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语境下“新文科”科普短视频的破局路径探究*
——以“物影诗情”项目研发为例

2024-03-21白杨上林向一帆

大众文艺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文科文科科普

白杨上林 向一帆 王 敏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传播学家罗伯特·洛根在《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中写:“今天的‘新媒介’新在哪里?它们是数字媒介,纵横相连,它们介入的信息很容易处理、储存、检索、超级链接,最鲜明的特征是容易搜索与获取。”[1]融媒体作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2]向大众传播信息。随着数字变革,融媒体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承载、获取信息的主流之一。互联网时代给众多类别的科普、教育类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和平台,而短视频的兴起,为科普类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新文科”研究作为近年来各大高校最为重视且火热的研究重点,已然在科研领域打开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之路。但其研究仅限于高校之间尚且不够,能够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适宜难度的科普教育也尤为重要,如何把握短视频昌盛之机遇,响应国家对于科普的号召,“放飞科学之梦”,压缩互联网时代下“伪科学”横行的空间,成了文理“新文科”科普类短视频发展、完善的重要一环。本文试结合融媒体语境,对该类科普视频如何把握当下优势并在困境中破局、传播提出建议。

一、“新文科”科普类短视频生态现状探究

(一)发展动态

1.文科:中华文化逐渐走向世界,传统文学影响日趋增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大,“文化强国”方针的推进与贯彻,伴随而来的是国际上掀起的学习中国文化的浪潮。在传播形式上,《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字从遇见你》《典籍里的中国》等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节目在国际平台广泛传播,在电视节目形态上以“自主创新”的姿态打造出了一系列具备中国特色的节目。同时,随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国民对诗词等承载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形式产生极大的学习与传承兴趣,国内掀起“国学浪潮”。许多家长在孩子年幼时将孩子送进“国学班”,或监督孩子背诵诗词,义务教育阶段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颇为重视。

在短视频频道中,平台同样助力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邀请了一大批学者,如抖音平台入驻了康震、蒙曼等名校教授,通过讲述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文学知识,以生活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形式为人民大众科普传统文化知识。

2.理科:物理学的科普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科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要求把科普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弘扬了科学精神,提升了国民科学素质,为无数孩子种下“放飞科学之梦”的种子,也压缩了“伪科学”横行的空间。在此背景下,以物理学科知识为代表的一众理科内容科普和教育教学工作都在大力开展。

在各大线上线下的机构、平台中,物理学科的科普也正广泛普及着。在庞大的科普群体中,科普主体结构极其丰富,以严伯钧、安森垚等博士身份自媒体,也有身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学术大拿授课、解读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常识,同时一线中小学物理、科学教师也在进行着科学知识与应试技巧的普及。内容的多样化、形式的便携化和接受主体的广泛化,让短视频平台中的科普呈现蓬勃的态势。

(二)现实困境

1.物理学与诗词教育系统的严肃、刻板化,科普内容良莠不齐

多渠道多类型科普视频内容普遍有着传播学意义上的偏差与科学性上的谬误。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出现众多打着“科普”旗号的账号,发布各类学科的科普教育视频。但众多内容在一段时间后就被官方宣布为传播错误信息,误导群众,但被宣布虚假科普的公示却无法触达每位已经看过视频的用户,因此对部分用户会产生长久性的误导。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类良莠不齐的内容如雨后春笋,权威可靠的科普成了人们急需得到的内容。

便携化的手机软件市场缺乏适应深度学习、提升兴趣的诗词类软件。在软件商城中检索“诗词类”应用软件,可见相关“长相思”“西窗烛”等,这些软件从设计上而言符合融媒体“类文化”“泛文化”的传播特点,以名句带动读者进行全文的阅读以及赏析,以“刷”的动作在平台上寻求心仪的短句,有兴趣者继续点进全文进行阅读。但这种阅读方式过于泛化,且要求受种者年龄较大,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

便携化的手机软件市场缺乏适应素质教育、提升兴趣、打造差异化平台的物理类学习软件。在手机软件商城中检索“物理类”APP,可见相关“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帮”“高中物理实验”等等,与学校知识、课本内容高度相关。就形式上而言,多是将课本知识转化成细节的知识点讲解、应试技巧的推销。但这类软件的使用者具有明显的学习阶段特点,目的性较强,不适合用于兴趣培养以及低龄受众的使用。

在短视频的传播上,短视频大众化的性质未被专业科学科普人员重视或利用。市面上有关科普的app、短视频,普遍采用十分严肃的方式进行科普,突出知识的专业性以忽略了知识传播的偶变形与可能性,导致趣味性低、完整播放量低,且部分科普知识更是存在严重错误或偏差,误导用户。

2.网络媒体泛滥导致部分账户急功近利,科普视频权威性缺失

由上述,在科普短视频数量居高的情况下,部分博主为达到流量可观并盈利的目的,开启“冷知识”科普,寻求“偏门”而非“实用”,一味地通过“猎奇”博眼球,忽略了视频内容的客观性、准确性,导致科普视频的权威性极具流失,降低了观众对于科普类短视频的信任程度。

3.传统诗词文化的接受与发展有待推陈出新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与相关文化事业的深入,掀起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诗词文化再次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有关诗词科普的短视频以及电视节目将诗词重新摆在了大众眼前。

从文化传播形式上而言,经典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热潮逐渐褪去,节目本身的形式与内容的创新稍显乏力:赛制单一、选题类型化、追求高话题度选手等,导致部分观众审美疲劳,且接受空间相对狭窄,不便进行随身阅读接受。在自媒体与微综艺的层面,传统电视文化类节目因制作成本高、难度大,传播主体供给较少,受众能够接触的便携的诗词科普类微综艺则更少。对于千年诗词文化的挖掘需要新形势,其发展急需新的增长点。

4.文科与理科的思维差异

据调查,理科生接受的训练主要为“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文科生接受的训练则多是“形象记忆、社会知地实施分层教学和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有针对性地整体提高识积累等”。[3]以古典诗词和物理学科为例:古典诗词属于文学学科,以语言文字为基础、以艺术想象为沟通媒介,是感性的。而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偏重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定理,是理性的。无论是对借文学语言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还是用物理现象体现文学语言,二者在理解方式、运用语境以及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性难以突破。文理课程学习的区别导致文科与理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根深蒂固,对于综合不同属性学科产生影响,进而阻碍文理学科的交叉学习与探究。

二、融媒体时代下“新文科”科普短视频发展优势

(一)定位差异化

在科普类视频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平台,“文理“新文科”科普的内容少之又少,占短视频科普领域整体的不到2%。将内容定位在此,在红海中寻求新的“蓝海”效应,在内容结构级内容配置上以特色化、差异化的输出,在新赛道上拓展物理知识、诗词知识科普的新形式、新渠道。进而以差异化的内容带来浏览量,提高多学科科普的效率和质量,并依托浏览量,提供了进一步探讨流量变现的可能性。

(二)内容多样化

单一定位于某一领域的内容进行科普,内容难免单一化、枯燥化,而将文理两“新文科”探索并进行融合科普,大大提升了内容的知识性及含金量,打通学科壁垒,让文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数字时代有更为生动、多元、高效的视觉呈现形式。例如,《登鹳雀楼》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黄昏时刻的落日应是偏红色,但诗人为何却用“白”来描述太阳?一日之内,太阳是同一个太阳,但为何颜色会有区别?用物理概念解释,则是因为光的散射原理,而王之涣并不是描写落日,而是写从正午到黄昏时间流动的过程,借这个自然现象来表达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的伤感。而在两者互相串联解释的过程中,便可以将光的散射原理、古诗词原本的含义讲解透彻。以此方式促进对物理和诗词知识的理解,透过物理现象的理解和发掘读懂古诗词的深层意蕴。

(三)形式灵活化,科技不断赋能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疫情时代下也滋生了网络授课这一新兴培训方式,大众的接受度呈跨越式上升。在这一契机之下,将文理学科知识融合,依托影像视频、数字媒体、AI人工智能对有关知识及信息进行转录、计算、编码、推送、结构,以视觉感受与现场的“亲临感”代替传统口耳相传科普或教育模式,实现内容的对点投放,能够更大程度激发并提高受众群体对于学习的兴趣,避免主观因素导致的网络接纳吸收知识效率低下等问题,为现有科普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影视的泛文化、类文化特点为科普类视频提供基础

“优质科普类自媒体公众号是高质量科普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也是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普及的重要形式。这类公众号旨在面向非专业人群,就公众关注的社会科技热点话题,推送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通俗化科普内容,推进科技知识科普化,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4]

随着影视的出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由“崇拜价值”转向“展示价值”,泛文化、面向大众的“展示价值”能够对受众产生教化作用,故影视类艺术的“泛文化”“类文化”的特性被大众所接受并享受着影视带来的文化普及与文化教化。受众在视频博主视频营造的审美环境中主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显示了短视频科普形式独有的“寓教于乐”的社会使用功能。

三、融媒体环境下“新文科”科普短视频的发展路径

(一)将平面立体化,将书面可视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融媒体”就此诞生,它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融媒体的优势发择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因此,将这—优势应用于传播物理学与古典诗词文化上,以数字影像为载体进行知识输出,加以“电子绘本”“VR互动”等形式,将各学科优势相融合,使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立体化、可视化。

(二)将新文科内容融合纳入场景模式

在目前的时代大背景下,“新文科”融合已经成了小、初、高以及各大高校的重点研究和学习方向,打破文科与理科的壁垒和思维差异成了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这一现象,采用影视动画的方式,以视觉的直观表达替代专业性的词汇,轻松地带领观众解物理公式背后现实生活中的原理、身临其境了解文学中的场景以及科学现象的运用,简单明了地传输知识,打破学科壁垒,找寻文理科在思维方式上的共融。以生动有趣的话题和情景塑造故事,古今情景相互交融出现,使得科普内容丰富多元,富有正能量,内容更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在保证正确性和专业度的前提下,打通物理与古诗词之间的学科壁垒,将晦涩难懂的语言转化为有趣且易被接受的影像语言。

(三)将名师教授的能力权威性直接应用于科普

大学中的专家教授等的讲座通常会出现在“知识付费”类软件(如“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等)或知识普及节目中(如:《百家讲坛》、高校组织的圆桌座谈会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对个人领域对研究拥有极深造诣,对于自身研究领域的教育科普具备权威性。在可见的短视频市面上,邀请大学校园内的学术大咖进行知识科普的形式和数量都较少。因此,在科普短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可根据内容邀请名家进行录制,安排符合各年龄段的内容,用具有亲和力、幽默的形式讲解知识,增强科普短视频的权威性以及准确性,赋予更高的可信度,以权威性的科普为传播增色。

(四)对抽象学科概念知识进行具象化、趣味化,阶段化再创造,赋予超前,复杂学科知识低龄性,启蒙性

诗词具有生活时间、习惯和文字表达上的差异性,而物理具有对日常现象和科技运转方面的深入性,两者都非能够直观了解其中的内涵,并且对于知识的传播都具有抽象化的特点,而抽象化的知识传播导致了其枯燥的特点,并且在不同阶段生活阅历不同,对于现象知识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分清阶段性知识接受能力尤为重要。可在抽象知识的具象化,枯燥知识的趣味化,和知识理解的阶段化上实现突破,通过动画特效演示,卡通IP人物的加入解读和科普分层区分来将超前年龄段所触及的知识低龄化,让科普知识在趣味化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具有知识性特点,从而变相成为能够被信赖的知识科普教务系统。

四、结语

开展科普工作,需把握融媒体时代提供的机遇,通过准确客观的科普内容,融合文理学科知识架构,深耕优质内容。以物理学科与诗词为例,交叉科普可发掘严谨物理学背后的诗意与浪漫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科学与智慧,以影视动画艺术为载体,让“物”与“诗”在数字时代有更为生动、多元、高效的表现形式提升传播效能,延展学科之间的共同边界。文理思维训练兼容并包,打通物理学与古诗词之间的学科壁垒,通过文理创新性融合,推动教育规划全方位发展,链接用户与科学,培养并提升大众的综合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新文科文科科普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科普达人养成记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