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的构建

2024-03-17杨帆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练竞赛大赛

文/杨帆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把探索“岗课赛证”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引导学生爱国向上、努力奋进、提升技艺,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通过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为了强化人才强国战略,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了让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组织了各类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和选拔赛活动。如世界技能大赛,是影响力大、规模大、级别高的技能竞赛,是各国优秀技能人才展示自我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造思维得到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对课程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将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巧妙地融入课程改革中,达到“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教”,取得了技能竞赛和课程建设互动促进的成果。

鉴于此,可在“课赛融通、赛教一体”理念引领下,进行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把技能竞赛内容与课程建设项目融合,推动技能竞赛内容在课程建设项目的对接,赛教融合,进而提升技能竞赛和课程改革效果,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以笔者所在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践行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省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一是来校交流学习的学校进一步增加,仅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每年来校交流的学校就有近10 所;二是课程建设成就显著,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丰富,多门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项目获省市奖项;三是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经过大赛的锻炼,多人多次参加各类教师比赛,如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全国教学能力大赛等;四是学生技能大赛参赛成绩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在技能大赛上成绩再创新高,荣获国赛二等奖一次、国赛三等奖两次、省赛一等奖三次、全国智能电子产品维修行业大赛一等奖。

“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的设计

设计思路。围绕“技能大赛培养教练团队、教练团队促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推动技能大赛”的循环互动理念,充分发挥教练的备赛水平,从技能大赛赛事项目入手,提出“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课程改革思路,通过师资团队、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等建设,建立起课程改革措施。因课程改革使师生的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得到提高,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实现技能大赛与课程建设的互动促进效果。

分析赛项设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改革课程设置。通过大赛项目设置分析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整学校课程体系设置。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为例,电子技术赛项是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的一个传统赛项,《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技术赛项设计模块的一门核心课,在很多电子信息类竞赛中起着重要作用。把技能竞赛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推动技能竞赛内容在课程建设项目的对接,通过与地方产业园区共同举办技能竞赛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提升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借助大赛要求,对接企业技术标准,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大赛的比赛组织、技术标准、器材设备充分体现了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大赛需求出发,淘汰落后过时的实训设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手段,适当增加网络直播、仿真技术等进行线上实践学习。结合技能竞赛和校企合作的要求,打造有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技能竞赛提供场地保障。

依托大赛内容,完善教学项目,改革教学模式。引入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开发基于赛教融合的信息页和工作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将思政元素和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体现出工学一体的职业教育特征,将技能大赛内容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反映到实际教学当中,优选教学项目,使之符合技能竞赛和实际工作要求。

“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的实践探索

技能大赛培养竞赛教练团队,储备优质人才。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不断推动课赛融通综合育人,鼓励指导教师成立技能大赛集训队和工作室,分享参赛经验,增强团队创造力和凝聚力。制定了“三年省赛、五年国赛”的技能大赛总体规划,应用电子技术教研组制定了每个项目均有三名及以上教练的培养目标,并对竞赛成绩有了明确的目标。目前,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已培养4 名教练,电子技术项目已培养3 名教练,智能电子产品设计项目已培养3 名教练,基本实现技能大赛整体规划、团队合作、轮流担当、保持优势,为课程建设储备优质人力资源。

教练团队推进课程建设,储备技能竞赛训练资源。教练团队将赛项任务转化为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对赛项任务内容进行研究,提炼、转化为教学内容,对原有一体化课程进行改造,不断补充和完善赛训一体教学资源,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如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赛项设置四个竞赛任务: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程序开发、故障诊断与维修、硬件电路组装及调试,在课程建设中可以根据教师个人专长组建团队分工合作,分别承担四个任务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的编写,结合日常的项目训练试题,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结合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选取某一切入点,开发课程资源。目前教练团队已经修订了《电子技术基础》《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和《智能电子产品设计》等三门课程标准;开发了《实用电子产品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等两本校内实训教材;建设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开设《嵌入式开发》等专业选修课。相关教材和课程资源被评为优秀校本教材和精品课程,入选优质竞赛训练资源库。

课程建设助力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师生能力。电子技术竞赛内容相较相关课程有一定难度,所涉及的项目一般都是几门课程的综合技术应用。按照课赛融合任务书的要求,不仅要求参赛选手能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在实际项目中。而现在的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和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改革,创新使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如按照技能竞赛的模式采用团队分组的方式,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优势短板,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发布相关教学资源,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团队给予不同难度的项目任务。教师在课中需要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讲解答疑,引导学生制定任务方案和计划,特别是关键环节需要检查,确保每个团队的计划能够执行。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团队有监督、执行和检查的分工,并在整个过程中巡视技术技能操作是否符合要求,保证教学实施的安全。在考核评价方面,各个团队要充分展示成果,能接受其他团队的意见和建议,能客观公正地开展自评和他评,为今后的任务总结经验和方法。良好的教师团队、完善的课程资源和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形成了技能大赛的保障基础,为技能大赛成绩的提升提供优质资源。

“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是把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从而使课程建设的形式、内容和标准与技能竞赛规则、内容以及评分细则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技能竞赛要求,把竞赛考核的任务细化成难度递进的教学项目。将竞赛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考查点融入课程项目,并考虑综合设计成学期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置以赛教融通项目为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打破常规课程安排,涉及跨课程和跨专业的项目采用多位导师指导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课程评价方面,教师应思考如何将技能竞赛评价标准巧妙融入,特别是利用信息化的评价方式,用客观评价代替主观评价,用定量评价代替定性评价。新式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习的过程,发挥赛教融通的育人功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总结并反思教学效果,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练竞赛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加油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