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24-03-20丁昌昆
丁昌昆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1]由此看出,相关部门不仅确立校企合作主要意义,而且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和具体内容,明确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能人才,有利于职业院校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利于发挥企业资源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有利于突显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更有利于解决企业找不到合适自身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以及职业院校毕业学生找不到合适自身专业特长相关就业企业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实践路径。
一、明确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订单班人才培养中的权责
开展订单班式校企合作,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契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的高素质人才,企业的先进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2]健康的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持续健康的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需要企业能够长期持续地提供就业岗位,能够全部接纳订单班的毕业学生。此外,在订单班培养的全过程中,必须明确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职业院校与企业都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和履行相应义务。在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权责主要体现在选人与用人上企业具有绝对自主权,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企业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职业院校的职责是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结合企业相关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为出发点,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标准体系、改进教学内容等相关工作。在学生管理方面,制定订单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培养个人品质、个人价值观发展、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价值承诺等为目标,以实现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合作企业选人与用人的权利与义务
校企合作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学生、职业院校、合作企业三方,三方应该形成统一目标,这是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关键。校企合作订单班学生名单的确定不由校方决定,而是由企业方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通过一定的程序选定。一般而言,订单班学生选定的大致流程为,企业用人单位的具体用人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分别通过面试、考试、测试等环节加以筛选、甄别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最终确定参与订单班培养的学生名单。职业院校应该按照校企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开展相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等教学,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等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在岗位和岗位群上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需求。
校企订单班合作企业实施了在选人方面的权利,订单班学生在完成学校相关教学任务并考核合格时,企业应该履行接纳并妥善安排订单班毕业生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在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可持续的、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保障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获得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才能够更好促进毕业生到优质企业实现优质就业。
(二)明确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职责
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只是让学生提前锁定就业方向和就业企业,并不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因为确定了就业企业而降低对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相反,我们在注重订单企业岗位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使其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3]学生应该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体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成就感的专业能力;体现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方法能力;体现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社会能力;体现个人品质、价值观发展、自我价值承诺的个性能力。[4]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文件,应该由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研讨会或校企合作教学研讨会上讨论确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在满足企业对人才技能和能力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应该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国家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相关要求的。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要求应该高于非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持续良性循环,才有利于企业持续合作与学生积极参与,才有利于院校持续开展的多方共赢局面。
二、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的优势
校企合作订单班式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有利于职业院校和职业教师发展。
(一)订单班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更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是由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研讨会或校企合作教学研讨会上讨论确定的。校企合作教学研讨,应该由职业院校核心专业课教师、技能实践课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组成,共同讨论人才培养目标、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生产实践等内容。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先找出专业核心技能,针对实现核心技能的要求,设计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针对专业核心课,设计其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为实现核心技能,设计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并针对岗位素质、技能要求对实践环节进行整合设计。[5]这样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要求,也符合企业的选人用人需求,可以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合格员工的无缝对接,节约了企业在选人用人和企业新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成本。
(二)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形成
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老师都应该把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使学生更早了解企业价值和企业使命,更早从员工视角审视将要加入的企业,为全面融入企业发展奠定基础,扫除心理障碍,全面接纳企业。在实践中,严格按合作企业文化、技能要求进行教学和管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在课程建设和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促进订单班同学对企业的价值认同,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发现订单班学生和非订单班学生进入合作企业的离职率差异巨大,这说明订单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就开始了解企业的利弊和开始接纳企业,而非订单班的学生则较为茫然、无从适应,导致较高的离职率。
订单班人才培养不是只培养单一技能,而是需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技能,企业也需要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人才。订单班人才培养是在岗位相关的专业面上培养专业能力,订单班式人才培养需要考虑职业迁移性、职业潜质的培养与开发,以及完整个性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订单班式人才培养应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注重德技双修,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和企业。
(三)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对教师发展有利
校企合作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加入校企合作的交流、学习、研讨中来。职业院校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应该不断把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更加贴近工作实际的方式讲解和阐述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职业院校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3]
(四)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对职业院校发展有利
职业院校应该利用好校企合作契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的大环境。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引入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之中,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赋能;积极引导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建言献策,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助力。职业院校应该把校企合作作为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构建符合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特色的专业群和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符合职业技术人才成长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6]
三、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制度化
共同构建适合校企合作长期发展的制度,是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
(一)构建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双方应该通过协议方式明确双方的权责,协议内容由校企双方研讨确定,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签订,校企双方应该遵守落实,高质量履行彼此职责,确保订单班人才培养如期开班、严格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严格按三方协议落实就业安排等。协议应该明确校企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解决方案,协议签署应该考虑协议本身落实的可行性,协议签署不应该损害学生利益。校企双方应该约定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之间交流形式、内容、频次等相关内容,促进职业院校双师型人才队伍形成。企业安排有经验的师傅或是本校毕业在企业发展较好的学长对学生讲解企业相关技能,分享企业职业发展路径。职业院校应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需求,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水平。
(二)构建有利于吸引优秀学生加入订单人才培养的企业管理制度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合作企业为更好吸引优质学生参加到订单班人才培养中来,合作企业制定了《订单班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在订单班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中,明确了订单班学生比非订单班以外招聘应届毕业生有着提前转正、缩短实习期、提高福利待遇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企业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的宣传,可以激励更多优秀学生加入订单班人才培养中,使企业获得更优质人才,使企业进入人才驱动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构建有利于订单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应该包括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培养指标、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指标、专业理论评价指标、专业技能评价指标等评价。在教学评价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专业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水平。
四、结语
校企合作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的必然选择。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享受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职业院校可以吸收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优势资源以弥补职业教育的滞后性;学生不但可以享受更加优质教育教学安排,而且可以获得优质企业就业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