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关心青年运动

2024-03-15邵明众

百年潮 2024年2期
关键词:揭阳汕头革命

邵明众

周恩来

五四时期,周恩来曾领导天津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成立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并创办社刊《觉悟》。1922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人,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任书记,还负责起草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作为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中国青年团分支组织,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团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培养并输送了包括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等人在内的一批干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924年7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新选出的执委会推荐周恩来归国向团中央汇报。9月,周恩来回到国内。10月,他负责起中共广东区委的工作。接着,他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投身大革命洪流。在当时,广东区委的工作范围包括广东、广西、厦门、香港等地,各地的革命青年也从全国各地纷纷涌向广州。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在廣东关心青年运动,指导革命军队中的青年运动、引导青年学生运动健康发展、关怀青年团组织的建设,为大革命时期广东青年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岭南大地播撒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也为后来的南昌起义和起义军转战潮汕提供了条件。

指导革命军队中的青年运动

1924年11月,年仅26岁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的到来使黄埔军校的面貌焕然一新。黄埔军校招收了大量热血革命青年,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校的政治部混乱无序,形同虚设。周恩来上任时,对军队当中的政治工作并没有实际经验。周恩来以苏联红军为榜样,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工作制度,制订训练计划,加强政治宣传,为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中共广东区委和共青团广东区委在军校设立了特别支部,统一领导党团组织。军校还实行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坚持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规定学生可以阅读马克思主义等书籍,还开设有主义教育、革命历史、社会科学、工农运动、学生运动等20多门政治课程。国共两党和社会的知名人士廖仲恺、何香凝、毛泽东、刘少奇、邓中夏和鲁迅等曾到军校讲课或讲演。从此政治部成为军校学生进行政治训练的中心,也是共产党人在军校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

1925年2月1日,为了指导革命军队的青年运动,周恩来以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由蒋先云、曾扩情、贺衷寒、何畏能等人筹备组织,在广州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周恩来的悉心指导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青年军人中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广大青年革命军人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还与广东各界群众一起,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和反奉倒段运动。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1925年初,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趁孙中山离粤北上之机,向广州进攻,意图倾覆广东革命政府。为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政府于同年2月和10月先后两次举行东征。参加东征是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对敌行动。周恩来参与东征的领导工作。东征军先直捣潮汕,取得淡水之役的胜利。随后,又在棉湖击溃林虎部主力,进驻梅县,迫使陈炯明残部退入江西和福建。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从此黄埔校军英勇善战的美名广为流传。

这次东征胜利的取得,与周恩来所主持的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威力密切相关。战斗开始后,周恩来随军出发,参加作战,并派出宣传队教育部队,争取群众。东征军编了一曲《爱民歌》,歌词唱道:“扎营不耍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踏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黄埔校军官兵时刻牢记自己是“革命军”,保持严明纪律,并适时展开对民众的政治宣传。

1925年4月 ,周恩来和梅县商会欢迎东征军的代表合影

东征军回师广州后不久,东江地区再度被陈炯明占领。1925年7月1日,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第三期开学典礼上号召军校学生要做“革命的先锋”,把革命传播到全国。10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东征。在此之前,广东革命政府已将所辖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黄埔校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周恩来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总主任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代表。这次东征进展顺利,所向披靡,经过惠州之役,革命军乘胜追击,11月即进占汕头,第二次东征胜利结束。毛泽东主办的《政治周报》在《东征纪略》中指出,革命军队的政治宣传是革命军打胜仗的根本原因。这是对周恩来领导的军队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充分肯定。

周恩来不仅注重革命队伍中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还探索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人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1925年11月,他以广东区委筹组铁甲车队为基础,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做骨干,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和团内大多数人都是青年。独立团自诞生起,就在内部建立了党和青年团的组织。在北伐中,独立团作为先遣队屡建奇功。大革命失败后,以该团为骨干建立的部队又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还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引导了一大批青年军人逐步成长起来,为此后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的开展输送了人才。黄埔军校当中许多学生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的骨干。

引导青年学生运动健康发展

五四时期就有学运经验的周恩来十分注重引导广东青年学生运动健康发展。周恩来利用各种契机播撒革命火种,支持青年学生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初,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中,周恩来担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在东征中,周恩来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哪里。

揭阳学宫是揭阳古代的最高学府。五四后,揭阳学宫成为青年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揭阳进步思想的发源地,岭东学生联合会揭阳分会就设在这里。在东征军进入揭阳后,周恩来选择在揭阳学宫办公居住,以方便进行革命活动。他在百忙中深入群众,出席群众集会。3月7日,周恩来在揭阳考院小广场前发表了题为《国民革命的宗旨和三民主义的真谛》的演讲。周恩来不带讲稿,演讲一个多小时。他指出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才能救中国,只有实行联俄联共,扶植工农,革命才能胜利。紧接着,3月8日,周恩来又前往揭阳真理中学讲话,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鼓励青年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3月12日,东征军从揭阳榕城出发到达棉湖,周恩来住在兴道书院。棉湖战役是东征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由于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战事一度不利。如果战役失利,不仅革命军可能被消灭,广州也会不保。千钧一发之际,周恩来亲临崩山督战,炮轰敌阵。最终,13日,东征军在大功山击败陈炯明主力,取得“棉湖大捷”。根据当时读初小的17岁青年洪高彦的回忆,尽管是在紧张的战斗期间,周恩来还是坚持在书院三乐堂前教学生唱《爱国歌》,并向兴道书院的学生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列强是如何欺压中国,国内的军阀是如何地卖国害民的。周恩来告诉学生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有志的青年学生都应该团结起来,与工农相结合,参加革命拯救中国。打倒列强,中国才能取得独立。周恩来演说了两个小时,让在场的学生们受到启发和鼓舞。周恩来和青年学生交流时,总是非常和蔼可亲。洪高彦的普通话不好,周恩来就和他用铅笔和纸在桌上笔谈,鼓励他好好读书,团结同学,立志做一个革命青年,为救国救民而战斗。在周恩来的鼓励下,洪高彦立志去黄埔军校,投笔从戎。

3月18日,东征军夺取五华城。19日上午,政治部入驻五华县公署。周恩来来到五华中学,帮助学生组织“新学生社”(该社是以青年团员为骨干的团广东区委的外围组织),并教导青年学生说:“学生最纯洁,最有朝气,应该大胆起来,参加革命活动。”4月15日,周恩来又在梅县东校场对学生发表演说,鼓励青年。4月20日上午9时,周恩来应邀来到金山中学,支持师生的进步活动。省立金山中学校长黎贯,自1923年任职以后,在学校中推行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禁止学生参加校务,反对学生参加进步组织及社会活动,常常无端开除学生,取消学生会,引起广大学生的强烈不满。根据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主办的《青年军人》上连载《东征日记》的记载,早在1925年4月18日,东征军政治部就曾关注金山中学压迫学生的情况,“有学生谈及国民党者尚受禁止,若言加入本党犹所极力压制。”认为“以此等反革命派主持学校,诚不利于革命前途,并查此间各学校,均学风不良,已将此情形函告中央及教育厅。”在周恩来到校后,该校教职员和男女学生正在开会讨论入党手续。随即,周恩来向师生们讲授三民主义。下午2时,周恩来又应潮州省立第一师范师生邀请,前往讲解三民主义两个小时,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周恩来为了支持青年学生运动,不仅多次到学校、农讲所讲演授课,鼓舞青年学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还指明了青年学生运动的方向,多次强调青年学生运动不能局限在校园内,“一定要与工农兵合作”。1925年,经彭湃介绍,就读于广东公医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的青年团支部书记柯麟邀请周恩来到校演说。周恩来在演讲中指出:“赶走一校反动派是小胜利,与工农兵合作,打倒国内封建势力,打倒国际帝国主义是大胜利,我们的时代是战斗的时代,革命青年一定要与工农兵合作,方能取得大勝利和最后的胜利。”后来在周恩来的影响下,柯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著名的医学教育家。

周恩来在揭阳学宫的休息处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剿灭盘踞在惠阳淡水的军阀陈炯明的势力。据新华社香港分社原副社长叶锋在其回忆录《八十回眸》中记述,在东征过程中,周恩来曾带领革命队伍入驻惠阳县坑梓(今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的光祖学堂,把指挥部设在光祖学堂教学楼二楼东座的一间教室内。早在1925年3月,光祖学堂的廖其恭老师就在校内组织成立了光祖青年新社,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封建、破迷信的“八不”(不嫖、不赌、不抽鸦片、不喝酒、不盲婚、不纳妾、不迷信、不求神拜佛)条约。在入驻期间,周恩来接见了青年新社成员,并发表演讲,支持青年新社的宣传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同时号召广大社员努力学习,接受进步思想。周恩来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青年学生们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和爱国热情,在光祖学堂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火种。1926年,光祖学堂改办为中学,“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成为光祖中学的指导思想。每逢民族危亡存续的时刻,光祖中学师生始终站在历史的最前列,涌现了以东江纵队领导人曾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叶锋、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大队长黄冠芳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

1925年11月21日,经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开始了主政东江的实践。主政东江期间,周恩来积极支持收回教育权,任用进步知识分子担任校领导,调解青年学生运动中的矛盾,注重将青年学生运动与其他各界的斗争联合起来。

在当时,全国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非基督教运动。随着非基督教运动的深入开展,收回教育权、取消教会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周恩来也支持青年学生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抗争行为。早在1924年12月29日,他就出席广东反基督教大同盟在广东大学召开的大会,在会上演讲《基督教与帝国主义》。根据1925年11月24日《岭东晚报》发表的新闻记载:“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昨日与南强学校、淑德女校、童子部小学、福音国民学校、贝理书院的代表,商讨收回教育权问题。”周恩来支持教育界掀起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他召集教会学校的代表开会,要求学校不能强迫学生入教,不能开设宗教课程,要传授进步的新文化新思想。

第二次东征胜利后,潮安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高涨,他们走出校门,站到了运动的前列。1925年11月,金山中学学生联合发起“倒黎”运动,要求广东国民政府撤换校长黎贯。周恩来得悉后,当即派人处理。最终黎贯被逐,杜国庠出任校长。1916年,杜国庠在日本读书时期,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1917年9月,周恩来到日本求学,杜国庠在日本曾和周恩来几次会晤。周恩来推荐他担任金山中学校长,受到师生的欢迎。1926年1月,周恩来到金山中学视察,杜国庠请周恩来对师生演讲。周恩来在该校藏书楼讲话,分析革命形势,勉励同学们要为革命事业的建设而学习,要有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精神,使在场青年们受到鼓舞和鞭策。

1926年1月间,潮安第一女子学校发生校潮,要求撤换甘受封建势力摆布的校长黄瑞英。黄瑞英對学潮无能为力,又难以摆脱地方封建势力的控制,最终选择自缢身亡。反动势力以此为借口,攻击进步师生,还把矛头指向中共潮安党组织领导人郭瘦真及主政东江的周恩来。根据柯鸿才的回忆,师生步行到汕头请愿,找到周恩来。周恩来表示,这类事他不便直接出面,但是可致函向地方要求公道处理。周恩来还悉心地为师生代表安排了食宿,代购车票让他们得以回到潮州。最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特派该部委员邓颖超前来调查黄瑞英自杀一事,弄清了事情真相。潮安法庭也宣布被传讯的学生无罪。

光祖学堂旧校舍

有时由于周恩来工作繁忙,邓颖超也会同学生谈话,指导学生运动发展。根据曾在汕头省立岭东商业学校读书的黄贻嘉的回忆,1925年冬,岭东学生联合总会以“新学生社”的名义举行座谈,请邓颖超指示工作。邓颖超来到学校运动场的木棉树下,和组织学生运动的青年学生骨干座谈。

1926年初,梅县地区的青年学生分成梅县学生联合会和岭东同学会两个组织,彼此对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非常不利学运的开展。周恩来得悉这一情况后,在3月派出邓颖超到梅县东山中学演讲。根据当事人卜幸华的回忆,邓颖超身穿浅色旗袍,来到东山中学教室,呼吁学生“要团结,不要分裂。学生的利害是一致的,大家只有团结起来,革命才能胜利。你一派,我一派,力量就分散了”。邓颖超认为不同学校间学生相轻是学运分裂的重要原因。对此,她劝导青年学生不要总以为自己的学校就是进步的,别人的学校就是顽固的、反动的。事实上,任何学校的大多数青年学生都是要求进步,要求革命的。不同学校的学生应该在思想认识上取得一致后,组织一个统一的学联。邓颖超亲切、感人又有说服力的话赢得了在场学生的热烈鼓掌欢迎。在周恩来、邓颖超的关怀和指导下,梅县地区的青年学生很快就团结起来,统一了学生运动,推动了梅县革命形势的发展。

2月1日,周恩来召开汕头市各界代表会议,总结工作情况和施政的方针。会上,周恩来针对国民党右派妄图分裂汕头学生联合会的情况,在招待汕头各界代表的演说词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参与政治,求其本身之利益,教职员绝不应阻止其社会活动,不过学生不应干涉教职员职权,胡乱生事,一定要上青年的轨道,成革命的群众。”对学生的斗争予以有力支持,并进行了正确的引导。

不仅如此,周恩来还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悉心留意各地学校办学的情况。根据1926年3月3日周恩来电告行政会议决议案的记载,周恩来主政东江期间,提出了教育提案九条:促进教育适合国民革命之需要;设立学校;提高小学老师待遇;教育经费统一收支;推行强制教育;保障平民教育经费;加授政治、教育、社会科学与本党主义及宣言;提高小学教师水平;庙宇、寺庵尽力作教育之用。不久又提出教育提案六条,推动学校改行新教制,推行国语;按照学生将来职业之需要,加授农商等课;各校财政公开;官厅应与兴学联会联络,补助其经费,指导其尽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学校应许学生参加社会运动之自由,及参加校务;实行收回教育权;实行限制无故要求放假。汕头市立第三小学创办于1925年3月,是党组织的一处联络站。根据时任共青团汕头市委宣传组长吴华胥的回忆,1926年初夏,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该校二楼旁听党团员会议,给在场每一个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关怀青年团组织的建设

周恩来曾担任过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书记,关怀青年团组织的建设工作。1924年9月1日,周恩来在乘船回国的旅途中,在香港中转时,就致信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说明自己今后行动的方向。周恩来到达广州时,团广州地委的阮啸仙、彭湃到码头迎接。周恩来成为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人后,在指导革命军队中的青年运动,关心青年学生运动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关怀青年团组织的建设。第一、二次东征取得的重大胜利,使广东的革命基础更加稳固。周恩来在此形势下,加快推动了地方党、团组织的建设。

1925年2月,周恩来在第一次东征中,每到一处都非常注重党和青年团的组织建设。由于潮汕长期受反动军阀统治,东征前汕头没有党组织,只有个别党员、团员秘密活动。周恩来尚在揭阳时,就指派人员来到汕头,进行建党的前期准备工作。2月28日,周恩来率政治部人员进驻海丰。3月7日,周恩来在揭阳接见了左派团体代表,向他们介绍了建立共产党组织、青年团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揭阳期间,周恩来亲切地拉着党员杨嗣震、青年团员方针、江明衿、黄龙驹一起吃午餐,饭后叮嘱他们注意在工农群众中发展中共党团组织,既要发展“大学”(当时是共产党的代称),也要发展“小学”(青年团的代称),特别要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并动员较成熟的同志加入国民党,以扩大革命力量,争取先机,防止右派势大。在海丰期间,周恩来亲临指导重建海丰青年团的工作。会上,在周恩来的推荐下,彭元岳出任团的书记。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胜利,为党、团组织在汕头的建立扫清了障碍。3月中旬,周恩来派共产党员鲁易、杨石魂为中国国民党潮州、汕头、梅县一带党部特派员,方临川为普宁、揭阳一带特派员。他们到职后,一面做“国民运动的事情”,一面着手筹建党和共青团的地方组织。

在周恩来和陈延年的直接领导下,汕头市建立党、团组织的各项工作迅速展开。3月12日团广州地委召开会议,决定杨石魂等人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负责汕头地区建立党团。会后,陈延年即带领杨石魂、宋青、廖其清等人到汕头市,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汕头地区的第一个组织—中共汕头特别支部(简称“中共汕头特支”),共青团汕头支部随之成立。中共汕头特别支部是潮汕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杨石魂为首任书记,支部成员有杨石魂、宋青、廖其清、方临川、赖炎光、鲁易等。此时,由于潮汕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党的组织,因此由汕头的党组织暂时负责起领导潮汕地区革命的重任。

5月中旬,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密谋发动武装叛乱。5月21日,东征军主力回师广州平叛。周恩来将鲁易、杨石魂、方临川等留在潮汕地区,继续开展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工作。在周恩来的关怀下,8月中旬,在汕头、揭阳、普宁等地设立团支部、小组的基础上,成立青年团汕头地方委员会,指导潮梅地区的青年运动。

9月下旬,第二次东征前夕,周恩来秘密到了梧州,召集共青团梧州市支部书记龙启炎等人开会,听取了他们对广西形勢、团建工作和工农运动等方面的汇报,向他们介绍全国的革命形势,要他们重视农民运动和对工人的教育。

10月,周恩来参加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二次东征。11月,周恩来主政东江,根据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柯柏年的回忆,周恩来主政东江后“工青妇等的方面都是左派占优势,右派没什么力量”。在周恩来的推动下,潮汕各地党团组织得到很大发展。潮安、普宁、揭阳、澄海等县先后建立了团支部。中共汕头特别支部在党组织获得发展后改称中共汕头支部。同月,参加广东革命政府第二次东征总政治部工作队的揭阳惠来县青年方汝楫,随周恩来到达汕头。11月下旬,共青团汕头地委批准方汝楫、方凤巢、方学曾、詹友石等参加团组织,并决定由共青团汕头地委宣传委员吴梦龙负责建立共青团惠来特别支部。11月30日,共青团惠来特别支部成立,邝纪璜任支部书记。惠来团组织的建立,为中共惠来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2月,金山中学学潮中,周恩来推荐进步知识分子杜国庠任校长,鼓舞了周边各校师生的革命热情。在金山中学成立了进步学生团体“新学生社”后,其他各校也纷纷效仿。潮汕地区各校“新学生社”的发展为团组织更广泛地吸纳青年团员提供了基础。同月,中共广东区委将中共汕头支部组建为中共潮梅特别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潮梅特委”,1926年3月改称“中共汕头地委”)。1926年1月,在周恩来的支持和领导下,中共潮梅特委和青年团汕头地委合办了特别训练班,周恩来亲自任课讲授世界大势。省农委办事处主任彭湃以及潮梅特委赖玉润,杨石魂等也分别讲授农民运动、青年运动、职工运动和党的组织问题等,提高青年干部的思想素质,训练和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干部,推动了潮汕地区的党团组织的发展。

(责任编辑 崔立仁)

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运史专委会专家委员,广东省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揭阳汕头革命
汕头行
揭阳开放大学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诗画汕头
揭阳引韩供水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揭阳·黄岐山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