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维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2024-03-17湛贵玲张雅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育人模式时代价值

湛贵玲 张雅洁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核心课程,此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使学生成为具备高度社會责任感,坚守新闻职业伦理规范,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合格新闻工作者。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机遇与挑战是课程主要内容。突出理论性、培养批判思维、结合实践教学、强调多元文化视野、推动创新能力培养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特点。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新闻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责任使命感是此课程思政育人的时代价值。课程思政融合生硬、教学方法创新不足、教学内容深度不足、教学评价中思政元素考查不足等是其现实瓶颈。鉴于此,文章提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共情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全球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策略,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与思政元素完美融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思政;时代价值;核心价值观;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118-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2023JGA364;2022年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2022GKSYGA01;2023年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视域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STEM素养人才开发路径探析”成果,项目编号:2023GKSYGB11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概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是一门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1],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价值取向和实践方法,提高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素养的课程。该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取向”[2],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和社会舆论导向,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全球视野中的中共新闻理论与实践。“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来科学地、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3]第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方法。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新闻事件的选择、采访、撰写和报道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注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全球传播变局与对外传播的创新等。第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机遇与挑战。学生主要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也要学会分析和反思当代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特点

(一)突出理论性

作为一门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体系讲解,突出理论的体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内涵和基本原则。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新闻在当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鼓励他们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批判思维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应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新闻传播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对媒体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观点等,以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4]。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以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思维。

(三)结合实践教学

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新闻传播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新闻报道、采访等活动,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实践操作和规律性。组织学生参加采访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新闻现场,锻炼他们的采访能力。让学生参与新闻编辑流程,了解新闻的生产过程,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新闻判断能力。或者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拓宽他们的新闻视野。

(四)强调多元文化视野

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闻传播领域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问题,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间的碰撞,通过多元文化视角探究新闻报道背后的文化因素。引入多元文化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同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让学生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五)推动创新能力培养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性地思考新闻传播问题。通过打造启发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课后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调查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创新性的作业,教师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性的作业,如科研报告、媒体策划方案等,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思政育人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对于传播现象、传播活动和传播规律的总的观點与看法。”[5]

(一)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和方向。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新闻观念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将使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社会属性、价值取向和职责使命。学生将学习科学的新闻观和方法,包括客观真实、公正、批判性思维等,从而具备正确的新闻报道和分析能力。

(三)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强调新闻媒体应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学生将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接受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6],引领社会舆论,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和谐与文明的方向发展。

(四)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责任使命感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将使学生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使命感。学生通过学习将认识到作为新闻从业者或媒体工作者,应当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党和国家的使命为己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基于课程思政维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育人模式的现实瓶颈

(一)课程思政融合生硬

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需求的结合,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教学中还可能缺乏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不足。课程中的理论内容需要与实际的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等案例相结合,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由于思政类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学生可能对课程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偏理论性,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兴趣相关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二)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仍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讲授模式,将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而学生更多是被动获取知识,学生在课堂中也缺乏互动和参与性,更缺乏主动思考和课堂实践的机会。教学普遍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缺乏多媒体、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或者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活动和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不足。

(三)教学内容的深度不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观点展开。然而,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理论深度不足的问题。例如,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时只涉及表面的概念和描述,没有深入解析其背后的原理和思想,如此学生可能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应该通过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如果课程缺乏真实案例的引入和分析,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无法深入思考和探索这些理论的实用性。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审视新闻报道的现实意义、价值取向和社会影响。如果课程只是简单灌输理论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那么学生可能无法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对新闻报道的深度理解。另外,由于全球化潮流的冲击,教师的教学应该与国际新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的能力。如果课程忽视了国际新闻发展的重要性,只侧重于国内理论和实践,那么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能会受到限制,无法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中思政元素的考查不足

作为一门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课程,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包括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等方面”[7]。如果评价只关注知识点的记忆和表面性的掌握,而忽略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那么评价就存在考查不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包括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方面。”[8]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等方面。

五、基于课程思政维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育人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学生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正确价值观念、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9],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和政治素养,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敏锐,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优秀的新闻产品和服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党和人民的角度创作新闻作品,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自觉使用。”[10]同时,要注重德育,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尤为关键,只有打好专业基础,才能在未来的专业学习中形成完整的专业认知。”[11]教师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科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思考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二)强调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共情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剖析和讲解新闻事件中的真善美因素,“引导学生传递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1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强调人文关怀理念,如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自由,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平等性等方面,让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同时,了解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在课程中增加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了解社会热点和人文关怀问题。”[13]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活动、走进社区、采访社会人士等,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人文关怀理念的实际价值。在课程教学中举例说明人文关怀理念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如关注困难人群、尊重个体权利、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当前热点问题、重大事件,勇担社会责任。”[14]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包括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报道,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广泛了解各个领域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有效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探索精神和发展创新的能力”[15]。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学习并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学习成果。可以组织学生采访、写作、参与新闻报道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新闻从收集到传播的全过程。在新闻的表达上,除了传统的写作表达,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视频制作等,来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科知识联动,例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从多个角度探讨新闻事件,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注重全球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中引入国际新闻案例,让学生了解国际新闻报道的发展和趋势。可以选择涉及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国际新闻案例,让学生了解全球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新闻体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新闻观念和传播模式,加深对全球新闻体系的认识。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课程学习中,专门开设国际新闻专题板块,深入探讨国际新闻报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学生对全球新闻事件的认识。

六、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它强调新闻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要求新闻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强调新闻真实性和客觀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事件和事实,不违背事实真相;强调新闻的导向性和服务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稳定。这种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导向,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综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育人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能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新闻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慈兆庆,冯雯莉.新媒体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J].全媒体探索,2023(9):121-122.

[2] 马飞跃.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3] 姚晖.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及对策[D].广州:广州大学,2016.

[4] 包承幸.基于信息技术下合作教学模式在共价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5] 段桂洪.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22.

[6] 郑萌萌.基于新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35-38.

[7] 张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索[J].开封大学学报,2022,36(2):25-28.

[8] 白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途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21.

[9] 杨岚.课程思政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教育理论与实践:评《西索新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校园》[J].当代电影,2023(10):184.

[10] 谷鹏,张文娟.基于“课程思政”维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124-125.

[11] 付海钲,潘悦.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创新探索[J].东南传播,2020(11):139-141.

[12] 戚静.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13] 李波,吴桐,赵晓娟.高校思政教育增强人文关怀的探讨[J].大众文艺,2023(9):136-138.

[14] 唐颖.“课程思政”在网络新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新闻潮,2021(1):33-36.

[15] 费再丽,陈锦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优化分析[J].传媒,2023(15):82-84,86.

作者简介 湛贵玲,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 张雅洁,助教,研究方向:大众文化、媒介。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育人模式时代价值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浅论广播电视如何守护主流媒体公信力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