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策略
2024-03-18王晓晨
◎王晓晨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 广州 510000)
人工智能属于现阶段科技含量较高的一种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是可以对人的智能进行模拟、延伸的系统。基于此,传统图书出版业要想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就需要加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深入融合,努力推动图书出版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人工智能理论概述
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不断更新迭代,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功与不同行业实现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由人制造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根据这种智能,机器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学习、理解和反应,其目标是提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使系统能够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任务。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指专门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系统,例如语音识别或图像识别,而强人工智能则是指能够执行任何人类智能活动的系统,这种类型的AI 目前还未被完全实现[1]。在图书出版业中,涉及许多需要进行处理的数据信息,导致文本采集与处理工作量巨大,同时开展图书编辑工作时,从业人员需要交流大量不同内容。在上述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协助促进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的良好交流,更加便捷地管理文本信息,顺利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目标,而且可以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历史和偏好,为图书选题策划提供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现阶段已经实现了对文章的自动编辑,可减少传统人工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信息,消除编辑处理存在的时效性问题。例如,新华社于2019 年建立了具有智能化特点的编辑部,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整合文本生产涉及的相关环节,研发智能应用系统和平台。
二、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在整个出版业中,图书出版是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在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地更新发展。作为人类文明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图书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价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出版从业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政策严格把关图书出版内容,贯彻落实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提出的要求,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让中华文明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近年来,伴随我国对精神文明建设关注度的提高,图书出版业面临诸多挑战,怎样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抢占先机,将挑战转变成机遇,是每位图书出版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另外,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和图书出版之间的融合,演变成了图书出版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随着图书出版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形成了针对图书出版工作不同流程的工具,诸如文本分析、合同与版权管理、内容个性化及翻译等[2]。基于上述工具的推动,使传统图书出版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更新,不断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不只是能够提高图书质量,还能够优化选题策划、相关文案写作与营销发行等相关工作。
三、人工智能在图书出版流程中的应用
(一)在图书内容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当前,图书出版从业人员提升了对应用人工智能与内容制作的关注度,进而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使得部分媒体更加重视人工智能新闻写作,诸如腾讯新闻机器人等[3]。对于现阶段的机器人写作而言,大多集中在部分特定的体育及金融等相关方面,其主要适用于结构化程度高的稿件中,突出了人工智能与内容制作进行结合的作用。同时,与图书存在联系的内容制作过程中,也对人工智能进行了运用。例如,短篇小说《当有一天电脑写起了小说》,就属于人类与人工智能进行合作而创作出来的,最终取得新文学奖。另外,对于国外图书出版领域的部分新兴公司而言,也十分重视人工智能学习技术在作品撰写过程中的运用。例如,美国某公司创立了Author Tools,其属于一种人工智能写作工具,能够让作者更加全面地掌握作品结构,让不同角色在情感层次的设定方面更具合理性,保证写作风格的协调性以及统一性。
(二)在图书编辑过程中的应用
图书编辑加工是整个图书出版流程的关键阶段之一。在该阶段,稿件通过作者投稿或者编辑约稿等方式,进入出版流程后,书稿经图书编辑筛选与加工等,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直至达到可出版水平,进而使之演变成主要传播产品。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图书编辑可以定量处理图书文本中涉及的各类信息数据,凭借智能化工具可以对图书主题、情节、人物、背景等元素进行抓取和匹配,实现对图书文本的编排,帮助图书编辑结合读者需求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图书。例如,人工智能在少儿类绘本图书的出版中,可以根据读者兴趣等大数据的反馈,为绘本的内容编排脚本;编辑还可利用人工智能,为绘本脚本初步配置合适的插图画面,使插画师更好地理解脚本和插画创作;插画师创作完成后,编辑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插画师的绘画,为插画师进一步优化插图提供思路。
(三)在图书发行过程中的应用
图书发行在整个图书出版流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出版单位需要立足市场,把智能技术转变成一种精准发行的模式。例如,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能够有效分析图书文本中包含的写作风格,然后结合读者需求提供相应的图书。抑或是通过人工智能处理各类图书信息,全面收集与分析图书特点,为读者顺利发现与合理运用图书特点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还能够转变传统图书信息发布与获取的方法,即根据用户喜好,个性化地推荐图书目录,以此促进用户黏度的提高,让人工智能与图书发行之间实现有效的融合[4]。
四、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结合数据分析优化图书选题策划
在传统图书选题以及策划过程中,大多凭借编辑的工作能力与经验,所以效率、精准度等与图书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完全契合的情况。对于图书出版行业而言,若出现选题误判的问题,就会导致市场中充斥许多质量不高或同质化严重的书籍。为了确保上述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关键点为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建立数据收集与管理系统,然后凭借人工智能算法分析选题。在此过程中,编辑通过定义部分内容,就能够完成编辑工作。同时,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可以帮助出版单位更好地理解市场和读者,通过分析销售数据、社交媒体评论等信息,出版单位可以获得有关哪些书籍受欢迎、哪些主题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等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掌握现阶段图书主题重复情况和市场状况,并通过分析计算,明确现阶段适宜出版的图书类型[5]。另外,随着数据信息的逐渐增多,要想实现对这些数据信息的便捷处理,编辑人员需发挥出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分析算法的作用。
(二)运用人工智能优化图书编辑加工流程
在提高出版物内容质量方面,编辑加工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家针对图书出版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诸如《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均提出内容质量属于图书总体质量的重点,原因在于优质内容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实现对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与继承[6]。对于图书出版从业人员而言,打造内容优秀的图书属于其基本目标,将编辑职业技能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此过程中,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图书内容质量保障制度方面,“三审三校”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也是图书编辑加工流程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首先,随着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持续增强,维护著作权的案件屡见不鲜,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加强编辑审查书稿内容的登记,进而降低侵权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让责任编辑的审稿过程得到全面优化。其次,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出现了许多软件,能够有效降低书稿内容存在的差错率,进而让出版物整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优化编辑加工过程中涉及的校对环节。再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出版单位更有效地创作和编辑内容,AI 则可以进行文本分析,提供写作建议。最后,新技术能够优化装帧设计及印制流程。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能够向编辑提供各类阐述,使之能够在图书正式下印前就能够了解成品样式,再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掌握读者对图书样式的喜好,然后结合读者需求制作外形更受欢迎的图书,让书籍成为一种艺术品。当然,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取代编辑把控书稿内容,但一名合格的图书出版编辑需积极探究,与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出能够促进图书内容质量提高与优化出版流程的相关软件,推动图书出版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加强人机协同的内容智能审核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出版社的人均年发稿量均较大。因为图书文字在表达与知识范围方面涉及灵活性、广泛性等特点,且图书编校工作专业性较强,而出版周期却因很多客观原因逐渐缩短,导致编校人员需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以如何在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情况下促进编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图书出版业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在数智化转型以及媒体深度融合的形势下,内容安全演变成了数智化战略的关键点。运用多模态分析技术,诸如文字、音频、图片等,能够对图书出版内容进行风险监控以及智能审核。文本智能审校工作则可以凭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智能审校图书编审内容,高效完成格式检查、连接符号检查、文章逻辑检查、全半角差异、知识性审校、全文查重以及敏感词检查等相关工作,协助图书编辑迅速、高效、准确地检查稿件内容,有利于审稿效率的提高,并保证查全率以及准确率。同时,还可以协助编辑发现图书内容知识、格式、语境等存在的各类问题。另外,运用音视频、图片识别技术,能够对敏感人物、图片等进行准确识别,以及识别图片不良场景、广告监测,智能监测与过滤音视频之中的语音、画面等。例如,方正云舒书刊制作平台,凭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出版产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构建了智能内容审核与风控监管平台,为出版内容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培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推动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消除传统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时,人工智能与人力的相互配合、统筹,能够推动人员在产业融合方面的协同发展。基于此种理想的协同状态,能够让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健全,并明确对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的培养需求。第一,保证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特别是编辑学以及出版学等相关知识。第二,应重视增强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逻辑、判断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第三,立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需求,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业进行深度融合时,从业人员需准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思维与编辑能力,重视对各项技能的整合,通过人工智能提高图书加工处理质量,优化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7]。第四,加强从业人员创造性思维。图书出版在与人工智能进行融合时,应基于长期发展的角度,在个性化内容创造、传播等方面展现出创造性特点。
五、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注意事项
对于图书出版业而言,操作流程不只是优化图书编辑与内容,还应站在读者角度对其需求进行挖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社会数据信息与消费状况等,不断提高图书出版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业进行融合发展时,应将宏观角度作为立足点,提高从业人员的编撰能力以及健全其知识结构。近年来,各类智能化技术在图书出版业中的应用,使得部分人工操作被取代,但由于图书出版涉及较为独特的人文属性,因而现阶段人工智能主要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难以完全替代人工工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工智能技术逐渐与大数据、云计算等进行了融合,可以在宏观领域中对行业信息进行全面采集,然后与图书编辑处理工作进行结合,转变传统图书出版流程,提高生产力。但人工智能只可作为图书出版的一种辅助工具,经验丰富与判断能力、专业素养强的编辑人员是图书出版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图书出版需要依靠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正确的工作人员对作品进行最终编辑,以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完全替代编辑的工作、情怀和思想,只能发挥其协同辅助作用[8]。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图书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推动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并优化图书出版的策划选题、内容生产、编辑加工以及印刷包装等环节。基于此,图书出版从业人员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为图书出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顺利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