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语境下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空间重构研究

2024-03-15王瑾琦樊卓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

王瑾琦 樊卓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民族习俗与区域文化也丰富多彩。区域性的建筑样式与空间不但会受到其他区域建筑因素的渗透,还会受到时代性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当代的多元化建筑潮流的推动下,广西壮族民居建筑势必会受到其他区域性与时代性的影响。深入挖掘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在现代环境中的多种可能性,在弘扬地区文化、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映射时代性需求,对广西壮族民居及其受众有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关键词:干栏式;壮族民居;建筑空间;现代重构

干栏式建筑作为广西壮族民居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山地与丘陵覆盖面积较广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广西壮族聚集区,特别是在桂东南、桂南以及桂西南等丘陵密集地区,干栏式建筑是主要民居建筑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依靠山地,减少建筑结构与用材的干栏式建筑,同时壮族干栏式民居也能够体现壮族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性与文化风俗。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冲击下,现代民居建筑中使用的材料与工艺慢慢有别于传统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在此语境下,民居建筑衍生出符合当代社会气质的空间叙事。广西壮族干栏式建筑本身及建筑的使用者都被卷入此旋涡中,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也受到现代语境的建筑空间叙事的影响。探讨广西壮族干栏式建筑如何在现代语境的建筑空间叙事冲击中传承与发展,合理地理解与融入现代语境,满足壮族人民现代需求的同时,保留壮族干栏式建筑空间的文化内涵,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课题。

一、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的类型

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南、桂西南等山地丘陵地区,建造在山腰与陡坡之上,多数采用木结构,有部分采取以木结构为主、石材为辅的结构形式。主要以整根的圆木为柱、圆木或方木为梁架、木板为墙体,依山而建,底层木地板面向外挑空,立木柱为支撑,平齐水平地面,设置楼梯连接建筑一楼平台。建筑除却底层架空以外,多是两层:一层用以居民起居生活,层高相对较高;二层层高较低,主要用以堆放谷物柴草[1]。设置坡屋顶,与用以畜养牲畜的架空空间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满足居民生活使用的建筑空间。

干栏式建筑形式是壮族居民为适应山地地势而采用的,在建造过程中,多以挖、填、垒等方式对山地陡坡地形进行处理,不但适应了地形,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2]。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较为常见的建造处理方式,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种:挖进型、填出型、填挖型、错层型、悬空型[3]。

二、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空间叙述形式

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的空间内容主要包括堂屋、外廊、楼梯、仓库、厨房、晒台、畜棚以及储藏室。其中堂屋为建筑空间最为中心的区域,建筑内设置火塘一处或两处,除却取暖、照明等实用功能以外,还作为壮族民居重要的“家”的精神概念[4]。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主要采用前堂后室的形式,在矩形的基础之上进行有序的排列与组合,相对而言,较为灵活。外廊、楼梯、仓库、厨房、晒台、畜棚以及储藏室等围绕着堂屋进行布局,同时屋内所有的房门一致朝向堂屋,用以突出堂屋在建筑空间中的中心地位[5]。

与实用性相比,壮族干栏式民居对于精神层面“家屋”的概念更为重视,在木构建筑当中,采用火塘形式将家族成员进行聚集,形成完整的“家屋”的概念形式,但这种传统的做法会在建筑中造成一定的火灾隐患。此外,壮族传统民居不具备独立的卫生间,而是在卧室区域的地面进行镂空处理,联通一层卧室与架空层的畜棚,将生活排泄物直接排入畜棚,用木桶等工具进行遮盖。畜棚内的生活排泄物与牲畜生活产生的污气混杂在一起,与一层堂屋、卧室等生活起居空间仅仅相隔一层木地面,这与现代人及现代设计追求的卫生、舒适环境有一定偏差。

三、現代语境下的建筑内涵要素

现代语境是对传统的批判式继承及多元化吸纳的一种思潮与环境[6]。建筑领域的现代语境基于现代技术建构的物质基础与现代主义思潮引领的社会环境,其内涵主要通过科学技术与结构、材料与经济、生态与文脉、解构主义哲学四个方面进行表达。

(一)科学技术与结构的形式表达

现代语境下的建筑是以现代主义的框架结构为基础,形成自由的建筑平面与建筑立面。通过将传统建筑从简单的力学表现的结构支撑中解放出来,传统结构中的墙体受力转换成梁柱受力,增加建筑的面宽,使建筑的立面能够进行现代多样化的表现[7]。

(二)现代材料与经济属性

传统建筑一般采取木材、石材、泥浆、土等原生态的材料进行建造,虽然材料获取便捷,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耗费较高的人工成本,对建筑材料的处理也较为粗犷,往往没有进行精细加工。现代语境下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料,较传统建筑材料精度更高,成本更低,便于大范围建造及批量化应用[8]。

(三)生态与文脉附加值

早期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忽视建筑中的人的情感倾向。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建筑的新理念,7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将建筑中的隐喻主义、地域主义、文脉主义推向了大众视野。在此背景下,现代语境下的建筑设计除却设计技术与材料的物质属性以外,在精神层面上更具生态性与文化性特征[9]。

(四)解构主义哲学的互动

在建筑的形式表现中,建筑与解构主义出现大量的互动,将建筑的设计元素及表现方式从解构主义哲学的视角进行拆解,建筑的空间、界面、装饰、功能等内容都进行了现代重构。传统建筑语言在当前的建筑环境中得到了当代性的重构,从哲学层面进行时代性的变革[10]。

四、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的现代需求

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在现代语境下,不再适宜继续采用传统的建筑语言进行建造,而应从物质基础到精神追求,以及居住者的感受角度等方面,进一步满足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的现代需求。

(一)建筑与周边环境统一的需求

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式民居一般建造在山腰与山脚,建筑通过采用干栏的方式与地形结合,减少建筑建造过程中对地形的干预。基于广西壮族建筑文脉中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现代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在采用现代材料与工艺的同时,需要将建筑融入自然生态之中,使壮族干栏式建筑与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保持统一。

(二)建筑空间形式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内部空间主要由堂屋、外廊、楼梯、仓库、厨房、晒台、畜棚以及储藏室构成,其空间构成以满足生活需求为主,空间形式小而方正。随着现在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传统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中内部狭小的空间难以满足现代壮族居民的生活需求,建筑内外的空间形式在现代语境下衍生出多样化的需求,如原本的卫生间设计,就不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三)建筑空间功能与内容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传统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主要满足壮族居民日常的生活与生产需求,建筑空间功能与内容围绕基础的物质需求展开。如今,壮族居民在满足了基础的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追求,如壮族传统的对歌、远眺等精神文化活动也需要在现代的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中得到体现。

(四)符合现代结构与材料的需求

传统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通过同村同族的青年劳动力的共同帮忙,协助建造。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壮族乡村中,留守乡村的青年劳动力并不多,老年人与儿童在留守的人口中占较大比例,在此背景下采用传统材料与结构的建筑建造并不符合社会条件,并且原本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的木材料与结构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而采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可以将建造时间有效缩短,节约时间与劳力,并能够有效改善木质材料与结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五)建筑室内空间舒适性的需求

现代语境下的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需要更加注重居住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当前的建筑室内空间不单单是为了遮风蔽雨,同时也应具备舒适、卫生等功能主题,在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原有的空间中加入茶室、卫生间、综合房等功能空间,提升空间使用的舒适性,设置符合现代审美的装饰与界面,是壮族干栏式建筑空间在现代语境下的一项基本需求。

五、广西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现代重构

根据现代设计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以及当代居民的需求,从周边环境、空间形式、空间内容、建筑结构、空间布局五方面对广西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进行重构。

(一)建筑空间与环境关系重构

广西壮族聚居区往往依山傍水,受自然环境所限制,建筑的建造一般临近山体、水流,但是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与水流关系较为疏离,存在人为隔绝的现象。现代语境下的建筑营建提倡建筑与自然的亲近共生,重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开放性与共存性,提升建筑空间的多样化,与周边环境进行融合。目前,现代广西壮族地区的产业细分情况较为明确,民居建筑中农耕文化的特性不再明显,干栏式建筑架空层不再需要传统的畜牧功能,因此,对不再使用的畜棚空间进行改造,将周边的水流引入,与建筑二层平台上的水池组合成落水空间,在临近自然的同时,增添趣味性,而且在夏季气候炎热时,水流能够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在建筑一层楼面,建造直接通向架空层的楼梯,使用纤细的金属吊杆连接建筑主体与楼梯,形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无缝对接。此外,将建筑墙界面采用透明材料进行隔断,形成通透的建筑空间,达到建筑内空间与建筑外空间相互交融的空间效果,实现建筑与环境一体化的空间形式重构,如图1所示。

(二)建筑空间形式重构

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除却底层架空以外,一般还有两层,一层为居民生活区域,二层堆放杂物柴草。首先,由于建筑整体层高受到传统木构建筑的材料与技术限制,二层楼层层高较低,可利用空间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生活起居需求,最终导致二层利用率较低。因此,在空间形式重构过程中,通过现代建筑材料与工艺,抬高建筑的层高,将建筑的每层层高做到统一,并且增加建筑总楼层数,扩大建筑空间容量,同时因地制宜,在原有建筑上增加建筑空间,使建筑可以容纳多个空间区域,达到建筑空间功能符合现代壮族居民需求。其次,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式建筑往往更为重视建筑正面的空间使用,对于建筑背面的空间建设力度较弱,导致建筑空间形式较为单一,趣味性较低。对此在建筑的后方设计相应的建筑空间,并于屋顶开天窗进行采光,侧面设计“丨”型建筑空间,与建筑主体“—”型建筑一同构成“7”字形空间,如图2所示。

(三)建筑空间功能与内容重构

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空间主要包括堂屋、外廊、楼梯、仓库、厨房、晒台、畜棚以及储藏室等,各个空间内容是根据传统壮族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性形成的。现代语境下,壮族居民的习性受到时代影响,与过去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农业活动不再是现代壮族居民必须从事的工作,导致现代壮族干栏式建筑不再必须承担畜养家畜的功能,架空层畜棚的存在意义与价值已微乎其微,在重构的过程中将其抛除,仅仅保留架空吊脚的形式,形成广西壮族民居建筑形式的文化意象。同时增加外廊、晒台与观景区,满足当代居民更加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追求,如图3、图4所示。

(四)建筑空间结构重构

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圆木柱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又受限于材料,难以完成更高楼层的建筑结构与更宽阔的建筑面宽,也导致了建筑内部空间由固定结构木柱进行分割,卧室、厨房与堂屋等功能区域都聚集在一层,空间分割较为零碎,而且采光效果略显不足。因此,采用现代的RC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SRC结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5所示,通过箱式结构重构建筑结构主体承重部分,使得建筑突破传统的二层建构的限制,拥有更为灵活的内部空间格局及采光效果更为突出的自由立面,在现代建筑的结构内核上,演绎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的特性。在此基础上,使壮族干栏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横边倚靠山坡,用以打破建筑平衡的局限,將建筑的任意部分错层于地形,扩展出更多的架空空间。

(五)建筑空间室内布局重构

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式民居将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围绕着代表“家”的火塘进行布局,在一层的建筑布局中,中心的环绕仅仅是基于二维的平面“向心”。通过现代材料与结构的介入与重构,建设三层的干栏式建筑,增加现代生活所需要的书房、茶室、多功能间等新的功能性室内空间,并布局于建筑一层与三层,一层不开门,将楼梯自一层平台开始连接二层,于二层开门,然后将火塘设置于二层堂屋,形成二层卧室“向心”堂屋,如图6所示。一层、三层新设功能性空间三维性环绕堂屋,将平面布局从二维转向三维,增加其趣味性与内在精神含义。

六、结语

通过对广西壮族干栏式建筑及建筑空间进行分析,并基于环境与现代广西壮族居民的需求,进行简单的环境、形式与内容的空间重构。在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指引下,对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做初步的探索。在此过程中,使广西壮族干栏式建筑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及社会进程,加深大众对广西壮族建筑的认知,为广西壮族建筑的系统而完备发展进行一次尝试,探索出广西壮族民居保护与发展策略,从建筑与周边环境重构、建筑空间形式重构、建筑空间功能与内容重构、建筑空间结构重构、建筑空间室内布局重构方面,实现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在现代语境下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4.

[2]陈楚康.广西壮族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李长杰.桂北民间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345-346.

[4]汪倩,张林宝.广西壮侗传统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3):127-128.

[5]石拓.中国南方干栏及其变迁[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6]李世涛.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文艺现代性的两个维度[J].社会科学辑刊,2023(5):215-222.

[7]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M].李大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0-12.

[8]韦峰,陈伟莹.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202-207.

[9]吳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41-245.

[10]宁晓江.建筑的后现代语境[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作者简介:

王瑾琦,硕士,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樊卓,硕士,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南民族传统建筑与家具设计。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
木质饰面板在建筑中的艺术性及其应用
宗教文化对建筑空间与建筑形式影响探究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浅谈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走出建筑结构教育的困境
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关系分析