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4-03-21

大众文艺 2024年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周 默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网络思政教育正成为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产生了诸多影响。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革新意义,它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广泛性让更多地大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新鲜资讯,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难度大大增加。在如此复杂的实践背景之下,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新的思政教育空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思政教育传达:及时有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方法和理论实践,对于更好了解大学生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传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让学生真懂真信、真学真用。那么,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一种渠道和方式,对于更好传达思想表达观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网络的及时性而言,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利用新媒体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等平台开设专栏,上好网络思政课。不再拘泥于在传统课堂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向学生传授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更好地做到了思想的及时传播。从网络的有效性而言,新媒体已经占据了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新媒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给予大学生更加宽泛、自由的交流空间。这种更加灵活的思想交流空间,使思想能够用更加多元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要求,新媒体成为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的窗口,过去线下无法完成的沟通由于线上交流的私密性变得有效畅通。

(二)思政教育话语:贴近实际

当前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有着自主接触、学习、消化知识的能力,不再仅仅依靠学校、教师、家长等外在环境所传输的思想,网络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尤其是00后大学生伴随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正逐渐走在时代的前列。这就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大学生能够接收、接受更多贴近实际的思政教育话语。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是在吸引,吸引是使得网络思政教育产生、存在、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吸引,就没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而吸引的前提首在真实,只有将所见、所听、所想真实的传达给学生,学生才能够心领神会并贯彻到学习的始终。这里的真实主要表现在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真实,内容有没有脱离实际,有没有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实际取得的成果相契合,从而才能更加具体的表现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用更加贴合思政教育的表达形式,才能准确全面的传达到位。例如,有的在线下无法达到的预期效果的口头表述,可以转化为微视频、H5、小程序等新媒体表达,表达方式变得更灵活也更贴近现实。新媒体时代,网络是大学生开展交流沟通的主阵地,甚至成为聊天交友谈心的主要场所,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发挥思政教育在网络中的话语权,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主动寻求以大学生诉求为中心的网络现实话语,完善思政教育新格局新领域。

(三)思政教育方式:多元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2]时代在发展变化,教育在持续革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和基本条件,更是需要在新媒体时代下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学生对于教育的实际要求。这里的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与传统媒体,诸如广播、电视、报刊,和与旧网络媒体形式,诸如QQ聊天、校园论坛、电子邮件、校园网等形式的区别,涌现出大量新兴的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诸如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更受大学生群体欢迎和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方式。利用好和使用好这些新媒体工具,对于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网络舆论乱象频发,表面上看是由于网络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内容的把握不准导致,但究其本质是由于对新兴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式的使用不足。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线上教学的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于网络文体娱乐平台的支持、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大学生网络群体中,就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元融合,实现加强网络思政的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缺失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空间与现实环境深度融合,融媒体、交互式技术的出现使大学生很难辨别现实与虚拟的本质区别,以至于陷入网络认同的困境中。“认同”的概念是弗洛伊德最早在心理学领域提出的,并指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被仿效的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认同是个人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最早表现形式。”[3]网络中碎片化、思想不一致的信息使网络思想教育的话语权不掌握在教育者手中,很容易被一些错误的观念、思想所迷惑。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话语权的把握上始终在网络上发声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广,传播性不强,导致大学生接收到一些负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机会更多、时间更早、效果更持久。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导致网络群体在网络上的思想极度活跃,加之思想传播的准入门槛低等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导致大学生群体无法准确辨别思想的正确性,在价值观的输出上处于被动状态。

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维度出发,他始终处于一种权威者的视角来看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了大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权威本质上是“以普遍性压制了个性”[4],导致其所传输的思想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求,以至于被排斥被挤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被强制性的剥夺。

(二)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缺位

主体的自由平等是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缺位的主要因素。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导演,人人都是网络话语的发声者,甚至可以主导网络舆论的思想。这就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发声被淹没在众多主体的发声中。

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其一,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的不规范化不合理性,一些高校或二级学院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学生想要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很难获得想要的结果,最终在网络繁杂的信息中找到的内容具备误导性,往往会导致其思想跑偏。还有一些官方新媒体平台对于发布的内容和方式没有规范化管理,缺少系统性和合理性规划,更谈不上具备完整的组织架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其二,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网络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主动在网络上发表观点,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主要是因为思政工作者缺乏创新实践的能力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思想传播的效果无法达成,会导致其开展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削弱;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用力过猛或方向过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讲究方式方法,铺天盖地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平台上一次性的发布大量教学课程,不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

(三)网络思政教育人才缺少

21世纪初期,教育部就明确指出,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主动建设一支懂网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20年来,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快速迭代更新,人才队伍依然还存在着很多体系和建设上的弊端和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人才队伍建设没有进行大量的扩充,寻找真正懂网络会网络用网络的网络思政人才,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想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新媒体的实践和学习没有跟上大学生群体接收网络思想的步伐,依旧还在用老办法旧思想来解决网络思想上的新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很快适应新发展的需要,仍然停留在传统言传身教、口口相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层面,无法形成网络思政教育这一新的局面。除此之外,对现有的人才队伍缺乏成体系的学习培训,学习更多能够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案例和更易于学生接受的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法,因此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三、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促进教育内容优化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教化而是感化,让大学生在形成独立思想的同时能够感知到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教育中汲取到前进的力量。

那么,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来说,首当其冲最应该做的是对于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优化和提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做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思政教育内容,让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不再拘泥于过去长篇累牍的文字性讲述,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大学生实际和一些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达,用小而精、专而优的简短话语来表达内容;第二,思政教育要符合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不能只负责传播却不关照传播效果和传播意义,真正做到及时性有效性的传达。改变传统纯文字表达的方式,在表达内容上可以是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形式内容的表达,通过形式来传递内容。例如,有一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理论知识,就可以采用实景演绎的方式,通过再次解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获取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实际意义;第三,要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影响学生,不要尝试改变学生,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唯有思想上一致,才能做到政治上认同。思政教育不能搞大水漫灌,要实行分类滴灌。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真正了解他们在网络上喜欢什么,擅长做什么,用网络语言与他们沟通交流。

(二)加强教育平台建设

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高地,就要主动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打造一批辐射范围广、覆盖面大的思政教育平台。

从理论思政的角度来看,要建设一批精品化精细化的网络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充分利用大学生慕课、青年大学习等官方学习平台,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运用到思政课程中,使讲解更加鲜活,思想传输更加准确。

从平台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要做到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现有交流平台的充分利用,也要做到抖音、B站等以视频内容传输为主体的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完善。抓住平台上的热门内容和热门话题,打造思政教育与网络话语相贴合的新媒体思政教育话语。

从平台的运行保障与监督管理来看,高校要从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维护与更新各个方面,增强平台内容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发挥平台的实际应用价值。24小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事后处理细则,做好监管的第一责任人。

(三)完善教育人才体系

教育发展,人才为先。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在思政教育一线的工作者,都应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对象,让他们常思常悟、常学常新。

这就需要,一方面,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话语权。高校要打造一批能够充分发掘大学生喜欢的思政教育内容并且技术过硬的专业运营团队,经常性的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传输、平台运用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开展一系列的教育研讨活动,最大程度的掌握大学生网络主流思想并支持、引导。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提升网络文化素质,加强自身媒介素养。要主动积极的学习专业知识,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特点,努力提升自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主动创新善于创新,主动搜集整理网络新鲜的思政相关教学知识,和学生加强线上线下的交流,从交流中汲取实践的经验,并运用到与大学生开展高效互动的思政教育实际中去。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5]在新媒体时代,主动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求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实践的最佳路径始终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才能不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被甩在身后。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