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同在画中居
2024-03-19徐立新
● 徐立新
唐模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一个传统古村落,乃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按照盛唐时期的规制建造的。全村现有400多户,汪姓、许姓为村中大姓。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类似的大门楹联,村中还有很多。
一条不深不浅的溪流自西向东穿村而过,两侧是水街,清一色的白墙灰瓦马头墙,映出古村久远沧桑的肌理。水街南北皆是居民区,最南头是田地,最北端是竹林。深巷之中,有庭院和老井。
清晨,我在溪流的陪伴下,踩着石板路,往村东头走去。一路上,遇见了三角梅、鸡冠花、木芙蓉、牵牛花。迎面走来挑着水的老人,扁担吱吱呀呀地响。继续向前去,有村民在溪流里收地笼,笼里有小鱼小虾。有村民正在翻地,计划播种秋萝卜。
有位老大娘,正用绳子吊着水桶在桥边汲水。高阳桥是水街上最雄伟的一座风雨廊桥,站在里面可遮风挡雨,也可凭窗赏景。
南边的那棵千年银杏最是耀眼,它枝繁叶茂,从白墙灰瓦中撑开一把大伞,似守护着古村。
继续向东,一路上树影斑驳,一座座古老的石桥上爬满了老藤和青苔,麻鸭们欢快地游着,不时将头钻进水中觅食。
越接近东边的村口便越能发现唐模的水口与风水,亭台楼榭与古树溪流彼此呼应,其间可见同胞翰林坊。同胞翰林坊是康熙为表彰唐模的两兄弟许承宣、许承家而恩准建造的,兄弟俩皆考中进士,还被钦点为翰林,在当时实属罕见。
徽州人自古重视教育,同胞翰林坊不远处便是檀干园,是旧时村中儿童读书的地方。
园内有湖有亭,还有镇村之宝——镜亭碑刻。藏碑共18方,镌刻书法传神,有苏轼、赵孟頫、文徵明、黄庭坚、米芾、祝枝山等人的真迹。
看到路边的旅游指示牌,我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其实是条古驿道,由3000多块茶园石铺筑而成。秋分时节,红叶、枯叶落在石板路上,略带几分惆怅。
最东头便是村口,有棵400多年的樟树静静地站在那里,默默注视游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很多徽州男儿年少时便顺着新安江而下,到富庶的江浙之地去讨生活,去改变命运,然后回来营建家园。
傍晚的唐模是温暖的。村西头的草坪上羊儿、牛儿在静静地吃着草。红红的辣椒、黄灿灿的玉米,还有大蒜和红薯,放在一个个圆圆的簸箕里——皖南地区传统的晒秋正在进行。
有人在溪边钓鱼,有人牵着黄牛来饮水,有人端着饭碗边吃边走,夕阳落入溪流中,惹得水面泛起波光。
夜晚,水街上亮起了灯笼,美得很,长廊上的尤其美。灯笼亮在檐下,也映在溪水上。村民们坐在水街的长廊里聊天。我遇到一对老夫妻,和他们闲谈后方知,妻子88岁,丈夫已经91岁,但两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他们说,那都是唐模的水好、空气好,环境养人。
夜深了,水街上的灯笼陆续灭了,漆黑的夜里,只剩下秋虫唧唧唧地叫,溪水哗哗哗地流。家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大概就是唐模这样。“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这是晚清诗人、翰林许承尧在唐模檀干园里写下的一副赞美故园的长楹联。
好一句“全村同在画中居”!有幸,我也在画中居住了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