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实践
2024-03-15王晶晶
王晶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声势运用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奥尔夫曾经指出,音乐是与舞蹈语言、动作语言联系紧密的艺术形式。小学生对音乐具有创造性,其可以利用简单乐器参与即兴表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声势教学和音乐课堂的融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创作能力、审美素养的培养都十分有利。因此,研究小學音乐课堂上声势教学法的应用方式十分重要。
一、声势教育相关理论
卡尔·奥尔夫(德国)提出的教学法属于世界上影响力广泛的音乐教育方法,奥尔夫教学法包括如下几项内容,一是节奏朗读,二是声势教学,三是律动教学,四是乐器表演,五是创作教学。声势教学法属于奥尔夫教育体系中典型的教学方法之一,将身体看作打击乐器,在拍打身体部位过程当中发出响声,完成节奏练习。此教学方式有利于锻炼学生听辨、记忆、反应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节奏感及其对音乐的创编能力。奥尔夫认为,音乐源于人的自身。从胎儿时期,个体就会感受母亲呼吸节奏和心跳。同时,节奏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像日常行走、跑步等都需要身体运用不同的节奏。在音乐课堂上,声势教学需要依靠身体打击。教师将节奏、音色等与身体之间进行协调,通过拍打胸口、胳膊等部位发出不同音色,将音色和节奏进行组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因此,声势教学是利用节奏、音色以及身体而产生的教学方法。
二、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都不相同,很多高年级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喜欢张口,而低年级学生更喜欢表现自己。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选择差异化的声势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低年级音乐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教师可以选择跺脚和拍手等律动方式,将音乐表现形式加以丰富。比如:讲授《金孔雀轻轻跳》的时候,歌曲中提到傣族小姑娘。由于很多学生对傣族相对陌生,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选择傣族代表性舞蹈动作,让学生融人其中。同样,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提供演出服装,鼓励学生参与舞蹈表演,以音乐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在《打花巴掌》歌曲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歌曲节奏特点,可以要求学生互相击掌,根据学生爱好创编多种形式的花巴掌,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律动,参与动作创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运用动作、节奏、唱歌等接龙方式,组织学生听辨节奏高低,设计游戏课件,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打节奏、做动作。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特定的音乐基础,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动作创编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肢体或者乐器表现音乐。比如:教《外婆的澎湖湾》一曲时,教师可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身边乐器展开歌曲创编,创作出伴奏曲。学生可以利用身体发声,通过拍手、响指或者弹舌等动作,创作双人声部伴奏,还可使用歌舞方式表现歌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大多先讲解节奏,示范以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在模仿初期,节奏不可设置得太过复杂,要注意重复的规律性,利用多媒体课件作出提示,遵循循序渐进的设计方式,使学生从简单、慢速的节奏练习过渡到复杂、快速的练习当中。例如,在《小鸡的一家》歌曲中存在大公鸡、老母鸡、小鸡子模仿乐句。导人期间,笔者利用声势教学法,选择课外教学曲目,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叫声,动作简单、形象生动,学生模仿相对容易,且节奏变化规律感较强,有助于学生掌握。导入环节的声势训练应用,能够为歌曲后续教学做铺垫。
(三)提高学生欣赏和创造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内容辅助音乐教学,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歌曲。在音乐课堂上,选择身边乐器模拟节奏和声响,利用肢体表达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根据歌曲音高、速度及情绪变化,通过律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歌曲情绪欢快,则选择跺脚和拍手等动作进行表达;如果歌曲具有抒情特点,可以晃动身体,选择舒展的动作表现。在音乐欣赏课认真聆听和表现,不断提高欣赏能力。比如,《小小白鸽》歌曲旋律优美,每一乐句结尾都存在音高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动作表现歌曲,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利用双手交叉和打开的方式模仿小白鸽造型,之后做出鸽子高飞和低飞动作,模仿音乐的音高变化;《海上风暴》歌曲中描述了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场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述音乐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使用揉纸的动作描述闪电,利用拍桌子的声音表现雷声,运用鼓这类乐器烘托气氛,在自由创作过程当中体会乐曲节奏、音高等变化,感受音乐情绪及其传达情感,与音乐相融合,应用声势教学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利用声势教学法,教师需要根据音乐内容和教学需求,寻找教学难点,巧用声势教学突破教学过程的困难,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小酒窝》这首歌曲时,教师要分析歌曲特点,该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为2/4拍,为五声羽调式,歌曲民族风浓郁,旋律欢快,且生动活泼,描述了幸福家庭孩子的快乐生活。第二乐句的创作基于第一乐句旋律上移五度,能够展现出顿音演唱效果,令人聆听过程心情愉悦。歌曲第三个乐句有装饰音、八分休止节奏型,令整个歌曲形象、情绪具有生动活泼的感觉,特别是歌词的描述,表现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歌曲结尾属于第四乐句的重复,尾音高八度,让整首歌的快乐氛围到达顶点。
(一)运用声势导人展开节奏练习
导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人物图共计三幅,设置问题:“同学们,请帮老师一个忙,听音乐的同时,观察三幅图片人物表情是怎样的?表情是否存在共性?”随后,教师在小主人公、爸爸、妈妈等人物脸上画出小酒窝,学生们发散思维,有的说出人物表情是微笑,有的人说“每个人都有一个酒窝”。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顺利导人《小酒窝》这首歌,歌中描述了主人公及其父母的家庭生活,亲子关系是世界上天然、永久的情感。导入教学结束后,教师针对教学难点分析节奏型,要求学生利用声势训练掌握节奏型。为了调动学生有些兴趣,教师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神秘的房子,拜访房子的主人,但是在拜访的途中需要通过游戏关卡,同学们有信心吗?”设置闯关情境,调动学生挑战热情。在第一关卡闯入阶段,学生可选择简单、熟悉的语言,语言创编要符合声势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模仿,如果遇到休止符,就拍手示意。在节奏练习阶段,部分学生学习速度快,部分学生学习速度慢,教师需要将速度放缓,为学生进行示范,待所有学生学会以后,再加快速度。在节奏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能力和认知发展规律,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的模仿任务,利用声势动作活跃课堂氛围,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感受歌曲的欢快和音乐画面的生动。在声势训练以后,学生能够直观理解音乐语言,发挥声势训练的纽带作用,相互交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
(二)运用声势训练突破节奏教学难点
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节奏教学不容易,如果只是将节奏引出来,为学生讲解歌曲的时候,就会将歌曲难度降低。对此,在音乐教学实践阶段,教师可能投入大量时间或者精力去讲解节奏型知识。部分学生对于难度较高的节奏型理解相对困难,且歌曲当中休止符数量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简化问题。引入声势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处于轻松的环境当中学习节奏,产生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具备识谱能力,在教学实践阶段,部分学生识谱能力还难以达到要求。但是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可以根据其年龄特点,将歌曲教学重难点部分筛选出来,重点对歌词、声势等进行设计,让学生轻松学习。在讲授节奏难点之前,教师应设计趣味性的引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示范,在看到休止符的时候要拍双手,让学生模仿,在学生熟悉动作以后,将节奏训练内容引入课堂。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单独将节奏读出,并使用“嗒嗒”进行表述,如果再遇到休止符,可以拍手表达。在此期间,教师要灵活把控节奏速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布置任务要求。以上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通过节奏模仿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打造高效课堂。歌曲中“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这句话对应的声势训练为“嗒嗒、拍手、嗒、拍手、嗒嗒、拍手、嗒嗒、拍手”,巧妙运用声势训练,突破课堂学习难点。
(三)设置分角色表演任务练习声部
声势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可为歌曲伴奏,教师选择固定节奏型,运用声势伴奏歌曲,教师和学生还可通过共同创编,将各种风格节奏型伴奏演绎出来。利用声势表演活动,辅助学生练习声部。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和创作,学生经常参与聆听、演奏及唱歌等多种活动以后,即兴创作能力和学习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且喜欢表演。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在音乐课堂上,笔者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尽情展示自己的笑声。有的学生的笑声热情奔放,有的学生的笑声大方自信,有的学生的笑声腼腆羞涩。由此可见,不同学生的笑声各不相同,学生之间相互观望,脸上洋溢的笑容使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随后,教师组织学生练习第三声部,在课堂上呈现三个声部、对应笑声,要求学生猜测哪个声部和人物是对应的。学生结合歌词会快速判断出来,第一个声部笑声甜甜的,是小主人公的;第二条声部的笑声温和,是主人公的妈妈的:第三个声部的笑声具有热情奔放的特点,是主人公的爸爸。在课堂上以声部训练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脑海当中建立了不同的声部概念。听辨声部活动结束以后,将学生分为三组,展开声部练习,对所有人物的声部采取单独练习,最后在教师的指挥下,三个小组同学展示笑声。
角色表演活动设计目的是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三声部训练,对于声部练习体会更加深刻。多声部练习核心就是让学生之间通过协作统一声音。在此过程中,学生经过了多声部听觉和节奏训练,教师以横纵结合的训练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利用声势训练为歌曲伴奏
音乐实践十分重要,由于音乐音响并无语义方面的确定性,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利用听唱、探究及表演等方式,将声势训练呈现在课堂,为学生带来直接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理解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
教師应用声势训练为歌曲伴奏,要求学生掌握和音乐相关的知识,如连音、衬词和顿音等。如果单纯为学生讲述以上知识概念,那么音乐课堂也会有枯燥感和无聊感,可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此情况,引入声势教学方式,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聆听歌曲,找到歌曲中衬词应用之处,之后为学生介绍衬词的含义。在衬词位置设置拍桌声势,随后采取拍桌训练,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当中,遇到衬词就拍一下桌子。第二次聆听歌曲的时候,要求学生将倒三角符号找出来,之后将顿音含义引入课堂。在顿音位置,教师设计弹舌声势,使学生感受到顿音轻巧、短跳等特点。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时候,将所学声势内容应用其中,完成声势训练。学生聆听三遍歌曲以后,可以将歌曲当中的连音找出来,感受连音的连贯性特点。应用声势动作,让学生一边朗读歌词,一边律动身体,一边弹舌完成声音弹跳,有利于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和声势教学的融合点,用趣味化的方式讲解音乐知识。
(五)并用声势表演音乐内容
表演在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内化声势动作,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熟练运用声势动作的过程中,将音乐表情呈现出来,面带微笑参与表演。在教师的精准指挥下,学生快速做出声势动作,传达歌曲意思。表演期间,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男生组和女生组,有小组独唱部分、合唱部分,因此,表演指挥十分重要。教师利用PPT动态化展示乐谱,蓝色为男生演唱的部分,红色为女生演唱的部分。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能够流畅地表演出歌曲内容。发挥声势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快速掌握了音乐节奏、长度、力度等特点。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声势教学法可操作性更强,无需利用复杂工具,通过身体部位律动,利用身边音乐即可参与表演。同时,声势教学的应用还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对于学生创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需求,选择声势导人方式,将节奏难点解决,指导学生利用声势进行伴奏和表演,打造具有活力的音乐课堂,为学生音乐节奏感、创作思维、团队意识和学习兴趣的提升提供支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