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体系在麻醉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2024-03-19韩彬杜海明张静周阳王军曾鸿郭向阳韩永正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员麻醉科麻醉

韩彬,杜海明,张静,周阳,王军,曾鸿,郭向阳,韩永正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2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 100191)

麻醉质量控制是麻醉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极其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高效完善的质控管理,有助于改进临床工作、及早发现潜在风险、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1]。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医疗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体系,涵盖强化质控专员培训、质控指标动态管理、信息化上报系统,已成为麻醉医疗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质控管理模式,相比于既往传统质控方法,有着明显优势及应用价值。

1 强化质控专员培训

质控专员是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与辖区内医疗机构连接的桥梁,是实现临床麻醉质控均质化管理的核心枢纽。 为了提高麻醉质控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临床麻醉均质化目标,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应定期举行麻醉质控专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麻醉科质控标准、国家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解读及上报注意事项、新增麻醉质控指标解读及上报注意事项、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workshop、麻醉质控中心工作规划等。 通过强化质控专员培训,确保质控填报的数据源真实可靠。

通过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workshop培训,确保每一位辖区内的质控专员掌握此系统的正确使用方法。 软件设计及开发的医务人员、数据工程师详细介绍使用方法、功能模块应用、数据处理流程及系统可视化图表导出等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价学员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学员反馈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质控专员培训形式。

北京市辖区内共有麻醉质控专员159名,质控专员基本信息情况详见表1。 共发放问卷159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采用SPSS 26.0对该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克朗巴赫系数为0.99,提示该问卷的总体信度较好。 培训效果共有10项评价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分,质控专员对系统培训相关内容满意度较高(表2)。

表1 质控专员基本信息 [n(%)]

表2 质控专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价 分)

2 质控指标动态管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指示,麻醉质控指标需有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代表性,全国各地、从基层医院到三甲医院都可采集,且尽可能使用智能信息系统进行自动采集[2-3]。 整理和分析麻醉质控指标可发现临床麻醉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及时有效的整改所发现问题,方可提升麻醉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行为,促进临床麻醉诊疗的同质化与标准化。

麻醉质控指标应涵盖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局指标,尽可能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采集。 麻醉专业核心关注的问题即可成为麻醉专业的质控指标,而相关指标的信息化自动采集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麻醉质控指标需囊括围术期麻醉安全与质控管理的全部过程,即使部分医院有些指标尚未实现全自动化质控,质控指标采集工作仍有部分需要依靠人工统计完成,但未来数据来源应尽量实现信息化自动采集。 此外,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市临床麻醉质控中心”)要求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建立台账,电子版或纸质版均可,确保质控数据的真实性及可溯源性。

质控指标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麻醉质控工作的持续推进,临床麻醉过程中质控指标的管理应依据时代发展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发展方针而进行动态管理,质控指标的增加或者剔除应依据学术理论发展及临床数据分析而进行动态调整。 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可通过聘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家、循证医学专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专家承担数据分析工作,对质控指标进行大数据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麻醉学科建设、提高麻醉学科服务能力的要求,落实麻醉门诊及麻醉护理单元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舒适化医疗,北京市临床麻醉质控中心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经北京市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讨论,一致同意在2015年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麻醉质控中心”)《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4]17项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新增6项指标,分别为: 实际开放床位数(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麻醉科护士在岗人数、手术室外麻醉率、麻醉门诊人次、分娩镇痛率及入室后非计划停手术率。 新增的6项指标与17项国家质控指标通过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一并纳入北京市麻醉质控数据的上报体系,为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提供了重要的修订参考依据。 2020年,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于前期大量工作基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下,制订了《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5-6],将众多质控指标进行了分类和优化,分别是生命体征类指标、麻醉科过程管理指标、麻醉科过程管理指标以及并发症相关指标,质控指标增加至40项。

3 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

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将40项质控指标进行监控,通过指标数据挖掘可以充分反映麻醉专业的结构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以及医疗机构整体医疗质量水平。 如结构性指标中,麻醉方式比例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 过程指标中,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可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 结果指标中,麻醉开始后24 h内死亡率可反映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作为北京市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通过建立并推广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在北京市开展信息化质控数据采集与管理,旨在通过该系统提取质控指标相关数据,监测辖区内各医疗机构麻醉科运行数据,最终实现信息化质控。

利用AIMS系统,通过对麻醉记录单及PACU记录单数据调取,自动采集多项质控指标,将采集到的数据带入后台计算公式,统计分析出相应的质控指标,并纳入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该系统可分析比对出异常数据,反馈给质控专员。 信息化管理方式替代传统人工台账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及数据准确性。

既往质控数据指标的上报为人工统计填写,并且一些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在术后,经常会出现记录不规范,漏写、错写、人为改写等情况,使麻醉质量管理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7-8]。 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作为麻醉质控管理的核心部分,使用符合质控规范的功能模块,病房所有需要麻醉科会诊的患者,均需进入系统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填报,在科室临床流程管理层面,最大程度上保证质控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对上报的质控指标数据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管理,确保信息录入规范完整; 未来可通过研发与麻醉信息相关的逻辑数据库,实现逻辑控制,系统可通过智能分析,及时发现有质量偏差或异常数据,并作出即时提示,实现实时智能控制; 采用多级督查模式,对已完成的麻醉记录数据先由系统进行核查、对于环节质量控制提示存在缺陷的数据,采用终末数据统一筛选上报的方式,监控整改相关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 通过对麻醉操作过程中的提示和示警功能,以及日常工作的量化审核功能,强化麻醉医生的医疗行为规范,使临床麻醉的规程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有助于降低各种麻醉风险[9-10]。

使用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体系后,数据上报率明显升高,目前可以实现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质控数据上报。 既往因人为因素,导致数据填报、数据计算等环节出现错误,对质控报告的撰写带来若干问题。 使用此系统后,绝大多数质控指标可实现自动计算并导出,优化了质控数据的整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4 结语

通过建立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体系,分析整理麻醉质控数据指标,建立每月、每季度、每年麻醉质量的安全质控报告,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探讨数据变化趋势,深入分析数据背后存在的临床问题,定期举行麻醉质控会议。 在常规质控“计划、执行、学习、行动”(plan-do-study-act,PDSA)的工作模式基础上,通过设立麻醉质控标准(standardize,S),执行(do,D),检查(check,C),调整(adjust,A),即SDCA工作模式,形成质控工作PDSA及SDCA的双轮驱动模式。 建立质控专项负责人制度,通过质控专项的SDCA工作模式,有利于北京市临床麻醉质控中心北京市临床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对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麻醉科进行层级、动态管理,最终实现北京市麻醉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性改进,保障医疗机构平台体系高效、安全运转。

猜你喜欢

专员麻醉科麻醉
麻醉科特色教学查房模式探讨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专员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领导名单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浅谈二级医院麻醉科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