、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5-30g/667m2,兑水50-70kg,喷雾施药;病叶25%以上、严重度10%以上时,需视情况,使用上述药剂加大用药量。

(2)腥黑穗病、全蚀病和白粉病防治

①腥黑穗病防治:使用40%五氯硝基苯,按照麦种重量的0.5%的药量进行干拌。具体来说,每亩需要40g五氯硝基苯,拌种8kg,这样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腥黑穗病。

②使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可预防小麦全蚀病。用量为20mL该药剂兑水300-500mL稀释,拌种20-25kg。拌种后需要闷种6-12h,为药剂灭杀病菌提供充足时间,然后将种子晾干后用于播种。

③白粉病防治:使用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进行拌种,每亩需要10mL药剂,拌种50-70kg。另外,使用20%三唑酮乳油1kg加水5kg,拌种250kg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可以防止叶锈病、白粉病的发生。

(作者单位:272100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办事处)

猜你喜欢

补苗麦苗药剂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中5种成分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小麦苗的梦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我到麦田看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