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研究的范围综述
2024-03-20李映兰赵越龙艳芳田凌云李博雅胡宁宁甫凤唐小贵杨梦茹
李映兰 赵越 龙艳芳 田凌云 李博雅 胡宁宁 甫凤 唐小贵 杨梦茹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慢性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高质量安宁疗护的需求也在增加[1]。死亡教育是安宁疗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与死亡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和经验,包括死亡的意义和对死亡的态度、死亡的过程、丧亲和对临终患者的关怀等核心主题[2],其目的是通过理解死亡的本质和意义来寻求生命的意义[3]。临床工作中,护士经常面对患者死亡,在为患者提供护理、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同时,还需要安抚患者家属的负面情绪[4],这就要求加强对临床护士的死亡教育,以更好地引导患者及家属应对死亡,树立积极的死亡观。2023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关于开展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加强对医疗行业人员的宣传教育,面向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开展安宁疗护理念和基本知识教育,鼓励医学生和医务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安宁疗护服务[5]。目前,我国关于死亡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相关文献中死亡教育的内容、开展方式各不相同、研究工具较单一,且缺乏对此方面文献系统的梳理总结。因此,本研究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旨在分析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开展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确定研究问题
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相关的主题有哪些?既往研究主要发现了什么?采用了什么工具来评价在临床护士中开展死亡教育的效果?
1.2 检索策略
检索的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采用主题词、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英文检索式以PubMed 为例,具体为“(((nurses [MeSH Terms]) OR(nursing [MeSH Terms]))OR(nurs* [Title/Abstract]))AND((death education [Title/Abstract])OR(life education [Title/Abstract]))”。中文检索式为(“护士”+“护理人员”AND“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生死教育”+“生命尊严教育”)。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 年12 月10 日。
1.3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内容涉及临床护士的死亡教育;②公开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③研究对象为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临床护士。文献排除标准:①实际内容与死亡教育无关;②无法获取全文;③重复发表;④会议摘要和综述;⑤非中英文。
1.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 Express 软件去重,由2 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独立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随后进一步阅读全文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纳入文献。如在此过程中产生分歧,则与第3 名研究者或研究小组讨论决定,以保证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化表格提取文献信息并整合。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1 678 篇,其中中文文献共715 篇,英文文献共963 篇,去重后剩余文献943 篇,经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初筛后剩余文献225 篇,阅读全文等复筛,最终纳入19 篇[2,6-23]文献。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19 篇文献的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和类实验研究为主,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死亡教育研究主要发现
2.3.1 死亡教育需求
4 项研究[9-11,19]都报告了临床护士的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这提示护理管理者为临床护士制定个性化的死亡教育课程,开展死亡教育培训尤为重要。3 项研究[9-10,19]表明,临床护士的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关系,临床护士的死亡态度越积极,其死亡教育需求就越高。研究结果显示,死亡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丧亲经历,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护士的死亡教育需求有差异[9-11,19]。
2.3.2 死亡教育内容
死亡教育内容包括死亡教育认知、死亡教育培训课程。如Zhang等[23]将死亡教育课程分为自我准备、直面死亡、总结3 个阶段。李凤侠等[14]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死亡教育课程内容分为听见死亡、看见死亡、触碰死亡、超越死亡4 阶段渐进式死亡主题。张小红等[21]将死亡教育内容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3 个层面。
2.3.3 死亡教育开展方式
4 项研究[12-13,17-18]均报告了临床护士的死亡教育开展方式为培训,包括现场培训和现场结合网络培训。李凤侠等[13]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融入更多开放性方式,如主题讨论、观影体验、经验分享、情景模拟、人生回顾、濒死体验等,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包括安心茶话屋或安心卡工作坊的方式。研究表明,采用安心卡死亡教育方式,将研究对象引入生命末期的情境中,共情于患者,思考死亡,分享临终愿望及愿望背后的原因,相互给予支持,效果较好[7,20]。
3 讨论
3.1 临床护士死亡教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从纳入文献发表年份可以看出,文献数量逐年增加,说明我国对临床护士死亡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死亡教育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与国家近几年相继出台的相关文件[24-26]有关,另一方面与研究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及研究者的科研能力提升有关。
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来看,主要是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较少。定量研究旨在分析并识别临床护士在死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改进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如赵浩梅等[19]对11 所医院的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死亡教育需求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定性研究旨在了解临床护士对死亡教育的内心体验、情感反应及应对策略,为设计有针对性的死亡教育方案提供依据。目前,研究者较少关注临床护士对于死亡教育相关的经历和感受,未来研究者可多开展访谈及定量、定性的混合性研究,探索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结果,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3.2 临床护士死亡教育内容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死亡教育已先后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开展,逐步建立了死亡相关的教育计划,并将死亡教育纳入护理计划课程[27]。随着安宁疗护的发展,我国死亡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其发展仍相对缓慢[28]。因此,针对临床护士的需求,医院和相关机构应加强死亡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确保其内容系统全面,包括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29]。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临床护士的死亡应对能力。因此,如何构建一套完整、标准、有效的且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士死亡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唐鲁等[6]确立了《死亡教育》护士继续教育课程方案,特别强调“临床”二字,在各章节都增加了案例分析的内容,重点解决临床护士如何面对临终患者的痛苦与家属的困惑等临床相关问题。李凤侠等[14]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四阶段递进式死亡主题的护士死亡教育方案,其内容包括介绍死亡教育相关知识,形成听见死亡、看见死亡、触碰死亡、超越死亡4 个主题,为进一步对临床护士实施死亡教育提供了支持。张小红等[21]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认知、情感、技能3 个领域构建了急诊科护士死亡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国外通过临终护理教育联盟课程为临床护士提供了全面的临终护理教育,以满足高质量临终护理的需求[30]。未来,应针对临床护士构建系统的死亡教育的“教”“学” “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将死亡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他继续教育课程,以推动死亡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3.3 临床护士死亡教育开展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较少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多以急诊科和肿瘤科为主,临床护士安宁疗护和死亡教育相关培训不足[31],缺乏相关知识,且死亡教育需求较高,亟需开展多元化死亡教育方式[9-11,19]。目前,对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是现场培训、现场培训结合网络培训的形式进行,为满足不同科室临床护士实际工作中对死亡教育的高水平需求,倡导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死亡教育[32]。既往对于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研究,多以急诊科和肿瘤科的临床护士为主,因为急诊科和肿瘤科护士经常接触临终患者和濒死患者,面对患者的痛苦和死亡,在工作中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对死亡教育的需求更高。开展死亡教育培训系列讲座[17]、网络教学与死亡教育培训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12]、以特殊扑克牌安心卡进行关于生死议题的讨论分享[7,20]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急诊科和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的正向改变,提高其对死亡教育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开展患者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真实案例讨论等方式,使临床护士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价值[33]。英国使用儿童故事板作为死亡教育的工具,提高了儿童的死亡意识[23]。未来,可探索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让临床护士在安全的环境下实践,从而使其在面对真实场景时能从容应对,并通过建立跨学科的教育培训,丰富临床护士死亡教育方式,提高死亡教育效果。
3.4 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研究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既往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研究中,研究设计以横断面研究为主,缺乏纵向研究及干预性研究。研究工具主要是问卷调查和量表测评,如陈健等[15]与翟晓萍等[22]采用自制问卷评估临床护士对死亡教育的知识和认知情况。以自行设计的问卷为评估工具,缺少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依据。另外,对相同主题使用不同的评价工具,导致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不强。问卷调查虽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数据、节省时间和成本,但由于问卷是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无法真实反映研究问题。量表测评较多使用的是国外研制或经过修订、汉化的量表,可能存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在死亡教育的研究中,较少使用访谈法来深入了解临床护士在面对死亡时的感受及需要的帮助等。因此,建议未来可多采用量表测评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并研制适应我国文化背景的量表,多角度、全方位评价临床护士死亡教育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死亡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4 小结
本研究对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死亡教育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围绕死亡教育需求、内容、开展范围及研究工具等方面。针对目前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现状,建议未来进一步科学设计临床护士死亡教育培训课程,为死亡教育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丰富多形式的死亡教育,使临床护士更好地认识死亡以及理解患者和家属面临死亡时的需求和情绪,提升死亡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研制适应我国文化背景的测评量表,科学评价临床护士死亡教育效果。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针对临床护士群体的死亡教育研究,未来将进一步探讨不同人群死亡教育的研究,以助力我国安宁疗护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