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生活的温度
2024-03-15祝勇
读者 2024年6期
祝勇
草书的随意与散漫,使它更方便使用,也更贴近生活。一张便笺、一声问候,都以草书来涂抹、挥洒,成就了中国人特有的手帖美学。它既是艺术的美,也是生活的美,更是性情的美。像王徽之在《新月帖》中写道:“雨湿热,复何似?食不?”“食不”就是“吃了吗”,那么平易,那么随和,那么轻松,却如雪泥鸿爪,让我们感动。那才是生活的本色,那才是生命的底色。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微小而具体的,像风一样,却挟带着一种更加真实和强劲的命运感。与轰轰烈烈的传奇相比,它们更接近我们生存的本质。
我想起帕慕克的话:“在我们的一生中,会发生成千上万件被忽略的小事,只有文字才能让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现在,这些书法家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它们的存在,看见了他们的生活、好恶、性情。
从那些帖上,我还听见了那些伟大艺术家的窃窃私语。它们太平凡、太家常,以至于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手帖,完全可以建立起对话关系——王徽之问:“食不?”王羲之在《寒切帖》里答:“吾食至少,劣劣。”张旭接道:“忽肚痛……”怀素又说:“老僧在长沙食鱼……”
(伯 英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故宫的书法风流》一书,本刊节选,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