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4-03-20王红彦李军文胡才玉郑太蓉秦丹妮

中国护理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工作岗位冠心病文献

王红彦 李军文 胡才玉 郑太蓉 秦丹妮

2022 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冠心病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且趋于年轻化,截至目前已累及我国1 139万人[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人民健康观念的改变,冠心病患者的治愈率提高,当完成治疗后,重返工作岗位是每位患者所面临的选择。重返工作岗位是指患者因伤病而离开后又重新回到原有工作岗位或更换新的工作岗位,维持工作状态的阶段性过程[2-3],是衡量疾病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4]。重返工作岗位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降低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利于疾病恢复,还能提升社会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5]。因此关注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均为单一的研究,不同学者报道的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现状各不相同,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全面了解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情况及影响因素是识别并干预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影响因素的必要环节,基于此,本研究采用Meta 分析研究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冠心病患者重返社会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 年2 月。中文检索式:(冠心病OR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OR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OR 急性心肌梗死OR 急性冠脉综合征OR心绞痛)AND(重返工作OR 恢复工作OR 重返社会工作)AND(危险因素OR 影响因素OR 相关因素OR 预测因素)。英文检索策略以PubMed 为例,见图1。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基于PICOS 原则确定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P):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且年龄≥18 岁;②研究内容(I):重返工作岗位率和(或)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提供OR 值及95%CI 或提供可进行转换的原始数据;③研究类型(S):观察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未报道相关结局指标、数据不完整或异常,质量低的文献;③会议、个案报道等文献;④非中、英文文献。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 名研究者各自使用EndNote软件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资料提取后进行互换核对,出现意见不统一时,寻求第3 名研究者帮助决定。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地区、样本量、研究类型、重返工作岗位率、影响因素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

文献质量评价由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必要性评价,满分为11 分,≥8 分为高质量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9 分,≥6 分为高质量研究[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 和StataMP 17.0 软件进行分析,冠心病重返工作岗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结局指标分别采用重返工作岗位率(%)及其95%CI 进行描述。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若I2≤50%,P>0.1,则认为存在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将每个影响因素纳入的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计算合并效应量,比较结果差异的大小;若某个影响因素纳入的文献数量≥10 篇,绘制漏斗图评估其发表偏倚。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初步共检索出文献472 篇,其中中国知网21 篇,万方数据库10 篇,维普数据库6 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库13 篇,PubMed 252 篇,Web of Science 100 篇,Cochrane Library 70 篇。经EndNote 自动和手动查重后获得398 篇;排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综述、病例报告、Meta 分析或系统评价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388 篇,最终纳入文献10 篇[7-16],其中中文文献5 篇,英文文献5 篇。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10 篇文献中横断面研究5 篇,队列研究5 篇,涉及研究对象11 380 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8 篇为高质量文献,2 篇为中等质量文献。具体见表1。

2.3 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的Meta 分析

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为21%~80%,合并后存在异质性(I2=99.3%,P<0.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为58%[95%CI(0.47~0.69)],见图2。由于纳入研究之间异质性较高,本研究以性别、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为66%[95%CI(0.51~ 0.81)],女性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率为36%[95%CI(0.09~0.63)];国内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为50%[95%CI(0.40~0.59)],国外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为78% [95%CI(0.71~0.85)],具体见表2。

2.4 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影响因素的Meta 分析

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病变血管数量、恐惧疾病进展、社会支持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P<0.05);吸烟史不是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并发症由于敏感性分析不稳定,尚不能确定是否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具体见表3。

2.5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并发症外,更换效应模型后各危险因素合并效应量的结果接近,未发生差异性改变,说明Meta 分析结果基本稳健可靠。

2.6 发表偏倚分析

本研究针对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做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不完全对称,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单个影响因素纳入文献数量均<10 篇,故未进行亚组的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为58%,低于Kai 等[17]、Sadeghi 等[18]学者的研究报道结果。可能与这两项研究纳入的绝大部分为欧洲人群,其医疗体系、护理干预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健康观念不同有关。此外,亚组分析表明,国内的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远不及国外。提示我国医护人员应更加注重冠心病患者的重返工作岗位率,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者所处阶段及疾病情况进行重返工作岗位准备度的调查,了解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准备情况及早期职业康复的需求及顾虑,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对应的疾病相关知识及工作益处的信息,消除患者顾虑。同时患者家属应给予积极心理支持,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监测,实施个性化的心理评估,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精神状态及情绪,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适时地进行鼓励与有针对性的安慰,使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对重返工作的回避心理。除此之外,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理解与包容,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提高患者的家庭内部支持度,减少患者在家庭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和负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胜任工作的自信心,同时呼吁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构建医院-家庭-社会合作的体系,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患者重返工作,减轻医疗负担,减轻社会压力。

3.2 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

3.2.1 年轻、男性患者更容易重返工作岗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男性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是女性的2.37 倍,即男性在冠心病治疗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更大,这与国内学者张茜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第一,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往往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当疾病治疗以后,因角色需要继续重返工作岗位[9];第二,可能与男性在面对心血管事件后能够及时调节消极情绪,积极应对有关[10,20]。年轻的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准备度越高,这与韩芳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疾病恢复和所充当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关。年轻的患者身体功能恢复较快,且处于工作和事业的巅峰时期,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重返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更大,而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正步入老年阶段,更趋向于选择退休[22]。此外,年轻人在患病后获取的疾病相关信息更全面、更及时且身体抵抗力强,疾病恢复周期较短,重返工作的可能性更大[23]。提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女性、年龄较大的冠心病患者,定期了解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情况,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如早期对女性、年龄较大者进行疾病认知干预等,并联合社区、工会等进行延续性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工作培训、就业信息传播及指导,使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尽快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3.2.2 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患者更容易重返工作岗位

工作性质是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患者重返工作的准备度更高,这与杨申申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以体力为主的工作往往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而大多数冠心病患者需要避免一些重体力活动,患者由于担心高强度的工作会影响疾病恢复,选择不返回工作岗位以康复疾病;此外,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患者大多数为临时聘用的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可获得的医疗卫生资源匮乏,重返工作时,就业选择受限,这就使得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患者被迫不返岗[8,25]。提示护理人员应详细地了解患者所从事的工作,并判断其工作性质,同时定期地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评估,依据院内心脏康复评估结果,提供职业康复建议,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调整重返工作的类型与时间。此外,社区等基层单位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提升患者参与度的活动,如心理沙龙、友谊比赛、病友交流会等,使其由参与对体力劳动需求较低的工作开始,逐步过渡至正常工作,提高重返工作准备水平。

3.2.3 病变血管数量少的患者更容易重返工作岗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变血管数量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单支血管病变比双支血管病变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更高。可能是由于病变血管数量越少,病变程度越轻,患者康复所接受的治疗方式越简单,康复周期越短,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风险更小[7]。提示临床医生应该全面地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以确定病变血管数量并及时进行治疗,同时在患者出院前护士应更加注重出院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在疾病治疗后要进行定期复查,以减少病变血管数量,促进疾病恢复,提高重返工作率。

3.2.4 恐惧疾病进展程度低的患者更容易重返工作岗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恐惧疾病进展是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即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越严重,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意愿越低,这与王钰洁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恐惧疾病进展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担心疾病或症状复发和恶化的长期的心理状态[27]。这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会使患者对自己失去重返工作岗位后胜任工作的信心从而影响患者应对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若患者过度担心重返工作岗位会加重病情,将使得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可能性减小,从而加重经济负担,影响疾病恢复,形成恶性循环。提示护士应该动态、及时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完善、系统的健康宣教模式,当患者存在疾病恐惧时,应该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所恐惧的具体原因并予以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同时鼓励家属参与,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减轻患者疾病进展恐惧,促进重返工作岗位。

3.2.5 社会支持度高的患者更容易重返工作岗位

社会支持是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作为患者外部资源,被认为是其重返工作岗位的重要预测因素,包括家庭、同事和政府支持等,不仅为患者提供情感关怀、疾病信息等精神和物质支柱,满足患者需求,缓解因疾病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还能解决经济的实际困难,当患者领悟到社会支持后,可促进其积极行为,采取积极的方式面对重返工作后的各种压力,重返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极大增加[28-29]。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在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予以及时评估,若发现患者存在社会支持缺失,了解患者对社会支持的个人需求,通过多种途径为患者制订合理的社会支持方案,同时鼓励患者在出院以后多参与社区活动,加强与成功已返工作岗位患者的沟通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社区医疗机构动员社区志愿服务、成立互助组织等方式,积极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提升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回归社会。

4 小结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有待提高,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病变血管数量、恐惧疾病进展和社会支持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系统地评价了重返工作岗位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纳入的文献质量总体较高,样本量大,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未来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亦存在以下不足:纳入研究均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未纳入灰色文献;率的Meta 分析因研究对象、样本量等存在差异,异质性较大,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影响因素指标涉及的文献数量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有待后续纳入大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行证实。

猜你喜欢

工作岗位冠心病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开年珠宝小惊喜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