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实践探讨
2024-03-15刘晶晶
刘晶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审美;创编
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歌唱教学工作时,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素养发展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音乐歌唱教学模式,进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深入落实。但是现阶段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缺少重视,教学方式上相对单一,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做好音乐歌唱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初中音乐教师要立足《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音乐歌唱教学的具体内容,准确掌握音乐歌唱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具体来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感悟音乐的内在情感,使其能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音乐审美能力需要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感知、体验、理解等方式来提升,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优秀的视听资源,从学生兴趣激发人手,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旋律、节奏,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第二,歌唱表现能力。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歌唱表现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歌唱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独立完成乐谱的识读,并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结合联想和想象,将个人理解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歌唱出来,进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第三,音乐编创能力。音乐编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音乐作品的编创,进而创造性地呈现音乐、展示歌曲,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音乐创编包括的内容丰富,如音乐表演创编、音乐旋律改编等。音乐编创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利用各种乐器的组合编创节奏,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第四,文化理解能力。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也属于一种文化载体,不同民族音乐蕴含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传递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是要求学生能够在音乐作品中准确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也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做好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创新和调整,保障音乐歌唱教学的实效。然而,从当前的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情况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学理念老旧。部分音乐教师在开展歌唱教学工作时,仍然以传统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未能形成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并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其次,教学方式单一。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教学,比如教师为学生指导歌唱的技巧,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或者教师通过领唱的方式教学生唱法。没有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引导學生进行歌曲的赏析、歌曲的创编以及歌曲内涵的理解,导致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受到阻碍,自身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最后,学生参与歌唱表达的积极性较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歌唱教学活动,能够积极进行歌唱表达,但是从当前的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参与歌唱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不足,另外,由于学生自身对音乐不感兴趣,或者由于音乐歌唱教学形式枯燥,导致学生歌唱表达不够积极,这也是影响音乐歌唱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歌唱教学环境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学环境枯燥乏味,学生参与歌唱学习的兴趣较低,无法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感知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情感内涵。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使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强化学生音乐素养。
首先,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要立足学生兴趣需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歌唱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获得更好的音乐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例如,在进行《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歌唱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直接灌输学生歌唱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练唱的教学形式,而是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歌唱教学环境。在问题的驱动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认真聆听歌曲的旋律,并结合音乐教材的内容分析歌词,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情感。随后,教师一边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一边给学生播放剪辑过的《话说长江》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的旋律,一边通过观看视频感受长江雄伟壮丽的景色。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其次,音乐教师在进行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采用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聆听歌曲的旋律,朗读歌词,或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教师钢琴力度强弱来发出不同的哼鸣声等,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歌唱教学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艺术中的美有所感受和认知。
最后,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巧妙处理,营造良好的音乐歌唱教学环境,同样是在《长江之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地理课程内容进行关联,向学生渗透有关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使学生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知“母亲河”,再结合歌曲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歌曲的审美感知。
(二)构建良好的歌曲练唱空间培养歌唱表现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学生处于“被迫学习”的状态,这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学习上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歌唱表现能力是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歌唱教学活动,并对歌唱产生兴趣,能够大胆表现,从而提升歌唱综合素养。
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习兴趣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歌曲练唱空间,激发学生主动歌唱、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歌唱表现力。例如,在进行《樱花》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在課堂上利用道具,引导学生认真听教师拍击按铃的声音,然后鼓励学生通过使用“嘟”的声音来进行模唱,学生刚开始不敢尝试,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当第一位学生起来模唱时,刚发出“嘟”的声音便觉有些走调,不好意思地停了下来,这时教师要继续鼓励其完成模唱,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多次尝试能够准确地模唱出教师拍击按铃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歌曲练唱空间,同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增强学生歌曲练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地主动参与、练唱表现,实现提升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其次,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不能只关注学生歌唱练习,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了解有关歌曲的基础知识,包括曲式结构、创作背景等。比如,在《长江之歌》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有关歌曲的相关信息,包括创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歌曲的曲式结构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交给学生,由学生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解,既能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的空间,同时又能强化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教师还要重视音乐歌唱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赏析,使学生在充分理解与感受音乐作品内容、情感、风格、旋律的基础上进行歌唱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歌唱学习的效果,还能不断巩固与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为表演音乐做准备。音乐赏析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以学生自主赏析、合作赏析等方式为主,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并在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更多歌唱表现的机会,还要创新歌曲练唱的方式,采用多种练唱形式,提升学生歌曲练唱体验。比如,教师可以一边弹奏钢琴,一边引导学生借助手势完成“鼻腔哼鸣”的发声练习,达到逐渐熟悉歌曲旋律,最终能够跟着歌曲的节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构建课内课外多角度课堂培养音乐编创能力
培养学生音乐编创能力同样是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核心内容。
首先,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编创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需要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创造空间,组织开展课内外多样化的音乐歌唱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训练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创编素养。例如,在进行《长江之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基础的教学内容后,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全班合唱活动,根据学生的发音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排好合唱队形,这一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负责辅导给出具体的建议,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在音乐歌唱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自主编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分好组,并完成歌词的分配,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带领组员对本组负责的歌词进行分析,并按照之前教师指导的歌唱技巧进行歌唱训练。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歌曲伴奏,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在合唱中,各小组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编排不同的动作,注意合唱中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课上实践活动能够给学生音乐编创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提升学生音乐编创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课下教师也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歌唱实践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创编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歌唱表演活动,由班级的文艺委员和班长共同组织,策划歌唱表演活动的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自主选择表演的音乐曲目,再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对音乐的编创,呈现出完整的编创作品。
最后,教师也可以与校领导沟通,定期组织开展校内大型的文艺汇演活动,要求学生自己编创表演的歌曲,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表演空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或开展音乐编创大赛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创参赛作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参赛作品的点评和指导,给予专业的改进建议,并对优秀的作品颁发相应的证书和奖品,通过教师的专业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音乐编创能力。
(四)注重文化教育的深度渗透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感知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对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素养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在开展音乐歌唱教学时要注重文化教育的渗透,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文化教育要素,通过文化教育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进行《长江之歌》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人阶段可以给学生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的相关视频,再通过设置引导问题,使学生逐渐进入与《长江之歌》相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较强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播放视频、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能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者的情感等有准确的感知,感受歌曲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该首歌曲的创作对促进文化发展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其次,在民族歌曲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渗透不同民族的文化,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丰富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在文化教育的帮助下,加强学生对歌曲的深度理解,感悟歌曲传递的情感,在歌曲演唱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歌曲文化的深度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等有重要价值。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审美素养、歌唱表现能力、音乐编创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等,音乐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营造良好的歌唱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歌唱实践活动以及注重民族文化的渗透,在实现在音乐歌唱基础教学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