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对四肢骨折术后病人的影响
2024-03-20姚瑶,周飞,李帼
姚 瑶,周 飞,李 帼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四肢骨折类型之一,指的是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内的骨折,多由外力传导等因素造成[1-2]。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常用方式,能有效改善病人病情,但需配合良好的术后功能锻炼,以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3]。病人术后康复锻炼效果受其依从性的影响,故不断提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对确保桡骨远端骨折病人术后康复意义重大[4]。中医将功能锻炼纳入“导引”范畴,认为肢体锻炼以及呼吸吐纳等能促进骨科病人肢体功能恢复[5]。目前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更强调形体上的“动”“静”调节,对精神层面上的“动”“静”调节不够重视,不利于提高病人锻炼依从性。“动静互补”平衡理论注重形体与心神之间的统一,主张在骨科康复治疗及干预中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将肢体运动与调息运气充分融合,能兼顾对病人的生理干预及心理、情绪干预,提高病人依从性,促进其术后康复[6]。本研究尝试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病人中应用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模式,观察其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诊断与《骨科学》[7]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并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年龄超过18岁;AO/ASIF分型[8]A~C型;病人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患肢其他部位骨折、脱位或伴有病理性骨折;并发正中神经及桡、尺神经损伤;因患内科重症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存在精神障碍或患精神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年龄18~52岁,病程1~6 d;观察组年龄20~55岁,病程1~5 d。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GSES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1.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由统一手术医生团队进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常规予以前臂石膏托固定,并配合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方式。1)早期锻炼:术后1周内不可剧烈活动患肢,术后1~2周起开始进行指间关节活动以及掌指关节屈伸,并适当活动肩关节以及肘关节,不对每日活动次数和频率做规定,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人耐受情况自主控制即可。2)中期锻炼:术后3~5周在早期干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配合肩关节内收及外展、前臂肌肉收缩训练等锻炼项目。3)后期锻炼:术后6~8周待病人骨折基本愈合即可将其夹板外固定拆除,进一步强化腕部、肘部、肩关节屈伸运动及旋转运动,并按照由轻到重的原则逐步推进握拳等肌肉收缩训练。
观察组予以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1)早期锻炼:术后第2天起至术后2周,康复锻炼以“静”为主,“动”为辅。“静”养神,指导病人“运气调息”,吸气时将意念停留胸部,逐渐吸足气使其充满胸腔,之后停顿3~5 s,通过鼻腔缓慢呼气,将腹腔收缩,彻底呼气,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循环,每日早、中、晚分别进行1次练习,10个循环/次。“动”养形,早期活动指间及掌指关节,循序渐进,之后进行微握拳活动。以病人完整完成一次指间及掌指关节屈伸、握拳活动为1组,每日3组。握拳及伸掌锻炼时指导病人尽可能主动屈伸至最大限度,维持极限状态10 s再放松,并按照每日3次活动肩关节及肘关节,避免关节粘连。注意夹板未拆除前不可进行腕关节屈伸,并避免前臂旋转活动。指导病人按照每日2次、每次30 min进行全身放松训练,训练时配以五行养生音乐作背景,引导病人闭眼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到指间及掌指关节等需锻炼的部位,待全身肌肉放松10 s后再将双眼睁开。2)中期锻炼:术后3~5周宜“动静并重”。“运气调息”练习照旧继续,仍以伸掌及握拳活动为主要锻炼项目,每日增加至5组。在早期锻炼基础上于每日早、晚各进行2次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锻炼,屈伸、旋转至病人疼痛耐受极限后维持15 s再放松,以病人完整完成一套腕关节掌屈、背伸、前臂前后旋转动作为1组,每日2组。中期锻炼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系统,借助传感器,使病人能通过屏幕观察到自己的虚拟图形。由护理人员根据其病情恢复状态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情景训练,引导病人根据情景变化及提示做出躲避等动作,并进行有利于手部功能及力量恢复的康复游戏,以达到训练目的。虚拟现实训练按照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25 min进行。3)后期锻炼:术后6~8周以“动”为主、以“静”为辅。“运气调息”练习照旧继续,待病人骨折基本愈合后将石膏或夹板拆除,将掌指关节屈伸、握拳活动增加至每日10组,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锻炼增加至每日5组,并增加每日2次掌侧及背侧撑墙锻炼,屈伸、旋转及支撑等活动到达病人最大耐受度后需坚持15 s再放松,循序渐进地增加支撑力量,具体以病人能够耐受,感到轻微疼痛为宜。虚拟现实训练做法同上,按照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45 min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功能锻炼依从性
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使用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9]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心理相关锻炼依从性、身体相关锻炼依从性和主动学习相关锻炼依从性共3个维度、16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5分,“不能完成”评1分,“完全可以完成”评5分,量表总分16~80分,评分越高说明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越高。
1.3.2 自我效能
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10]进行评估,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1~4分,总分10~40分,分值越高说明病人自我效能感越强。
1.3.3 腕关节功能
干预前、干预8周后使用Cooney腕关节功能量表[11]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背伸/掌屈活动度、握力共5个维度,各维度评0~25分,总分0~125分,评分越高说明病人腕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干预8周后根据Cooney评分判断病人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0~125分为优,80~89分为良,65~79分为可,<65分为差。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作为临床常见四肢骨折类型之一,可导致病人腕关节功能受损,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12]。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配合术后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病人病情,促进病人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13-14]。既往临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病人多采用常规康复锻炼的方式,康复锻炼内容及方法较为单一,且缺乏相应的病人心理及情绪调节措施,运动过程中未能做到动静互补,形神结合,导致功能锻炼不充分,康复效果不理想[15-16]。动静互补平衡论指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筋骨关节活动可促进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而适当维持静止能够为骨折断端生长提供较稳定的环境,该理论主张在持续的活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制动,实现动静互补,以维持病人机体与心理之间的平衡,促进病人康复[17]。故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病人中引入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具备一定可行性。
3.1 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对病人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4周和8周后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注重整体观念,指导病人在早期功能锻炼时每日定期进行“运气调息”、全身放松训练,运用五行音乐疗法及放松训练法,可帮助病人放松身心,缓解其不良情绪,使机体及心理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进而提高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可通过模拟特定的康复动作帮助病人正确执行康复练习[18]。病人通过佩戴虚拟现实头盔或使用手持设备,观看虚拟场景中的模拟动作,并模仿进行锻炼,有助于提供准确的动作指导和反馈,帮助病人正确进行康复锻炼,且锻炼过程更具趣味性,能激发病人锻炼积极性与依从性[19]。有研究指出,音乐节律操能改善脑梗死病人不良情绪,并促进其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20]。说明音乐疗法确实能通过影响病人情绪,促进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4周和8周后GSE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可能为: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通过五行音乐疗法进行心理及情绪调节,可缓解其负性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有助于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同时,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主张,根据病人术后早期、中期和后期各阶段特点制订差异化的功能锻炼内容,并结合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功能锻炼频率和强度,能让病人充分掌握功能锻炼知识及注意事项,使其能从容应对、配合完成各项功能锻炼,提高其自我效能及依从性。骨折康复过程中受到损伤方式及个体因素等的影响,在活动过量的情况下易导致内固定物断裂、畸形愈合或者骨不连等,而活动量不足可能会引起关节僵直或者功能失用等问题[14]。
3.2 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对病人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观察组病人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基本达到预期。鲁芳勤等[21]研究发现,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究其原因:动静平衡论功能锻炼模式下,护理人员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可科学评估骨折愈合的安全上限以及功能恢复的有效下限,并掌握两者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从而针对术后各阶段的功能锻炼方案进行优化,避免功能锻炼强度超出骨折断端能够承受的压力负荷。动静平衡论康复锻炼在确保骨折安全愈合的前提下要求病人在各项功能锻炼动作达到病人忍耐极限后维持该状态10~15 s,能最大限度促进病人术后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其腕关节功能。虚拟现实技术系统可记录病人的康复数据,包括动作范围、力量和灵活性等指标,这些数据可用于康复锻炼分析和评估,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此外,该护理模式下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更高,有助于确保良好的功能锻炼效果,促进病人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应用动静互补平衡论康复锻炼可提高病人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同时有助于改善病人术后腕关节功能。通过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康复锻炼方法可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然而,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每例病人的康复情况是独特的,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无法适用于所有病人;其次,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病人自我报告的依赖性和主观性的影响,病人可能会有记忆偏差或倾向性回答,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最后,研究样本量仍偏小,可能降低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今后的研究中需综合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并由专业医护人员制订康复计划并给予指导,同时尽可能扩大研究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