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研究

2024-03-19魏韵秋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3期
关键词:责任指标建筑

魏韵秋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一、研究背景

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1 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 年我国建筑企业稳步增长,总产值达到29.3 万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超5 000 万人,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作为市场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主体,建筑企业同时具有经济实体与社会实体两种角色。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障、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等问题一直被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要求建筑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规范建筑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构建科学完善及具备行业特色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烂尾、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质量难以保障等社会敏感问题[1]。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模型,能够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企业的责任重点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及社会信誉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

二、建筑企业的特点

建筑企业主要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竣工后服务的过程,其产品是完成业主委托的住宅、车间、道路、铁路、桥梁、港口等民用建筑或公共建筑物,具有以下的特点:

建筑企业组织形式复杂,专业分工多,人员流动性大,因此管理难度大。建筑项目还具有流动性特点。建筑企业涵盖面较广泛,如水利、铁路、机场、通信、电力及房建等,点多面广,施工流动性十分突出。

三、建筑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主要内容

(一)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1.保障员工生活健康及生命安全

建筑企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员工常常在条件差、危险程度高的环境下工作。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施工环境,是建筑施工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2.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企业义务,在职工人身安全和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帮助职工维权。

3.合理的工作时间和薪酬安排

建筑企业员工大多需要在危险场景作业,劳动时间难以规范,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建筑企业应遵守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在长时间作业、夜间作业结束后,应安排职工休息。职工工资不能低于所在地最低标准,保证职工的生存和发展。

(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1.依法合规经营和强化公司治理

建筑企业要建立以董事会为主导的组织架构,工程项目的承接、施工管理、资金申请及使用、供货商的选择、竣工结算管理等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合法经营。

2.保证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投资收益

股东向企业投入资金,要求企业在保证本金能够收回的前提下,为股东争取更高的投资回报。建筑企业应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和科学管理,提高股东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利润增速,提升为股东带来更多回报的能力。

3.及时向股东披露企业真实信息

建筑企业要建立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各种经营数据应真实可靠。

(三)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建筑企业要严格执行商业规则,认真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按时支付欠款及相应利息等义务,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与债权人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3]。

(四)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

1.信守合同,按时付款

建筑企业有权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供货商,按期接受供货商履约,并按约定履行义务,使供货商的货款及时回收。

2.内部公开招标,公平竞争

建筑企业获得项目后,为了保证工程用材料供货时间及数量,保证工程建设快速、有序地开展,企业应在内部做好招标采购工作。

(五)对业主的社会责任

1.严格履行合同

建筑企业要设立专门部门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约行为和工程质量问题及时查处,并将重大问题和解决办法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

2.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业主满意度

建筑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投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系统工程,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尽量满足业主的合理要求,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我国大型项目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日新月异,使用日渐成熟,对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等方面都有保证。因此,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采用工程建筑结构装配率、搭建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并深入使用、加强国家推广的新材料的使用等,提升企业的社会定位。

(六)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1.依法纳税

依法纳税是企业和个人都应承担的基本义务,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纳税并接受监督,不得逃税、偷税、漏税。

2.帮助政府解决就业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在劳动法允许的范围内,建筑企业应落实农民工的聘用。在各施工流程中,企业应按施工要求培养技术工人,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提升员工适应建筑市场的能力,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3.争取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及协会的表彰

建筑企业做好、做优工程项目后,可以申请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的奖项,提高社会知名度,同时也为企业承揽规模更大、利润更高的项目打好基础。

(七)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社会责任

1.减少施工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提升竣工环保验收率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许多废水、废料、废气,企业应按各地规定进行处理。处理办法有:科学组织施工,减少排放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避免排放;出现排放物,及时处理。

2.加大环保投资比例,减少环境破坏

在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加大对环保相关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实施节能环保工程。

3.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企业应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有效组织施工流水作业,提高模板、脚手架及临时设施的周转率,精确计算材料使用量,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八)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1.与周边社区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居民投诉

建筑施工企业应提前、积极与周边社区管理部门沟通,及时处理因施工发生的投诉,取得谅解,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2.做好安全文明措施

企业建设项目施工前,应及时了解工程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包括建立隔离墙、施工导引图、临时交通公告等施工安全文明措施,以保证施工现场降低声噪、减少扬尘等,获得周围群众的理解。

四、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1.薪酬支付率

薪酬支付率= 已发放薪酬/ 全部应发放薪酬×100%。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工资发放的及时性,可用于与同行比较。

2.员工社会保险支付率

员工社会保险支付率=企业已缴纳社保基金/企业应缴纳社保基金×100%。该指标体现出企业对职工权益的关注度和有无未缴纳职工社保基金的现象。

3.劳动合同签约率

劳动合同签约率=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数/员工总数×100%。该指标的高低也体现企业对职工的责任重视程度。

(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1.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要确保股东资金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用“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三会’和制衡机制”来衡量。

2.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运用股东投入的资金获取回报的能力。企业要想健康良性发展,需要保持比较合适的净资产收益率。

3.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该指标反映股东的投入所能获得的收益,为正向指标。

4.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要想让股东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是否要进一步投入资金,需要有完整的信息披露机制,“企业是否定期如实披露有关信息”可以作为衡量指标。

(三)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维护债权人利益的水平,数值越大,表明企业清偿债务能力越弱,但也并非越小越好。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该指标衡量短期偿债能力,数值越大,对债权人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越好。

3.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是对债权人投资安全性进行衡量的指标。

(四)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

1.应付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应付账款。因为建筑工程通常体量较大,原材料采购量和应付账款金额也较高,也是衡量企业是否及时偿还对供应商的赊账的指标。

2.公开招标项目占比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是否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杜绝非法操作工程招投标等不法行为和对竞争者的诚实程度。

(五)对业主的社会责任

1.合同履约状况

该指标主要考察施工企业生产的建筑产品经业主验收合格的情况,是建筑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2.业主满意度

企业设置满意度调查表,对在建项目或完工项目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取业主满意度数据。

3.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占收入比

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占收入比=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投入/销售收入。技术创新是对建筑企业的更高层次要求,该指标着重衡量建筑企业在技术、工艺创新上的投资力度。

(六)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1.资产纳税率

资产纳税率=企业上缴的税费/资产总额×100%。企业享受公共资源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即依法纳税,该指标体现的是企业对税收的贡献。

2.提供就业岗位数量

社会人才就业问题的解决历来为政府所重视,该指标反映出企业协助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水平,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4]。

3.获得奖励比例

获得奖励比例=确定规模的国家(省、市)级项目获奖数量/确定规模的完工项目总数量。

(七)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社会责任

1.工程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率

工程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率=通过竣工环保验收项目数/应竣工项目数×100%。该指标反映企业完工的项目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的程度。

2.环保投资率

环保投资率=环保投资额/总产值×100%。该指标体现出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关注与投资力度。

3.资源节约水平

该指标从单位收入耗能量、耗水量及材料费率等角度对企业在节约资源方面所作的贡献进行衡量。

(八)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1.项目周边居民满意度

该指标可以通过周围居民投诉状况和投诉处理满意率进行衡量。

2.工程项目文明施工状况

该指标可以用企业为项目文明施工的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衡量,该比例越高,说明文明施工状况越好。

五、结语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建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根据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及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构建了适合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并对每项社会责任赋予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指标。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及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效益、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5]。

猜你喜欢

责任指标建筑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建筑的“芯”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