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查出传导阻滞怎么办
2024-03-19李剑萍桐城市人民医院
■李剑萍(桐城市人民医院)
心电图是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检查方法,通过从体表记录到的心脏电生理活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当心电图显示出传导阻滞时,意味着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因此,传导阻滞是一种应该引起关注的异常现象,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本文将从心脏传导阻滞的概念、分类、心电图表现、症状、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电图传导阻滞问题。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普通心肌分化而来的一部分特殊神经肌肉组织,从上到下依次为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主要功能是产生激动、传导兴奋和维持调节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
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电传导系统内某些部位的传导受到阻碍,使得传导速度减慢或中断,导致心电图中出现波形形态和间隔时间改变。
心脏传导阻滞的分类
根据阻滞的位置不同,心脏传导阻滞通常分为3 种类型: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内传导阻滞。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房室传导阻滞,其次是心室内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周围心肌因缺血、炎症、药物、干扰等原因,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导致心房心室停搏。
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其可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一度、二度、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和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表现为窦房传导时间的延长,在体表心电图上很难和心律不齐相区别;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典型的心电图特点来诊断;三度窦房传导阻滞表现为窦性P 波消失,与窦性停搏鉴别困难。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炎症、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使激动在心房到心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碍,使得传导速度减慢或中断。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前者包括一度、二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心室内传导阻滞
发生在房室束以下各处的传导阻滞总称为心室内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左束支、右束支、双侧束支、左束支分支及三支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室内传导阻滞。由于左束支的主干粗短,右束支的主干细长,所以临床上右束支阻滞较多见。
心脏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和临床症状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检查过程中,可以根据心电图的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阻滞及阻滞的类型。
窦房传导阻滞表现
窦房传导阻滞主要见于炎症、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病窦综合征。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心律不齐,此时患者往往没有不适,少数感觉心悸胸闷。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漏搏现象,长间歇是正常窦性节律的2 倍。有的呈文氏型,长P-P间歇小于短P-P 间歇的2 倍。患者大多感觉心跳暂停了一下。
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 波消失,心脏多被异位节律点控制,出现房性、交界性或者室性逸搏心律。患者会出现胸闷、头晕,甚至发生昏厥和抽搐。
房室传导阻滞表现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时间大于0.20秒,但窦性激动仍能下传入心室。此类患者一般无症状,只是在听诊时发现第一心音减弱。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心电图显示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一次心搏脱落(P 波后无QRS-T 波群);Ⅱ型则是一个心房波突然受阻不能下传,而其前后的P-R 间期都是恒定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如果心室率过慢,可以引起血液动力循环障碍,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上可以看到心房波和心室波无关,各自有各自的节律,心房率快于心室率。这是由于心房波被完全阻滞,不能下传到心室,交界区和心室内的异位起搏点开始保护性地发放激动,便出现了交界性逸搏心律和室性逸搏心律。此时,患者由于血流动力的障碍引起脑部缺血缺氧,会觉得胸闷、胸痛、头晕,甚至会晕厥、猝死。
心室内传导阻滞表现
心室内传导阻滞根据阻滞部位不同,心电图的表现也不一样。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QRS 波时间≥0.12 秒,V1 联呈“M”型或呈R 型,R波有切迹,Ⅰ、aVL、V5 导联可见宽大、粗钝的S 波,并有继发性的ST-T 改变。患者多有胸闷、气短症状,活动后加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显示:QRS波时间≥0.12 秒,Ⅰ、aVL、V5、V6 联呈宽大的R 波型,有时R 波有明显的切迹,V1、V2 联呈QS 或rS波型,V1、V2、V3 联ST 段会有不同程度的抬高。左束支阻滞时,由于心室除极程序及时间发生了改变,复极程序也受了影响,所以左束支阻滞时会出现继发性的ST-T 改变。但大部分患者的心肌此时已有缺血、炎症、心肌纤维化等表现,所以ST-T 改变可能不像上述那样典型。此类患者大多感觉胸闷、胸痛、气短等。
左前分支阻滞时心电图表现为:电轴显著左偏,多在-30°至-90°,Ⅰ联没有S 波,Ⅱ、Ⅲ、呈rS 型,SⅢ>SⅡ,QRS 波时限正常,患者大多无不适。
双侧束支束支传导阻滞时,左、右束支都可以发生一度、二度、三度传导阻滞,此外,双侧束支又可呈同步或非同步传导阻滞,心电图图形复杂,诊断非常困难。
其他类型的室内阻滞,非常少见,在此略述。
如何应对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上的传导阻滞不是无缘无故的异常现象,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心肌炎、心肌缺血、梗死、药物中毒、先天畸形等。所以,我们要对传导阻滞有足够的认识,才知道如何去预防、应对。
窦房传导阻滞常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一般预后良好;持续性的窦房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及窦房结功能衰竭者,此外可见于高血钾、洋地黄中毒等。如果频繁发作或致心脏出现过长时间停搏,可引起晕厥、阿-斯综合征。二度Ⅱ型及三度窦房传导阻滞患者要积极寻找病因,并配合治疗,仍不能好转的,就要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在有病变的心脏,如风湿性心肌炎、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药物大量使用、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手术等。正常人于卧位或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也可能引起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立位或活动时P-R 间期转为正常。健康的老年人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所致。此类型阻滞除积极治疗病因、定期复查心电图外,无需特别处理。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大多为一过性的,常因洋地黄过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风湿热、病毒性心肌炎、高钾血症等引起,当病情好转后,可转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消失。正常健康人、运动员可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出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活动或应用阿托品后便消失。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几乎都是病理性的,预后较差,易进展为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易发生阿-斯综合征,故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呈暂时性或持久性。暂时性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由一些急性病变或因素引起,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药物过量等,阻滞部位多在房室交界区,在病因清除后多可改善或消失。发生于冠心病、原发性传导束退化症、扩张性心肌病等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常呈持久性,如伴有过缓的逸搏心律(交界性<40 次/分,室性<25次/分),提示低位起搏点功能低下,有发展至心室停搏的可能。患此类阻滞者,应根据情况尽早安装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高钾血症等。急性心肌梗死时新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恶性预兆,常伴大面积心肌梗死,预后较差。年轻人出现的单纯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不具有临床意义。
不同于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罕见于正常人。临床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其次为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心脏病(尤其是主动脉瓣病变)等。单纯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与传导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病变有关。
综上所述,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它的功能是否正常,关系到我们整个身体的健康。传导阻滞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不容忽视。如果不去治疗,会影响心脏功能,严重时会导致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检测心脏传导阻滞最便宜、便捷、快速、高效的方法就是心电图。因此,建议每隔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在发现传导阻滞后,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和评估,包括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声学造影、心脏CT、血液检验等,必要时进行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另外,对于健康人来说,防大于治。临床发现,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检查出室内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较大。平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低盐、低脂饮食,营养要全面均衡,不要抽烟,保证充足的睡眠,再加上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