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田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4-03-19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谷小兵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谷小兵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学田径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迫在眉睫,“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建构在协同课堂发展上具有突出效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在田径运动技能运用能力中构筑“提升学生能力”的田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彰显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应《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方向,将田径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思维运动的发展上,营造身体练习、思维练习共存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掌握既定的课程内的技术动作,知晓正确的练习方法以及正确的评价技能,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学习。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伊始,新课标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应新课标对田径类运动项目的要求,整合了“跑、跳、投掷”等优势,且以跳跃运动最受学生欢迎。新课标也强化了初中阶段所有课程在设计层面将更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运动参与度。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水平,以新课标为基础,明确田径教学中“跳跃”这一项目的教学为重点,通过构筑“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在测验、练习、比赛、评论等环节深化学习。鉴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教师在田径运动中把握教学环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的控制力,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调控,确保整个课堂教学在交互式的合作中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扎实掌握“跳跃”技能。
二、教学片段呈现及设计思路
(一)准备活动
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报告教师。师生问好,教师考勤。教师宣布本课次内容,并提出准备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以慢跑形式开始热身,并融入听口令抱团的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以行进间徒手操使学生充分活动开身体各关节,整合活动过程应用语言法教学,集合整队快速、安静、整齐,一切听从指挥。具体方法为——要求:队伍安静、整齐、具有一定的速度。具体准备项目为——头部运动:前2 拍向前后左右4 个方向,后2 拍依次向左右侧屈;扩胸运动:随口令两臂在胸前水平方向作扩展运动后,两臂在胸前,垂直方向作扩展运动;体转运动:随口令迈左腿的同时两臂平举于身体两侧,右手从右向左水平划过,双腿左右开立,双手贴紧耳朵垂直举于头顶再弯腰(随口令),双手尽量靠近地面,同时在体前自上而下环绕一圈。
组织队形为二列纵队行进间行走,学会关节活动方法:膝部运动——动作到位,两手扶膝,两腿并拢,膝盖微屈,做屈伸运动,衔接下蹲运动;要求——姿势到位,尽量将韧带拉开,可分前压腿,侧压腿;手腕脚踝——身体直立,活动手腕和脚踝。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神经兴奋、提高灵活性,以达到热身的目的。在田径场看台处四列横队集合,做好教学组织活动。
(二)跳跃的相关动作操练
通过热身动作,借助跳跃运动,对蹲踞式跳远动作加以分解。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首先,学生反复进行全程助跑练习,强调速度和节奏感;其次,进行短程助跑起跳,做上步起跳,用摆动腿落地;最后,自然向前跑,体验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学生可以分成两人一组,连续进行立定跳远练习,看谁跳得远,然后进行连续跨步跳和单脚跳比赛,在全程完整跳远练习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空中身体姿势和落地动作技术,要求起跳腿向摆动腿靠拢,双腿上体靠胸,落地前小腿前伸,身体前倾,落地有缓冲。
跳跃技巧上,小跳以训练跳跃能力为基础;中跳加大弹跳力量和幅度;大跳以有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助跑动作”为宜,练大跳前需先做小跳、中跳练习。如表1所示。
表1 田径不同跳跃方式动作要领及其技巧比较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评
新课标提出“教会、勤练、常赛”,通过“感受比赛,适应流程”的方法,在课中按照正规体育比赛流程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比赛氛围,适应比赛,教师可以在比赛中与学生进行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田径运动体育中的技术水平。
首先,在赛事项目设置上,根据学生个性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类型的跳跃比赛项目,同时利用智能体育设备进行测试和评价。其次,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动作技术,在比赛中提高运动能力,在每个跳跃项目中,要求动作细节关注在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的关键点上,通过蛙跳锻炼自己的腿部力量,从而让起跳更高。再次,组织学生设计赛事奖牌,将赛事奖牌的设计作为一大亮点,融合学生的创新设计、学校优势特色元素在内的赛事,让参与的学生饱含参赛热情。最后,在颁奖环节,邀请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为获奖学生颁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
为了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教师借助赛事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训练方法,融合蹬摆、提膝、收腹等动作,实现二者协同发力,同时在蹬摆及提膝等单一训练和组合训练中,让训练形式更加多样化,提升学生体能。在相关学习环境和任务的设置上,引导学生就立定跳远练习在宽度、高度及其练习方法进行深化,从而让枯燥的田径运动愈发生动有趣。如赛事采用电子发令枪和最新款V7 终点摄像电子计时系统,在新建的塑胶跑道上让学生享受到专业、高规格的赛事环境,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比赛,力争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代考”,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格局。为了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目标,田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校内办赛形式,推出校园田径系列赛,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了提升赛事品牌形象,提高办赛水平,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向中国田径协会申请加入中国田径大众达标校园系列赛,共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服务“体育强国”战略。
在以赛促练方面,以组合练习为推手,以田径赛事为契机,融合教材新要求,实现从身体到动作的自如练习,以扎实训练其体能,实现拓展性训练。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以反复性的操练方法巩固跳跃技能。在以赛促评方面,以练前测、练后测为考评方法,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技能目标及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以评促学方面,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练习中的挑战性更强,练测成效更突出。
三、“学、练、赛、评”一体化优质课堂的构建实践
为了进一步探寻“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学科价值,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在田径赛场上开展体育教改大课堂活动,由全区体育教师参与课堂观摩。在“教会、勤练、常赛”的结合练习中,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练习“跳跃”的兴趣,挑战自我。
(一)理清四者关系,学练路径及其模式建构
师生共同参与下的“学、练、赛、评”,是在学中练、学中赛、练中学、赛中学、评中学,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交叉的结果。四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独立递进、有机整体融通,是已习得技能在复杂情境下实战化的练习形式。
例如,在训练类目上,学练路径的开展要求在蹲跳环节,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处于蹲位,大腿与地面平行,双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的起始姿势为主;而在向上、向下运动上,以猛然向上跳起,尽量往高跳;落地后成蹲位(起始姿势),立即接着下一次起跳。跳起摸高学练上,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舒适地站立;手臂动作:在跳到最高点时双手摸高;运动环节,可以猛地向上跳起,摸高;落地后成起始姿势,立即接着下一次起跳为宜。
同时,还有一个与跳跃相关的小练习——提双踵练习: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同时就跟腱疼痛、足底筋膜炎、应力性骨折和小腿拉伤等常见的下肢和足部问题向学生做健康教育。
(二)探索融合要点、评价标准和方法找寻
为了发展学生在田径“跳跃”技能的运用能力,教师构建以“技能运用能力”为导向的“学练”评价体系,在“比赛”的指引下,确保符合评价要求,在具有实操性、指导性、多样性、全面性的操作中更好地满足融合要求。如完成4 项跳跃测试,深入了解学生的功能性水平,如以数字8单腿跳测试、上下单腿跳测试、单腿跳测试、一次单腿跳远测试、侧后单腿跳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功能性水平。
(三)评价导向功能,激励让课堂充满活力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练、赛”的热情,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突破“跳跃”技巧和技能运用目标,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其探究欲望,从中有意识地运用所习得的技术,突破实战难度,从而不断优化评价效果。
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各种跳法,其次请学生展示,再通过引导使学生掌握几种跳圈的方法,最后运用游戏的方式巩固本课练习成果。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组织有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另外,教师创设“修房子”的情景,通过楼层的不同,逐步提高每一层的难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单双脚交替跳、变换跳的方法,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严谨合理,每一个环节过渡巧妙,很好地将修房子的情景贯穿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导入“动物跳跃”,利用音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共同交流与探讨,实践了田径“跳跃”教学中的四位一体化教学,让该教学内容在学习、训练、比赛及测评中,从单一的身体练习到组合练习,再到比赛和测评,四个相关要点融合为一,突破了课程重难点,以合理巧妙的组合设计方法达到了有效巩固学生技术动作的目的,帮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将单一的身体练习转化为一种“能力和技能”效果。
四、结语
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田径教学在兼顾体育功能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中,对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理清四者之间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学练路径,发挥评价导向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助力中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