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学评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2024-03-19游初泽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中心小学

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小数乘法评价

游初泽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指出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精准实施要依赖体系构建与方式创新两个方面,所得出的评价结果能够为教师提供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讲授过程,进而提高教学实效。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评价”,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利用全方位反馈指引教学改进路径,打造动态互动的支持环境,力求激发学生求新、求变、求进的内在动力。

一、分层设置评价指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进度、接受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存在差异,同一个班级内更是如此。单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全面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进步空间,而采用分层评价指标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个别需求,为教师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支持。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区分其在数学学科中的整体表现和个别差异。随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每个层次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实现教学评价精准化。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有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小数和乘法的基础知识,能够迅速进行计算。而有些学生往往在理解小数的含义或执行乘法运算时较为困难。这些差异要求教师在制定评价指标时采用分层方法,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基础层级的学生,评价指标包括:①能够识别并读出小数;②理解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如乘法的意义和计算过程;③完成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如单位小数(0.5、0.3 等)与整数的乘法。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评价指标包括:①熟练掌握小数与整数的乘法运算;②能够处理两个小数相乘的基础题目,理解乘法运算中小数点的位置变化;③开始探索小数乘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如简单的购物问题。对于高等层级的学生,评价指标包括:①完成更复杂的小数乘法题目,如多位小数的乘法;②能够在复杂情境下应用小数乘法,如解决涉及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③具备较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创新层级的学生,评价指标包括: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高难度问题,如结合几何图形的小数计算;②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提出创新的方法或策略;③能够将小数乘法与其他数学领域相结合,如统计学、物理学等。每个层级的评价指标旨在鼓励学生在各自的认知水平上取得进步,同时激发其向更高层级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在于将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有机融合,强调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并非相互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彼此依附、目标一致的共同体。在这一体系中,教学评价作为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全过程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教学决策,“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反思。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一体化”体系时,需紧密结合评价指标的要求,提前做好评价准备,包括与学生的深度沟通、梳理知识脉络、整体现存问题等,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平衡。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课前阶段,教师可准备一系列小数乘法的练习题,涵盖从基础的单位小数乘以整数(如0.5×4)到稍微复杂的两个小数相乘(如0.3×0.6)。教师为学生分发预习材料,其中包含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说明和示例题目,以及上述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下一次课前完成这些练习题,并记录下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或疑问。课中阶段,教师要收集学生完成的预习练习题,并快速浏览,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或疑问,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如发现学生在处理小数点后多位数相乘时存在误解,通过具体示例(如0.25×0.34)详细讲解数位对齐的重要性。教师在讲解新概念或解题技巧后,即刻提出相关问题:“0.6 乘以0.2,结果是多少?小数点应该放在哪里?”为加深理解,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类题型,如“将小数乘以10、100、1 000的快速计算方法”,并邀请几组学生展示各自的讨论结果。教师在小组讨论期间巡视,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补充说明。课后阶段,教师布置项目设计。项目一为“小数乘法日常应用探索”,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遇到的打折情况(原价的80%等),并计算实际价格。项目二则是“创意小数乘法游戏制作”,鼓励学生设计包含小数乘法的数学游戏,如拼图或卡片游戏。在下节课程的小组分享会上,教师给予具体的反馈建议,重点关注其在理解小数乘法概念和应用方面的表现。

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提效

(一)丰富评价形式,锻炼综合技能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形式通常包括闭卷考试、标准化测试和书面作业,往往侧重判断学生解题正确与否,检验其在解决标准化问题上的表现,较少涉及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培养。想要实现评价形式创新,教师需融入多元化和互动性的评价手段,引入项目评价和实践评价,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实际操作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应用水平,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用。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为例。本节课评价形式围绕闭卷考试和书面作业展开,虽然能够测试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策略方面作用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超市购物预算计划”的实践项目:首先制作详细的购物清单,在其中列出多种商品及其单价,如苹果5 元/斤,牛奶10元/瓶,面包3 元/包等,并填写促销信息,如“买二赠一”的优惠活动,或“满50元减5元”的折扣。学生的任务是在给定的预算(如150 元)内,尽可能合理地规划购买这些商品。学生首先需要计算不同商品组合的总价,接着应用减法和除法考虑如何利用促销优惠,如计算折后价格或者计算“买二赠一”中实际的单价。如方案一:学生选择购买了5斤苹果、6瓶牛奶和10包面包,总价为5×5+10×6+3×10=25+60+30=115元。教师对此评价强调学生对加法、乘法的有效运用,同时提出该方案虽未超出150 元的预算,但可以进一步考虑如何利用促销优惠以优化购物方案。方案二:另一位学生选择了相同的商品,但购买数量不同,为6 斤苹果、8 瓶牛奶和15 包面包,总价为5×6+10×8+3×15=30+80+45=155 元。但学生没有考虑“满50 元减5 元”的折扣,实际总费用应为150 元。由于计算错误,学生错误地认为超出了预算。教师对此评价指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疏忽,强调核对计算结果和考虑所有可用信息的重要性,鼓励其在未来的计算中要更加仔细,并充分利用促销优惠来进行更高效的购物规划。

(二)注重激励评价,调动自主意识

小学生处于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对外界的反馈特别敏感,自身认知和情感态度仍不成熟,因此需要教师的激励和鼓舞来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激励评价即对学生的成就给予正面反馈,并对其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予以及时认可,即着重于学生的进步情况,而非仅仅聚焦最终的成绩或排名。在学生展示出任何形式的进步时,教师需以口头表扬或书面鼓励及时给予正面反馈。教师要注意评价的语言应尽量委婉,避免使用负面或批评的语句,即使是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也要保持谨慎。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本节内容不仅涉及基本的算术技能,还需要学生理解分母统一和分子运算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失为全新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领域。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习题,如“的结果是多少?”“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尝试解答这些题目后,教师收集了不同的答案。如对于第一个题目,一名学生回答是“”,而另一名学生的答案是“”。面对这些不同的答案,教师需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即对回答“”的学生说:“你回答得很棒,分子的加法做得对,但是我们在做分数加法时,分母应该保持一致。让我们再一起看看这个问题。”这种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又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方式委婉,避免了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对于答案是“”的学生,教师则说:“你做得非常好,正确地找到了分数的共同分母。但记住‘’实际上等于1,直接写1 其实就可以了。”教师肯定了学生正确的部分,并鼓励其对概念进一步理解。通过具体且积极的反馈,教师成功地指导了学生在学习路径上的进步,同时以支持性的评价方式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评价主体多元,拓展评估维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涵盖学生自身、同学(同伴评价)、家长等,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自评使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同伴评价则强调学生互相评估,提供不同的视角反馈。家长的参与可以提供对学生在家学习行为的深刻洞见。为此,教师应确保自身的评价全面、公正,引入学生自评时,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鼓励其识别自己的优势和改进领域,引导同伴以建设性的方式提供意见参考,并让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整合多方资源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为例。本节内容涉及理解、应用、分析等多个层面,适宜引入不同评价主体来全面评估学习效果。教师需提供应用题如:“一个果汁店售卖的苹果汁和橙汁的比是2∶3,如果今天售出了12瓶苹果汁,那么橙汁售出了多少瓶?”教师解读题目,确保学生理解问题的要求,随后指导学生识别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比值、苹果汁的数量以及问题所求的橙汁数量。接下来,引导学生写出解题步骤:首先计算单位比代表的数量,即,然后用3乘以6来找出橙汁的数量,得到18 瓶。在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收集并审阅答案,对于答对的学生,给予具体的肯定。之后,教师提供自评表格,其中包含对理解题目、计算过程和结果准确性的自我评估。学生需回顾自己的解决过程,在表格上标记自己的表现,如“我完全理解题目要求”“我正确识别了所有关键信息”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每位学生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展示给同桌,然后相互评价对方的解题方法和结果。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对方在理解题目、运用比例计算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表现。学生需要给出具体的反馈,如“你在计算方法上做得很好,但在最后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小错误”,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反馈。

(四)即时反馈评价,指导学习路径

即时反馈在数学教学中是指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活动后迅速提供的评价指导,帮助其在学习过程中快速纠正错误,加深其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连续性,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捕捉其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和方法。当学生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或问题时,教师应迅速给予反馈,指出其做法中的优点或需要改进之处,并保持针对性,且直接指向学生的具体操作或思维过程。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为例。学生需要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等关键概念。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即时指导。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关于圆柱和圆锥的计算题目,如“计算底面半径为3 厘米、高为5 厘米的圆柱的体积。”学生需要运用公式V=πr2h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即刻评价其计算过程和结果。对于正确解答的学生,教师给予肯定:“你正确地使用了公式,并准确地计算出了结果,很好。”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教师则指出错误所在,并提供改进的方法:“注意检查你的半径和高的单位是否一致,我们再一起复习一下公式的应用。”对于答案接近正确但计算过程中有小错误的学生,教师提出具体的建议:“你的公式运用得很好,但在计算过程中有一处小错误,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如果一个学生在计算圆锥的表面积时忽略了侧面积,教师需要指出:“你正确地计算了圆锥的底面积,但我们还需要加上侧面积。让我们再次查看侧面积的计算公式πrl,并将其应用到这个问题上。”通过这种即时反馈的评价方法,教师将使学生在理解、应用知识时得到有效的指导。

总之,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至关重要。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衡量,更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即时反馈、自评、同伴评价及家长参与,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精准地调整教学策略。这种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自我完善,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小数乘法评价
算乘法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